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第一章概述

1.1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背景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金融機構就是商業銀行,其在整個金融體系以及一國的經濟運行和發展中都占據著及其高的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進程,我國漸漸的走上了國際金融的大舞臺,從加入WTO,到股份制銀行改革,再到對外資銀行限制的完全開放,到2008年金融危機,一路走來,我國的商業銀行發展取得了極大的成就與成果,但也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譬如與此同時,由于經濟的開放程度越來越大,外國的各大銀行及外資銀行也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此外,隨著新興金融形式的不斷發展,其也對傳統商業銀行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而在自身建設管理方面,不良貸款仍然普遍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努力切實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便成為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目標之一。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銀行業面臨的宏觀、中觀和微觀經營環境均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改變。

作為商業銀行首要能力,對其進行盈利能力相關分析是必要的。

(2)意義

商業銀行的運營狀況對于整個經濟運行具有及其重大的影響,因此探討如何推進我國商業銀行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而在眾多衡量指標中,盈利能力最具有代表性,其不僅是評價商業銀行運營狀況的最直接的指標,也是商業銀行自身壯大發展的前提條件,是衡量銀行抵抗經濟風險能力的直接體現。盈利能力的重要性可從兩方面分析。微觀上,商業銀行競爭的最終目的即獲取利潤,盈利是驅動其行為的直接動力。宏觀上,只有發展穩定且盈利狀況良好的商業銀行才能對經濟起到促進的正向作用。我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擁有眾多商業銀行,其中國有五大行占據著極大的分量,不僅極具代表性,且對于維護我國金融大環境的穩定以及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有利于更進一步挖掘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潛力,更好的認識到我國商業銀行現今已有的優勢以及運營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充分發揮優勢、彌補劣勢,為我國銀行業乃至金融業提供更好更大的發展空間。綜上,以國有五大行為例的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對于現實是非常有必要及有積極意義的。

1.2課題研究的現狀

(1)微觀因素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Demerguc-Kunt和Huizingha(1999)選取了發達國家還有發展中國家,選取了80個國家七年的數據,得出銀行利潤占比、銀行績效、貸款占總資產的比值與支出占總收入的值都是與銀行正相關關系;Berger(1995)也進行了實證分析,將銀行資本和銀行收益建立了格萊杰因果模型,選取了1980-1990年的美國銀行樣本,得出了兩者是正相關的關系;Jakob De Haan和Tigran Poghosyan(2012)分析得出銀行資產規模與盈利能力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ClaudiuTiberiuAlbulescu(2015)研究的固定效應模型下銀行財務指標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主要對貨幣基金組織的新興國家的2005年到2013年的月度數據的分析,最終得到不良貸款對商銀行的盈利是消極影響;陳權寶等(2008)學者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選擇盈利能力較強的北京銀行作為樣本銀行進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通過對于北京銀行盈利來源比例、盈利來源變化、ROA及ROE的分解分析得出結果,并針對分析結果提出了提高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措施如下:第一,積極開展中間業務,減少對利差收入的依賴;第二,降低籌資和經營成本;王曼舒等(2013)學者研究認為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及凈息差對于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響;呂林靜(2017)從微觀角度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改善提出幾點建議;滕成姣(2018)研究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合理擴大規模;第二,降低不良貸款率以及經營和貸款風險;第三,商業銀行結合自身情況適度提高資本充足度;第四,提高運營效率,嚴格控制運營成本;第五,完善和優化資本結構;第六,保持銀行業間良性有序競爭。

(2)宏觀因素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Smirlock(1985)研究發現市場占有率與盈利是正相關;Bashir(2000)主要研究商業銀行與外部環境的關系,針對伊斯蘭國家的8家銀行,研究后發現,外部環境如果良好,可以促進商業銀行發展;Guru(2002)主要是考慮了通貨膨脹的影響,將17家馬來西亞銀行的數據分析后,發現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促進商業銀行發展;SamiMensi和AhderrazakZouari (2010)研究了市場份額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通過實證分析等方法,發現市場份額對銀行的盈利效果顯著,但是經濟因素的作用相反沒效果;Lhacer和Nakane(2002)研究巴西的銀行發現,宏觀的經濟變量是盈利的主要因素;周方圓等(2012)學者以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降低的宏觀變化為背景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進行了分析。

