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

、理論基礎與模型構建

相關概念界定

 1.創業

創業其實就是創業者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分析經濟環境,把握商業機會,合理分配資源,最終創造潛在價值的一個過程;Ronstadt(1984)認為創業是指創業者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利用可獲得的資源創造出新的產品或者新的服務并且在外部動態的環境下創造出價值的過程;羅伯特。D.希斯瑞克(2000)提出創業是創業者通過對商業機會的發現和把握,在這個基礎上研究出新產品或者新服務,最終創造出潛在價值的過程。

創業想表達的本質含義是為了一份基業的創立、事業的創辦,是指開拓創新精神的具體化。蒂蒙斯在《創業學》中提出,現在的社會在創業方面是以多種多樣的形式使得不同類型的公司或者組織實現新的價值或者增加更多的附加值。不可置否的是,創業者必須具備某種程度的創新能力,例如需要了解當今社會的各種政策、判斷當今經濟大環境的好壞、能否識別和把握商業機會、能否合理地整合和分配資源、能否很好地運營創業項目、預測風險的能力與應變突發情況的能力、管理好創業團隊并協調好內部關系的能力等。

  2.社會創業

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在上個世紀 40 年代開始在世界范圍內產生與發展的新的創業模式,被普遍看作是幫助復雜的社會問題解決的一種社會創新模式。對于其概念的探討從未停止,學者們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定義與解讀,使社會創業的概念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

Pomerantz 等(2003)從企業運作的角度去定義社會創業,認為社會創業是利用商業化的原則與方式改善與革新社會服務,社會企業的運營要充分利用好商業手段以更好地創造社會價值;Mair 等(2006)以資源整合角度去解釋社會創業,將社會創業看作是創造性地進行資源整合進而實現社會價值的過程,強調要把握創業機會來實現社會變革;Martin 等(2007)認為機會的識別是社會創業的核心,社會創業的目的是創造一個新的且更加美好、均衡的社會。學者劉玉煥等(2014)通過梳理國內外對社會創業的研究得出社會創業具有多面性的特征,它不僅能夠彌補政府功能失效的弊端,帶來新的社會變革,還能創造新的市場機會;傅穎等(2017)將社會創業定義為個體通過識別市場失靈中的機會,通過社會福利以及商業化的方式為解決一些社會問題提供創造性的可持續過程。

綜合以上分析,并結合我國社會創業活動的具體開展,本研究認為社會創業就是創業者懷有某種社會責任感的驅動下,運用商業化與規則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或滿足某種社會需求,以經濟價值的創造作為實現其社會價值目標的手段,其使命是使社會更加美好。

創業理論及國內外研究綜述

 1. 社會認知理論

學者們試圖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學科思維研究創業活動,其中,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為探究個體創業行為產生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社會認知理論最初由以觀察學習為主要觀點的社會學習理論為核心,后來又把視角拓展到影響個體的心理與行為活動的外部環境與個體內部因素上,從而出現了三元交互理論和自我效能理論,共同構成了社會認知理論的整體框架,也為創業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該理論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1)觀察式學習理論

該理論認為個體學習某種行為的方式不一定要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實踐經驗,也可以通過觀察身邊的社會榜樣或典型模范的做法來形成對某種行為方式的自我認知,進而習得該行為的經驗,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或行為方式。觀察學習作為一種示范性的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創造性行為,一方面觀察者通過觀察來學習到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技能和知識,另一方面被觀察者的創造性行為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觀察者開拓思路和視野,激發其創新潛能,可見,觀察學習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促進自身對他人的實踐經驗的獲得,還可以提升自身的創造力。

(2)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又被稱作“自我信念”,是指個人對自己是否擁有完成具體行為的能力水平的自我估計和判斷,體現了個人對自身能力水平的自信心??蓮娜齻€方面來了解該概念:一是自我效能是個人對是否有能力完成具體的任務或活動的主觀估計,并不表示實際擁有這個能力;二是個體的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因其所從事的領域而有所不同,這意味著個體完成不同的工作或進行不同的任務時,其對自身能力的主觀評價有所不同;三是自我效能是一種建立在個體對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一個綜合感知和理解的前提下的一種強烈的個人主觀信念。班杜拉后來又對自我效能了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即認為自我效能并非個體對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地單純判斷,而是自身能力與實際行動相結合時所能發揮到具體什么程度的判斷與評價。 隨著創業研究的深入,自我效能理論被應用其中,衍生出了創業自我效能的概念,其體現了個人對自己能夠承擔創業中的各種風險和責任的主觀判斷,表現了個體對取得創業成功的強烈信念。這種信念有效地預測了創業者未來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狀態,創業自我效能越高的人,他的創業意愿水平就越高,做出具體的創業行為的可能性越大。

(3)三元交互理論

該理論巧妙地將個人、外部環境以及個體的行為聯系在了一起,任何要素都不會脫離其他兩個要素而單獨存在。隨著學術界對于創業研究的不斷深入,該理論也逐漸成為研究創業過程中相關行為產生機制與其對應的影響因素的重要理論依托。 在該理論中,個體因素是指個體對自身特性的感知和對行動發生的自我認知。這包括一個人的性格、情感、對待某件事情的看法或態度、追隨的目標、智力程度、對采取某種行為的意愿,同時也包括性別、種族等個人背景因素;環境因素是指對個體所作出的行為產生不同程度和方向的作用的外部要素的總和。從宏觀上看,環境要素是指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宏觀環境的總和,這影響了個體對行為的總體感知和意愿;從微觀上看,環境要素是指個體具體所處的家庭、學校、社會等周圍具體環境要素的總和,這些環境要素會通過作用于個體的想法或生活進而影響到其對某事物的認知。行為因素是指個體的所采取的社會行動、對外界的反應以及意愿動機等可觀測到的行動要素的總和,它不僅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也與個體自身的知識、經驗與對該行為的感知有關。這三個要素兩兩之間相互作用,成為三元交互模型的核心組成要素,如圖 1-1 所示:

圖 1-1 三元交互模型

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

可從以下三個角度分析該理論:一是個體特征與自身的行為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個體是行為的發出者,自身的認知或思維將直接影響到行為的產生與否,但反過來,行為發生后所產生的影響會直接作用于個體的認知,使個體對該行為效果作出一定評價;二是個體與外界環境相互影響。個體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的認知必然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時,個體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存在,能夠對環境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三是個體自身的行為與外部的環境相互作用。個體本身的行為不僅受到個體自身特質和眼界的影響,也與外部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2.國內外研究綜述

(1)關于創業意愿的研究

創業意愿是創業者是否要從事創業活動的一種主觀想法,是個體是否具備某種創業者的特質以及對創業的態度和能力的一種描述。Bird(1988)是比較早提出了創業意愿這一概念,是指創業者是為了實現某種目標,繼而需要付出時間、精力,資源等的一種主管意愿。Thompson(2009)將創業意愿定義創業者有創辦新的企業的想法,并且有意識的會在未來會實施自己的想法。Krueger等人(2000)認為創業意愿是創業者是否要從事創業活動的一種主觀想法,創業的想法是創業者的必須具備的前提.潛在的創業者(PotentialEntrepreneurs)只有當創業的意愿足夠強烈時才有可能會去進行創業活動。Ajzen(2011)認為意愿可以體現一個人對某件事情的準備程度、創業意愿則表示個人在準備進行創業時的準備程度。Mitchell等(2000)認為創業意向是去進行創業活動過的一個先決條件,是進行創業活動時的一種承諾程度,是進行創業活動的成功的企圖心。Phillip H.Phan等(2002)和Christian Lithje & Nikolaus Franke(2003)從提出的創業意愿是在創業的可能性上進行的,在這一點上定義為學生進行創業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學者對此持有不同的觀點。

而研究學者賀丹(2006)繼續使用了Phillip H.Phan等(2002)關于新加坡學生創業意愿研究中的定義,認為學生的創業意愿是為學生面臨眾多選擇時選擇進行創業的可能性。姜海燕和余如英(2012)的觀點大抵相似。牛志江(2009)也認為創業意愿是潛在創業者未來采取創業行為的可能性或傾向程度。范巍&王重鳴(2006)認為創業意愿是創業者是否要從事創業活動的一種主觀想法,是個體是否具備某種創業者的特質以及對創業的態度和能力的一種描述。王建紅(2011)也將創業意愿定義為潛在創業者是否進行創業活動的一種主觀態度與Krueger等人(2000)的觀點大抵相似。王天力(2009)認為創業意愿是對進行創業活動的趨向性一種表達,可以衡量創業者進行創業活動的趨向程度。黃四枚(2009)認為創業意愿創業者在進行實際的創業活動時的一種傾向,代表的是個人在創業活動時的心理活動傾向性,從某種程度上可以體現出創業者選擇進行創業的可能性,是一種內在的動力。錢永紅(2007)指出創業意愿是創業者在進行創業活動時的一種主觀思想動態。蔣海燕(2013)將創業意愿定義為:開始一個事業的意愿。

(2)關于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

任何社會群體創業都需要依托特定的環境,因此,創業環境優越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對創業活躍度產生影響。所謂創業環境是在進行創業活動時,創業主體-創業者以及創業企業-所要面臨且要適應的一系列外部環境(Aldrich,1979)。也即是制度環境,它有三個方面,即認知制度、規范制度以及規制制度(Desai?Gompers和Lerner,2003)。其中,認知制度與信息、知識和技能相關;規范制度主要與社會規范以及文化相關,體現了社會對創業主體和創業活動的一種規范;而規制制度則包括政府政策、規則、制度和法律等(Spencer?Gomez,2003)。

近年來,伴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不斷推進,有關創業環境的研究日益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一些學者根據中國國情從認知制度、規范制度以及規制三個維度來分析我國的創業環境;也有一些學者從市場、制度和文化三個方面來分析創業環境。其中,文化屬于非正式規制,制度環境屬于正式規制;市場環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非正式規制(蔡莉、單標安,2013)。

而環境體現了可以影響創業者在進行創業活動時的一切的人、事、物等一切存在,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為了系統地對環境進行評估并且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大部分學者將創業環境劃分為不同維度的環境要素,換句話說,一般將創業環境要素看作創業過程外部影響因素的集合(蔡莉,崔啟國,史琳,2007)。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創業環境要素的構成各執己見,尚未形成共識,具體見表1-1。

表1-1創業環境要素構成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

人員

提出

時間

創業環境要素
Bloogood&Sapienza1955支持資源(客戶、經濟、政策以及個人家庭等資源)、供應商資源
Bruno&Tyebjee1982市場、消費者、勞動力資源、政府的干預、人們消費水平等12項構成要素
Gnyawali&Fogell1944將創業環境視為一個系統。提出五維度模型
Deborah&Maekley2002社會創業氛圍、政府政策、基礎設施建設
GEM2002金融支持 、政府政策 、政府項目 、教育和培訓 、研究開發轉移 、商業環境和專業基礎設施 、國內市場開放程度 、實體基礎設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會規范。
Scott2003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
蔡莉2007構建了以創業資源需求與供給為基本關系的研究模型
鄭炳章2008提出內部創業環境、宏觀環境、市場環境和自然環境四個子系統構成
張秀娥2010資源要素、嵌入型要素環境
蔡曉珊

