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

在人均收入不斷提高以及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成為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手機領域,小米、蘋果、華為三家手機公司可以說是龍頭企業。面對著無數的競爭對手,如果一味的靠著低價策略顯然是不可取的。價格的惡性競爭越發不可收拾,對企業的利潤與日常的經營已經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此,如何使自己避免進入這樣的惡性競爭中,已經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以手機行業的度角獸小米集團為分析對象將傳統的競爭戰略分析與財務報表分析相結合。首先概述了小米發展現狀、其次,文章在對小米財務報表狀況進行分析,探討盈利能力影響因素分析。從盈利模式和財務分析兩個角度出發。圍繞盈利模式,全面分析了小米的盈利點及其存在的劣勢。另一方面,文章通過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以及利潤表的細節分析,從不同層面來看可能影響小米盈利能力的因素,并選取恰當的指標代表小米的盈利能力,作為文章的考察對象。最后,對小米集團的財務狀況,內外部環境和相關競爭理論為指導,對小米集團的競爭戰略做出選擇, 并進一步分析在戰略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小米集團;盈利能力;影響因素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盈利能力是衡量一個企業的重要指標,通過比較分析,可以從中看出該企業目前存在的經營問題,對企業改善公司的財務結構,提高公司的經營利潤,促使公司長久健康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盈利分析的主要內容指標分為:銷售盈利能力指標、資產經營盈利能力指標,指標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以向報表使用者及時提供財務信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作出決策,讓使用者可以直觀的解讀財務報表,正確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是作為財務工作者的基本工作目標。

手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以及日益壯大的智能家居市場都是不容小覷的,小米集團經營狀況在整個行業中處于上的水平。為更客觀地了小米集團的財務狀況,本文對小米集團盈利能力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1.2研究內容

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力求通過對小米集團近來兩年來的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針對異常數據分析其原因所在,由于小米集團赴港股上市。其2018年財報相對以前年度來說具有較大的變化,可以借此進行對比分析。除此以外,小米公司龐大的生態圈構成了多元的公司收入來源,因此通過對小米集團各個收入占比變化可以看出小米集團當前的市場布局以及未來經營趨勢,結合當下市場環境發現集團運作方向上的不足與缺陷,從而對小米集團未來發展略提薄見。

第二章 小米集團當前的盈利分析

2.1 公司簡介

小米集團(以下簡稱“小米”)上市于2018年,其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打為發燒友級手機控打造的一款高品質智能手機。同時也是國內智能家居行業領先者。手機生產由英華達代工,手機操作系統采用小米自主研發的MIUI操作系統。手機于2011年11月份正式上市。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在談及為何做小米手機時說,就目前發展趨勢看,未來中國是移動互聯網的世界。智能手機和應用會承載用戶大部分需求,雖然過去的很多年,花了很多錢買手機。從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到現在的iPhone,但在使用過程中都有很多諸如信號不好,大白天斷線等不滿意的地方。作為一個資深的手機發燒友,深知只有軟硬件的高度結合才能出好的效果,才有能力提升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體驗,基于有這個想法和理想,又有一幫有激情有夢想的創業伙伴,促成了做小米手機的原動力?,F在小米形成了平臺化構建的布局,并隨著時代的發展,圍繞手機、智能家電、日常生活用品等逐步拓展,形成了小米獨特的竹林生態[1]。從過去近 8 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小米最初的起點僅僅是基于安卓系統的定制化操作界面,但小米目前的成績已經遠遠超出當時能夠想象的頂點,而從公司愿景來看:“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小米的遠大構想是樸實無華的,但是我們看到小米生態為消費者提供的高性價比產品背后,其在供應鏈管理、產品定位與設計、多元化與生活化布局上,已經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產品體系。