(3)其他

赫國勝等(2015)認為影子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正相關;梁曉鳴等(2016)通過分析我國上市銀行資產收益率,評價我國上市銀行企業資產利用的效果;宋清華等(2018)發現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隨著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而下降。這一現象主要是由于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仍處于發展初期,基礎資產信用質量好、產品發行成本高以及二級市場流動性弱等因素導致盈利作用受到限制。

(4)評述

綜上,國外相關研究開始較早,特別是盈利模式方面證實了非利差主導型模式對提高銀行盈利能力有積極作用,并對于影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內部因素做出具體說明。國內研究包括降息效應背景下及信貸資產證券化影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認為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等對盈利能力有正向影響。此外,還考察了影子銀行業務的整體發展狀況,并得出其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正相關的結論,又通過對比研究不良貸款率、成本收入比、資產總額對數值等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

1.3內容及結構安排

一,提出概述,包括本課題研究發展背景、意義及現狀。

二,分析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現狀。

三,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理論分析。

四,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五,提出建議并總結。

第二章 我國商業銀行贏利能力現狀

2.1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整體分析

文章定量分析需要涉及數據處理,查找數據時上市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的信息,更加完整可靠些。本文選取了具有較大代表性的五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截取2010到2018年年度財務數據對其盈利能力影響因素做出定量總結分析。

通過觀察下表及下圖的凈資產收益率波動分析商業銀行的盈利情況??偟膩碚f,我國商業銀行近8年的盈利情況大致是先升后降,總體呈下降趨勢。2010-2013年整體在平穩中上升,而2013年后下降趨勢尤為明顯,這是因為我國的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發展,經濟增長追求高質量發展,主要依靠息差收的利潤模式,在越發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在金融市場的改革中,更加考驗著他們的應變能力。但總體看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較強。

表2.1國有五大行2010-2018年資產收益率指標分析(%)

年份 中國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交通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2010 1.14 1.32 1.08 1.32 0.99
2011 1.17 1.47 1.19 1.44 1.11
2012 1.19 1.47 1.18 1.45 1.16
2013 1.23 1.47 1.11 1.44 1.20
2014 1.22 1.42 1.08 1.4 1.18
2015 1.12 1.30 1.00 1.3 1.07
2016 1.05 1.18 0.87 1.20 0.99
2017 0.98 1.13 0.81 1.14 0.95
2018 0.9 1.13 0.80 1.11 0.93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圖2.1 2010年-2018年國有五大行的資產收益率

數據來源:銀行年報

2.2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1)存貸差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等進入金融市場多元化的金融公司發展起來,金融業態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優質的資產管理發展起來。理財者可以選擇更加豐富的投資方式與投資渠道,這直接導致了商業銀行吸收存款壓力猛增,由下表可看出:雖然自從2010年以來銀行業的存款總額在增加,但升勢不足,自從2011年增長率下滑趨勢增加,從27.19%到8.20%,足足減小約三倍。

表2.2 2007-2016年我國商業銀行存款同比增長率(%)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增長率 17.27 16.40 15.66 19.11 27.19 13.69 13.15 9.67 8.79 8.20

同時,與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相悖的融資渠道,由于近年來證券基金業迅速發展,尤其近幾年小額貸款金融公司,幫助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降低,都將影響到商業銀行信貸規模。

表2.3 2007-2016年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同比增長率(%)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增長率 15.70 18.87 15.66 32.71 15.90 14.78 14.31 13.89 13.18 12.70

由以上數據可知,商業銀行貸款總額呈不斷上漲趨勢,但增長率在2010年達到高值后呈持續下降趨勢。從2010年,上市商業銀行的存貸差額為1.11億元,截止到2016 年底,存貸差額逐漸增加到1.41億元。說明存款增長率下降同時,貸款的增長率下降,但是由于證券基金等發展,對企業融資方式影響更大些,這樣銀行的存貸差之間會出現上升趨勢。