陳和

2014社會經濟條件、資本市場、教育、知識產權制度、社會文化和基礎設施
宋鴻2016最關鍵要素(金融支持、政府政策、商業和專業基礎設施)、相對關鍵要素(文化與社會規范)、次級關鍵要素(教育與培訓)、政非關鍵要素(府項目支持、市場進入壁壘和有形基礎設施)

綜上所述,創業環境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復雜概念,環境內部各要素協同作用等多種因素共同形成的創業生態系統。它具有很強的地區依賴性,一般創業成功的企業往往存在資源條件獨特且聚集的地方,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Guzman,2015)。國內外學者對創業環境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成果豐碩。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關注于創業生態中單個要素對創業活躍度的影響,忽略了創業是一個動態復雜的過程以及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除此之外,現有創業活躍度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大學生和返鄉農民工兩類人群的研究。研究主要基于個人特質視角、認知理論視角以及創業環境視角。從個人特質角度來看,影響大學生進行創業的主要因素有性別、創業經歷和社會實踐等(鐘云華,2016)。也有一部分學者建立創業模型是以認知理論為基礎的,計劃行為理論模型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Ajzen,1991)。還有一部份學者專門分析創業教育和創業政策領域,認為這兩方面與創業意愿成正相關的關系。

但是,科技人員作為“雙創”主力軍,其創業熱情明顯不足。而目前我國針對科技人員創業活躍度影響因素的研究卻十分有限,現有文獻大多基于2015年中國科協開展的關于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情況調查結果。該調查抽取了來源于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不同科技工作者群體的20000名科技人員作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盡管有百分之六十的科技人員有創業意愿,但是真正進行創業的僅有不到百分之三?;谠撜{查部分結果,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社會環境,身邊創業氛圍,政策知曉直接影響創業意愿、學歷間接影響、而政策成效不直接或間接影響創業意愿(李慷,2016)。

科技人員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

在現在的研究理論當中,影響科技人員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人員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

1.個體因素

個體因素主要談論的是科技人員的自身特質方面,比如個體認知、性格、能力、創業愿景等等。正是由于個體存在很大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情況不同的人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調查發現,從性格方面來說,男性一般比女性的創業意愿會更強烈;從地域方面來說,在一二線城市生活的人比在小城市和農村生活的人有更強的創業意愿。從經驗方面來說,社會實踐越豐富,創業意愿也會更加強烈。影響創業意愿的因素還包括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除此之外,科技人員周圍的人對自主創業的態度也和創業意愿相關。

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科技人員的自身資源環境、國家的政策規范環境、服務環境、創業文化等。若是家庭有經營企業的,相對來說,個體會更愿意選擇創業,也會有更強烈的創業意愿。國家政策對創業的支持力度越大,個體愿意選擇進行創業的可能性也會越大。De Pillis和Reardom有研究認為,不同地方的文化的差異會影響創業意愿的程度。在一個好的創業文化下會有更多的人去選擇創業。

理論模型構建

每個人都有選擇是否創業的權力,而這個選擇因為人與人之間工作、性格等的差異,最后的決定也不同。作為科技人員是否選擇創業,也有它的不確定性。這個選擇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例如家庭、個人性格特征、整體創業文化和環境等。胡曉龍、徐步文(2015)研究中是建立在創業文化的條件下分析創業素質和創業意愿的關系,創業素質用創業知識、創業態度及創業能力衡量。只選取創業態度來進行衡量創業素質存在局限,因而需要擴大到心理層面,進而可以從更加全面的調度來進行衡量創業素質,最后落實對到創業意愿的影響。之前的學者基本都是從個性特征角度、創業能力角度、創業態度角度、創業素質整體角度出發,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以研究大眾為基礎,很少有人針對科技人員為研究對象,結合個人主體素質和外部環境研究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本文將在前人對大眾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建立理論模型,從個人主體素質,即個人的大概情況、性格特質、能力以及個人對創業的認同感和外部因素,即外部資源環境、政策規范環境、服務環境以及外部的創業文化兩個角度研究影響科技人員創業意愿的因素?;谝陨戏治?,提出以下假設:

H1:性格特質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H2:能力特質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H3: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H4:資源環境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H5:服務環境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H6:政策環境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并構建模型如圖1所示:

1 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模型

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

、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測度

創業理論將創業者劃分為一類特殊人群,具備某種人格特質。這些特質可以區分創業者和非創業者,而且可以解釋不同群體的創業意向、創業行為以及創業成敗的原因。創業是一種與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的社會行為。分析創業意愿和創業行為可以從社會環境出發。

從創業人格特質理論和創業環境影響理論的角度,深入分析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和創業行為的群體差異,找準創業主體人群和改善創業環境,是提高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的重要工作。因此,本文將從個體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維度來對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本問卷基于以上兩個維度,每個維度選取3個變量,每個變量選取2-5個變量指標,共計選擇21個變量指標并分別設計題項,對科技人員創業影響因素進行測度。

個體因素指標及題項設計

創業人格特質理論認為,創業人格特質對創業意識強弱和創業行為的成功與否具有重要影響作用?,F代社會中科技人員是指從事科技工作,從事系統性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活動的人員。該類人群往往具有高知識、高學歷、高能力等特質??萍既藛T作為創業者中的特殊人群 具有某種特殊性,科技人員和創業者的角色在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價值取向、所需知識等方面存在相互排斥的要素,存在明顯區別。因此,本部分主要選取性格特質、能力特質、創業認同三個變量,同時選取12個變量指標,并基于選取的變量指標設計12個題項,具體題項設計如表2.1所示:

表2.1個體因素指標及題項設計

變量 變量指標 問卷題項設計
性格特質 冒險精神 我喜歡冒險,不確定性可以激發我的斗志
堅韌精神 我從不害怕失敗,經常是越戳越勇
務實精神 我總能很好的將計劃付諸行動
敢為精神 當需要作出重大決策時,我很果斷,不會猶猶豫豫
拼搏精神 為了實現目標,我認為犧牲舒適安逸是值得的
能力特質 創新能力 在工作學習中,我總會提出新觀點
機會識別能力 我總能很快的識別商業機會
資源整合能力 我總能快速的獲取需要的信息資源并進行整合
人際關系能力 我總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獲得別人支持
管理能力 我認為創辦并運營一個公司很容易
創業認同 成就需求 我認為創業想法符合我的認知,如果創業成功可以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使命感 我認為將科技成功產業化,是我的職責

外部因素指標及題項設計

根據中國科協“關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我國“雙創”成效顯現,并提出“雙創”政策不僅對穩增長、促就業、調結構成效顯現,也倒逼簡政放權,使得市場活力進一步被激發。同時,“雙創”政策對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熱情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顯示,我國各地區在“雙創”政策措施實施情況及其效能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該報告從活力、信心、環境3個維度對區域“雙創”活躍程度進行測度。結果顯示,北京、江蘇、廣東、浙江、上海居5位,顯示出較為旺盛的活躍程度,云南、甘肅、新疆、貴州、遼寧、吉林排名靠后,主要差距在于“雙創”環境和信心。從區域來看,華東地區和華北地區的“雙創”活躍程度相對顯著,東北三省問題較為突出,遼寧、黑龍江、吉林“雙創”表現不盡人意,與其所擁有的科技和資源優勢不符。因此,本部分選取資源環境、政策規范環境以及服務環境3個變量,同時選取9個變量指標,并基于選取的指標設計9個題項,對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環境進行調查分析,為改善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環境提供依據,具體題項設計如表2.2所示:

表2.2:外部因素(創業環境)指標及題項設計

變量 變量維度 問卷題項設計
資源環境 資金資源 在您工作的地區,進行科技產業創業,很容易獲得資金支持
技術資源 在您工作的地區,進行科技產業創業,很容易獲得技術支持
人才資源 在您工作的地區,進行科技產業創業,很容易獲得人才支持
政策環境 “離崗創業”政策 您所在單位鼓勵員工進行全職(兼職)創業
稅收政策 您所在地方政府為促進創業,出臺了一系列減免稅收政策
創業扶持政策 您所在地方政府為科技人員創業提供了免費辦公場地或資金支持
服務環境 項目支持 您所在地方政府為科技產業創業提供了較多政府項目
商業服務 您所在地方市場可以提供良好的商業服務
培訓服務 您所在地方政府經常為科技創業者提供培訓或咨詢服務

科技人員創業意愿測量指標

科技人員創業意愿為本研究中回歸模型的因變量。關于創業意愿的概念,國內學者給出的定義有潛在創業者或者個體對于是否進行創業態度、偏好、信念和打算、規劃等。因此,本研究中將創業意愿 分為“十分強烈”、“強烈”、“一般”、“不強烈”、“十分不強烈”5個等級進行測量,其中將即使創業失敗也會再次創業定義為創業意愿“十分強烈”;目前正在創業定義為“強烈”;曾經進行創業嘗試但創業失敗定義為創業意愿“一般”; 以往沒有創業經歷,但目前有創業打算定義為創業意愿“不強烈”;以往無創業經歷也無創業打算定義為“十分不強烈”,具體題項設計見表2.3:

表2.3:科技人員創業意愿測量指標

變量 問卷題項設計
創業意愿 我認為擁有自己的公司是我的人生理想,即使創業失敗也會再次創業
我認為創業過程會給我帶來成就感

、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問卷設計與調查

1.問卷設計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科技人員,必須要從科學性和有效性上來保證調查問卷,筆者在借鑒以往學者問卷設計原則基礎上,做了許多工作:首先,大量閱讀文獻,搜集和整理涉及創業者個人特質、創業意愿、創業教育、創業行為等變量的量表,選擇具有較高信度、效度的成熟量表。其次,考慮到科技人員的特殊性,對成熟量表進行適當修改,使問卷更符合本研究的實際情況。最后,為了避免在正式的調研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筆者首先對問卷進行小規模的預測試,根據測試反饋,對問卷進行了修改。

本研究的問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卷首語。主要介紹問卷調查的目

的、內容、匿名性和保密性,以確保被調查者按照真實情況填寫問卷。二是,個

人基本信息的調查,包括性別、專業、學歷、家庭年收入等;三是,本研究涉及

的主要變量(創業者個人特質、能力特質、創業認同、創業的資源環境、服務環境、政策環境以及創業意愿)測量題目。問卷的測量題項均采用 Likert 5 點量表法進行測量和評價。其中,5表示很符合自身情況,4表示較符合自身情況 3表示一般符合,2表示較不符合自身情況,1表示不符合自身情況。

2.問卷調查

本研究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吉林省、廣東省、北京市等省市科技人員創業意愿進行調查研究,選取來自自高校、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以及民營企業的科技人員作為調查對象。該問卷利用問卷網網站進行發放,邀請科技人員進行線上答題。本次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335份。

