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

摘要: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黨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實施以來,不僅是我國政府致力于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政策目標,同時也引起了學者的關注。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服務型行業,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

  摘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xxxx《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實施以來,不僅是我國政府致力于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政策目標,同時也引起了學者的關注。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服務型行業,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推進交通運輸公共服務能力均等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閱讀了相關學者研究后,主要在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涵、理論依據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我國目前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的問題以及成因,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公共服務;交通運輸;均等化
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

  序言

  近年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速度較快,為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公共服務能力奠定了堅定的物質保障。但是現階段的我國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仍然存在問題,研究探索提升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途徑,是實現社會均等化的主要途徑,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對我國新階段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緒論

 ?。ㄒ唬┻x題背景

  XXX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xxx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概念。充分說明國家對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高度重視,而其中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投資的重點領域之一,現階段我國的交通運輸系統工程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是當前工程建設領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政府進一步深入提高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能力。
  當前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的主要矛盾之一就突出表現為社會公共對交通運輸公共服務需求快速增長,但政府的供給水平不高或者供給能力不足的矛盾,同時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在城鄉、地區上的差別也限制了交通運輸服務均等化。近幾年的實踐表明,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將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它有可能使一個國家錯過發展機遇期,并且加劇其他社會矛盾。

 ?。ǘ┻x題意義

 ?。?)理論意義
  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是政府公共管理理論的具體化。公路、航道、港口以及海事、救撈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服務相對人所享受到得服務質量,同時交通基礎設施中的資金安全使用和干部廉潔管理也直接影響到公眾對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信任程度
 ?。?)現實意義
  首先,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第一,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利于提高交通服務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財政資源向公共服務欠發達的地區轉移。第二,公共服務均等化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有助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能夠有效彌補彌補市場在公共產品供給失靈,有利于公平競爭,促進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合理有效的流動,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再次,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第一,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縮小發展差距,使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公共服務惠及全民,最終達到公平公正的目標。第二,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理念,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對于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都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經濟意義。

 ?。ㄈ﹪鴥韧庋芯烤C述

 ?。?)國內研究綜述
  在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的成因分析上,王家永(2008)的研究包含政府政績考核不規范、財政體制不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不合理、事權與財權配置不合理等原因;樊麗明等(2009)的研究認為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體制性矛盾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障礙。關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的路徑和策略方面的研究,王家永(2008)的研究從財政角度展開,呂煒等(2008)的研究認為,通過體制改革,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王瑩(2009)從制度設計的角度展開研究,該研究依托國際視野,提出了我國均等化制度設計的基本模型與要素選擇。
 ?。?)國外研究綜述
  關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內容的界定:從國際性原則看,不同的甲家對于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界定也是不一樣的。不過普遍把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服務、基礎設施等公認為基本公共服務。關于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原則:從有些國家的實踐看,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必須遵守公平與效率兼顧的原則??傮w來看,在公平方面研究較少,效率方面的研究較多。國外學者在研究時發現不同主體在提供公共服務的競爭效率不同,公共部門具有成本節約優勢和較高的效率。而且由于“利他主義”動機的存在,使得政府能夠高效率提供某些公共服務。關于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機制:現在很多文明國家都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供給作為治理國家的重要政策,提出四種重要機制:國家稅收和財政支出的宏觀調節機制、財產關系和經營方面的“公私伙伴關系”機制、社會“金三角”對話協商機制、政府自身的“廉價”機制。
 ?。?)綜述評價
  國內外對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內容、原則和機制方面,,但是對于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研究相對不足。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并非某一個國家所特有,而是文明國家的政策選擇和制度安排。對于現階段的中國,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是一項任意的“主觀臆策”,而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二、理論基礎和概念界定

