毒品使用、濫用及成癮的社會學理論

一 、前 言

酒精和其他毒品的使用和濫用在美國和全世界都非常普遍。比如,在美國,超過12歲的人群中有23%的人獨自飲酒時消費五杯甚至更多的酒。在 18~25歲年輕人中,這個比例達到40%[1]。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四分之一的美國高三學生報告有“醉酒”經歷[2]。

吸食大麻雖不如飲酒常見但也很普遍。在美國,有7.3%的12歲以上的人曾在過去的30天內吸食大麻,12~17歲的青少年中的比例為9.5%,18~25 歲為21.3%,26歲以上為7%[3]。22.7%的美國高三學生在過去的一個月曾經吸食大麻[4]。

其他非法毒品的使用也很常見。在美國,在過去的30天內,超過9.2%的12歲以上的人曾使用一種違禁毒品。在12~17歲年輕人中,這個比例為9.5%,在18~25歲年輕人中,這個比例為21.3%[5]。在美國高三學生中有25%的人在過去一個月曾使用一種非法毒品[6]。

物質使用在犯罪人群中特別常見。在美國監獄囚犯中,73%的人在他們被 監禁前經常使用毒品,50%的人是在酒精或毒品作用下犯罪的[7]。從1975年到2000年,美國的入獄率增加了4倍,其主要原因是毒品犯罪者的監禁快速增多所致[8]。

美國的地方、州及聯邦政府花費巨款用于毒品濫用相關的執法、矯治、預防 和治療[9]。據估計美國每年與藥物濫用障礙相關的生產力損失、醫療保健及司法犯罪等經濟損失達1930億美元。此外,每年用于個人購買毒品的花費大約為1000億美元[10]。大約1.05億人報告在過去一年內曾發生過毒駕,1/3 死于機動車事故的司機曾被檢測出至少一種藥物或呈陽性[11]。

既然個人、社區和政府花費如此巨大的成本用于藥物濫用,一個重要問題是為什么有些人還去消費毒品?本章的目的是對目前的毒品使用及濫用相關的社會學理論進行綜述和評價,以此來回答這個問題。

學者們已經建立多種理論試圖了解和解釋毒品使用和濫用。這些理論大量詳細描述和評估是有用的[12]。大部分理論重點討論人們為什么吸食多樣的毒品,而并不關注是否首次使用。但是,人們開始使用毒品的原因可能不同于他們繼續使用毒品的原因。此外,治療主要關注成癮者如何戒除毒癮。戒毒的過程可能不同于開始吸毒的過程。因此,當我們回顧各種理論時,解釋為什么人們開始吸食毒品的同時也會討論戒毒過程。

理論是一種嘗試,試圖去預測一些事,解釋它為什么發生,或者描述它的原因[13]。它是用一組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關聯的主題或語句,來解釋或預測一種現象的存在[14]。大多數理論都從一個“為什么”的問題開始。本章的問題是:為什么有些人要吸食毒品,尤其是當他們知道吸毒可能會傷害身體、破壞人際關系或影響工作業績時?

本章分為五個部分,首先是成癮的定義,第二部分匯總分析了吸毒的各種原因,第三部分綜述了評估理論的標準,第四部分總結和評估了用來解釋吸毒和毒品濫用的11個社會學理論,第五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對前四部分的論述進行了總結。

二、成癮

“藥物成癮”可以定義為對使用一種物質有強烈的心理渴求,不可控制,盡管知道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各種不良后果仍繼續使用??撇己臀髅烧J為,成癮是一種物質使用障礙,包含三個循環階段:(1)關注/期待,(2)大量吸食,(3)戒斷[15]。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2013)把物質相關成癮障礙定義為一種導致嚴重損傷或痛苦的使用模式。他們定義了物質相關成癮障礙的11種不同癥狀,如果一個人在過去一年內表現出了其中至少兩種癥狀,即可診斷為患有“物質相關成癮障礙”,如果有其中2~3項癥狀則歸為“輕度障礙”,有4~5個癥狀則歸為“中度障礙”,有6項或更多癥狀屬于“重度障礙”。