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收集到的樣本中,有效參與調查的科技人員樣本總數為335個,其中男生197名,女生138名,分別占樣本總數的58.8%和 41.2%。從年齡來看,25-35歲152名,所占比例最高,占比45.4%;25歲以下63名,占比18.8%;35-45歲94名,占樣本總數28.1%;45歲以上26名,占比最少,占樣本總數7.8%。從學歷來看,大專及以下19名,占樣本總數5.7%;本科150名,占樣本總數44.8%;碩士105名,占樣本總數31.3%;博士61名,占樣本總數18.2%。樣本中,已婚195名,占樣本總人數58.2%,未婚140名,占樣本總人數41.8%;其中,在民營企業中工作149名,占樣本總人數44.5%;在國營企業工作44名,占樣本總數13.1%;在事業單位工作127名,占樣本總人數37.9%;在政府機關工作人數最少,僅15名,占樣本總數4.5%。被調查科技人員家庭成員對其創業十分支持的有52名,占有樣本總數15.5%;堅決不支持的有20名,占樣本總人數6.0%;尊重個人覺得的人數最多,共263名,占樣本總數78.5%。具體有效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3.1所示:

表3.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類別 人數 占比(%)
性別 197 58.8
138 41.2
年齡 25歲以下 63 18.8
25-35歲 152 45.4
35-45歲 94 28.1
45歲以上 26 7.8
學歷 大專及以下 19 5.7
本科 150 44.8
碩士 105 31.3
博士 61 18.2
月收入 1萬元以內 231 69.0
1-2萬元 75 22.4
2-5萬元 25 7.5
5萬元以上 4 1.2
婚姻狀況 已婚 195 58.2
未婚 140 41.8
工作單位性質 民營企業 149 44.5
國營企業 44 13.1
事業單位 127 37.9
政府機關 16 4.5
家人對待創業態度 十分支持 52 15.5
堅決不支持 20 6.0
尊重我的個人覺得 263 78.5

問卷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1.問卷的信度分析

在獲得初始問卷后,為保障問卷題項和體系的合理性、有效性,通過預調查的方法對變量測評的有關題目內容展開修正,把不符合規定的有關題目展開修正或是清除,得到最終發布的問卷。預調研共計發出問卷 60 份,并得到 60 份,經過統計,有效問卷數量為 60 份。此次預調研的目標是驗證初始問卷的效度與信度,基于調研工作的結果,運用SPSS22.0統計分析程序針對獲取到的材料展開了研究。

信度(Reliability)是指測量結果無偏差的程度,它從側面反映了測量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統計學中一般以內部一致性,即Cronbach’sα值表示測量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數值越大,表示測量結果越穩定可靠。根據Nunnally(1967)的觀點,當測量一個構念的題項內在一致性系數,值大于0.70時,表示其內在一致性良好。本文采用這一得到普遍認可的0.70作為標準。

表3.2是對性格特質、能力特質、創業認同、資源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和創業意愿各因子變量所做的內部一致性分析的結果。其中各變量的Cronbach’sα值均超過0.70,分別為0.727、0.830、0.740、0.918、0.730、0.902,

即各量表的信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此外,量表總體的Cronbach’sα值為0.923,也符合標準,即各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表3.2問卷量表信度分析結果

維度 克隆巴赫Alpha 題項數
性格特質 0.727 5
能力特質 0.830 5
創業認同 0.740 2
資源環境 0.918 3
政策環境 0.730 3
服務環境 0.902 3
量表整體 0.923 21

2.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通過測量工具所測量出的特質的真實程度,由此衡量測量的有效性程度。信度越高則反映了測量結果對所測對象的真實效果。信度是效度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效度分析有很多方式,不同方式的測量結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比如,量表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內容效度、準則效度、結構效度等。而內容效度是指測量題項是否測量了應該測量的內容,反映題項的代表性和覆蓋面的有效程度。結構效度是指測量結果與該量表設計的內在理論依據之間的契合程度,即理論與實踐的一致性。

在本研究中涉及的所有量表,都是根據研究需要,在創業領域被廣泛應用的成熟量表基礎上進行簡單修改的,因此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對于量表的結構效度,利用驗證性因子分析來檢驗。在提取因子前,首先對量表的KMO和Bartlett值進行檢驗,以確定數據是否適合因子分析法。結果顯示,變量的KMO值大于0.5,說明各變量間的相關程度高,適合做因子分析。而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統計值的顯著性概率小于0.01,同樣說明適合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具體結果見表3.3:

表3.3問卷量表效度分析結果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取樣足夠度的Kaiser-Meyer-Olkin 度量 0.912
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 近似卡方 2999.738
df 210
Sig. .000

變量的相關分析

這里所說的相關分析代表了各分析變量的內在聯系,但是這樣的聯系并不穩定,相關關系成果能夠反映出各個變量的相關水平(馬國慶,2003)。通常來說,相關系數絕對值和相關性體現出正相關聯系,相關系數的數值范圍是-1~1,這個數值的絕對值越高,則意味著變量的內在聯系越強,因此常用于分析變量在強弱變化方面的關系,但不可以用于分析因果關系。相關性分析方法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變量需要采用不同的相關性分析方法,其中 Pearson 簡單相關系數主要用于分析連續變量的相關關系,本部分將采用此種方法對各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具體結果如表3.4所示。

表3.4相關性分析結果

性格特質 能力特質 創業認同 資源環境 服務環境 政策環境 創業意愿
性格特質 1
能力特質 0558** 1
創業認同 0.489** 0.549** 1 .
資源環境 0.336** 0.415** 0.388** 1
服務環境 0.296** 0.411** 0.392** 0.647** 1
政策環境 0.288** 0.397** 0.376** 0.685** 0.814** 1
創業意愿 0.476** 0.604** 0.745** 0.307** 0.349** 0.326** 1
**在置信度(雙側)為0.01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在置信度(雙側)為0.05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通過上表能夠發現,于 0.01 的顯著性水平上,能力特質與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都表現出明顯的正向聯系;而于 0.01 的顯著性水平上,雖然性格特質、資源環境、服務環境、政策環境也有正向聯系,但不顯著。由此初步判斷,創業認同和能力特質都是創業意愿的重要影響因素,創業者性格特質、資源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有可能影響創業意愿,但影響程度可能不大。這可能是因為科技人員群體的特殊性,此外,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背景下,我國各省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創業的政策,使得目前創業環境較好。因此,性格特質、資源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對創業意愿影響不是十分明顯。

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從以上相關分析結果可見,創業者性格特質、資源環境、創業認同、能力特質、服務環境、政策環境六個影響因子與創業意愿之間都存在明顯相關關系。但這種相關關系是一種無表達式的函數形式,想要進一步探索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回歸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貧w分析是研究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方法,回歸分析旨在解釋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形式。在本研究中,主要通過一元線性回歸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分析。

1.性格特質與創業意愿的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把性格特質作為自變量,創業意愿作為因變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5所示,性格特質與創業意愿顯著正相關(β=0.649,p=0.000<0.01)。所以,本研究假設H1“性格特質與創業意愿正相關”成立。

表3.5性格特質與創業意愿的回歸分析

模型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β Std.Error Beta
常數 0.759 0.233 0.476 3.261 0.001
性格特質 0.649 0.085 9.889 0.000

注:因變量:創業意愿

2.能力特質與創業意愿的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把能力特質作為自變量,創業意愿作為因變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6所示,能力特質與創業意愿顯著正相關(β= 0.826,p=0.000<0.01)。所以,本研究假設H2“能力特質與創業意愿正相關”成立。

表3.6能力特質與創業意愿的回歸分析

模型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β Std.Error Beta
常數 0.512 0.186 0.604 2.745 0.006
能力特質 0.826 0.060 13.822 0.000

注:因變量:創業意愿

3.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的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把創業認同作為自變量,創業意愿作為因變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7所示,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顯著正相關(β=0.760,p=0.000<0.01)。所以,本研究假設H3“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正相關”成立。

表3.7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的回歸分析

模型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β Std.Error Beta
常數 0.531 0.128 0.745 4.164 0.000
創業認同 0.760 0.037 20.407 0.000

注:因變量:創業意愿

4.資源環境與創業意愿的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把資源環境作為自變量,創業意愿作為因變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8所示,資源環境與創業意愿顯著正相關(β=0.342,p=0.000<0.01)。所以,本研究假設H4“資源環境與創業意愿正相關”成立。

表3.8資源環境與創業意愿的回歸分析

模型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β Std.Error Beta
常數 2.048 0.172 0.307 11.915 0.000
資源環境 0.342 0.058 5.881 0.000

注:因變量:創業意愿

5.服務環境與創業意愿的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把服務環境同作為自變量,創業意愿作為因變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9所示,服務環境與創業意愿顯著正相關(β=0.364,p=0.000<0.001)。所以,本文假設H5“服務環境與創業意愿正相關”成立。

表3.9服務環境與創業意愿的回歸分析

模型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β Std.Error Beta
常數 1.937 0.178 0.326 10.858 0.000
服務環境 0.364 0.058 6.291 0.000

注:因變量:創業意愿

6.政策環境與創業意愿的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把政策環境作為自變量,創業意愿作為因變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10所示,政策環境與創業意愿顯著正相關(β=0.417,p=0.000<0.001)。所以,本文假設H6“政策環境與創業意愿正相關”成立。

表3.10政策環境與創業意愿的回歸分析

模型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β Std.Error Beta
常數 1807 0.184 0.349 9.793 0.000
政策環境 0.417 0.061 6.801 0.000

注:因變量:創業意愿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回歸分析結論如3.11所示:

表3.11研究假設驗證結果

假設 標準化系數β 顯著性水平p 檢驗結果
H1:性格特質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0.476 0.000 接受
H2:能力特質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0.604 0.000 接受
H3: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0.745 0.000 接受
H4:資源環境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0.307 0.000 接受
H5:服務環境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0.326 0.000 接受
H6:政策環境與創業意愿正相關 0.349 0.000 接受

7.吉林省與江蘇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對比分析

為了進一步研究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本研究將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與經濟發展向好且“雙創”活力、信心、活躍均排名第二的江蘇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根據“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評估顯示)。通過對比分析結果,來判斷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與“雙創”效果較好省份的差異,從而真正做到“因事制宜”,為提高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本研究利用題項“您所在的省份”,將吉林省與江蘇省科技人員從樣本中分別抽出。其中,吉林省科技人員參與調查的有效問卷160份,江蘇省科技人員參與調查的有效回收問卷125份;再次分別進行回歸分析。分別把性格特質、能力特質、創業認同、資源環境、服務環境以及政策環境作為自變量,創業意愿作為因變量分別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具體分析結果如表3.12與表3.13所示;以吉林省科技人員為樣本回歸結果與以江蘇省科技人員為樣本回歸分析結果對比如表3.14所示。