2.2小米集團的財務報表分析

①資產負債表分析

2018年三季報(上市后/元) 2018年中報(元) 2018年一季報(元) 2017年年報(元)
流動資產合計(元) 113,141,224,000.00 80,321,101,000.00 61,028,696,000.00 61,138,461,000.00
非流動資產合計(元) 34,249,909,000.00 32,751,793,000.00 31,064,904,000.00 28,731,300,000.00
資產總額(元) 147,391,133,000.00 113,072,894,000.00 92,093,600,000.00 89,869,761,000.00
流動負債合計(元) 70,660,652,000.00 64,296,236,000.00 45,289,639,000.00 47,132,671,000.00
非流動負債合計(元) 9,567,302,000.00 159,114,209,000.00 174,795,022,000.00 169,947,781,000.00
負債總額(元) 80,227,954,000.00 223,410,445,000.00 220,084,661,000.00 217,080,452,000.00
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元) 67,218,595,000.00 -110,431,491,000.00 -127,991,999,000.00 -127,272,361,000.00
股東權益合計(元) 67,163,179,000.00 -110,337,551,000.00 -127,991,061,000.00 -127,210,691,000.00
負債及股東權益合計(元) 147,391,133,000.00 113,072,894,000.00 92,093,600,000.00 89,869,761,000.00

小米集團盈利能力分析

上圖為小米集團2017年年中報至2018年三季度報中資產負債表的主要數據表現,不難看出小米集團流動資產合計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公司的具體效益增長較好,可以看出在三季度報中小米集團的流動資產總額與資產總額增長幅度較大,這與小米集團于2018年7月分于香港上市這一經營變動密不可分,同樣的,等于港股融資,小米集團負債總額也達到了歷年來最低。

從表中可以看出股東權益合計為負的一千兩百多億,這個數字可以說是十分驚人的(普通股本實際為150,000元),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經營虧損和可轉換贖回的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為什么公司的缺口如此巨大?這其實涉及到當年小米企業準備ipo上市前權益變動的影響,就目前而言,其實我們可以忽略這個數字,因為如果這些優先股持有人選擇在公司上市后轉股的話,這筆潛在的債務及其相關聯的虧損就自然被消除。即使不能被消除,它也只是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的運氣因素,誠如巴菲特所言,不應當用它來評價公司經營業績。在實際工作中,像這一類的所得或者損失都很難確定衡量,不過這并不是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只是形式上的技術處理,而非問題的本質有任何不同,最終都不影響公司對股東權益的表述。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上市之后,所有優先股轉換為了普通股,三季報是第一份不存在優先股

公司 資產負債率(20171213)
蘋果 64%
三星電子 29%
百度 48%
阿里巴巴 39%
騰訊 50%
平均值 46%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標志,同期小米集團資產負債率為54.4%,雖高于平均值,但是仍然處在較為合理的區間,加之小米目前極速擴張海外市場與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公司的凈資產值雖為負的,但是根據資產負債表,現有資產卻能夠維持公司正常經營。2017年末,公司總資產為八百九十八億,其中約287億為非流動資產,占比約為三分之一,其中包括約兩百億。如果再加上公司持有的短期交易性金融資產44.88億和其他短期投資92.32億,短期投資又占至總資產的15.26%。兩兩相加,占到公司總資產的38.14%。由此也可說:這是一家以股權投資見長的制造業企業[2]。

②盈利利潤表

2018年三季報 2018年中報 2018年一季報 2017年年報 2017年三季報 2017年中報 2017年一季報
銷售毛利率(%) 12.67 12.5 12.5 13.22 14.48 13.9 13.3
 銷售凈利率(%) 7.73 9.55 -20.42 -38.29 -38.77 -43.68 -42.45
 凈資產收益率平均(%) -33.79 -6.43 5.49 39.94
總資產凈利率(%) 8.55 7.54 -7.7 -62.33
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 10.7 8.68 -8.99 -73.67