11個癥狀包括:(1)使用某種物質時,超過本人預期使用更大劑量或更長 時間;(2)不能有效控制其使用;(3)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獲取、使用該物質,或獲 得該物質的使用效果;(4)渴求或具有強烈愿望去使用該物質;(5)由于使用某 種物質,導致不能履行工作、學?;蚣彝チx務;(6)盡管使用某物質已經造成或 加劇嚴重的后果仍繼續使用;(7)由于使用該物質,減少或者放棄社交、職業或 娛樂活動;(8)當對身體有害時仍反復使用;(9)盡管意識到使用造成了問題,仍繼續使用; (10)產生耐藥性; (11) 出現戒斷癥狀[16]。

三、人們為什么要吸毒

人們給出來很多吸毒的理由,我們將其分為6類。第一,人們吸毒是為了被同齡人認可,吸毒是一種社會活動,很少有人獨自開始使用毒品,只有當看到有人在吸毒或者朋友提供了毒品時,人們才開始吸毒。

第二,人們吸食毒品是因為它能使人愉悅。毒品使人產生“快感”,他們可 能會感到更冷靜、平靜,或者精力更充沛。一個年輕的在押女犯人解釋了毒品對她及周圍人帶來的傷害,不過,她仍然說:“雖然毒品毀了我的生活,但我還是喜歡毒品帶給我的這種感覺?!?/p>

第三,部分人經常使用藥物來緩解壓力或消除疼痛。 一些成癮者最開始做 用藥物是因為醫生為他們開具了止痛的處方。他們發現他們享受服藥帶來的感覺,當醫生不再繼續開處方時他們就開始采用非法渠道獲得這些藥物。一個年輕女子說,她開始服藥是用來緩解被強暴后的痛苦。一個年輕人說他是在妻子拋棄了他和孩子后開始吸毒的。另一個吸毒者說她試圖用毒品消除家庭環境帶給她的痛苦。

第四,使用某些藥物可能有助于改善業績。有些人在考試周服用興奮劑保持清醒,或在競技體育中服用興奮劑來提高成績。藥物檢測用于很多重要比賽來確保參賽者沒有服用興奮劑,體內含有被禁物質時會被禁止參賽,蘭斯·阿姆斯特朗使用興奮劑來提高他的自行車比賽成績是一個典型的因此類原因服用藥物的例子[17]。

第五,一些人通過吸毒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或叛逆的個性。當一種藥物被禁止時,服用它顯示了一個人的與眾不同以及不受規則約束。

第六,好奇心導致一些人嘗試毒品。毒品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面對許 多支持和反對毒品的消息時, 一些人開始嘗試毒品,來看看毒品到底是什么樣的[18]。

四、評估理論標準

學者們已經制定了評估理論的六大標準:(1)實證效度,(2)可驗證性(3)連貫性,(4)簡約性,(5)適用范圍,(6)實用性[19]。第一,評估理論最重要的標準是其預測是否準確。第二,必須有一個系統的方法來評估理論的預測是否準確。第三,該理論是否符合邏輯。命題作為一個連貫的整體組織是否有邏輯性?第四,簡約然如果兩個理論都是準確的,但有一個包含5個命題,另一個包含20個命題,我們將支持只有5個命題的那個理論。第五,適用范圍是指理論適用領域的廣泛程度。如果一個理論只解釋了大麻的使用,那么它的適用范圍比解釋了所有類型毒品的理論的適用范圍更窄。第六,提供了有用的治療見解和策略的理論優于沒有這部分內容的理論。本章所討論的理論的總體目標是,解釋為什么個體使用和濫用毒品,以及他們如何才能改變和克服毒癮。

理論通常分為三個主要類型:社會、心理、生物[20]。雖然這種分類是有用的,但一些復合理論將社會、心理和生物等元素融合在了一起。接下來我們選擇性地綜述11個與毒品使用和濫用相關的重要理論。