表3.12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模型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β Std.Error Beta
常數 0.447 0.336 0.521 1.330 0.185
性格特質 0.792 0.095 7.675 0.000
常數 0.239 0.267 0.643 0.894 0.373
能力特質 0.907 0.086 10.546 0.000
常數 0.598 0.188 0.728 3.182 0.002
創業認同 0.733 0.055 13.349 0.000
常數 2.073 0.246 0.292 8.412 0.000
資源環境 0.346 0.090 3.839 0.000
常數 2.035 0.247 0.302 8.226 0.000
服務環境 0.345 0.087 3.982 0.000
常數 1.964 0.255 0.313 7.711 0.000
政策環境 0.368 0.089 4.147 0.000

表3.13江蘇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模型 非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β Std.Error Beta
常數 0.295 0.401 0.524 0.737 0.462
性格特質 0.787 0.115 6.828 0.000
常數 0.417 0.267 0.610 1.348 0.180
能力特質 0.846 0.309 8.540 0.000
常數 0.347 0.099 0.749 1.586 0.115
創業認同 0.808 0.064 12.553 0.000
常數 1.804 0.288 0.359 6.262 0.000
資源環境 0.386 0.090 4.272 0.000
常數 1.623 0.312 0.377 5.206 0.000
服務環境 0.427 0.095 4.520 0.000
常數 1.408 0.329 0.407 4.282 0.000
政策環境 0.511 0.103 4.941 0.000

表3.14吉林省與江蘇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對比

影響因素 江蘇省科技人員為樣本分析結果 吉林省科技人員為樣本分析結果
標準化系數β 顯著性水平p 標準化系數β 顯著性水平p
性格特質 0.524 0.000 0.521 0.000
能力特質 0.610 0.000 0643 0.000
創業認同 0.749 0.000 0.728 0.000
資源環境 0.359 0.000 0.292 0.000
服務環境 0.377 0.000 0.302 0.000
政策環境 0.407 0.000 0.313 0.000

如表3.14所示,從個人特質角度來看,兩省份科技人員性格特質、能力特質、創業認同標準化系數值雖有不同,但差距不大。甚至,吉林省科技人員能力特質標準化系數還比江蘇省稍高。但是從外部環境角度來看,吉林省目前的資源環境、服務環境,尤其是政策環境的標準化系數明顯低于江蘇省,可見吉林省目前的創業環境亟需優化。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江蘇省就在中共江蘇省省人民政府領導下主動協調國稅、地稅、財政、教育、工商等部門成立了省科技創新創業政策實施協調小組,建立了科技創新創業政策實施的工作協調機制并組織,對全省落實促進科技創新創業政策,特別是其中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和檢查。此外,根據江蘇省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顯示,到2020年,江蘇省基本形成“要素集聚、載體多元、服務專業、活動持續、資源共享”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體系。全省新增注冊企業年均增速保持在13%左右,年均帶動就業約100萬人次以上;發展創業投資,全省創業投資備案企業管理資本規模超1500億元,鼓勵投向更多早中期、初創期企業,破解雙創企業融資難題;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雙創示范基地,形成30個左右可復制可推廣的雙創模式和典型經驗;創建一批雙創支撐平臺,健全雙創服務體系,推動各類要素向雙創集聚;到2020年,全省打造包括區域、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主體類型的100個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創建300個省級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50個省級離岸雙創基地以及100個省級眾創社區。而吉林省目前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僅有 200 余個,基地孵化功能基本完善,但限于創業孵化基地運營時間尚短、缺少高價值創業資源等原因,使得現有孵化基地在發展中存在著品牌知名度差、運營模式不清晰、資源整合能力弱等問題。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科技人員性格特質與創業意愿的關系討論

本研究假設科技人員性格特質與創業意愿正向相關。線性回歸分析結果所示,性格特質與創業意愿的標準化系數是0.546,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假設成立。即創業者的個人特質對科技人員創業意愿產生影響作用,具有冒險、敢為、拼搏精神且性格堅韌的創業者往往創業意愿更強烈。這與大多數學者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2.科技人員能力特質與創業意愿的關系討論

本研究先提出假設:科技人員能力特質與創業意愿正向相關。而后由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能力特質與創業意愿的標準化系數是0.644,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假設成立。得到此結果,即科技人員的能力特質對科技人員創業意愿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創業能力越強,創業意愿越強烈。在能力特質的相關描述中,關于創業培訓教育得分較低,即調查對象對于有關創業教育和培訓方面的感知程度很低,這與我國當前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的環境背景相吻合。創業教育是引導創業的重要激勵因素。盡管創業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很多學校紛紛開設創業課程以及組織創業競賽,借此提高在校學生的創業能力,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在教育對象方面,很多學校只是將創業教育視為就業指導的一部分,主要面向的群體是即將畢業的學生,而不是將其融入到大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也缺少了對有創業意愿但已經工作的人群的培訓,其次,在課程設置方面,偏重于理論教育而忽略對學生創業技能的培養。創業能力不僅是獲取的與創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更重要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包括創新精神,識別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溝通能力等。提升科技人員的創業能力,有利于科技人員樹立創業信心,激發創業熱情。

3.科技人員的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的關系討論

本研究假設科技人員的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正向相關。創業認同與創業意愿的標準化系數是0.725,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假設成立。即科技人員創業認同對創業意愿起著重要作用??萍既藛T對待創業的態度,主要取決于科技人員群體的價值取向和所處環境的創業文化。據有關研究顯示,吉林省屬于中國創業沉寂地區。雖然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但是大部分企業仍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和企業家精神,在社會中也難以形成鼓勵創新和承擔風險的創業文化。創業意愿的形成,不僅取決于創業者的主觀態度,同時,創業者的創業榜樣、當地成功企業家數量和文化氛圍、家人對創業的態度等幾個方面也都會對創業者的創業認同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創業意愿。因此為科技人員創造良好的創業文化環境,提高科技人員創業氛圍,可以明顯提高其創業意愿。

4.資源環境與創業意愿的關系討論

本研究假設資源環境與科技人員創業意愿正向相關。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資源環境與創業意愿的標準化系數是0.302,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假設成立。即資源環境對科技人員創業意愿有影響作用,創業資源環境越好,科技人員創業意愿越強烈。

資源環境主要從資金資源、技術資源、人才資源三個維度進行考察。雖然目前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但由于創業的高風險性,及創業初期企業組織水平低,收益不確定,金融機構出于風險的考慮,往往不愿貸款給創業者。盡管由政府的政策的引導,在原則上科技人員創業可以獲得一定金額的低息貸款,但是辦理手續復雜,條件限制多且金額有限,很難滿足創業的資金需求。政府設立的創業基金,但同樣面臨金額少且難以獲得的問題。其次,近年來,吉林省人才流失問題嚴重,創業初期的企業,很難招聘到優秀的人才。此外,近年來吉林省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科技發展水平也明顯不如經濟發展向好的省份,對創業企業的技術支持力度也相對較弱,這無疑是創業的嚴重障礙。

5.服務環境與創業意愿關系討論

本研究假設服務環境與科技人員創業意愿正向相關。服務環境與創業意愿的標準化系數是0.313,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假設成立。即服務環境對科技人員創業意愿產生影響作用,創業服務環境越好,科技人員創業意愿越強烈。

服務環境主要考察了項目支持、培訓服務、商業服務三個維度。其中題項“您所在地方政府為科技人員創業提供了較多的政府項目”得分最低,說明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為科技人員增設政府創業項目。此外,企業孵化器是提升創業服務的重要手段,企業孵化器是創業服務中心,主要通過提供研發、生產、經營場所,共享網絡辦公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提供政策、法律和融資等方面的咨詢和培訓服務,來降低創業風險成本,提高企業的成功率,培養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吉林省具備一定規模的企業孵化器數量很少,主要是長春科技創業服務中心、長春軟件園和吉大科技園,目前還沒有成型的專門為科技人員群體服務的企業孵化器設施。

6.政策環境與創業意愿的關系討論

本研究假設政府政策與科技人員創業意愿正向相關。如數據分析結果所示,政策環境與創業意愿的標準化系數是0.339,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假設成立。即政策環境對科技人員創業意愿產生影響作用,政府政策越好,科技人員創業意愿越強烈。在政策環境的相關描述中,題項“您所在單位鼓勵員工進行全職(兼職)創業”分值最低,說明“離崗創業政策”被知曉和落實情況并不理想。

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時代的到來,國家頒布有關促進科技人員創業優惠政策后,全國各省市紛紛出臺了類似的政策。吉林省也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吉林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實施細則》、《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創業以及高校實行彈性學制等,從而促進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

、科技發達國家及地區創業政策及服務經驗借鑒

)美國支持科技人員創業的政策及服務經驗與啟示

美國大學創業公司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美國生物技術的出現和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加上《拜杜法案》的頒布實施,《專利法》的修訂,高校持有技術發明產權的使用,以及各高校的效仿作用,都激發了美國高校創辦公司的持續熱情。

1.專利法案的出臺為創業活動的股權分配、收益提供法律保障

1980年《拜杜法案》的頒布,使得美國各高校獲得聯邦財政資助的科技發明許可及商業化變得更加順暢,促進了擁有知識產權并進行技術開發的創業公司出現。政府資助的技術發明占到了高??蒲谐晒?/3,激發美國各大高校的商業化熱情。此外,《拜杜法案》規定了大學創業活動的合法性?!栋荻欧ò浮返淖谥际枪膭盥摪钬斦Y助科研成果能授權給創辦的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的創業活動給予了法律支持,讓過去一些對大學創辦公可的反對意見逐漸微弱,使大學管理者資助公司進行技術研發成為合法的行為,也讓一些科研成果能夠很快找到授權公司,并進行商業化生產。

2.專業化的技術轉讓中介機構為科技人才創業進行服務保障

美國大學創業公司的興辦離不開本校技術許可機構專業、完善的保障服務。大學技術許可辦公室不僅僅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更多的起到為創業公司提供法律支持、募資、咨詢、聯絡外界的平臺,其在創業活動中的作用主要體現為:

充足、專業化的技術許可人員對創業公司全程的保障服務。在美國,一些大學都有著專業的技術許可隊伍,當科技人員創辦公司時,技術許可辦公室要雇傭專家為創業公司提供市場評估、撰寫商業計劃書、募集風險投資、組建創業隊伍、尋找場地和設備、測試試驗產品。麻省理工學院RichardMorse教授成立的MIT發展基金就可以算是技術許可辦公室的初期形式,莊要為創業教師提供人員、商業計劃、市場預測、資本融資、培訓及技術轉化服務。這些服務在創業初期對創業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2)利用技術許可辦公室的外部資源。創辦公司把技術轉讓給企業需要很多資金和精力,而大學的創業公司沒有大企業的員工隊伍,他們更多是依賴專業化的技術許可辦公室人員,借助他們與專利代理人合作,與供應商談判、進行市場調研。有研究表明,美國一些大學由于缺少專職人員來從事技術轉讓工作,在創業公司的創辦數量上明顯少于那些有專業化技術轉讓隊伍的學校。