小米集團盈利能力分析

a.收入表現優異,毛利率略有下降

截至2018年上半年,小米集團營收796.48億元,相較去年上半年的454.11億元提高了342.37億元,同比增速達75%。但毛利率有所下滑,從2017年上半年的13.22%下降到2018年的12.67%。投入資本回報率增速放緩,總資產凈利率也隨之放緩,說明公司供應鏈管理系統在總體上隨公司規模擴張而顯出效率下降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第一季度后,小米集團的銷售凈利率由負值轉為正值,這體現出小米以智能手機為生態鏈的經營政策為其帶來了較好的營業收入[3]。

2.3小米集團的市場布局分析

小米集團2017年銷售收入總額1,146.25億,其中,智能手機領域收入約為八百億,占比為百分之七十,互聯網領域收入約為九十八億,占比僅為百分之九,IoT與生活消費產品234.48億,占總額的20%,其他產品銷售占1%。所以,我們說小米是一家以智能手機為主,兼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以及提供相關互聯網服務的公司。

小米集團盈利能力分析

從銷售地域分布來看,2017年中國大陸地區的銷售825.43億,占銷售總額的72%,全球其他地區銷售320.81億,占28%。

小米集團盈利能力分析

從分析結果來看,公司海外市場銷售在過去三年取得了巨大進步,從2015年40.56億增長至2016年的91.55億,至2017年度的320.81億,特別是2017年,公司海外地區的銷售額增長了250%。由此可見,小米企業是一家依托國內市場,迅速向國際市場擴張的智能手機制造商。如果你把移動通信設備看作是互聯的移動終端,也就是說,小米是一家以移動電話、智能硬件和物聯網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在小米成立之時,雷軍就打著“為發燒而生”口號讓“普通老百姓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2011年小米公司以低價策略快速占領國內的市場中層,迅速的擴張把老牌企業聯想、中興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更是直接限制了當時山寨手機的野蠻擴張。那時候,學生和白領階層人手一個手機。簡而言之,由于當時國內的收入有限,消費觀念還較為落后,小米的高性價比定位能夠做到迅速打入市場。

顯然,印度市場是最適合小米公司在國外發展的選擇,市場有大量的缺口,跟當時國內的市場十分接近,由于小米的性價比是擠壓山寨機的有力武器,所以,為了擴張印度市場,小米 公司發布了一款機型為小米4i的手機,該機型的配置與當年的旗艦機型的配置相差無幾,這是簡單的外觀不同而已,但是價格卻相去甚遠,這使得小米的前進道路也較為順利,了印度市場第三大的份額,目前,小米公司也在積極布局東南亞地區,包括新增線下的實體專賣點,緊追當時最早碰東南亞這塊大餅的oppo身后。

智能家居日益興起,小米由于進軍智能硬件時間早,小米的核心產品基因特征明顯,依托粉絲文化,高性價的產品也已經成為生態鏈企業爆款產品的代名詞,同時眾多的生態產品已然成為相關領域的重量級參與者。走到了國產智能家居硬件的前端。

硬件方面小米擴展思路是先把離手機近的打下來,由近及遠的投資三大圈層:

第一層:智能手機以及周邊配件;

第二層:智能家居;

第三層:生活日用品。

小米所生產的產品充分體現了打造爆款產品的優勢

銷量(萬)
產品 上市時間 2016 2015 2016 2016
耳機 2013.6 累計超3300
移動電源 2013.12 累計超5500 > 80% 1
小米手環 2014.7 1570 1200 15.4% 2
空氣凈化器 2014.7 > 200 > 100 34.66% 1
平衡車 2015.10 近100 70% 1
企業 主要產品 成立日期 融資階段 融資金額 融資時間 估值
華米科技 手環、手表 2014 年 美國 IPO 5.6 億美元
紫米電子 移動電源 2012 年 B 輪 數千萬美元 2015.2
納恩博 平衡車 2012 年 C 輪 1 億美元 2017.10
智米科技 空氣凈化器 2014 年 B 輪 數千萬美元 2015.5 3 億元
萬魔聲學 耳機 2013 年 C 輪 數千萬美元 2016.12
云米科技 凈水器 2014 年 A 輪 數千萬元 2015.1

