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貴州黔東南地區降雨較多,而且氣候濕潤,空氣的相對濕度很大,巨門們受到寒濕氣候的影響,很容易患上風濕、腹瀉、痢疾等疾病,所以黔東南州苗族侗族的少數民族居民養成了嗜酸、嗜辣的飲食特點。所以在黔東南州的魚飲食中,魚的烹制方法也都偏愛酸和辣,比如酸辣爽口的酸湯魚和腌魚,苗族民歌這樣贊美了鮮香美味的酸湯魚:“最白最白的,要數冬天雪;最甜最甜的,要數糖甘蔗;最香最美的,要數酸湯魚。”苗族酸湯魚不僅是苗族人民深為喜愛的傳統佳肴之一,而且早就代表貴州民族菜被全國人民乃至海外人士接受并喜愛。而腌魚則代表著苗族侗族人民熱情好客的品性,同時也是家境富裕的一種象征。在黔東南,如果誰家做腌魚連鯉魚都沒有,就會被視為不勤勞而受到嘲笑。過去由于產量少,不到逢年過節、貴客登門或置辦酒席,腌魚不是輕易品嘗得到的。所以,在接待客人時魚往往作為上檔食材出現,在人情往來, 互送禮品時魚是最佳禮物。特別是重大的節日及婚喪嫁娶的活動中更是離不開魚,過年、端午節、嘗新節等節氣必須有魚才能祭祖;在喪葬活動中,大多用腌魚還禮和招待客人,用腌魚祭靈位。喪葬期間,死者親屬可以吃魚,但是禁食其他肉類。因此侗族的老人會在有 生之年制作腌魚,以備在自己百年后子孫可以有魚吃。在嫁娶活動中,男方娶親要以整條酸魚作為禮品迎娶,真可謂“食不離魚“。
魚被當地居民認為是水稻的保護神,甚至把魚當作禾魂來敬。在侗族地區,處處可見魚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魚圖騰和魚文化,在黔東南苗族侗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苗族侗族少數民族社會中有“無魚不成禮”、“無魚不成祭”、“識魚認族”的說法。黔東南家家戶戶養魚,稻田里主要養鯉魚,當地人稱“田魚”。池塘里主要養草魚、鯽魚等。在稻魚鴨傳統勞作中,魚苗和鴨苗基本上是自給自足,春耕時把魚苗和鴨苗放進水田,待稻谷楊花時,鴨就不能放入稻田,是為了防止鴨破壞稻花,到了秋收或秋收后放干田水取魚,再放鴨進稻田。稻田生產出的魚鴨肉質肥而細嫩,味道鮮美,故在當地田魚的價格要高于江河野生鯉魚。
而在現在的生活中,人們任然保留著先輩們六下來的傳統的魚飲食文化,比如黔東南的一些地區,夫家要備一對熟鯉魚給新娘“掐魚祭祖”,表示她已經成為夫家的成員。而按照侗家風俗,老人逝世后,要舉行“三餐酸奠”。第一餐必須備一尾大的腌草魚祭在靈前,叫做“陪頭酸奠”,以悼念逝者辛勤的一生。第二餐親友們為老人挖墓穴,要在墳地吃餐飯,以酸草魚敬神,叫“墳地酸禮”。為了更好的宣傳和繼承黔東南的稻魚傳統文化,在2014年9月20日,在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開展首屆“稻田魚”節。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受到小農經濟意識的影響,當地漁業的生產,魚食的制作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日常生活需求,沒能形成魚食產業。地方政府應該通過當地村委會組織宣講、建立專門的機構組織教育的方式,讓人們認識到自己魚食 文化的價值,發掘自己魚食文化的潛力,充分利用山塘、池塘、水庫等水面資源,發展已垂釣為主,餐飲為輔的“漁家樂”產業。另外,應該開展“漁家樂”示范基地,并完善示范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漁家樂發展成為結合當地的旅游資源,形成集養殖、垂釣、餐飲、旅游度假于一體的新型經營模式,打破地方原本魚食產業的單一性。發展休閑漁業投資少,見效快。能帶動當地魚食產業的快速發展。
2樹立獨立品牌
黔東南魚食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沒有獨立品牌,市場競爭力不強等諸多問題。所以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做到強化品牌管理,深化品牌意識,建設企業文化,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品牌的設立有助于維護企業形象,提高產品的市場知名度,而品牌商標也是一個現代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黔東南的魚食產業具有自己的特色,提供的產品品種多樣,質量好,價格低廉,應該在市場中樹立起自己的生態品牌商標,以加大與其他同類競爭產品的區分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場信譽,鞏固黔東南魚食在廣大消費者心中的良好品質印象 ,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所以,應當完善黔東南魚食標志權和集體商標的審批使用制度,黔東南地區魚食的品牌形象,制止不正當的競爭行為的出現。
魚食企業要通過報紙、網絡、電視等各種類型的媒介來宣傳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的魚食產業,擴大相關產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積極扶持一些龍頭企業,整合各種有利資源,采取走出去的戰略方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有效地進行市場調研和產品宣傳,建立完善的魚食銷售網絡系統,積極發掘新客戶、大客戶并保持長期合作,爭取大批量的訂單以支持黔東南魚食產業的長遠發展。
3加大資金投入
黔東南的魚食產業是任其發展的模式,得不到政府的重視,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黨委、政府的積極主導和支持。黔東南魚食有自己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味道,在發展特色魚食產業的道路上有著絕對的資源優勢,黔東南地方政府應該注重當地魚食產業的發展,對魚食產業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調整和完善魚食產業的結構,并加大政策和資金的傾斜力度。鼓勵經濟實力強、有頭腦、有干勁、想創業、懂管理的人進行創業,帶動魚食產業的發展。同時,地方政府還應該制定和完善魚食產業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保障經營者的利益和魚食產業健康發展。
4保證水產品質量
魚食產業想要健康發展,水產品質量需要得到保證,才能樹立良好的口碑,而加大科技的投入能讓淡水養殖的水產品質量得到保證??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淡水魚的養殖產過程中科技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應該加大淡水魚養殖科技的研發力度,并積極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推進黔東南淡水魚生態養殖的產業化進程。加強與當地水產學院技術高校的技術合作,由該教育機構定向為黔東南淡水魚養殖培養專業的人才,為淡水魚生態養殖產業源源不斷地提供技術人才。調整養殖品種結構,提高良種覆蓋率。推廣高效、健康、高檔水產品等養殖技術,為本地魚食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水產品資源,發展壯大優勢特色水產業,逐步樹立品牌優勢,提高全州魚食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寫文章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