表2.4 2010年-2017年上市商業銀行存貸款情況(億元)

年份 存款余額 貸款余額 存貸差
2010 31885 20813 1.11
2011 35912 23628 1.23
2012 40399 27199 1.32
2013 44408 30743 1.37
2014 47858 34359 1.35
2015 51518 37933 1.36
2016 56627 42547 1.41
2017 56389 64883 1.15

數據來源: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

(2)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近年成為銀行發力重點。商業銀行的手續費凈收入占比自2013年逐漸提高,雖然與美國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仍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仍然保持提升的趨勢。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圖2.2 2011-2017年第一季度上市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占比

數據來源: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

(3)成本收入比

一般認為銀行盈利能力隨該指標的提高而降低。下圖為2008年-2016年我國16家商業銀行的平均成本收入比所繪制的折線圖,由圖中可看出除2008年-2009年有所上升之外,2009年至2016年的成本收入比持續處于緩慢下降狀態,說明上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也在穩步提高。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圖2.3 2008-2016年16家上市商業銀行的平均成本收入比

數據來源:銀行年報

(4)凈利潤

商業銀行主流收入為息差收入。2010年到2013年上市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速度較快;2013年至2016年,16家上市商業銀行平均凈利潤上升到783.66億元。但是在2017年,16家上市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出現下滑,下滑至673.29億元。利潤下滑主要是由于商業銀行的存款和貸款的增速下降,存貸差增大,上市商業銀行的凈息差收窄,凈利息收入下降影響商業銀行的凈利潤。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圖2.4 2010-2017年16家上市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均值(億元)

數據來源:銀行年報

第三章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

3.1內部因素

(1)銀行規模

銀行規模對其盈利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上。在規模經濟方面,部分學者認為銀行規模同盈利能力不一定呈正相關關系,另一些學者則認為銀行的成本函數向下傾斜。在考察銀行資產規模對于其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方面,本文將列示國有五大行2010-2017年度總資產,并將這種趨勢表現在圖表中。

由表3.1可知總體上銀行總資產規模呈現上升趨勢,而這是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導致銀行資本規模擴張的必然結果。

表3.1 國有五大行2010-2017年總資產一覽表(億元人民幣)

年份 中國交通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銀行
2010 3951.59 10206.58 10337.41 13458.62 10459.70
2011 4611.18 11511.49 11677.58 15476.87 11829.79
2012 5273.38 13165.54 13244.34 17542.22 12680.62
2013 5960.94 14521.82 14562.10 18917.75 13874.30
2014 6268.30 16328.54 15974.16 20609.95 15251.38
2015 7155.36 18034.83 17791.39 22209.78 16815.58
2016 8403.17 19687.62 19570.06 24137.27 18148.89
2017 9038.26 22107.72 21053.38 26087.04 19467.42

數據來源:銀行年報

圖3.1反映了各銀行資產規模隨時間變化以及銀行之間相對資產規模比較的大小。從中可以看出,工商銀行整體資產規模較大,而交通銀行整體資產規模較小,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與工商銀行相差無幾;同時,各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圖3.1國有五大行2010-2017年總資產折線圖(億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國有五大行2010-2017年報

本文認為規模擴張會帶來市場效益,擴大銀行的資產規模對于增強銀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正向作用。

(2)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可作為評價銀行化解風險能力的依據。

資本充足率反映了銀行在存貸款人遭受損失前,銀行可自行承擔損失的程度。作為風險極高的行業,擁有較高資本充足率的商業銀行代表其擁有較強的風險防范抵御能力以及較高的國際信用評價,從而降低融資成本。商業銀行必須保證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

由表3.2可知,國有五大行的資本充足率整體呈現穩定上升趨勢,中間有小幅波動。其中,交通銀行上漲趨勢最為明顯,建設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居于首位。本文認為,資本充足率與銀行盈利能力存在正向相關關系,后續實證分析部分將對此作出驗證。

表3.2 國有五大行2010-2018年資本充足率一覽表(%)

