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擴大就業領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探討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力,對于促進旅游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發揮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的增長作用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以貴州旅游市場為研究對象,主要從旅游總收入、GDP、旅游外匯收入、入境旅游人數這幾個方面進行回歸分析,探討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力,這對貴州省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應用EXCEL2003軟件對以上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探討貴州省旅游業與貴州經濟發展間的影響,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GDP旅游業收入;旅游外匯收入;回歸分析
引言
現代旅游業經濟收益增長之快、就業面之廣、產業關聯度之高、生命力之強,使其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成為當今世界發展勢頭最為強勁的產業之一。我國把發展旅游業作為區域形象傳播、招商引資、產業結構調整、解決社會就業的突破口和龍頭,將旅游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先導產業、支柱產業、乃至主導產業來抓。
旅游業作為貴州省地區經濟的支柱產業,在促進貴州地區經濟良性循環、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作用。雖然,近年來貴州省旅游業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旅游業發達的省份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貴州省正處在中部崛起的有利環境中,如何利用優秀的旅游資源吸引游客、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增加外匯、帶動經濟則是我們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文明,發展和諧旅游”為主題,以政策推動、恢復啟動、精品帶動、市場拉動、“滿意”行動為主線,一手抓市場恢復,一手抓產業發展,努力將不利因素對旅游業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使全省旅游經濟總體保持了良好的運行態勢。提出了“旅游活州”、“旅游大區”、“旅游興市”、“旅游強縣”等具有全局意義和戰略高度的發展思路,旅游產業的重要性在各級決策層形成了新的認識。
第1章貴州省旅游業發展概況
1.1概況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富集、民族眾多的內陸山區省。這里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月份平均氣溫15度,七月份平均氣溫24度。貴州的省會城市貴陽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加上低高原的地理原因,貴陽氣溫更是處于自然大空調的良好適中溫度之中。正因如此宜人的氣候,讓貴陽博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宜人數貴陽”的美譽。更被人稱之為中國夏宮。
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漢族外,還居住著48個民族,各民族歷史悠久,形成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習俗。每年五彩繽紛的民族節日達1000多個。貴州少數民族粗獷豪放、熱情質樸、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為貴州民族風情和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貴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它那旖旎的自然風光富有誘人的魅力,它那濃郁的民族風情猶如醇美的茅臺酒令人心醉。貴州的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堪稱一絕。這里世世代代居住著漢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個少數民族,古樸的習俗和燦爛的文化蔚為大觀。侗家鼓樓和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石頭寨,精湛的銀飾花帶、綺麗的挑花蠟染、多彩的民族服裝,無論是侗族大歌、儺戲歌舞、蘆笙銅鼓,無論是壯觀的斗牛大賽,驚險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嘖嘖稱贊,心儀不已。
貴州的山,層巒疊嶂,秀峰林立,各具風姿。貴州的水蜿蜒于崇山峻嶺,奔騰穿瀉于深峽幽谷。湖泊給這個山區省份增添了幾分嫵媚。貴州西部的草海,綠如碧玉,風景優美,被譽為“高原上的明珠”。石灰石溶積巖是貴州省地貌的主要特點,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謂“無山不洞,無洞不奇”。風化的石灰巖和白云巖,挺拔林立,千姿萬態。在“多彩貴州”整體品牌引領下,各地緊緊抓住自己的資源優勢,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文化內涵和區域特色的旅游品牌,“爽爽的貴陽、避暑之都”、“民族原生態、萬象黔東南”、“梵天凈土、桃源銅仁”、“洞天湖地、花海鶴鄉”、“山水長卷、水墨金州”等形象定位個性突出、特色鮮明,較好地體現了各地品牌形象。
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旅游業,把旅游業作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放在顯赫的戰略位置加以布局。我省2008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53.13億元,較2007年凈增140億元,增長27.50%。旅游總收入在全國的排名由18位上升至17位;接待總人數8190.23萬人次,同比增長30.77%;受大環境和諸多因素影響,入境旅游接待39.54萬人次,同比下降8.06%,但國內旅游需求旺盛,對全省旅游保持較快發展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本文將從旅游產業的上述幾點功能詳細說明貴州省旅游業對本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1.2優勢