 ?。ㄒ唬├碚摶A

 ?。?)公共產品理論
 ?、俣x
  薩繆爾森是第一個真正從現代經濟學意義上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這兩個概念做出嚴格區分和定義的經濟學家,他在合著的《經濟學》中主張:“與來自純粹的私有產品的效益不同,來自公共產品的效益牽涉到對一個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消費效果。相比之下,如果一種產品能夠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夠分別按競爭價格賣給不同的人,而月_對其他人沒有產生外部效果的話,那么,這種產品就是私人產品。公共產況.常常要求集體行動,而私有產品則可以通過市場被有效率地提供出來。”我們可以看到,公共產品與私人物品的區別不是從所有權上去定義的,而是在于公共品是可以讓一群人同時消費的物品,而私人物品在任何時候只能為一個使用者提供用。
 ?、谛再|
  非競爭性是指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即一種產品一旦被提供,其它人消費它的額外資源成本為零,即消費者A對某一物品X的消費不會減少消費者B對該物品的消費和效用。“非競爭性”的含義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加一個消費者發生的社會邊際成本為零;二是,消費者在消費某一商品或服務時,互不干擾,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整個商品或服務,而不是某一部分。
  非排他性是指如果一種物品被提供之后,沒有一個家庭或個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費該物品的過程之外,或者,為要排除某人消費該物品而需要付出的代價無窮大,則稱該物品具有非排他性。
  同時滿足“非競爭性”和“非排他險”這兩個特征的物品稱為純公共產品。純公共產品必須以“不擁擠”為前提,一旦擁擠,增加一個消費者就會影響別人的消費,便會影響“公共產品”的性質。實際生活中,“擁擠程度”可由量變積累成質變,“非競爭性”的程度也會發生變化,這些非純公共產品,便稱為“混合品”或“準公共產品”或“俱樂部產品”。
  由于公共產品消費的非排他性,使得私人提供公共產品將無法按其成本進行收費,必然是市場機制運行失效或私人經濟難以發揮應有作用,公共經濟和政府才應介入,這就規定了提供公共產品正是政府最主要的活動范圍之一。
 ?。?)公平正義理論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的核心價值追求,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意識形態都沒有動搖這一核心價值理念。從道德、倫理、法權等角度看,公平正義都應該是政府執政的政策目標之一。
  從利益分配的角度看,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公平正義就是社會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以及其他利益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著權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機會的均等、司法的公正等,其核心內涵是公平交易、公平分配、公平消費,使所有人都能夠在個人能力、貢獻的基礎上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好處。社會公平正義應堅持基本權利平等原則、機會平等原則、按貢獻進行分配原則、社會調劑原則。xxxxxxxx在2010年3月全國兩會之后的記者招待會上,就明確指出:“我們國家的發展不僅是要搞好經濟建設,而且要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這三者不可偏廢。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其根本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我認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所以,國家和政府不僅要提供公共服務,還需要根據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追求,在公共服務的提供上實現均等化。當然,由于資源的約束和個體的差別,并非所有的公共服務內容都能夠實現均等化。但是,實現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我國實現公平正義核心價值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福利經濟學理論
  英國的改良主義學家霍布森1902年出版了《帝國主義》一書,該書中他提出了經濟學研究應該以社會福利為基本點的命題"霍布森認為經濟學應當挖出社會經濟制度運行當中財富的分配所遵循的規律,并提出了如何對財富的分配進行改進以解決目前經濟制度下財富分配不平等的方法"霍布森的這一思想對福利經濟學的集大成者庇古有很大影響,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經濟學中的鴻鵠巨著之一《福利經濟學》在該書中,他提出了兩個重要的福利概念:收入分配均等化和國民收入極大化,庇古認為,公眾福利的增加不僅僅在于增加總體的國民收入,與此同時,還要避免國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情況"庇古的國民收入均等化思想奠定了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論基礎,具有啟示性意義。
  公共服務是增進社會福利的重要手段,公共服務供給總量越大、結構越合理、效率越高,社會福利增進則越大。庇古思想的價值在于他兼顧了效率與公平,認為合理配置資源能夠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在資源配置失當時,可由國家采取適當的調節措施來糾正,以增進社會經濟福利。按照庇古的觀點,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當公共服務數達到一定規模后,應考慮如何優化配置以進一步促進社會福利最大化,即公共服務越是均等化,社會經濟福利也就越大?;竟卜站然褪钦诳紤]資源約束和個體需求的前提下,通過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來糾正資源配置失當,實現社會穩定和經濟福利增進。