年份 中國交通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銀行
2010 12.36 12.68 11.59 12.27 12.58
2011 12.44 13.68 11.94 13.17 12.97
2012 —— —— 12.61 13.66 13.63
2013 12.08 13.34 11.86 13.12 12.46
2014 14.04 14.86 12.82 14.53 13.87
2015 13.49 15.39 13.40 15.22 14.06
2016 14.02 14.94 13.04 14.61 14.28
2017 14.00 15.50 13.74 15.14 14.19
2018 14.37 17.19 15.12 15.39 14.53

數據來源:國有五大行2010-2018年報

(3)資產質量

資產質量對盈利能力極其重要。商業銀行資產基本可以理解為貸款,而貸款質量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良資產的主要構成部分為不良貸款。銀行業作為高風險行業,不良貸款幾乎無可避免,而較低的不良貸款率可使得銀行具備更強的風險抵御能力。

表3.3及圖3.2對國有五大行不良貸款率變化的整體趨勢及相互比較情況進行了直觀的分析。由圖3.2可知,農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較高,其余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則相差無幾。五大行整體不良貸款率自2010年到2018年經歷看從高到低再到高再到目前整體下降的趨勢。商業銀行資產質量較好表現為低風險、高收益。本文認為,不良貸款率率與銀行盈利能力存在負向相關關系,后續實證分析部分將對此作出驗證。

表3.3國有五大行2010-2018年不良貸款率一覽表(%)

年份 中國交通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銀行
2010 1.12 1.14 2.03 1.08 1.10
2011 0.86 1.09 1.55 0.94 1.00
2012 0.92 0.99 1.33 0.85 0.95
2013 1.05 0.99 1.22 0.94 0.96
2014 1.25 1.19 1.54 1.13 1.18
2015 1.51 1.58 2.39 1.50 1.43
2016 1.52 1.52 2.37 1.62 1.46
2017 1.50 1.49 1.81 1.55 1.45
2018 1.49 1.46 1.59 1.52 1.42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圖3.2國有五大行2010-2018年不良貸款率折線圖(%)

數據來源:銀行年報

3.2外部因素

商業銀行作為提供資金借貸的特殊行業,受宏觀經濟活動的運行態勢以及國家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影響較大。本文選取對于宏觀經濟狀況極具代表性的GDP及通貨膨脹率作為研究對象。理論上,當經濟繁榮時,銀行的經營利潤增加;反之,當經濟蕭條時,銀行的盈利能力將大大降低,后續實證分析部分將對此作出驗證。

(1)GDP

表3.4 2010-2018年中國GDP總額

時間 數值
2010 412119.3
2011 487940.2
2012 538580.0
2013 592963.2
2014 641280.6
2015 685992.9
2016 740060.8
2017 820754.3
2018 900309.0

(2)通貨膨脹率

表3.5 2010-2018年中國通貨膨脹率(%)

時間 數值
2010 3.3
2011 5.4
2012 2.6
2013 3.2
2014 1.5
2015 1.4
2016 2
2017 1.6
2018 1.8

第四章實證分析

4.1變量的選擇

由于2018年度銀行資產規模數據暫不可得,故本文參考量相關文獻后選取部分指標如下:

(1)因變量——資產收益率(y):該比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強。

(2)自變量

資本充足率(X1):資本充足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強。

不良貸款率(X2):該指標反映了銀行收回貸款的能力,與盈利能力呈反向變動。

非利息收入占比(X3):該指標與盈利能力呈反向變動。

GDP增長率(X4)及通貨膨脹率(X5):商業銀行作為提供資金借貸的特殊行業,深受宏觀經濟情況的影響,當宏觀經濟處于繁榮時期時,銀行盈利能力普遍升高;反之則可能下降。GDP和通貨碰著率作為宏觀經濟中的核心指標,可較好的反映出整體宏觀經濟情況。

(3)以上變量選取總結如下表:

4.1 變量的表示

參數 名稱及符號 含義
因變量 資產收益率ROA 凈利潤/總資產
自變量(內部因素) 資本充足率CARP 總資本/風險加權資產
不良貸款率NPLR 不良貸款余額/貸款余額
非利息收入占比DCE 非利息收入/(營業收入-利息凈收入)
自變量(外部因素) GDP年增長率GDP GDP增長/上期GDP總額
通貨膨脹率 IR 通貨膨脹率