3.多渠道的穩定資金支持為科技人才創業提供資金保障

創業公司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前期啟動,進行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由于大學創業公司往往具有較大的市場風險,私人投資往往在創業公司初期不會進行投資,因此,創業公司需尋求公共資金的資助,進而避免了讓予大部分股權給投資者。所以,公共資金的獲得對創業公司至關重要。

(1)種子資金的支持。對創業公司初創期的資金支持是維持其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創業公司進行前期技術完善開發、市場需求調研、知識產權保護時,都需要前期的資金投入來完成。像佐治亞理工學院、弗吉尼亞大學為科研人員創辦公司提供研究成果商業化獎勵,為創業公司提供先期技術開發資金,這兩所學校因此涌現了大量創業公司??突仿〈髮W、凱斯西儲大學為本??萍既藛T的創業公司提供10~25萬美元的種子資金,目的是讓這些創業公司在爭取風險資本投資、創業天使基金上具有更大競爭力。

(2)完善的資金支持體系包括資本市場的融資、創業天使基金的資助,都為創業公司的技術開發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成立于1953年的小企業管理局(SBA)是美國政府設立的向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政府采購、信息咨詢、創業培訓等服務的專門機構。小企業管理局除了為創新型小企業提供咨詢和管理培訓服務外,還幫助創新創業者獲得資金支持,包括提供擔保幫助獲得商業銀行貸款、直接提供風險資金、協助獲得聯邦部門的研發項目與合同等。

)日本支持科技人員創業的政策及服務經驗與啟示

日本政府順應形勢發展,適時堅決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對提升日本科技競爭力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科技技術創造立國”的戰略口號,對舊體制進行了大膽改革。通過1995年在內閣成立“綜合科學技術會議”、將文部省和科學技術廳合并為文部科學省等改革措施打破了原有科技體制下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縱向管理格局,加強了對政府各省廳和部委間之間有關科技管理項目與關系的協調,提高了科技體制改革措施執行力度;通過引入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擴大了科研機構在業務和人事上的自主權;另外,日本還不斷增加科技總投入,其研發支出占GDP的比例近年來一直保持在3%以上,在主要創新型國家中處于領先位置,尤其是加大了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

銳意推行科技體制改革,對日本科技創新產生了明顯推動作用。改革后,“綜合科學技術會議”與文部科學省,先后出臺并著力推進了“知識產權戰略”、“信息技術戰略”、“生物技術戰略”等一系列旨在實現“科學技術創造立國”戰略的戰略規劃,使日本在這幾個領域實現了突破性進展,比如,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和電子產業發展迅速,在技術和市場上已對美國形成了相對優勢,甚至使美國高技術武器所用的芯片也要大量仰賴日本的供應。

通過出臺并不斷完善評價指南,為評價體系和評價行為提供了制度保障。早在1986年,日本科學技術會議政策委員會就編制了“研究評價指南”,為國立研究機構的科技評價規定了具體的標準,將評價劃分為機構評價、項目或課題評價和科研人員的評價,并首次提出應以外部評價為主。1997 年8月日本內閣批準實施了《國家R&D評價的大綱性指南》(簡稱為“評價指南”),確定了評價目的、評價對象、評價者、評價時期、評價方法以及評價結果的處理和實施辦法。根據該評價指南,各個省廳結合具體情況,還制定了本省廳的評價指南。之后,根據科技體制改革形勢的發展要求,日本政府又對該評價指南進行了修改完善,并于2001年11月批準實施。這些法律制度使科技評價體系的建立有法可依,并促進了科技評價活動的發展和完善。

日本政府長期持續重視推動產、學、官結合創新體系的建設。日本政府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采取措施積極推動產、學、官合作創新體系的建設。時至今日,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經濟競爭形勢,日本政府仍然將產、學、官合作作為一個新的課題加以研究。政府部門、企業、大學,乃至學術界,仍在不斷推動產、學、官合作。

)德國支持科技人員創業的政策及服務經驗與啟示

德國政府建立法律制度體系,保障產學研合作創新。為給產學研合作創新創造良好法治環境,除了制定有《科學技術法》和《專利法》《版權法》等專門法律之外,許多法律、法規中都有促進科技進步,保障經濟發展的規定。例如《德國經濟穩定與增長促進法》規定,財政補助可以“用于促進企業或農場生產的發展和增長,特別是使用新研發的生產方法和生產設備。利用各種科研規劃、計劃,支持科技創新合作。出臺科技規劃、計劃,引導、支持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發展與進步,是德國政府經常性運用的一種有效形式。德國政府通過創新網絡計劃(InnoNeT)和中小企業創新技能計劃(ProInno)促進中小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主題研究計劃為研究聯合體提供直接的研究資助。

開辟多種渠道,促進科技資源流動。在人員交流方面,德國政府很重視通過出臺政策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流動。學生和學術機構研究人員的交流得到聯邦教育科研部特別措施的支持,如交流計劃和更多面向國際的課程;中小企業創新技能計劃(ProInno)也有支持研究人員在產業界和公共研究機構之間進行交流的規定。在科技信息資源交流方面,1998年德國建立了名為能力網的網站(www.kompetenznetze.de)為集中展示德國最佳創新聯盟、創新領域和創新區域的有關信息,方便海內外機構與個人及時了解創新、投資動態及尋求合作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平臺。

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研發合作。針對中小企業經濟實力弱,自身創新能力有限等問題,德國政府通過多種項目或計劃來促進中小企業間或企業與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如,ProInnoI計劃以促進中小企業的互相聯合以及中小企業和研究機構的聯合為目的,支持組建中小企業參加的技術創新聯盟。促進創新網絡計劃(InnoNet),旨在引導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和研究機構組成合作研究創新聯盟,促進競爭前的合作研究。設立聯邦促進咨詢系統和數據庫,為中小企業創新通過查詢和咨詢服務。為方便中小企業在各種促進項目中找到合適的項目,經濟部與其他聯邦機構共同設立了聯邦促進咨詢系統和數據庫,為中小企業就聯邦、州和歐盟各個層面的科研創新項目信息提供咨詢服務。

)北京支持科技人員創業的政策及服務經驗與啟示

北京做為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創業方面具有經濟上的先天優勢。再加上北京地區高校林立,教育資源豐富,整體上是創業活動較為活躍的地區。自從中央提出大力推進創新創業開始,北京市政府也不斷推出了各項促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創業熱情,但與政策預期依然存在較大差距,通過調研發現主要問題體現在:

從政策內容上來看,筆者通過對當前北京市大學生創業證進行梳理發現,當前政策更多集中在啟動資金和門檻、稅收減免與優惠以及商務扶持等宏觀經濟環境上,對于創業者的培訓指導辭職,政策體系不夠完善,且政策更多體現在創業初期而缺少中后期的關懷政策?,F行政策更過關注營造企業成長的宏觀政治經濟環境,相對缺少對創業者自身及微觀環境的關懷。

從政策執行上來看,通過調查發現,當前創業政策執行力度存在明顯不對稱狀態,各區域對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力度不盡相同,即使在資源集中的海淀,對于培訓、稅收等優惠等落實情況也不容樂觀。此外,不同高校之間的政策反應速度和力度均有較大差別,清北人等重點高校對于創業的支持明顯較普通本??圃盒8谐尚?。加之缺乏系統的政策信息網絡,政策宣傳不到位,問卷顯示近八成的人對政策的了解程度在一般及以下水平,信息不對稱情況十分嚴重。

從政策效果上來看,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投入了大量資金和項目支持,2015屆畢業生創業人數曾一度達到2%,然而盡管如此依然有大量創業者在創業半年后退出創業。而這一數據在2016年僅剩不足19%,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具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僅有寥寥無幾,這說明政策對于大學生創業的促進作用并未得到實現政策效果堪憂。

完善的創業政策體系對于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與文化,影響大學生創意愿和創業行為從而促進創業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在調查中發現,當前政策依然存在范圍受限、力度不均等問題,當前政策更多集中在建設企業成長的宏觀環境而忽視了中微觀層面的支持激勵,而創業行為作為主體通過識別自身條件和資源基礎上做出的行為決策,受到與其自身密切相關的微環境的重要影響,因此政策應該在營造經濟文化環境基礎上,將注意力轉向關注創業者家庭、學校以及社交環境的改善上。同時,政策體系還應包括創業中后期的扶持以及創業失敗的關懷政策內容。

)浙江支持科技人員創業的政策及服務經驗與啟示

為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1998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浙江省鼓勵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若干規定》,后來又制定了《浙江省全面推進科研院所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浙江省高新技術促進條例》等政策法規,對科技人員的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等有關情況進行了規定。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等也積極支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并明確收益歸科技人員個人所有,如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出臺《專利工作管理辦法(修訂)》規定,學校持有的專利在本?;蛲鈫挝粚嵤┖?,取得經濟效益的,學校與發明人之間按3:7分成,30%用作學??蒲薪涃M,70%作為個人獎勵。

2012年8月,杭州市出臺了《關于實施創新強市戰略,完善區域創新體系,發展創新型經濟的若干意見》(簡稱杭州科技創新30條),鼓勵科技人員以自主科技成果入股創辦企業,如果以專利、非專利技術的方式來出資,最高可占注冊資本的70%。國家“千人計劃”獲得者被在杭的高校聘任為教授,給予至少1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100萬元科研創新資助以及創業場地、實驗室和人才公寓100平方米的支持,重大項目資助更是“一事一議”。鼓勵高??萍既藛T“兼職”,明確提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派駐科技人員到企業從事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在杭高校、科研機構轉化職務科技成果取得的收益,高??砂?0%-90%的比例、科研院所可按20%-50%的比例獎勵有關貢獻人員和團隊:而且,創業不會影響個人晉升和職稱評定。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在完成本單位各項工作任務的前提下在崗創業,3年內保留其原來身份和職務,檔案工資正常晉升。認真落實現有的促進科技人員創業的政策,對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貫徹措施,如科技人員離崗創業、單位不I同意等問題,還需要從制度層面解決。明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收入分配,正確處理績效工資改革中需要處理的調動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與績效工資改革的關系。

鼓勵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創新,科技人員承擔企業委托的橫向項目與政府計劃的縱向項目在業績考核中一視同仁,把自主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情況作為科學技術人員項目申報、成果獎勵的評審依據,作為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的評價內容。

、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提升路徑

外部環境

創業環境是科研人員創業過程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政策規范環境、資源環境、服務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等。在政策規范環境方面,國家層面對于科研人員創業的鼓勵政策發揮引導作用,有利于創業環境的塑造。研究指出,政府政策對高??蒲谐晒D化有正向影響。在創業過程中,對于創業活動的補貼和稅收優惠措施對于初創企業的成長有重要作用。同時,科研人員所依托的高校/科研機構對于創業政策的執行,也是創業能否順利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此外,大學技術轉移部門在科研人員創業中發揮著不小作用。知識產權保護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的明確,也是科技成果市場化能夠順利進行的保障??萍紕摌I的服務環境,是指科研人員創業所需要的輔助服務。完善的科技創業孵化體系有利于科技創業的成功,包括科技創業項目的孵化平臺、融資對接、法律稅務咨詢等。Toshihiro K.(2008)的研究指出了中介服務機構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積極作用。社會對于科研人員創業的認可度,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相關政策制定以及科研人員創業的積極性。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外在行為的轉變,社會關系的轉變,環境的認同的改變都會改變其價值觀體系和創業認知。因此,吉林省應主要從以下方面改善科技人員創業外部環境:

1.配套政策體系的細化和創業支撐體系

科研人員創業的政策可以看作是“產學研合作”的延續。相較于80年代中國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工停薪留職創業的政策,科研人員創業政策在福利待遇方面有了更為全面的考慮。并且,相關的政策法規在逐步地完善,尤其是2015到2016年間,對于一直存有爭議的科技成果轉化的收益分配、科技成果所有權歸屬、領導崗位的科研人員參與創業等均給出了明確可行的方案,個人收入不與承擔項目多少、獲得經費高低直接掛鉤,一定程度上解開了對于科研人員創業的制度束縛。但是,對體制內科研人員離崗創業給予政策支持,還需要有更多細則和配套措施,才能形成科研人員的“萬眾創業”??蒲腥藛T創業之路更穩,除了政策層面的宏觀環境,由高校、配套政策和科研人員形成的中觀環境也很重要。比如,多項政策都提到了“經所在單位批準,科研人員可以離崗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創業活動”,“科研機構、高校應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內部管理與獎勵制度,自主決定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和獎勵方案”并賦予科研機構、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權。相關政策也指出“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作為對科技人員的獎勵涉及股權注冊登記及變更的,無需報科研機構、高校的主管部門審批”,給予了科研人員創業更多的主動權。但實際上多數高校持觀望態度,進一步推動高?!翱萍汲晒龣喔母铩钡穆鋵?,這是政策制定需要注意的。同時,科研人員創業意愿,受到科研職業發展、創業失敗風險、社會保障等因素影響,應當落實職業銜接、創業失敗救助、大社保體系等配套政策,減少創業顧慮。

2.完善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法規

一是在制定推動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過程中,吉林省財征稅收政策力度加大。同時,吉林省的科研扶持力度等也在不斷增強。據悉,吉林省科技貸款貼息及科研擔保等服務資金主要源于全省六成以上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資金。由此可見,創業資金仍有其可發揮的利用空間。因此,科研所應當為科技人員提供專項資金扶持,再輔以多種形式的幫助,為科技人員順利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堅實保障。二是吉林省需不斷構建并強化與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相關的法律法規,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創造最佳環境,從而實現穩定科技人員、轉化科研成果的目標。因此,吉林省應健全已有的法律法規,重點從科技人員流動、科技研發成果等方面著手,保護科技人員的基本權益,尤其是知識產權。

3.提高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資源整合強度

吉林省需要科學合理地配置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資源,區域、產業及部門間的資源需要均衡。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優勢資源重要組成部分源于高校和科研機構,需要整合傳統學科與技術上的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為科研創新添磚加瓦,不斷強化科研機構和企業間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項目選擇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市場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學術論文及獲獎等。吉林省在推動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動中,要加強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需求間的聯系,健全相應的督促機制,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應轉化成創新創業優勢和經濟發展成果。

4.政府加強弘揚創業文化

創業需要有一種崇尚創新、寬容失敗、支持冒險、鼓勵冒尖的文化氛圍和制度保障。吉林省應加強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的創業宣傳, 傳播創業信息和成功創業故事, 提高大眾的創業認識。要通過構建創業科研、實踐等相關活動的獎勵機制, 鼓勵創業研究, 樹立創業模范。如瑞典設立的“瑞典創業與小企業研究獎”, 對提高創業研究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在制度層面, 要進行破產制度創新, 放寬對創業失敗者的限制, 減少他們重新創業的制度障礙;進行社會保障制度創新, 保障創業失敗者的基本生活, 同時也能減少欲創業者的失敗恐懼感, 提高創業水平。通過這些舉措, 在社會上營造尊重創新創業人才、崇尚創業精神、支持創新產品、寬容創業創新失敗的風氣, 使創業創新成為社會習慣, 為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提供文化支撐和制度保障,增強創業意愿。

主體素質

當科研人員作為創業主體時,不僅需要專業領域的知識和能力,同時也需要與市場對接的創業者精神,將科技創新能力與企業創新能力有活力的結合。從研究者到企業家身份的轉換,也是科學發現到商業經營的思維方式的轉變,需要具備靈活的企業經營能力以應對更復雜多變的市場法則。大學教授和科研人員的基礎研究突破往往具有領先的產業引導優勢,但很多研究人員對此并沒有預見性,因此,大學中有將近20%的科研人員會公開其專利性研究成果,而沒有意識到研究成果的商業價值??茖W家個人興趣、人格特征都是體現在創新研究上而不是在企業管理。一個好的科學家并不等同于一個好的企業家??茖W家的科學思維、專業思維與創辦企業所需并不相同,企業家需要按照市場原則處理各方關系。對于一名科學企業家而言,科學研究是興趣愛好、能力特長,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高科技成果不實現產業化就不能創造價值,而產業化之后更重要的是商業化,將產品銷售獲得商業利潤,才能保證企業的生存??茖W企業家是既具有堅實技術背景,又具備企業領導才能的復合型人才,應當具備銜接技術供給與商業需求的機會識別能力、組織能力和戰略能力等等??蒲腥藛T作為創業主體時,技術型團隊會面臨獨特的挑戰,因為在這一類型的團隊中,團隊成員更擅長技術知識,這就要求科研人員創業過程中能夠適應科學家和企業家的身份轉化,引進合適的商業管理人才加入創業團隊,公司才能有一個理想的開端?;谝陨戏治?,應從以下方面提高吉林省科技人員的主體素質:

1.鞏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主體地位

加強吉林省技術創新人力資源投入能力有利于增強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主體地位,人力資源是吉林省創新發展最好的資源,因此要創造保護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技術人才,動態掌握科技化產業發展的方向,引進高端管理人才,為科技企業家提供幫助,構建企業家與企業經營人才市場,從而不斷加強科技企業家的隊伍建設,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做鋪墊。吉林省鮮有高新技術企業,因此需要重視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培養與扶持,不斷激勵這類企業發展壯大,倡導企業自主創新。由于中國的經濟體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計劃經濟狀態,對機制和管理等因素產生了影響,應該向發達地區學習進而提高其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對市場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競爭意識,提高技術創新產品市場份額的發展理念,提高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經營技術的創新理念。

2.增強科技人員創業的轉型心理意識

科技人員向管理者轉型的過程中,首先要形成轉型心理意識,雖然意識的形成不一定會導致行為發生,但是筆者認為,當科技創業人員的轉型心理意識強烈到足以促發行為的程度,個體會采取試錯反思的行動策略進行轉型嘗試。因此,科技人員創業成功轉型的前提條件是喚醒并增強他們的轉型心理意識。很多科技人員創業存在的一個思想誤區是:只要技術優勢存在,產品質量好,不需要擔心市場和客戶。他們對技術和產品的過度自信導致他們更傾向技術者的角色,甚至有些創業者存在管理無用論的思想,不愿意往管理者過渡,因此,增強技術創業者的轉型意識是促進個體轉型、維持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因此從個體層面出發,個體對角色沖突的有效管理是創業者轉型的一大要素。首先,技術創業者應當樹立正確的企業家價值觀,技術重于管理的價值觀對企業的成長是有害的,在關注技術的同時需要將市場與客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利潤為導向并不可恥,畢竟這關乎企業的生存,同時需要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將人才培養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大要務。第二,很多技術者在轉型的時候僅僅是照搬成功管理者的行為,卻不知其意,思維模式沒有轉變過來,所以科技人員需要改變固有的技術者思維模式,非黑即白的是非觀在管理領域可能并不適用,有時相互沖突的觀點經過整合反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改變技術者的工作習慣,學會與人合作,學會溝通與傾聽,了解各方所需,注重團隊建設,發揮每位成員的特長,事必躬親不適用于管理者,學會適度授權,做好宏觀把控。最后,技術創業者在關注專業領域知識技能的同時,需要彌補企業經營管理的知識,在實踐中培養和提升管理技能,創始人的知識和能力是做好管理工作的資源基礎。

3.加強對科技人員創業教育

創業機會只是創業活動的外部環境因素, 一個國家和地區創業活動水平的提高, 最終要靠創業者愿意并且有能力成功創業。創業技能和創業意愿的提升關鍵在于以培養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為目的的創業教育, 這也是吉林省乃至中國創業政策最大的缺陷所在??紤]到吉林省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府教育支出水平有限, 目前應分階段, 先在高等教育中加強創業教育, 待民眾創業認識提升到一定水平之后, 再普及到包括中小學在內的整個教育系統。加強高校創業教育, 一要在高校明確設立創業學科, 組織專家制定指導性的課程體系框架和教學大綱, 以提高創業教育地位。二要完善創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培育包括創業興趣和價值觀念 、創業心理品質、創業技巧和能力等在內的全面創業素質。三要改進創業教學模式, 將課堂講授、案例討論、角色模擬、基地實習、項目實踐等教學方法結合起來, 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嘗試將創業教育引入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領域, 通過開展包括論壇 、創業計劃競賽、培訓班等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模式, 擴大創業教育的培養對象, 提高科技人才的創業水平。

要素配置

科研人員創業的要素包括技術要素、資金要素和人才要素。新技術要具有市場化條件,既要有足夠理論創新性,又要有潛在的商業價值。Stokes D. E.(1998)認為,通過從事“巴斯德象限”的研究,科學家可以既生產新的知識,又解決實際的應用問題。在這一領域的創業也更易于與市場對接。資金要素是創業企業成長的必備條件。新技術在商業化過程中失敗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市場調研以及受資金限制??蒲腥藛T在知識和技術方面具有優勢,但如果市場調研不充分、產品定位不準確,很難創業成功。由于大多數新技術創業都有投資高、回收期長的特點,資金不足成為制約這類創業企業成長的瓶頸。因此,應從以下方面提升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要素配置:

1.優化創業融資體系

(1)放松金融管制, 大力發展中小社區銀行, 提高中小企業創業的外源性融資水平發展與創業企業規模結構和所有制形式相適應的銀行體系, 社區銀行是一種有效的形式。它一般是指資產規模較小( 如美國的標準是10 億美元以下) , 以盈利為目的, 經營范圍局限于一定區域的現代商業銀行。其競爭優勢首先是扎根當地, 能夠利用當地關系網絡獲取社區內創業者和中小企業的軟信息, 減少信息、談判和監督成本, 從而能解決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頑疾。其次, 具有“草根”特質的社區銀行, 與同為“草根”的中小企業具有體制上的對稱性, 而且真正將當地吸收的存款用于社區經濟發展, 更能獲得當地政府和創業者的支持 。在高新區外民營經濟發達地區, 應放松金融管制, 引入民營機制, 引導民間非正規金融發展成社區銀行, 從制度上緩解中小企業創業融資難問題 。