第一,原生態的旅游資源。貴州有苗、布依、土家、仡佬、水、白、壯、瑤等49個少數民族,約占全省人口的35%,是“不是自治區的自治區”。全國近半數的苗族、過半數的侗族和幾乎全部的布依族、仡佬族分布在貴州中南部。進入黔地,無論是苗家村莊、侗鄉鼓樓,還是巖洞山崖、水瀑草海,盡皆成景,美不勝收。
第二,奇特的地理位置。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位于中國西南的東南部,東毗湖南省、南鄰廣西自治區、西連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慶市,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一月份平均氣溫15度,七月份平均氣溫24度,更被人稱之為中國夏宮。
第三,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貴州的旅游開發已成為西部大開發中的熱點和亮點,成為西南旅游的中堅力量。無疑,貴州有苗、布依、土家、仡佬、水、白、壯、瑤等49個少數民族,約占全省人口的35%,是“不是自治區的自治區”。全國近半數的苗族、過半數的侗族和幾乎全部的布依族、仡佬族分布在貴州中南部。進入黔地,無論是苗家村莊、侗鄉鼓樓,還是巖洞山崖、水瀑草海,盡皆成景,美不勝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貴州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面對如此大好機會,貴州旅游業在發展進程中,必須清楚自己的優勢,如動力優勢、機遇優勢、資源優勢、后發優勢等。
第四,政府重視旅游業,政策大力支持。旅游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把旅游業作為“服務業龍頭”來抓,旅游業推動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歷史性跨越的特殊作用日顯突出,“旅游業”已成為社會關注度最高的“關鍵詞”之一。
第五,發展潛力較大。中國旅游業的投資環境呈不斷優化的趨勢。未來10年間,我國旅游業將保持年均10.4%的增長速度,其中個人旅游消費將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企業政府旅游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0.9%,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到2010年我國旅游業收入占GDP的比例將從2002年的5.44%達到8%。因此,作為六大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的旅游行業,在今后幾年內將存在重大的投資機會。我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而其中人文旅游有著突出的比較優勢,不少旅游資源還具有壟斷性,這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所不能比的。
總之,旅游對一個區域發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發展旅游業可以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
俗話說,旅游一動百業興,這是一個相關性、拓展性很強的產業。它能帶動餐飲住宿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建筑業、輕工業、商業、農業、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且能提供潛力巨大的就業機會。其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尤為突出,不僅能增加外匯收入、促進經濟總量增長,而且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擴大就業領域等。旅游收入是地區經濟收入的一部分,旅游收入增加必定會導致地區經濟收入增加;同時,旅游消費會帶動其他行業消費增加,旅游業促使相關部門發展,從而對整個國民經濟收入的增長起到促進作用。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3000美元,這是世界旅游界公認的旅游業爆發性增長階段。我國剛剛實現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標,而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因此我國旅游市場成長潛力巨大。特別是這幾年,我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民航等基礎建設速度加快和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將促進我國旅游業出現新一輪的發展,并在未來5至10年內處于快速發展的上升期。目前,發展旅游業已成為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然選擇。據測算:國外旅游業每收入1美元,可促使國民生產總值增加215美元;而在中國,旅游業每收入1美元,可使國民經濟增加3112美元??梢娢覈糜问袌龀砷L潛力巨大。
第2章旅游業對貴州省經濟發展的影響
2.1促進地區經濟增長
旅游對一個區域發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發展旅游業可以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俗話說,旅游一動百業興,這是一個相關性、拓展性很強的產業。它能帶動餐飲住宿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建筑業、輕工業、商業、農業、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且能提供潛力巨大的就業機會。其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尤為突出,不僅能增加外匯收入、促進經濟總量增長,而且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擴大就業領域等。
2.1.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考慮到指標的可得性和代表性,本文選取貴州省GDP反映貴州的經濟發展,用旅游業收入衡量其旅游業的發展規模,統計數據見表1。GDP表現為經濟發展指標,旅游業收入表現為旅游業發展指標。