五、社會學理論

( 一 )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吸毒的動機是通過與包括同齡人和家庭等這種小的、 非正式團體中的重要成員交往習得的。在這些親密關系中,個體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獲得對待毒品及使用毒品的態度。因果學習機制包括模仿、直接傳授、 強化和懲罰[21][22]。

模仿是觀察別人做什么并加以效仿。通常人們是在看到其他人吸毒之后而開始吸毒。

直接傳授是明確地設置標準,并且解釋如何操作。父母經常明確地教導孩子不要吸毒。大多數人都可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模仿和傳授。在家里,青少年可能被教育不喝酒,但他們的朋友卻教他們喝酒很“酷”,并且很愉悅。

也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學習。如果某人與吸毒的人有聯系,他們更容易接 觸到一些贊成吸毒的觀點,更容易看到他人吸毒,更容易被提供毒品并且更容易得到吸毒的正性強化,如果他們拒絕則會得到負性的懲罰。

經驗數據傾向于支持社會學習理論,它可有效地解釋吸毒和濫用毒品行 為。文獻中最一致的發現之一是,同齡人影響吸毒行為的開始和維持[23]。??怂沟热薣24]發現,差異的關聯、強化、定義和模仿解釋了大量的酒精和大麻使用 的差異。然而,雷韋利翁報道,吸毒也會影響一個人選擇同伴的類型,物質使用者傾向于去尋找另一個物質使用者做朋友[25]。

藥物濫用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人們如何改變。社會學習理論認為,想讓一個人停止吸毒,應該改變他的同伴。對于避免吸毒和犯罪來說,避免舊的影響或“選擇性參與”是一種常用的降低風險和犯罪的策略[26]。如果個體和吸毒的人“交往”,并處于飲酒和吸毒的情境中,他們很難避免吸毒。希望戒毒的人會經常說,避開之前一起吸毒的朋友是非常關鍵的[27]。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自我效能是一個重要的概念[28],它似乎對于理解吸毒是有用的。他將自我效能定義為一個人對自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執行行動方針的主觀判斷。他堅持認為自我效能是行為改少的關鍵因素,并且討論了自我效能容易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包括成就、經歷口 頭勸說和情緒變化等。自我效能較低的個體為離開毒品付出很少的努力,因為他們懷疑自己能否成功。

(二)社會控制理論

社會控制理論是基于這樣一個前提:異常與偏差不同,異常是普遍的,我們必須對其作出解釋。鑒于酒精和毒品使用的普遍性,如果不通過家庭、同伴和宗教組織進行任何社會控制,大多數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會接觸到毒品并且傾向于使用毒品。與不使用毒品的人交往,他們可能會建立一種關系聯盟,從而約束毒品的使用。例如,如果一個人的家人不吸毒,那么這個人可以預見到使用毒品可能會破壞或惡化他們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助于降低其藥物使用和濫用的的可能性。

與社會控制理論相符,結婚有助于降低毒品使用風險,而單身和離婚則可能增加毒品使用風險[29]。與配偶結合及配偶非正式的監督可以幫助停止使用毒品。勞布等人發現,必須是有凝聚力的婚姻才對吸毒有一定的預防作用[30]。

人們為了能夠擺脫吸毒,往往需要來自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孩子或者伙伴的支持[31]。缺乏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更容易讓人受到異類同齡人的影響[32]?;橐龊妥优赡軙㈥P系聯盟,增加違法行為的成本,增強擺脫毒品的動力[33]。

當人們得到一份理想工作時,他們就如同下了一個賭注——如果他們的行為威脅到他們的就業,他們就會遭受損失[34]。此外,工作可以提供一個創造新網絡的機會,來取代舊的不正常的網絡。工作的類型可能會比被雇用更重要[35]。 比如,低收入或令人討厭的工作可能不會有助于人們遠離毒品,而高薪的工作則可能對停止藥物濫用有幫助。