(2)優化創業投資結構, 完善創業融資資本市場體系, 拓展創業企業的股權融資渠道。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 資本市場 、創業投資和創業企業的相互聯動, 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發現和篩選機制, 成為創新和創業的發動機。吉林省應抓住當前國家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契機, 優化創業投資結構, 完善為創業融資服務的資本市場體系。一方面, 需要優化創業投資結構。應擴大創業投資規模, 通過政府引導, 讓保險資金、銀行資金、社會資本都可以參與創業投資基金的設立, 使其擁有一個新的資金匯聚渠道。更重要的是要優化創業投資結構, 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天使投資的專門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 構建天使投資與創業企業的網絡交流平臺, 在有條件的地方鼓勵民營企業家等先富人群加入天使投資網絡, 建立區域性天使投資市場試點, 以優化創業投資結構 。另一方面, 需要完善為創業融資服務的資本市場體系。發達的資本市場既是創業投資的最佳退出通道, 又是創業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通過技術產權交易全國信息共享平臺, 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管。利用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的作用機制, 提高技術與資本兩個市場的交易效率, 為大量暫時達不到上市“門檻”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安排。

2.構建創業服務網絡系統

多層次、全方位、網絡化的創業服務能夠極大地降低企業創立和成長的成本, 使創業者能夠發現、識別直至開發創業機會。吉林省創業服務網絡系統應針對種子期、初創期和成長期創業企業的不同需要提供專門服務。一是要提高政府的管理服務效率, 縮短企業注冊時間, 減少審批環節, 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要降低進入“門檻”, 減輕初創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 杜絕亂收費、亂罰款和亂攤派, 輕賦養育中小企業, 營造一個外部成本較低的成長環境 。二是各地要進一步將富有創業實踐經驗、熟悉創業政策的成功創業家( 包括離退休人員) 及管理、咨詢、財稅、法律等專業服務人員組織起來, 建立高素質的創業輔導隊伍, 立足于區域特色為創業者提供信息、咨詢、指導、培訓等創業服務, 幫助和鼓勵有意創業者識別創業機會, 開展創業行動。這里要依托創業基地和創業服務機構, 打造優秀創業服務品牌。三是在創業中小企業成長階段, 要擴大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向全社會開放, 推進大學、科研院所和大企業同中小企業的合作, 借助“外腦”幫助創業企業、運用社會資源彌補企業自身不足, 增強成長力。

3.加強科技孵化器等創業集群建設

創業信息、知識和社會資本的獲得通常是創業者的弱項, 但同時也是創業成敗的關鍵。集群系統在知識溢出、信息擴散和網絡關系等方面具有正的外部性, 對于創業有著重要的作用。將創業企業納入集群系統可以幫助創業者及創業企業利用知識溢出獲取創新技術和產品的信息, 通過網絡學習積累創業及管理經驗, 通過網絡交流積累社會資本。因此, 吉林省政府應加強以創業基地和科技創業孵化器為主要形式的創業集群建設, 通過集群效應降低創業風險, 提高創業成功率 。當前中國政府對科技創業集群的扶持力度最大, 扶持體系較為完備, 下一步一是要把重點放到整合資源、完善功能, 優化服務、培育品牌上來。二是要加強吉林省科技孵化器、創業園等科技創業集群之間的網絡交流, 發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發展的整體效能。而對以市場力量推動的、一般產業的創新創業活動,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可以考慮將有限的資金、人力及政策資源集中到各地的創業基地中, 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促進一般產業創業集群的發展, 提高創業成功率。

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機制

創業對于國家而言,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外溢效應,創造社會價值、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就業。例如,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存在體制內的職稱壓力,同時也要考慮創業失敗風險和機會成本?,F有的職稱評定標準多為論文、科研成果,缺少對于技術成果轉化的指標。高科技行業的創業,三年內起步并非易事,如果三年離崗創業期滿返回學校,科研進度和職稱評定都會受到影響。對于高校而言,促進就業,是承擔高校的社會責任,但是高校兼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高校是否鼓勵創業,教師是否創業,兩者都存在博弈關系。國家把科研人員創業的決定權下放到高校,但對于高校如何執行沒有具體規定,這也增加了高校決策的不確定性。

首先是科研人員創業與政府科研人員進入創業市場,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情境,能夠以創業帶動就業,分散科技成果轉化風險,同時科技成果轉化的外溢效應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我國的科研部門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主要的基礎研究活動執行部門。2014年,全國科學研究經費(基礎研究經費與應用研究經費之和)中,高校占40%;全國科研人員(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中,高??蒲腥藛T占49.1%。國家財政支出是科研經費的主要來源,這就使得科研成果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也是科研人員創業可能引起爭議所在。比如,科研人員,或者高校教師創業,一定程度上會分散科研力量。Andrew A. Toole(2005)認為科學家創業會造成非市場性質學科的科研人才流失(brain drain,降低科研生產力,長遠來看是不利于國家發展的。Mark Lehrer 和 Kazuhiro Asakawa(2004)的研究提到了科研人員創業與納稅人利益的潛在矛盾,科學發現這樣的公共產品追求私人利益是否合理?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了對商業化行為給科學規范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擔憂,其表現包括不愿意分享研究材料,延遲發表結果,利益沖突導致對研究結果的傾向性報道,以及從基礎科學轉向應用的、能帶來利潤的研究。如何平衡社會利益和科學家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是政策制定所需要關注的問題。

其次是科研人員創業與高??蒲腥藛T創業的形式有在職創業和離崗創業。在職創業風險小,但是創業獨立面對市場,自由支配的時間,受到原單位工作規定等限制;離崗創業更適合大多數計劃創業的科研人員,但需要面臨更大的風險。在現行的科研人員創業政策中,一般提到“三年以內經原單位同意可保留工作創業”,所以可以有緩沖期以決定是否全職進入創業。但在此期間,科研人員仍然隸屬于高校(或科研院所)管理體制,由于兩者之間的利益關聯,從而也導致政策執行的博弈。對于高校而言,可以從科研人員創業得到科技成果轉化及收益的結果、增加學生就業、履行高校的社會職責。但高校也需要為此承擔相應的管理成本,以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壓力。 高校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科研和教學,創業行為無疑會占用教師在科研和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雖然對于高水平科研機構的評價也開始考慮到市場活動的成功,但科學發現和教學水平仍是高校建設的基石,從這一點看來,高校對于科研人員創業的模糊態度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吉林省政府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明確高校和科研院所對科研人員的評價體系

科技成果轉化的社會經濟效益評估要反映在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評價中。以當前的評價機制,從高校自身利益出發,其實對于教師創業并沒有積極性。比如,學校的綜合評價主要關注教學和科研,教師創業分散了核心職能,對于學校的發展,短期而言弊大于利。學校在招聘和培養教師過程中付出很大成本,在職教師離崗創業,學校為應對教師離崗需要對授課教師進行調整,增加了教學成本,相當于高校為創業者承擔了一定創業風險,這也是高校態度模糊的主要原因。對于科研院所而言,科研人員創業同樣面臨這類問題?!蛾P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指出“科研機構、高校應優先保證科研人員履行科研、教學等公益職能;科研人員承擔橫向委托項目,不得影響其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鑒于上述情況,應當通過相關政策法規明確創業科研人員與所屬機構的權責和利益分配,使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夠從科研人員創業的價值中得到相匹配的收益。并且,對科研人員創業的評估,應當涵蓋學術價值、科技成果轉化效果、社會影響等多方面,盡量減少創業對于職業發展的影響,從而破除高校和科研院所行政約束對科研人員創業的阻礙。

2.科技人員處理好創業和研究之間平衡

科研人員自身也應當在創業和研究之間平衡,大多數科研人員已經適應體制內的工作環境,對于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并不一定具有將其轉化為利潤能力。應當鼓勵有條件的科學家創業,創業資源和機會偏向具有商業價值的成果,以提高科研人員創業成功率;其他科研人員鼓勵留任科研崗位??蒲腥藛T創業的目標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提高產業競爭力,也應包括與企業合作、以科研成果入股、指導學生創業等其他形式,建立兼容并包的多主體科技創業生態。

3.強調科研人員創業社會價值導向

科技創新是科研人員創業的基礎,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前沿。在鼓勵科研人員創業的過程中,也要避免學術與資本過密對于科技創新的負面影響,避免因創業引起科研人力資源的流失。引導科技創業的社會輿論氛圍,提高科技創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重要位置。對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定位,要從以“學術研究”價值觀,轉向以學術研究為主導,同時關注社會服務、經濟發展、社會關系等多方面的多元價值體系。

、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業意愿提升對策

完善配套政策體系

1.制定切實可行的推動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體系

在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過程中,財稅政策力度也是一。項重要的政策制約。政府應該加強財政在科:技投入中的政策改革。近年來,我國50%以上的科研資金被用于科研貸款貼息、科研擔保和保險服務等中,科研資金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在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轉化過程中,科研設立轉化專項資金,輔之以補貼的形式,支持科研人員創新創業。

2.建立健全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法規保障體系

良好的法制環境是西醫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它既能保證科研人員的流動和競爭,又能保證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因此,對于科研人員創新創業,需要著重完善現有的法規體系,針對科研人員的流動、創新信息、完善市場體系和人才制度等方面,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法規體系,對于科研人才的開發及流動權益保障進行重點保護,特別是針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3.加快制定科技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新創業辦法

從梳理出來的相關文件中可以看出,南通市目前還沒有制定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科技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新創業辦法。應該對人事關系、兼職取酬、成果轉化收益比例等作出詳細的規定,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良好的軟環境。

4.完善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

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動需要推動產學研的結合的制度環境,以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通過改善制度環境,以支持科研機構與高校的科研人員創新創業,能有效搭建科研成果與企業之間轉化平臺,以利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提高??萍既藛T學術創業政策隨著創業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演化,因此政策內容既要有聚焦于吉林省科研人員學術創業特點的“工筆畫”,更要有繪就吉林省創新創業總體布局的“大寫意”,以保障政策的普惠性、穩定性和連續性。

5.加強學術創業教育政策的制定

科技人員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神是影響科技人員學術創業實踐的重要因素,加強科技人員學術創業教育,將進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意識,促進學術創業實踐。一方面,各級地方政府和各行政職能部]加強從政策層面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針對性的引導和扶持;另一方面,學術界加強對創業教育政策和制度建設的理論研究,以保障學術創業教育政策的順利出臺和有效實施提供理論參考。

促進學術創業政策多維協同。在系統梳理已發布的有關支持創業創新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政府職能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政府職能部門與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間政策協調聯動機制,形成學術創業政策協調機制,發揮政策協同效應。

完善創業支撐體系

創業支撐體系指為推進創業活動建立的由組織、服務和制度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的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將創業者、機會(項目)和各種資源有效結合在一起,為創業者提供必需的服務和信息,降低創業成本、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創建創業支撐體系,能有效節約獲得營業許可的交易成本,使得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與財力就可以創業。創業支撐體系可使人們從外界獲得資金援助,取得創業的原始資本,幫助解決創業資金約束問題。通過提供信息幫助與創業者之間的互幫互助能降低創業風險,更自主地選擇創業。當前,吉林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創建創業支撐體系。