 ?。ǘ└拍罱缍?/h4>
 ?。?)公共服務
  所謂公共服務(Publicservice),是指由政府等公共權力運用公共財政所提供的服務。公共服務是指政府利用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為促進居民基本消費的平等化,通過分擔居民消費風險而進行的一系列公共行為。公共服務是指以公共管理為主要手段,以公益性為主要特征,以滿足公眾需求為主要目的的社會性服務。
  根據公共服務具有的公益性和經營性程度不同,分為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服務兩大類。在現階段,基本公共服務主要包括飲水安全、用能用電、基本交通、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組織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張馨(2004)、高培勇(2004)、江明融(2006)等認為,公共服務是與公共產品相同的概念。劉尚希(2008)將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論述從政府的性質、政府的職能、服務形態、定義的視角、需求的直接性等五個方面,綜合歸納為以下幾種流行的看法:一是政府所干的所有事情都是公共服務;二是除了經濟調控、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之外,政府所干的事情就是公共服務;三是服務是無形的,產品是有形的,因此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并列;四是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是同義的不同表達,沒有本質差異;五是滿足居民和組織直接需求的,都可稱為公共服務。劉尚希(2008)從公共服務消費性質和風險的角度,將公共服務定義為政府利用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為促進居民基本消費的平等化,通過分擔居民消費風險而進行的一系列公共行為。陳昌盛、蔡躍洲(2007)認為所謂公共服務,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共識基礎上,一國全體公民不論其種族、收入和地位差距如何,都應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務'`。還有人將其理解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職能的本質上都是公共服務,至于“彌補市場不足,促進禮會公平”在內的所有工作,以及由公法授權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組織以及有關工商企業在純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產和供給中所承擔的職責等等,都是公共服務的具體體現。
 ?。?)均等化
  “均等化”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是均衡、相等。但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均等只能是大致相等,而不可能是絕對、完全的相等。下面從均等化的內容和標準兩方面來分析均等化的內涵。1.均等化的內容。按照安體富(2006)的說法,均等化的內容包含兩方面:一是居民享受公共服務的機會均等,如公民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權利。二是居民享受公共服務的結果均等,即每一個公民無論住在什么地方,城市或是鄉村,享受的義務教育和醫療救助等公共服務,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應大體相等。但二者相比較而言,結果均等更為重要一些。我國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既包括機會的不均等,也包括結果的不均等。2.均等化的標準。均等化的標準有三,一是最低標準,“一個國家的公民無論居住在哪個地區,都有平等的享受國家最低標準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力”。二是中等均等,即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應達到平均水平。三是最高標準,即結果均等,即實現全國范圍內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三個標準并不矛盾,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經濟發展水平低的情況下,首先要實現最低標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逐步提高到中等水平,最后才能實現全國范圍內的基本公共服務的結果均等,水平一致。在現階段,我們只能從最低標準做起。
 ?。?)公共服務均等化
  多數學者都認為,公共服務均等化具體是指政府應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一致的并體現公正和公平原則的基本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與公共物品?;竟卜站然暮x包括三層意思:一是全體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機會和原則應均等;二是全體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結果應該大體相等;三是社會在提供大體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務的過程中,必須尊重某些社會成員的自由選擇權。
 ?。?)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
  根據《關于在北京等8省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2]71號)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應稅服務范圍注釋》第一條規定:“交通運輸業,是指使用運輸工具將貨物或者旅客送達目的地,使其空間位置得到轉移的業務活動。包括陸路運輸服務、水路運輸服務、航空運輸服務和管道運輸服務實現最大范圍的公平。

  三、我國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狀分析

 ?。ㄒ唬┙煌ㄟ\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現狀

 ?。?)交通運輸服務還不夠安全可靠
  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根據報告,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每年都居世界第一,孩子出行最關心的也是安全問題。中國現在的交通安全形勢嚴峻,交通安全事故頻發。由于涉及到管理制度不健全、員工準入門檻低等原因導致許多交通基礎設施的設計不完善、管理手段無效。
 ?。?)交通基礎設施還不夠便捷高效
  城市交通是一個城市公共事業發展程度的重要體現?,F階段我國大部分城市地區,私家車大量發展,而相對應的城市交通建設則較為落后,城市道路擁擠現象嚴重。大部分的貧困地區,缺乏方便快捷的出行工具。
 ?。?)交通運輸支持保障還不夠到位
  交通運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不健全完善,各單位、各部門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低,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成熟的技術不完善,公眾出行信息服務不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此外,交通運輸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不足,應急物資和設備以及關于交通的專業知識還比較匱乏。

 ?。ǘ┙煌ㄟ\輸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的問題

 ?。?)交通工程建設腐敗案件再次呈現上升趨勢
  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在管理上仍存在許多薄弱環節,表現在:一不嚴格履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程序的問題比較常見,二是在相對集中招投標一部分權錢交易問題,三是實施建設的薄弱環節,四是基金管理使用非標準化的漏洞,五是在當前許多項目投資中,在建設速度快的情況下,交通工程建設腐敗案件再次呈現上升趨勢。
 ?。?)交通運輸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
  目前,中國在交通運輸公共部門的投入仍然不足,集中表現在資金、人力資源方面,此外,政府職能轉變落后,越位和公共事業缺乏政府服務現象的共存,使得以政府為導向的公共服務型政府尚未建立。
 ?。?)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區域差別大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地理、歷史、經濟和社會條件不同,所以地方政府提供的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出現地區之間極不平衡的現象,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客觀上,交通運輸的公共服務資金大部分由地方財政負擔,特別是廣大的基層金融財政困難等最落后的地區,資金流量的整體嚴重不足使各地區交通公共服務運輸服務能力差別大。
 ?。?)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城鄉差別大
  農村公路規劃存在問題,和城市公路規劃發展不相協調。農村公路在規劃銜接、路網布局和協調發展布局上還存在突出問題;同時,農村公路籌資渠道和路徑單一化,使得資金短缺。交通行業是資源消耗性行業,公路建設要長期占用大量耕地,如何實現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是難點。