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影響關系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父母的支持下,青 少年傾向于與他們的父母發展一種聯盟關系,這可能有助于他們抵御同齡人酗 酒或吸毒的壓力。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一種良好的關系時,孩子對規則和監控的反應則顯得更順從。

宗教參與是社會控制的另一種方式,宗教參與可能影響毒品的使用和濫用。宗教影響有四種不同的方式:第一,通過宗教參與,個體可發展人際關系, 從而減輕酗酒和吸毒的固有傾向[36]。第二,許多宗教組 織都制定了包括禁止毒品使用的原則[37]。第三,參與宗教鼓勵社會和諧,比如跟隨權威人物和父母[38]。第四,通過宗教參與,個人可以建立不使用毒品的朋友圈[39]。

研究已經證實,宗教信仰與減少毒品的使用有關。例如,那些經常參加教 會活動的人不太可能發展為或維持酒精使用障礙[40]。宗 教也對飲酒的社會影響起到規范和指導作用。因此,當規范有利于酒精使用 時,這些規范將對那些有較高宗教意識的個體的飲酒行為產生較小的影響[41]。

自我控制是社會控制理論中的一個關鍵部分。較強自我控制的個人比其他人更不容易濫用毒品,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更有可能比低自我控制的人從治療中獲益,并停止毒品的濫用[42]。自我教育是自我控制發展的關鍵機制之一[43]。

(三)緊張理論

根據緊張理論,毒品的使用是對各種類型應激的反應。阿格紐假設緊張趨 于導致負面情緒狀態,如憤怒、挫敗、嫉妒、沮喪和恐懼[44]。這些情緒導致了糾正行為的壓力,降低了以法律方式應對的能力,并增加了對毒品使用的關注。此外,緊張會降低社會控制并促進犯罪的社會學習[45]。

當人們描述他們最初開始濫用毒品時,很多人描述了一個充滿壓力的情況,他們轉向向商品款助[46]。一位年輕女士說,她開始服用毒品用來緩解被強奸導致的痛苦,另一個是在參加聚會時被一群女孩子毆打而被激怒,第二天晚上她去報復,并在隨后的混戰中刺傷了一個女孩。一個年輕人說,他的婚姻破碎后,他的妻子帶著兒子離開了,他繼而開始犯罪。

阿格紐提出緊張有三種常見的類型。首先是目標障礙——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這種類型的緊張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學業失敗[47]。阿格紐主要關注在個人層面上的緊張,而緊張的理論家們關注的則是不同的人類團體或階層之間的緊張[48]。例如,生活在一個貧窮的社會可能會阻止或限制上大學的機會[49]。其次,失去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與孩子關系破裂或失去一個孩子。最后,一個人可能會受到一些負面的刺激,如在學校被欺負、失去工作或被強奸。

一些方法或措施可以減少緊張,包括提高應對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家庭和朋友的支持或為失去的東西找到替代品。提高了應對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將使人們以更有成效的方式對緊張作出反應。如果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失去關系可能不那么緊張,沒有工作的緊張可以通過獲得另一個工作來緩解。

(四)認知轉換理論

佐丹奴等人的認知轉換理論,是一個為更好地理解停止吸毒的過程而建立的社會心理學理論[50]。

與其他用來了解毒品使用和濫用的理論所不同的是,認知轉換理論研究人們如何學會停止吸毒和犯罪。

該理論的提出的過程中有四個關鍵的要素。首先,他們假定個人發展變革具有開放性,他們開始構思個人改變的可能性。

其次,將個人暴露于特定的環境或“誘餌”,這可能有助于他們開始改變。

誘餌包括社會變遷等,比如獲得一個好工作、參加一個治療項目或結婚[51]。

再次,傳統的自我替換的發展,藥物濫用者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自己,并試圖改變自己的身份。