4.2數據的來源及基本處理

本文在國有五大行2010至2018年年度數據基礎上進行實證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有五大行的各年份年報及其公開披露的財務報告。

各項指標的數據來源分別為:GDP增長率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官網;資產收益率、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非利息收入占比來自于各銀行歷年的公司年報,WIND數據庫,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庫。首先將大量的原始數據制作全變量的表格到EXCEL表格中,按照年度遞增的順序逐個變量處理。部分數據變量的公式計算,為保持數據的原始性以及真實可靠性,用EVIEWS7.2軟件處理。使用EVIEWS7.2軟件完成變量的初步的描述分析,統計整理。

4.3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面板數據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進行實證分析。模型如下: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4-(1)

C為常數項,t 為年份,βi為回歸系數,εit為誤差項。

表4.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變量 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標準差
ROA 1.16 1.47 0.80 0.18
CARP 13.75 17.19 11.59 1.17
NPLR 1.35 2.39 0.85 0.35
DCE 22.61 38.44 13.05 6.20
GDP 8.14 10.6 6.7 1.37
IR 2.53 5.4 1.4 1.22

4.4平穩性檢驗及模型檢驗

為防止偽回歸,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檢驗如下。

表4.3 ADF 檢驗結果

變量 P值 檢驗結果
ROA 0.0344 平穩
CARP 0.0071 平穩
NPLR 0.0498 平穩
DCE 0.0352 平穩
GDP 0.0475 平穩
IR 0.0000 平穩

本文通過豪斯曼檢驗,確定選擇固定效應模型。

4.5實證檢驗和分析

4.5.1實證檢驗及其結果

數據通過EVIEWS7.2軟件實現模型。結果見下表。

表4.4回歸結果

變量 回歸系數 標準誤差 t值 P值
CARP 0.031864 0.019655 4.623429 0.1130
NPLR -0.318030 0.061274 -5.190280 0.0000
DCE 0.132980 0.030640 4.340342 0.0001
GDP 0.033970 0.016647 2.040523 0.0481
IR 0.042970 0.024180 1.777076 0.0834
C 1.622524 0.350935 4.623429 0.0000

R-squared為0.588515,調整后該值為0.535760,F值顯著性概率為0.000001,說明模型擬合效果較好。

微觀:資本充足率及非利息收入占比均與資產收益率呈正相關

不良貸款率與資產收益率呈負相關;

宏觀:GDP增長率及通貨膨脹率均與資產收益率正相關;

4.5.2實證結果分析

由實證結果做出以下分析:

(1)資本充足度

回歸結果顯示,資本充足率每上升一個單位,資產收益率提高0.031864個單位。這表明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隨其提高而提高,資本充足率對于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具有正向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應當切實保證自身持續保證足夠的資本充足率。

(2)資產質量

通常認為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越高,則其損失程度越大。該觀點在本文的實證中也得到了證實,根據本文回歸結果顯示,不良貸款率系數為-0.318030,同盈利能力關系為負。即盈利能力隨其增加而降低。故銀行在追求放大貸款的同時還應當特別注重貸款質量,盡量降低不良貸款率,以避免自身的利潤損失。

(3)非利息收入占比

商業銀行傳統業務通常受宏觀經濟狀況及央行政策等影響較大,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故非利息收入就凸顯出了其優勢。在回歸結果中,非利息收入占比的系數為0.132980,可見其與資產收益率,即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呈正比。

(4)GDP增長率

GDP增長率是宏觀經濟狀態核心指標之一,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對于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極大的影響,通常認為GDP的持續穩定健康增長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收入及利潤,在回歸結果中顯示該項指標的系數分別為0.033970,可見GDP增長率越高,則商業銀行的盈利情況就越好。

(5)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率能夠較好地反映一國的宏觀經濟情況,通常認為過高和過低的通貨膨脹率均會對經濟帶來不良后果,但溫和的通貨膨脹將會促進居民以及企業的消費需求,從而擴大資金的社會需求,對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從而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起到正向作用。本文分析結果亦論證了該觀點。