1.加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投融資扶持力度

鼓勵銀行為入住市級眾創空間的創客企業提供科技信貸、知識產權質押和股權質押等科技金融服務,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小微創業貸”,由省財政對“三新”(新產業、新科技、新人才)項目提供風險補償。對于投向我市科技人員創新創業項目的投資基金,由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給予一定的配套投資。

2.建立健全創業企業孵化服務體系

孵化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對創辦自己的企業起著重要的助推作用。通過孵化可以獲得創業資訊、資本籌集、風險投資、項目孵化和培育,最終實現創業技能實踐、技術創新和產品市場的完美統一。建議政府創建自主創業政策法規庫、技術專利庫、產權交易庫、項目庫、人才庫、產品庫等網絡信息快捷服務平臺;提供諸如管理、咨詢、法律援助等軟性服務,對自主創業企業進行同步和后續跟蹤服務,在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器中積累經驗、提升創業綜合能力;孵化服務可以加強自主創業過程中的指導,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機制強化培訓力度,整合會計事務、資產評估,金融中介、風險投資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創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和咨詢,從強國戰略層面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隊伍。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提供技術支持、融資和基礎保障等服務,在孵化器、創業園、創意園內形成技術、資金、人才、創意的集聚和交流。

3.營造全社會認同的創業輿論孵化環境

在近日xxx發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的背景下,依賴于我國社會層面創業創新文化的形成,即良好的創業與市場經濟發展環境。建議政府加大媒體輿論宣傳力度,關注創業者生存發展情況,優化創業能力成長環境,弘揚創業精神,傳播創業觀念,既宣傳創業成功的勵志典型,也要營造寬容創業失敗的人文關懷環境,培植創業基礎文化和社會軟實力;塑造崇敬創業和認可創業的社會發展文化,營造誠信經商和誠信創業的社會文化,引導鼓勵和勇于創業的價值取向,逐步轉變我國傳統文化中“重仕輕商”的文化傾向;積極發展智力服務業,為創業者提供智力型服務和咨詢性工作,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結合創業者的特殊需求,開展針對性的專項服務,為其營造開放、寬松平等的創業環境。

4.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員創業的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創新創業人才專項資金,著力解決科技人員創業初期困難。由專門機構管理,按市場化運作,每年擇優支持一些有開發前景的科技創新項目的前期支持,重點用于孵化企業的創業投資,投資額不高于企業總資本的20%。二是完善科技人員創業保險體系,降低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有效刺激科技人員創業積極性。三是整合資源降低小微科技創業企業商務運行成本,發揮政府創辦的大學科技園孵化功能,通過降低創業經營場所租金、給予租金補貼等措施降低商務成本。對科技型企業實行鼓勵性稅收優惠政策,加大財政貼息力度和個人稅收獎勵補貼延長科技人員創業稅收優惠政策時限,建立初創期企業所得稅返稅制等。四是加強對科技型科技創業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保護創業人才的知識產權收益,發揮科技中介服務功能,強化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科技資源配置共享和協作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優化企業創新發展“軟環境”。

完善科技人員的評價體系

1.有效發揮科技人員評價的三個作用

一是價值導向作用。瞄準重大產出,明確努力方向,關注科技創新的科學價值及其對經濟社會影響。從科學的內在價值向社會價值延伸,把科研成果對社會經濟的貢獻作用納入評價的范疇。二是有效診斷作用。把握研究方向和發展狀態,幫助科技人員改善調整,提升創新能力;三是有效衡量作用。判斷科技人員科研目標的完成情況,研究的特色、優勢和在國內外同領域的地位。

2.著力實現從績效評價向質量評價轉變

比較當前“質量評價”和“績效評價”兩種科技人員的評價模式,應從側重“績效評價”向側重“質量評價”轉變?!百|量評價”優點是在“開始端通過強調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來遴選優秀的科研力量,在“結果端”著重評價科研產出的數量、質量、成效以及科技人員的貢獻程度,關注的是如何通過評價來保障科學研究的高效性與優質性。

3.完善并實施科研常規業績的全程統計

使用定性與定量有機結合的綜合評價法,可將定性指標按等級賦值轉化為定量指標,同時選擇科學有效的指標篩選和賦值方法,盡量剔除評價中的不客觀因素。對每個科研人員科研過程中的可供圖書館備案的研究文獻進行數量統計,編碼分值統計分級,形成評價體系。

4.分門別類建立并完善第三方評價制度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開發由不同客體來評價,實施不同的評價重點和方法。實施評價社會化改革,認真研究明確社會中介機構在科技評價中的角色定位,促進評價機構的科學管理與規范運作。

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價值評估體系建立科學、客觀、公正的科技成果價值評估體系,對科技成果的應用前景和經濟效益進行客觀評價,革除以科技成果鑒定“定終生”的弊端,以市場決定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政府可以委托第三方進行科技成果價值評估和進行轉化。

強化對科技人員創業的精準扶持

1.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政策的協調制度,完善資源整合度

由人社局、教育局、財政局、科技局、經信委、組織部等政府部門聯合組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管理機構,以協調落實政策,及時解決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同時可以要求專家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進行政策宣講,形成自上而下的宣傳模式,讓科技人員了解相關政策。

提高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資源整合強度。吉林省需要科學合理地配置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資源,區域、產業及部門間的資源需要均衡。吉林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優勢資源重要組成部分源于高校和科研機構,需要整合傳統學科與技術上的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為科研創新添磚加瓦,不斷強化科研機構和企業間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項目選擇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市場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學術論文及獲獎等。吉林省在推動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動中,要加強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需求間的聯系,健全相應的督促機制,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應轉化成創新創業優勢和經濟發展成果。

2.完善高??萍既藛T創業的人事補償機制

基于科技人員創業期間會占用原單位編制數,各級政府出臺調動所在單位促進科技人員創業積極性的政策文件,建立“走一補一”的專項人事補償機制。按1∶1的比例予以增配科技人員,即一位科技人員領辦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編辦給予原單元新增一個編制,用于新進科技人員,形成科技人員能“走出去”和“引進來”平衡發展的良性人才流動機制。

3.建立落實科技創新創業政策的協調制度

由科技、人事、教育等相關部門聯合組建科技人員創業指導委員會,協調政策落實過程中高校和政府之間的矛盾與問題。邀請各高校相關校領導出席高??萍既藛T創業政策解讀宣傳專題會議,強化自上而下創業政策的宣傳指導。

4.理順成果利益分配,扶持創業

建議科研機構應該充分響應國家號召,做好扶持創業的工作,切實地制定好相關操作細則,落實鼓勵科技人員創業的考評機制和分配政策。理順單位、團隊和個人之間的成果利益分配,好的分配制度可以激發團隊創新、激勵個人工作熱情,這可以從美國硅谷的成功創業模式中得到驗證。

5.幫助成果孵化及市場培育

科技人員在創業之前,如能將成果進行充分的孵化及市場的培育到一定程度,這將大大地增強創業者的信心和提高創業成功率。如前文所分析,科技人員的研發成果基本上是依托單位的平臺,凝聚了整個技術團隊集體的智情而獲得的。因此,科研機構(單位)在成果孵化及市場培育方面提供平臺顯得尤為重要!應充分發揮科研機構這個平臺,使其充當成果“孵化器”和高新技術產品“試驗田”。團隊根據市場需求,以研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為目標,形成優秀的科研成果。并依托該成果成立公司,在公司成立初期,可借助科研機構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將產品推向市場。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沉默期,降低創業初期的風險和增強創業信心。當成果孵化到一定程度后,對投資者具有更好的吸引力,也可提高科研單位在新公司的持股份額,提升了科研單位的成果轉化能力。并且在后續的工作中,將科研品牌滲透到企業活動中,共同打造高新技術產品新品牌。這將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李慷. 科技工作者創業意愿及驅動路徑分析[J]. 科協論壇,2016(08):22-25

[2] 張京,杜娜,杜鶴麗. 科技企業創業主體及其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02):137-141

[3] 張明,杜運周. 組織與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應用:定位、策略和方向 [J].管理學報,2019(09):1312-1323

[4] Aldrich.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M]. Worth: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1979:2-14.

[5] Desaim,Gompersp,Lerner. Institutions,capital constraints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 dynamics:evidence from Europe[R].NBER Working Paper No.10165,Issued in December 2003.

[6] 黎涓,祁雪.科技人員創業環境評價模型研究[J].科學觀察,2009 ,4 :

[7] 蔡莉、單標安. 中國情境下的創業研究:回顧與展望[J].管理世界,2013,12:160-169.

[8] 蔡莉,崔啟國,史琳. 創業環境研究框架[N].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1月.

[9] Guzman,Stern. Where is silicon valley? [J].Science,2015, 347(6222):606–609.

[10]鐘云華,吳立保,夏姣.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激發對策分析[J].高教探索,2016,02:86-90.

[11] AJZEN I.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d [J].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1991(50):179-211

[12] 楊潔.創業政策、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基于中國大陸近十年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元分析[J].重慶高教研究,2016(04):15-23.

[13]李慷,史慧,鄧大勝.淺析影響科技工作者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6(12):20-24.

[14] 杜運周,賈良定. 組態視角與定性比較分析(QCA):管理學研究的一條新道路*[J]. 管理世界,2017 , 6

[15] Moyes ,Westhead.Environments for new firm formation in Great Britain[J].Regional Studies ,1990,24(1):34-56

[16] 唐曉艷.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市場結構與技術創新[D].長春:吉林大學,2011年.

[17] 宋玉蘭. 我國創業文化理論體系的構建芻議[J]. 白城師范學院學報, 2013, 27(1): 30?33.

[18] 中國科協“關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課題組.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評估[N].科技導報,2016,34(10).

[19] 孫國強,郭榮旺,張寶建,李鵬利.中國高新區創業生態路徑選擇——基于 115 家高新區的定性比較分析(QCA)[J].科技管理研究,2020(10):19-25

[20] 徐建平,王重鳴.創業精神的區域文化特征:基于浙江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12):141-145

[21] 章劍鳴.浙商文化的歷史探源[J].廣西社會科學,2005(11):186-188

[22]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所.中國創業孵化發展報告[R].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9.

[23] 張 煒, 邢 瀟.高技術企業創業孵化環境與成長績效關系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7(1):74-78

[24] 馮興國.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探析[J].全國流通經濟,2020(08):101-102

[25] 寧亮,彭媛,肖新鋒.區域創業文化的形成機理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03):104-112

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

科技人員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

VIP月卡免費
VIP年會員免費
價格 ¥9.90
發布時間 2023年6月6日
已付費?登錄刷新
下載提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1158,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8721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4日 下午1:27
下一篇 2022年12月25日 上午9:19

相關推薦

My title page contents 毛片操逼视频A片|国产欧美成AV人高清|嫖妓特黄AV在线|无码AV天堂免费网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