最后,對以前違法行為的重新解讀,那些以前參與毒品濫用的人開始認識到毒品對別人的傷害,他們想要離開它。

與認知轉換理論相一致,特里將停止毒品使用描述為一個轉換的過程,往往從一個事件幫助個體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開始[52]。馬茹娜認為 中止需要一個新的身份的構建,使他們區別于以前的錯誤[53]。同 樣,沙福爾和茹穆吉發現停止使用毒品的人能夠相信作出改變是可能的,并改變了他們對自己以前的行為的看法[54]。

(五)生命歷程理論

生命歷程理論整合社會學、社會控制和認知轉化理論[55]。關系為趨向或遠離某些行為而提供模板并促進其發生。與工作、家庭、朋友之間的聯系有助于約束他們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選擇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它會影響個體決定與誰交往、他們在哪里生活、他們做什么樣的工作等。一些生命歷程中的關鍵概念隨時間而發生變化。

停止吸毒被看作依賴于社會和主觀影響的 一個過程。社會影響包括就業、 婚姻、父母、朋友和治療。主觀因素包括內在動機、態度、自尊和身份認同。當 吸毒者有改變的意愿、認為改變是可能的,并且擁有社會支持時最有可能真正

作出改變[56]。

只有在毒品濫用者造成的社會影響支持他們停止吸毒時,改變的動機才會產生影響[57]。然而,如果個人沒有改變的動機,社會支持的影響也極小。

( 六 )社會發展模型

社會發展模式(SDM)是 一 個生命歷程理論,它將社會控制和社會學習理 論整合在自己的發展框架中[58]??ㄋZ和霍金斯在 該理論中定義了五個關鍵概念[59]。第一 ,提供社會 參與的機會。第二,傳授利用機會的技能。沒有成功的技能,個人將無法利用 機會。第三,鼓勵親社會行為。積極行為強化將提高技能,引起更多的親社會 行為。第四,當個人的行為被認可和獎勵時,建立密切關系。第五,制定明確的社會行為與社會秩序的期望。

作者規范了親社會和反社會的路徑。因此,個人會發現反社會行為的權益并越知期反社會行為帶來的獎賞,他們會崇拜并依戀反社會人員,并對使社會價值觀產生信仰。當然,個體特征和外部約束也影響機會、獎勵和批發[60]。

在社會發展模式的縱向研究中發現,9-10歲和13-14歲的一些特征結夠預測其17~18歲時的毒品使用行為[61]。最近的研究結果也與社會發展模式相一致[62]。

(七)理性選擇理論

理性選擇理論最早起源于18世紀意大利哲學家切薩雷·貝卡里亞、蘇榕蘭道德哲學家亞當·斯密,以及英國哲學家和法學家杰里米·邊沁的著作中。他們提出,犯罪和類似的行為是自我利益的結果,主要基于理性地計算所有行為的成本和收益。法律是為了防止犯罪行為發生而設計的,它將提高這種犯罪行為的成本,并將其從中得到的樂趣最小化。這與威懾理論的原理類似,通過增加對這些行為的懲罰的確定性和嚴重性,我們可以預防犯罪和減少毒品的使用。此外,理性選擇理論為經濟學領域提供了基本假設。關鍵的論點是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都是理性的,因此,如果人們可以從一些行為中尋找到一定程度的樂趣,同時又不會付出慘痛的代價,這些習慣性行為就產生了——包括吸毒。對于成本和收益的計算的考慮應該是解釋人類行為最好的方法。

例如,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提出,即使是毒品成癮也可以用理性選擇理論來解釋。貝克爾與墨菲在他們的理性成癮理論中提出,癮君子基于過去的殷歷知道毒品如何影響他們,并且想要盡量減少關于現在的獎賞對于未來的風險的看法[63]。

此外,前面討論的一些研究已經從理性選擇理論的觀點來解釋了。例如,鄧肯和他的同事們[64]。發現,婚姻很少與酗酒 和吸食大麻相聯系,是因為它提高了這些行為的成本:配偶的不滿、被抓的風險 等。因此,停止吸毒可以基于新的社會因素,包括提高藥物使用的成本并減少它的益處。