資料來源:紐交所、IT 桔子、公司官網互聯網整理

“爆款”產品的背后是生態鏈企業估值的迅速提高。在小米投資的89家企業中,超過30家都是從零開始的初創公司,100%的企業在引入小米投資后,開始從零打造新的產品。短短三年多時間內,小米生態鏈企業估值持續提升。

智能家居硬件涉及范圍廣,生態鏈企業蓬勃發展,相關產業已經從單品爆款向品牌化產品多元豐富的路徑發展。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同時,還有親民的價格,降低了行業的門檻,讓許多對智能硬件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享受科技的樂趣。

智能家居一直是小米公司不斷推進的一個領域,目前看來效果不錯,在我看來,在國內小米暫居國內智能家居頭把交椅應該是無疑問的。

雷軍曾經這樣說到:“以五年內投資百家生態鏈企業為目標,用小米模式滲透到一百個細分領域中,把小米從一個大船打造成一支艦隊”。在這樣的戰略拉動下,小米能迅速的以少量資金撬動大量的產品出現在自己的生態圈,并在這些公司有一定的話語權,小米的生態圈發展的越好,小米的話語權就越重,有一個滾雪球效益在里面。

2.4當前小米集團的盈利缺陷與市場劣勢

1.小米集團內部劣勢:生態鏈企業良莠不齊,品控是一個難題,產品故障率相對也比較高。公司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隨著公司的不斷擴張而顯示出明顯的效率不足,由于前期大量投入智能家居等科技領域,由于該領域未成熟而導致投入資本回報率增速減緩。

2.市場劣勢:親民的售價意味著收入增長相對緩慢,雖然帶來火爆的銷量,但客戶群體多為中低端客戶,難以沖擊高端市場。手機的單位銷售利潤略低。與此同時,國內華為,oppo等國產手機的向高端沖擊,不僅在產品銷售中產能足,現貨多,占領了不少高端客戶的銷量。在智能家居行業,也有阿里,百度等相繼進軍該領域,不斷擠壓小米智能家居行業的份額

3.國際市場布局困難:

小米集團六年前開始進軍海外市場,先后進入香港和臺灣市場;五年前有相繼在新加坡

印尼等國家布局市場;而在其計劃中,不乏墨西哥、俄羅斯等國家的身影??梢钥闯?,小米的仍然在積極向新興市場進軍,而在海外仍然走的是高性價比的路線,再添加饑餓營銷等等策略。然而,想要在境外市場復制國內經驗并不容易。

粉絲的心理訴求難以把握。雷軍在中國的聲譽和號召力,加上因為對國內用戶的熟悉的緣故,使得粉絲們運作良好。但在國外,雷軍的影響力很小,對當地年輕人心理需求的把握也遠遠不能同國內相比,是否能打造巨大的粉絲影響力還有待時間檢驗。

銷售模式較難復制。在國內,小米的主要銷售是電商渠道,也正是借助這一渠道,小米可以進行饑餓營銷。但是在海外,能否沿用這種模式要取決于當地電商和物流的發達程度,以及用戶對在網上購買手機的認同度。若在某些境外市場,小米必須借用當地的線下渠道資源,那么小米還需要重新摸索出一套適用于當地線下銷售的游戲規則。

難以實現快速行動。在國內,基于雷軍在互聯網以及投資界的人脈,很多事情都能夠比較快速搞定。但在海外,不同的法律法規下,加上各種的利益糾結,以及當地競爭對手的反擊,后續得經營中必然會遇上在印尼、巴西和墨西哥類似的“漫長而痛苦的設備認證流程”。

專利問題。行業內普遍認同的一種說法是,小米迄今未進入歐美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專利基礎過于薄弱。如果它貿然進入這些市場,代價將會是非常沉重。小米可能會面臨來自蘋果等主要國際手機制造商的專利挑戰,具體取決于創新和產品原創性出現的地區。在過去幾年里,蘋果多次向宏達電和三星提出專利問題,而結果是導致它們的一些型號在一些地區被禁售。