第五章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建議

5.1提升資本充實能力

(1)增強資金實力。我國商業銀行通常通過內部融資或外部融資以增加資本金,內部融資主要是銀行逐年積累,防止股權稀釋,減少成本費用,提高留存收益等方法,但是見效慢。也可以通過國家財政支持注資、公開上市、發行可轉換債和中長期次級債等外部融資方式,來提高資本充足率。注意拓展融資渠道,注意渠道融資和成本控制的動態平衡,達到適合銀行發展的資本充足率。從前面的實證結果也可以看出,適合的資本也是商業銀行盈利的有力保障。

(2)降低風險加權資產。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商業銀行風險資產過高,導致不良率居高,因此資本充足率也較低。我們可以通過深層次的改革,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比如,資產證券化、資產重組等方式,對呆賬、壞賬合理核銷,增加風險資產的流動性,轉移風險。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品,為商業銀行有效分散風險。

5.2注重資產質量的提升

現今,信貸增速極快,其較高的增長必然帶來較大的風險擔憂。許多人認為信貸的大規模投放對于壞賬的積累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實證分析部分表明不良貸款率對于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具有負作用,故從以下幾點對此作出建議:

(1)商業銀行應當在貸款發放前建立嚴格的審核及準入制度,降低經營中出現的貸款風險。

(2)加快開展包括行業信貸風險管理模式在內的行業金融模式。

(3)進一步深化風險管理理念,加強信用風險防控意識并深化其認識.

(4)建立嚴格全面的貸款后續跟蹤檢查制度,嚴格化內部制度執行,盡量減少偏差。

(5)加快不良資產處置,清收不良貸款時充分發揮訴訟及仲裁等手段的強制力。

(6)積極推進同基金公司及融資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配合與合作,摒棄“重貸輕管”等類似的不良理念,積極努力提升行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及合規意識,嚴防信息不實和弄虛作假行為.

綜合以上幾點,有利于銀行提升資產質量。

5.3加強金融創新能力

當前中國已然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商業銀行想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與進步,在傳統利息收入的基礎上努力增加非利息收入。當前中國商業銀行面臨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等狀況,客戶服務需求更加綜合化,商業銀行只有不斷創新,積極滿足市場的需求,才能夠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保持健康活力的發展。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創新建議:

(1)人才創新。銀行業的競爭本質上也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隨著經濟金融的不斷發展,具有產品創新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的科技人才變得更加稀缺。具備較高的金融素養,同時又精通法律和互聯網并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復合型人才成為各大金融機構競相爭取的人才。銀行在從其他機構引進基礎上,注重對現有人才培養,幫助銀行拓展利潤增長點,把人才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2)金融工具創新。隨著經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客戶均對于更加便捷迅速的服務產生需求,這就需要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工具的創新,如支付寶的螞蟻花唄等隨借隨還型靈活信貸產品。還應當通過客戶云數據,大數據管理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特點細化分類,個性化量身定制服務。

(3)服務創新。在金融脫媒的背景下,上市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受到沖擊,必須不斷創新與進步,在傳統利息收入的基礎上努力增加非利息收入。商業銀行應該審時度勢,利用現有的優勢,更新代理業務類型。例如投行業務,理財服務,在監管框架內發展,銀團業務,期貨對沖基金等資產結構化業務。針對客戶類型,提供精細化服務。由原來的“分割式服務”轉向“鏈式服務”,鏈式服務就是跟蹤客戶服務發展環節,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得以實現,包括服務的各個環節,甚至可以產生各種衍生服務。

5.4積極應對宏觀經濟變化

外部的宏觀因素GDP及通貨膨脹率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盈利性。也就是說,國民經濟只有持續健康增長,企業良好發展,銀行才會有大量的信貸需求,銀行只有積極應對外部經濟形勢變化,才能保持持續的利潤水平。金融業是中國經濟的風向標。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存在行業集中度風險過高,銀行放貸集中在某個行業,并且經濟利潤較低。商業銀行把握行業活力度,以及各個行業海內外市場動向,甚至于國家對各個行業的政策動向,對商業銀行盈利很有必要。建議我國的銀行應發展行業組合管理,分析行業的發展狀態,加深高價值低風險行業的客戶價值挖掘,優質客戶服務以增加高風險行業盈利。