(八)社會水平理論

之前談到的藥物使用理論主要集中在個人和小團體的影響,然而,有幾個 理論關注了社區或鄰里層面的影響,包括(1)傳染病模型;(2)集體社會化; (3)制度模式;(4)相對剝奪[65]。這些概念與前面討論的 理論密不可分,討論從更大層面著手,社區如何導致各種形式的社會學習、弱的親密關系和更大的壓力[66]。

一種藥物使用的傳染病模型表明,社區居民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被社會化 的部分原因是他們在社區中所面臨的榜樣。如果一些兒童在有吸毒居民的社 區長大,他們之后可能會采用類似的行為,相反,如果孩子們在遠離毒品的社區 里長大的話,他們可能會采取傳統的行為,避免使用毒品。 一些研究人員稱這 為傳染或擴散模型,因為,就像人們暴露于有人感冒的環境中一樣,孩子們可能 會“感染上吸毒”[67] 。傳染病或傳染病模型是一個社會學習理論的社區級版本。

社會集體化是另一個基于社會學的原則的理論。富裕的成年人不但是自 己孩子的行為榜樣,也是社區內其他孩子的榜樣,他們樹立了傳統行為的榜樣, 且不容忍不當行為,即使是別人的孩子的行為。他們通常工作穩定,不從事吸 毒等非法活動,至少不會被看到。因此,富裕的成年人為青年提供了積極的榜樣。當社區里富裕成年人的比例增加時,毒品使用和濫用的風險就會降低,吸毒問題也會減少。相反,如果社區里能夠提供行為模范作用的富裕的成年人較少,比如一些地區有大量的成年人沒有工作[68],暴露于非常規 的人的風險就會增加,當他們看到不端行為時不愿意去制止和干預,這可能會導致該社區的毒品使用風險增加。

第三個理論側重于來自社區外的成人,包括教師、社區中心工作人員和警 察等。它通常被稱為一個制度模型,因為它更關注在社區基礎領域工作的人 員。雖然這些人中有人住在社區,但很多僅是在社區里工作。如果好教師都不愿意在混亂的社區里工作,孩子們就得不到好的教育,并且可能發展為吸毒和犯罪。在條件最差的社區里,如果社區工作者和警察對某些青少年進行了不當的治療或逮捕,那么這將影響他們將來的生活機會,少管所的經歷可能會促使他們參與毒品使用和濫用。

最后一個理論假設,接觸富裕的成年人并不會減少毒品的使用,相反,它可能會導致居住在條件差的社區的孩子面臨更高的藥物使用風險。相對剝奪理論認為,基于社會心理的原則,人們將自己與別人比較,當富裕的鄰居與貧窮居住在相同的社區中時,會產生強烈的不公平感和緊張感。當貧困的青少華看到他的社區里的有錢人或值錢的東西時,他們也想要,但他們無法通過合法的手段獲得它們。此外,當在富裕中經歷貧窮時,可能會產生沮喪感。一些貧困的學生可能更努力地實現教育或職業目標,并獲得好的生活,而其他人只是選擇放棄。但是,根據這個模型,大量的年輕人將他們的不公平感和沮喪感轉向使用毒品,也許是因為吸毒是一種反叛的形式,或因為它可以幫助他們應付他們在與別人比較時經歷的挫折感[69]。已有幾項研究關注相對剝奪對犯罪的影響,一項研究發現,那些認為自己具有較差經濟條件的人更容易卷人犯罪和吸毒事件[70]。

(九)人格理論

人格理論認為,有一些特定的人格類型,更容易出現藥物使用和濫用。有些人格特征更傾向于作為藥物濫用和犯罪的預測因子。通常被提及的特征包括:低自我控制、沖動性、冒險、易怒和低移情能力[71]。