由于上述因素的作用,加上早已經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小米的出海很難做到一蹴而就,小米愿意花多大的代價去適應的環境,也許將決定小米在海外市場能走多遠。

第三章 互聯網與智能手機時代背景下的競爭對手

在手機行業中,小米的主要對手有華為,蘋果,三星等。在市場布局上,小米采用饑餓營銷的模式,即在貨源充足的情況下,只向市場投放一小部分的產品,讓用戶感到貨源短缺,顯得特別槍手,于是群眾效應,大家都認為這款手機不錯,于是爭先恐后的去購買,此模式一出來,效果非凡[4]。小米手機賣得很暢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厭煩了這一行為而改變的市場布局,漸漸的效果不在令人期待。與小米的營銷策略相比、華為公司一直慢慢發展起來。該公司主要以每年的產品的生產為主,華為公司主要是開發國外產品。當然,除了手機,還有其他產業。就像一個小米公司一樣,他也發展物聯網。華為實施全球化經營的戰略,多年的發展讓華為成長成一個全球化公司,他已經不滿足國內市場,國際市場現在是其主要資金來源。

由于小米的規模與規模相差甚遠,所以小米對于需要的產業也大不相同。做產業分析的時候,以下會參考我寫這一部分文章的個人意見。

分析主要競爭的智能手機市場的產業環境。如果你想了解產業環境,也就是說,所有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企業、公司和業務相關的企業都有影響,這是20世紀80年代初,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的5種力量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也就是說,墻、替代品威脅、收購者的談判能力、賣方的談判能力和市場上存在的競爭者之間的競爭。(這句標成引用批注)

,我們進一步從以下五個方面分析華為與小米之間的競爭態勢

買方議價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買方指的是兩家公司的客戶,由于華特涉及到所有的渠道,無論是在線銷售還是實體商業交易,還是與運營商合作,都需要應對更多的客戶。

對于個人客戶,市場上眾多的智能手機品牌增加了客戶的選擇,增加了個人客戶的議價能力,在線下的商店里,在街上任何一個小型手機銷售中心,我們經常會看到幾個品牌的手機商店,以打折的價格吸引顧客,而小米通常以線上為主,規模比華為小得多,與大型運營商合作不太受歡迎,比與工業客戶的交易更不受歡迎,而華為面臨的壓力更大,這不僅是國內層面的挑戰,也是面對大型外國公司合作的挑戰。

賣方議價能力

賣家是小米和華為。由于智能手機市場上品牌太多,三星和蘋果不再是主導品牌,任何品牌都失去了市場壟斷帶來的紅利,競爭對消費者自然是有好處的,我們有更多的議價能力,但對像小米和華為這樣的公司來說,他們的議價能力又如何呢?先看華為,華為無疑是最令中國人自豪的民族企業之一,從初入世界五百強,到現在的“不僅僅是世界五百強”,華為的實力有目共睹,在我看來,華為的議價能力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不斷的創新,現如今,華為已經擁有了近五萬項發明專利,這為他們的新產品研發掃清障礙,旗艦機搭載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更是其他諸多國產手機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也包括使用高通芯片的小米,在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掌握了技術自然能在市場上有話語權,榮耀5x初上市時,反響極好,華為直接就漲價了,而市場也同樣買賬,這就是硬實力的體現,也是議價能力的體現,另一方面,華為的品控也十分出色,過硬的口碑和質量使得華為無論在千元機還是中端機型甚至是高端機型市場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用一味打低價牌來促銷[5]。另一方面,小米因不時傳播侵權行為,不斷影響技術創新的聲譽,又由于是網絡渠道銷售,沒有自己的工廠,質量控制也不如華為,所以很難有信心與消費者進行談判。當然,我認為這些不是關鍵,最重要的一點是小米最初的宣傳手段和營銷方法。價格高、成本低的小米標簽貼得太緊。消費者已經習慣了你的一兩千元一部的高性能手機