 ?。ㄈ┙煌ㄟ\輸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問題的原因

 ?。?)專業化高素質從業人員缺乏,監督檢查機制不健全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在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大、項目長的前提下,國家加大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但是由于專業的項目管理投資人才和高品質的建筑隊伍的缺乏,使得監管難度增加。
  從主觀的角度來看,一些項目違背客觀建設規律,人為加速工程速度、壓縮工程周期,不能處理該項目的建設速度、施工安全之間的關系,存在重速度輕程序、重前期輕管理的問題,個別單位領導重速度和一些具體的工作人員缺乏條例意識,缺乏商業知識和能力,各單位缺乏責任意識,開展具體工作參差不齊,個別單位的表現為勞動力投入不足,甚至存在搞形式主義走過場的問題。
  從工作層面的角度來看,一些工程建設領域不健全,監管體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實施細則和規定是無效的,存在不遵守甚至違規操作的章節,施工監管不足,市場信用體系不完善不健全,還未建立有效的互聯互通的失信懲戒、守信激勵機制。
 ?。?)服務型政府尚未建立,供給體制存在弊端
  服務型政府建設最需要的是政府職能的轉變,是政府的深刻的變革,“這是一個新的政府理念,也是政府職能,組織結構調整,創新管理方式和行為模式的新配置。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多年的中國行政控制數千傳統,也改變了政府和政府官員根本型政府建設的計劃經濟時代的角色的角色是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的一項重大調整,政府和社會組織和利益之間的關系。”
  市場經濟主體不成熟,使建設服務型政府難度增大。強大的經濟功能使得社會功能較弱;社會控制功能強使得服務功能弱是我國政府職能結構不合理的表現。在全能政府的社會中,縮小的社會職能都依賴于政府。全能政府的分權下的社會中介組織的發展程度的,政府職能過度膨脹。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缺乏總體戰略規劃
  長期以來,中國在公共物品的供給制度是城鄉分割的二元系統,而這個不平衡的城鄉公共品供給體制主要來源于我國長期實行的“重工輕農”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我國農村公共產品大多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供應部門作出的決策,具有較強的指令性,其總供給量、供給結構和供給的程序大多是由政策或政府下發文件的形式,而廣大居民對于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的真實需求在決策機制的供給中被忽視了,使那些在公共服務的公共決策的供給問題上需要公共服務的農民的未能表現出自己的喜好、不能有效行使監督權,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導致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

  四、推動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途徑和對策

 ?。ㄒ唬┻M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公共服務政務透明和政務公開,提高行政效能

 ?。?)交通運輸建立科學的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機制是是實現均等化的保障
  提高交通部門公共服務的的運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需要執法“窗口服務”這樣的測量,采用某些性能指標體系來評價它、將監督機制提出的公共服務績效評估和績效跟蹤服務反饋機制納入其中,通過動態監測以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機制。
  建立基本公共服務的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需要建立行政問責制。行政問責制具體來說,是交通運輸的主管部門和提供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的的相關組織以及工作人員因故意或者過失,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使得交通運輸公共服務不能合理有效開展,并造成嚴重后果的,將受到相應程度的懲罰。
 ?。?)提高行人人員公共服務能力,強化監督和檢查
  改善交通部門公共服務,不僅要有完善的業績考核體系和相關制度保障,更依賴于行政執法人員的公共服務能力和素質。為此,當前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意識,培養高效意識、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加強教育、激勵機制,培養職業化和專業化的運輸隊伍,制定標準化的原則,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公共服務的能力,才能最終實現人便于行的目標,使得交通環境暢通。

 ?。ǘ┍M快從目前的“經濟建設型政府”轉型為“公共服務型政府”