結論

本文主要是以國有五大行數據為例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首先對其盈利現狀描述,然后對其影響因素做理論分析。最后選取了我國國有五大行為研究樣本,將其2010-2018年相關數據進行建模分析。

(1)實證結果主要為:

銀行資本充足率、、非利息收入占比、GDP增長率及通貨膨脹率與盈利能力成正相關關系;不良貸款率與之成負相關關系。

(2)實證結果表明:

對內部因素,銀行應保持適當資本充足率,控制好資產質量,加強貸款的審批制度管理,優化貸款的質量,降低不良貸款率。在保證積極健康運行的基礎上,控制銀行經營成本,調整收入結構,提高中間業務等的創新發展,提高上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提高資金的盈利能力。

對于外部因素層面,想要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水平得以提升就必須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隨著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傳統商業銀行應當努力抓住經濟轉型的巨大機遇,使自身的盈利能力得到最大化提升與發展。

(3)針對上述分析結果,筆者思考了幾點關于提升上市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對策建議:提升資本充實能力;加強金融創新的能力;注重資產質量的提升;積極應對宏觀經濟變化。

參考文獻

[1].Berger A.N, Hanweck G.A, Humphrey D.B. Competitive viability in banking: scale, scope and productmix e-conomies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4, 6-10.

[2].Lhacer, A and Nakane, M.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 Interest Spreads in Brazil [Z].BancoCentrail di Brazil,Working Papers, 2014.

[3]. Claudiu Tiberiu Albulescu.Banks’Profitability and Financial Soundness Indicators:A Macro-level Investigation in Emerging Countries[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23):203-209.

[4]. Smirlock M.,1985, “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and Profitability in Banking”,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17,PP152-176.

[5].Guru B. Stauton and J. &Balashanmagam., 2013,“Determinants of commercial bank Profitability in Malaysia”, University Multimedia working Papers,p174- 198.

[6].Bashir, A.2013,”Determinants of profitability and rates of return margins. in Islamic banks: some vidence from the Middle East Grambling State University Mimeo;

[7]. Albertazzi, Leonardo Gambacorta. Bank Profit-ability and The Business Cycle[R].The Bank of Italy Working Paper, 2010.

[8]. Jakob de Haan,Tigran Poghosyan.Bank size,market concentration,and bank earnings volatility in the U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2012,22(1):35-54.

[9]. Demirgue,Kunt A&H,Huizinga. Determinants of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margins and profitability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6(13):379-408.

[10].陳權寶,張同濤.城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分析[J].金融論壇.2008,(2):22-24.

[11].滕成姣.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J].財訊.2018,(34):83.

[12].赫國勝,陳芙.中國商業銀行影子銀行業務發展及其對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分析[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3(2):1.

[13].王曼舒,劉曉芳.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14家上市銀行面板數據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3,16(2):143-149.

[14].周方圓,盧靜.降息效應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的分析[J].商業會計.2012,(22):40-42.

[15].梁曉鳴 陸旭冉.基于杜邦分析法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分析–基于建設銀行指標分析[J].中國商論.2016,(16):69-71.

[16].呂林靜.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微觀影響因素初探–基于我國46家商業銀行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2017,(15):104-106.

[17].宋清華 肖心蕙.信貸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8,34(24):172-176.

[28].阿拉騰去蘇道.中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D].重慶大學.2013:1-60.

[29].王娣.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研究[D].山東大學.2009:1-52.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以國有五大行為例

VIP月卡免費
VIP年會員免費
價格 ¥9.90
發布時間 2023年5月12日
已付費?登錄刷新
下載提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8879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上午11:57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下午4:00

相關推薦

My title page contents 毛片操逼视频A片|国产欧美成AV人高清|嫖妓特黄AV在线|无码AV天堂免费网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