在我看來,小米長期的營銷策略是有害的。

來自新進入者的威脅

內部競爭方面

我認為無論是小米還是華為公司都不怕新崛起的競爭者,因為他們本身已經在智能手機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擁有自己的用戶群和客戶群體,而新崛起的手機產生無法對其群體產生太大的沖擊,如果我們要強行拿他們來對比的話,我覺得華為的結構更為科學和合理,華為擁有榮耀這一系列的手機產品,而在價格競爭中,華為多型號手機占據了相當大的價格區間。人們始終認為小米作為手機的價格在1000元或2000元左右。如果有一個強大的新手機品牌進來,小米顯然會受到更大的影響。

替代品的威脅

同樣,智能手機顯然可以互相替代,使其產品與其他產品不同,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形成一個粉絲群,這顯然是最核心的。華為一直以技術為依托,加大了專利與技術生產制造,但是這一方面中,小米對其公司旗下的專利宣傳卻做的更為出色,近幾年推出的產品總有一兩個引人注目的獨特功能,可以說是對來自其他品牌智能手機的威脅有一定程度的信心和動力。

來自同一行業公司的競爭

在這方面,個人認為就完全是資本的較量了,現如今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智能手機的普及也使得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刁鉆,只靠一味的廣告宣傳和一些網紅主題顯然已經不足以激起客戶的購買欲了,而且小米集團在技術創造方面的成本遠不及華為,華為的手機技術含量更高,客戶體驗度更好,去年小米的業績差強人意,而華為手機卻仍然保持這上升的趨勢,這就是依賴于它的技術含量了。

第四章 未來集團市場結構與盈利的改善

4.1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相輔相成

對于國產手機來說,國內市場競爭太激烈,剩下的擴張空間并不大。對于成熟的手機品牌小米來說尤其如此。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場。。小米在海外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就。自2014年7月進入印度市場以來,小米已經在這個市場上銷售了300多萬手。在印度的市場份額約為百分之十四,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基本已經達到飽和,小米轉戰國外市場,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但是,全國市場變化多端,歐美市場一直是國內手機突破的最難的問題。華為,中興等廠商在歐洲和美國賺了不少錢[6]。進入美國市場是十分誘惑的。無論是提高品牌溢價還是復制高性價比模式,在美國市場份額中,小米最終都需要蠶食歐美市場這個堅硬的骨頭。然而,目前,小米已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已經引起了蘋果等巨頭的關注,它可能會遇到歐洲和美國市場的專利戰風險。但是未來的小米仍將是中國手機市場中最好的。

4.2經濟全球化機遇更是挑戰

抓住機遇:經濟全球化給每個企業提供的機遇是平等的,但是小米集團卻展現出很強的商機靈敏度,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優勢,審時度勢,制定合適的市場戰略,對市場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快速拿下市場份額,加大技術制造投資來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面對挑戰: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小米不僅要抓住機遇,還要成功地將挑戰變為了一個個大機遇。應對市場需求地變化,小米將自己地品牌戰略由“價格戰”轉變為了高質量,努力實現由低端向高端地轉變。讓小米在全球化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4.3該善財報中的偏差和弱環

手機和出口:穩中求進

財務報表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2017年至今,唯一減緩曲線為投資回報率與總資產利用率,實際上,,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達3200萬部,旗艦產品帶來的客戶群體不斷生長,拉升了手機在國內的平均售價比率。小米 8 的表現是相當不錯的,618 期間,京東、天貓等平臺,小米 8 都斬獲了新品冠軍的位置,這與市場調查中,大家對小米8外觀的評價又較大的出入,小米財報也披露,一個月時間,小米8 銷量就達到了上百萬臺雖然還是比華為的旗艦低了一層,但是無論如何,小米8 已經讓小米走進智能手機中高端市場的了。Mix 2s 雖然銷量不及小米 8,但勝在單價更貴,對于提高平均售價也有一定的推動。