人格理論中的基本問題是:有些人更有犯罪傾向,是因為人格特征嗎?凱斯比等人[72]發現,負面情緒和弱約束與犯罪相關。

來勒和萊納姆進行了一個薈萃分析,他們匯總了59個人格特征和反社會行為的研究[73]。他們發現,不同的人格類型可以分為兩大類,隨和性和責任心。隨和性低的人往往是敵對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惡意的和對他人漠不關心的,責任心低的人往往缺乏動力、野心和毅力,難以控制自己的沖動。

卡斯皮等人1994年提出的“負面情緒”和“弱約束力”與米勒和萊納特2001年提出的“隨和性”和“責任心”等概念類似。此外,“弱約束力”與“低且我控制力”相似,后者是高佛森和赫骨理論的關鍵概念[74]。此外,在安格紐的緊張理論中,“負面情緒”是一個緊張與違法行為之間的中介變量,包括藥物濫用[75]。然而,安格紐認為消極情緒是一種對壓力的更短暫的回應,而人格理論家認為“負面情緒”作為一種人格特征,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部分。

雖然關于人格特征和藥物濫用之間的關系已經有很多的理論,但是關于人格特征的起源一直不太被重視??赡苡袃煞N解釋,首先,家庭環境尤其是教養方式會影響人格特質。高佛森和赫胥也得到類似的結論,他們認為教養是自我控制的主要原因[76]。其次,人們認為負面情緒和低約束力有其生物學原因[77]。最近的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和社會支持對自我控制的發展有顯著的影響[78]。

人們經常提到的另一個與吸毒和犯罪相關的人格特征是精神病特質,主要指標包括無情、冷酷、無辜、脾氣暴躁、沒有同情心[79]。有證據表明,精神病特質與吸毒和犯罪行為具有相關性[80]。

用人格理論來解釋藥物使用和濫用有一些缺陷。首先,很多研究是重復的人格特征作為一些非法行為和毒品使用的指標。其次,研究結果沒有顯示人格類型和藥物濫用相關,且其強度相對較小[81]。最后,很少有研究用人格特質前瞻性地預測犯罪和吸毒[82]。

( 十 )認知行為理論

認知行為理論(CBT)認為,濫用藥物是適應不良思維模式的結果。通常, 個體由于一些思維錯誤開始或繼續使用藥物,例如,把自己的問題歸咎于別人, 或為他們的行為找借口。濫用藥物的CBT解決方案,是幫助人們重新認識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思維,并且理解他們的行為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蓞⒖家恍?CBT 的概述和治療方案[83]。

認知行為治療關注于調整思維方式,并幫助人們建立人際交往能力。他們 的目的是,從思想和行為水平上,幫助患者認識和處理對藥物的渴求[84]。

多研究顯示,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患者與對照者相比使用和濫用藥物的風險降低[85]。此外,兩個最近的薈萃分析證實,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物質濫用行為障礙的方法[86]。

(十一)生物社會理論

藥物使用和滋用的研究中一個重要趨勢是生物—社會理論的出現[87]。本卷第十一章將詳細介紹生理學理論,這里不再贅述。但需要簡要介紹一下生物社會學觀點,并簡要闡述社會學和生理學如何相互作用共同解釋藥物使用和濫用行為。

根據生物——社會學觀點,藥物成癮是一種慢性腦疾病,像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需要治療。雖然首次使用藥物可能是自愿的,但一旦上癮后,吸毒者則不能控制他們的用藥行為。近年來,科學家開始研究物質濫用行為障礙的神經生理學機制[88]。核心是藥物使用和濫用如何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并如何影響其行為[89]。

社會生物學觀點強調,生理變量和社會變量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藥物濫用障礙。例如,比弗等人[90]展示了自我控制如何受到遺傳因素和社會支持的影響。此外,有證據表明,社會因素往往是中介變量。

例如,沃恩、比弗和德利西發現遺傳因素影響不良同伴、神經認知能力和母親角色退出等[91],反過來,這些行為影響自我控制,從而影響藥物和酒精使用。社會學變量調節遺傳因素作用的大小,社會學變量可能使基因的作用變?。赣H的行為和同齡人的類型等)。