 ?。?)加大財政投入,解決財政困難
  公共財政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統籌安排政府財政性資金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要明確中央和地方的責任邊界,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系,避免越位和缺位。但對多數非稅收入財政仍然不能有效安排使用,財政統籌安排政府性資金的能力還比較弱,限制了政府提供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二是繼續推進人權和財權相匹配的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制建設,營造政府和社會的合作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提高交通運輸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例。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的供給
  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體,并不意味著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必須全由政府來提供,社區和社會組織也應該參與進來,往往提供的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有效。
  中國目前的創新模式為社會組織的發展和運作提供了重要契機。在中國,社會組織的一個角色是可以幫助基層(尤其是農村居民)以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抓緊研究制定交通運輸體制改革方案,加快推進交通運輸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配套政策的發展,加速市場機制的有效競爭局面的形成;要善于抓住機遇,以消除當前突出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矛盾的制約。建立以社區為導向的模式,打破政府公共服務的壟斷,建立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的市場作業機制,形成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政府控制的多元體系。
  對于公共交通服務,在這個階段可以選擇的公共服務提供的方式有:首先,通過外包合同(政府采購)。政府確定公共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標準,對某些公共服務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提供公共服務的資金支持,同時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二是特許經營。在一定期限內政府授權企業對某些公共服務供給的權利范圍,允許其通過收取用戶費用或出售產品的產品方式獲得一定的利潤。

 ?。ㄈ┲贫ń煌ㄟ\輸公共服務規劃體系和標準

 ?。?)完善適應公共服務要求的行政管理體制
  交通運輸部要建立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的的金融體系和行政體系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第一完善信息公開制度,涉及到體制機制和制度方面;第二加強公共交通服務,進行運營機制改革,加大機構整合力度,進一步簡化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同時加大基層公共服務崗位傾斜力度,以減輕基層人員短缺的局面。第三,統籌城鄉發展和城市公共服務改革相結合。進行發展規劃的編制機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應考慮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對于交通運輸服務的需求,逐步完善覆蓋面。
 ?。?)打破城鄉二元體制,提高貧困地區交通運輸公共服務能力
  逐步縮小城鄉二元社會制度:一是改善農村交通條件,重點對縣城道路改造,在建設和通信路徑等方面傾向于農村運輸發展,推動建立公共財政對農村客運安全系統的支持;二是切實落實公交優先戰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公交運營服務水平;第三,努力促進區域交通協調發展,進一步在新疆、西藏等重點區域要充分考慮常住人口在偏遠地區的人出行,根據公交車不飽和的交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堅持以“定點、定線、定班”的管理模式。在偏遠地區經營客運車輛,國家財政補貼應免征各種稅費,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探索橫向轉移支付的路徑。中國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很大,所以很難單純依靠不同區域之間的縱向轉移支付熨平板資金缺口。這就需要進行建立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探索,資金由富裕地區轉移到貧困地區方面,形成地方政府間標準化、公式化、法制化水平轉移支付制度,進行“對口支援”。

  結論

  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政府財政體制改革的直接要求,是政府職能實質性轉變的客
  觀標志,也是當代中國公共治理和社會發展的新課題。本文通過運用公共產品理論、公平正義理論、福利經濟學理論知識,剖析了我國在推進實現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面臨的問題及其原因,最終提出了我國實現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建議。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國可以通過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公共服務政務透明和政務公開,提高行政效能、盡快從目前的“經濟建設型政府”轉型為“公共服務型政府”、制定交通運輸公共服務規劃體系和標準等途徑來實現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
  參考文獻
  [1][美]羅爾斯,何懷宏等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58.
  [2]郭廣銀.倫理學原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3][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4]項中新.均等化:基礎、理念與制度安排[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5]安應民等,《構建均衡發展機制——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
  [6]劉尚希.公共服務均等化:現實要求和政策路徑[J].浙經論壇,2007(13).
  [7]吳忠民.以人為本理念的基本涵義及實踐意義[J].江蘇社會科學,2008(1).
  [8]丁元竹.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標準建設問題[J].甘肅理論學刊,2008(3).
  [9]張苑洛.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責任邊界與制度安排[J].學術研究,2008(5).
  [10]劉明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手段—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答本報記者問[N].中國財經報,2006-2-7.
  [11]Buchanan,J.M.FederalismandFiscalEqui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0,(40)
  [12]Boadway,R.PublicEconomicsandtheTheoryofPublicPolicy[J].CanadianJournalofEconomics,1997,(30)
  [13]RonaldDwarkin.EqualityofResources[J].PhilosophyandPublicAffairs,1981,(10).94
  [14]遲福林,方栓喜.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條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08(3).
下載提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寫文章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483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15日
下一篇 2020年3月16日

相關推薦

My title page contents 毛片操逼视频A片|国产欧美成AV人高清|嫖妓特黄AV在线|无码AV天堂免费网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