所以投入與產出回報比率趨勢變緩的原因,一是因為受通脹和元器件價格上漲等原因,如今旗艦手機的價格普遍提高導致利潤不斷壓縮;二是因為二季度剛好是小米推新品的時間,尚不足以說明小米擺脫了千元機主導的現狀——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為每部人民幣952.3元,而2017年第二季度為每部人民幣863.8元,事實這也是小米手機讓利所帶來的資本利用率無法顯著提升的原因之一,而當前我國智能科技制造方面已經開始不斷研發自有科技,針對一下核心元器件進口價格昂貴的問題將在未來尋找的合適的替代品后被解決,這也是小米做為科技公司未來的主要研發目標。

小米公司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銷售量增長仍然靠的是海外市場,在國內僅僅只有百分之二的增長,而在全球市場中這個數字接近百分之五十,更是牢牢坐住第一的位置,并且由于集團下的高端智能科技產品正處于起步階段,資本投入巨大而利潤尚未達到期望值,這其實是科技公司的普遍問題,新型產品適應市場需要一段時間,小米集團需要做的就是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以提高起在國際科技產品市場的競爭力,提高研發產品投入資本的回報速度,而不是縮減產品研發資本的投入來改善財務報表上的數據,這無異于掩耳盜鈴。

互聯網服務:還是那個老大難

小米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互聯網服務變得越來越像那個付不起的阿斗。在互聯網服務部分,小米甚至沒法挑出一個表現優異的部分來著重介紹。而那些覺得小米不行的群體恰恰指出小米這個痛點,由財務報表可以看出,小米再互聯網產品方面的收入約為四十億元,增幅約為百分之六十左右,雖然每個月的活躍用戶增長了兩億多人,但是卻遠遠不足整體漲幅,這還是在基數較低,更容易出現喜人增長數字的情況下。更壞的消息是,互聯網業務在小米營收中的占比也在逐漸下降,Q2 其僅為八個百分點的份額,而前年全年的份額約未九個百分點。

3.IOT及智能硬件:如今小米最有希望的業務

這是小米在去年第二季度最為出色的一部分,季度收入約為一百零三億元,增幅在一百零四個百分點,這個應該歸功于新出的小米手環以及家居方面的小米電視。在樂視電視因種種原因倒臺之后,小米電視的市場份額開始不斷擴大小米在國內智能電視市場已經沒有實質性的對手,暴風的體量尚不能和小米正面競爭。產品上,小米電視也延續了一貫的高性價比,而遍地開花的小米之家也給電視營造了很好的展示和銷售的機會。

1. 許多用戶確實用多個小米設備組成了“智能家居系統”;2. 用戶們確實在高頻使用小米設備,而這兩點小米 IOT 能保持活躍和進一步增長的保障。

當初雷軍開始布局 IOT 時,不知道會不會想到,它有一天會成為小米最強勁的業務。

參考文獻

[1]小米的品牌文化基因解析[J]. 周國華.中外企業文化. 2018(08) .

[2]財務報表分析在企業中的應用分析[J].劉莉財會學習.2017(16)

[3]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探討[J]. 華麗亞.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6(02)

[4]小米手機市場營銷策略的研究分析[J]. 孫國棟.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4(10)[2] 王培,馮曼菲.Web 2.0開發技術詳解[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389-403,495-520.

[5]我國手機業民營企業海外發展策略研究——以華為和HTC為例[D].齊迪天津財經大學.2016(05)

[6]我國智能手機行業市場行為研究[D].李紹林山西財經大學.2018-03-14

[7]我國互聯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J].黃人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經濟縱橫。2015(4)

[8]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劉瑾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 2014(03)

小米集團盈利能力分析

小米集團盈利能力分析

VIP月卡免費
VIP年會員免費
價格 ¥5.50
發布時間 2023年7月19日
已付費?登錄刷新
下載提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8952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下午4:18
下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下午4:40

相關推薦

My title page contents 毛片操逼视频A片|国产欧美成AV人高清|嫖妓特黄AV在线|无码AV天堂免费网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