最近的工作表明,之前許多的工作過于簡單化,而且并沒有充分認識到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沒有考慮大腦的可塑性。有證據表明,社會特征可能影響生理因素,例如,沃恩、比弗、德利西和希金斯報道,母親的參與和家庭收入影響神經心理功能[92]。此外、研究發現,CBT與思維過程的變化和腦神經相關聯[93]。威斯科、加林和卡倫發現,認知行為療法中講授的社交能力、應對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增加的大腦的神經活動相關聯[94]。

六、結論

還有其他理論用來解釋藥物使用和濫用,比如,自尊/自我貶損理論,道德

發展、沖突、標記理論,以及這些不同理論的組合也用來描述藥物使用和濫用的病因[95]。這11種理論經常用來解釋毒品使用的開始、持續及停止,它們都經過嚴格評估,并用于制定藥物濫用預防和治療方案。

在藥物使用和濫用的政策研究中,一個主要的變化是重點加強預防和治療。全國范圍的調查,如監測未來和全國家庭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可為藥物濫用的預防提供信息。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IDA)支持藥物干預計劃的實施和評價[96]。本書中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會著重論述藥物濫用的預防和治療。

藥物的使用和濫用與許多犯罪活動相關。美國的監禁率的大幅增加主 要是由于“毒品戰爭”和對物質濫用的查處。本書第十四、十八章、和第十九 章會討論吸毒與犯罪的關聯。第二十一章針對吸毒和犯罪問題,而第二十四章討論吸毒的執法管理。

由于藥物使用和濫用的普遍性,了解藥物濫用的停止顯得尤為重要。幾個理論提供了關于停止過程的見解。多種因素促成了這個愿望,包括:朋友、家 人、遭遇生活低潮—— 渴望改變似乎是停止吸毒的必要步驟。然而,該理論還預測,各種方式的社會支持對停止吸毒非常關鍵。

支持會對那些渴望改變的人產生更多的影響。那些獲得支持的人更容易察覺到變化是可能的,并有改變的愿望。

然而,如果他們沒有一個良好的支持系統,即使是有非常強烈改變動機的人也可能會失敗。當個體決定停止吸毒后,在一些關鍵轉折點他們會變得沮 喪,或面臨朋友的誘惑。在這些緊要關頭,支持網絡在加強這種改變的渴望中 非常重要。同樣,如果他們缺乏改變的渴望,即使有強大的來自家庭或其他人 的支持也不會成功[97]。因此,理論表明這兩個概念相互作用。首先,動機與停止吸毒具有正相關,這種相關性隨著社會支持的增加變得更強。其次,社會支持與停止吸毒具有正相關,這個關聯將隨動機的增加而增加,如前所述,動機和自我控制都會受到生理因素的影響。此外,理論表明社會支持可能會對動機產生積極的影響。最后,家庭、朋友、就業和治療都可以被看作不同的類型的社會支持。

在本章中,我們討論了吸毒的常見原因,當人們給出這些原因時,大多數都是隱含著一些理論觀點,即使他們可能不知道這個理論。因此,吸毒者作出的解釋展現了他們自己有關吸毒的理論,只是它們可能不太正式和完整。

這些理論的提出者系統地組織、檢驗和改善了這些非正式的解釋。這些理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為什么人們開始吸毒,為什么他們繼續使用毒品,為什么濫用毒品,以及如何能停止濫用毒品。此外,這些理論為毒品濫用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有益的見解。

毒品使用、濫用及成癮的社會學理論

毒品使用、濫用及成癮的社會學理論

VIP月卡免費
VIP年會員免費
價格 ¥5.50
發布時間 2023年5月12日
已付費?登錄刷新
下載提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寫文章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9317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3日 下午8:52
下一篇 2023年1月8日 上午9:46

相關推薦

My title page contents 毛片操逼视频A片|国产欧美成AV人高清|嫖妓特黄AV在线|无码AV天堂免费网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