2.1.2旅游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分析
用EXCEL2003做柱形圖如下:

由圖1可看出,旅游業收入增長占GDP的比重呈穩步增長趨勢,說明貴州省旅游業發展形勢良好。為了更好地說明旅游收入對貴州省GDP的影響,我們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來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
旅游收入與貴州省GDP的關系如圖2所示:
變量設置為:Y:年度GDP值;X:旅游業收入(設顯著性水平為0.05)
對表1用Excel2003做散點圖:

2.1.3建立回歸模型
從圖2可以看出旅游總收入和貴州省GDP之間存在線性關系,故可以用線性回歸模型進行擬合。為了確定旅游收入與貴州省GDP這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按照數理統計一元回歸分析原理,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回歸方程為:Y=a+bX。其中Y為貴州省歷年GDP,X為貴州省歷年旅游業收入,a,b為參數。
設Y與X之間存在一次線性相關關系,而且是正向相關關系。即Y隨X的增長而增長,X也隨Y的增長而增長。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旅游業現作為第三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業的收入的增長對GDP肯定是有貢獻的,而GDP的增長則反映了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發展的幅度,必將增加人民收入,從而促進經濟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居民經濟收入的增加、交通運輸條件的改進以及可自由支配時間的增長(比如五一、十一節假期等)對旅游業的發展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GDP與旅游業收入之間呈現出正向相關關系。
通過excel分析計算得出,Y=854.46+3.9285X,根據該方程,貴州省旅游業每增加1個單位,大約導致地區生產總值增加3.9285個單位。通過計算,旅游收入對貴州省GDP的貢獻率為:1/3.9285=25.455%。
2.1.4回歸檢驗,分析輸出結果
運用Excel2003進行回歸分析,解讀回歸分析結果:

從回歸分析結果知,輸出結果中,Intercept是截距,即是回歸常數項,XVariable1指第一個自變量。
Coefficients列中兩個數值分別為=854.4554642和=3.928509764;標準差分別為=60.83901538和=0.267643515,由方差分析表可知T值分別為:14.67814294和14.04453144。
決定系數接近于1,說明該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擬合度高。相關系數,說明了GDP與旅游業收入之間是正相關關系且高度相關,GDP隨著旅游業收入的增加而同步增加。,說明該回歸方程是顯著性的;,說明回歸方程的系數是顯著的,總體的兩個變量間存在線性關系。同時,取顯著性水平=0.05,自己度為n-2=10-2=8,查看t分布表的臨界值
?。?)=2.306,由|T|=14.67814大于2.036可知,應拒絕原假設H:=0,認為GDP對旅游收入的一元線性回歸效果顯著。所以該一元線性回歸模型說明了GDP隨著旅游業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貴州省旅游業每增加1個單位,大約導致地區生產總值增加3.9285個單位。通過計算,旅游收入對貴州省GDP的貢獻率為:1/3.9285=25.455%。綜上所述,旅游業對貴州省經濟增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旅游業收入已成為貴州省地區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圖所示,藍色線代表實際值,紅色線代表預測值,從兩條線的走勢可以看出,實際值與預測值幾乎擬合在一起,模型擬合得比較好。
給出了回歸模型的殘差圖,由殘差圖可以看出,該模型殘差在某個帶形區域內雜亂無章,沒有任何趨勢,是白噪聲序列,不是非線性關系,是曲線關系。
給出了回歸模型的正態概率圖,由于各個點分布的情況大體在一條直線上,表明殘差是一個均值為0的正態變量。所以該模型通過殘差檢驗。
故運用Excel2003所做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是合理的、有效的。
模型為:

2.2增加外匯收入
2.2.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考慮到指標的可得性和代表性,本文選取貴州省旅游外匯收入,衡量貴州的旅游業對外所取得的收益,用旅游業收入衡量其旅游業的發展規模及收益情況,統計數據見表2。

根據表2,除2003年受非典影響外,貴州省入境旅游人數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2002年貴州省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將近是1996年的2倍,2007年貴州省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又是2001年的2倍多,到2007年,我省旅游人數達到43萬人次。旅游業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國際性產業,旅游業不僅可以通過吸引國外大量旅游者來增加外匯收入,還能通過吸引國際閑置資金的投入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改善對外經濟關系。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貴州省旅游人數的增加,旅游外匯收入也迅速增長,2007年旅游外收入達12917.56萬美元,比2006年增長12.1739%,是1996年旅游外匯收入的3.3887倍。旅游外匯收入對旅游環境從本質上說,是投資環境的重要構成要素,由此形成的招商引資和項目投資決策幾率大大增加,可見旅游外匯收入對帶動外資理由有積極影響。權威調查表明,旅游創匯對提高外匯儲備、彌補貿易逆差的作用非常重要。
2.2.2旅游外匯收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分析
用EXCEL2003做柱形圖如下:

由圖3可以看出,除2003年受非典影響外,旅游外匯收入呈不斷增長趨勢,2007年旅游外匯收入總額是12917.56萬美元,是1996年3811.95的3.3887倍,但是從增長幅度來看,旅游外匯收入沒有旅游收入增長的速度快。因此,如何提高旅游外匯收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1996-2007年間我國旅游外匯收入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是遞增的,這反映了我國入境旅游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顯著提高,這不僅與各地政府紛紛加大對旅游發展的支持力度以及旅游外匯收入快速增長有關,而且與我國入境旅游發展模式從“接待型”向“經營型”的轉變有關。由于各地旅游資源稟賦、經濟基礎、區位條件、科學技術和發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省際旅游外匯收入對各地經濟的貢獻程度的也不一致,本文數據分析顯示,省際旅游外匯收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旅游消費是旅游者離開常住地的中、高層次的消費活動,是在目的地的消費活動。尤其是對于外國游客而言,需要將外幣兌換成目的地所在國的貨幣才能流通。例如一位英國游客需要將其所攜帶的英鎊兌換成人民幣才能使用。這就使得各國之間的貨幣產生了流出和流入現象。通過發展國際旅游業,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從而大大增加旅游接待國的國民收入。增加外匯收入是每個國家擴大對外經濟合作關系的必要條件,而擴大外匯收入只能通過對外貿易和非貿易兩種途徑獲得。由于旅游業創匯能力強、換匯成本低、無稅制限制的特點,各國都將發展旅游業作為創匯的重要手段。
由圖3可看出,旅游外匯收入和旅游業收入是遞增的。又由3.1中分析得出旅游收入對貴州省GDP是有貢獻的,進而說明旅游外匯收入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是遞增的,貴州省旅游業發展形勢良好。為了更好地說明旅游外匯收入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影響,我們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來研究旅游外匯收入與旅游業收入二者之間的關系。
旅游外匯收入對旅游業收入的關系如圖4所示:
變量設置為:Y:旅游業收入;X:旅游外匯收(設顯著性水平為0.05)
對表2用Excel2003做散點圖:

2.2.3建立回歸模型
從圖4可以看出旅游業收入和旅游外匯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故可以用線性回歸模型進行擬合。為了確定旅游收入與旅游外匯收入這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按照數理統計一元回歸分析原理,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回歸方程為:
Y=a+bX。
其中Y為旅游業收入,X為旅游外匯收,a,b為參數
設Y與X之間存在一次線性相關關系,而且是正向相關關系。即Y隨X的增長而增長,X也隨Y的增長而增長,旅游外匯收入和旅游業收入是遞增的,因此旅游外匯收入與旅游業收入之間呈現出正向相關關系。通過excel分析計算得出,Y=-167.42+0.0442X,根據該方程,貴州省旅游外匯收入每增加1萬美元,大約導致旅游業收入增加0.0442億元人民幣。
2.2.4回歸檢驗,分析輸出結果
運用Excel2003進行回歸分析,解讀回歸分析結果:

從圖5知,輸出結果中,Intercept是截距,即是回歸常數項,XVariable1指第一個自變量。Coefficients列中兩個數值分別為=-167.4198和=0.0442019;標準差分別為=52.83336和=0.006867,由方差分析表可知T值為6.43689964。旅游外匯收入和旅游業收入之間可以用線性回歸模型進行擬合。
從圖5知模型為:
Y=-167.4198+0.0442019X
決定系數接近于1,說明該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擬合度高;相關系數說明了旅游外匯收入和旅游業收入之間是正相關關系且高度相關,旅游業收入隨著旅游外匯收入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取顯著性水平=0.05,自己度為n-2=12-2=10,查看t分布表的臨界值(10)=2.228,由|T|=6.4369大于2.228可知,應拒絕原假設H:=0,認為旅游業收入對旅游外匯收入的一元線性回歸效果顯著。所以該一元線性回歸模型說明了旅游業收入隨著旅游外匯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旅游外匯收入對貴州省旅游業收入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旅游業收入已成為貴州省地區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給出了回歸模型的殘差圖,由殘差圖可以看出,模型滿足所給出的基本假定,所有殘差是在e=0附近隨機變化,并在變化幅度不大的一條帶子內。這種情況的殘差圖表明,回歸模型滿足基本假設。
如圖所示,藍色線代表實際值,紅色線代表預測值,從兩條線的走勢可以看出,實際值與預測值幾乎擬合在一起,模型擬合得比較好。

2.3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旅游業的綜合依托性決定了它對相關產業有很強的帶動作用,它不僅能帶動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而且能帶動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一方面,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對基礎設施的需求非常強烈,因此,旅游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基礎之上,只有具備一定的物質生產條件才能為旅游業的發展更好的服務,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獨立綜合性的產業,輻射面廣,對相關行業的滲透作用也更為明顯。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資料顯示,旅游業能夠直接或間接影響的行業一共有59個,其中能夠直接影響的行業有12個,這些行業包括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金融業、公共設施服務業、餐飲業、旅館業、輕紡工業等。1元錢的旅游直接收入,可帶來4.5元相關產業的收入,可想而知,貴州省旅游收入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有多么突出。事實證明,隨著貴州省旅游業的迅速發展,與旅游業直接相關的產業,如旅行社、交通運輸、娛樂餐飲等旅游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旅游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給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從而更好地促進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
2.4提供就業機會
旅游業基本上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性行業,技術含量低。具有資金需要量少,勞動力需要量大,人員培訓期短的特點。例如陽城縣郭峪村、皇城村因發展旅游業幾乎全村人都有了就業機會,人人都成了旅游業的參與者。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旅游直接收入與其帶動的綜合收入比例是1:7,旅游飯店每增加1張床位,就能直接帶動1個就業崗位,同時還能間接帶動3個就業崗位。旅游服務業在吸納大中專學生和城鄉新增勞動力就業的作用尤其明顯。旅游業的發展,對于全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對于勞動力“離土不離鄉”順利轉移,具有廣闊的前景。加快發展旅游產業,擴大旅游就業規模;拓展旅游產業鏈條,優化旅游就業結構;培育規范旅游市場,挖掘旅游就業潛力;加強人力資源開發,提高旅游就業能力;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改善旅游就業環境;實施就業行動計劃,開展旅游就業試點。同時,提出了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扶持政策、積極提供旅游就業援助等四條政策措施。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服務行業,不僅自身發展迅速,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增加相關產業的就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食、住、行、游、購、娛”是旅游業的六大要素,旅游業正是通過滿足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這六大需求,直接帶動這些構成旅游業的基本產業的發展,進而提供就業機會。但是,旅游業提供的就業崗位不僅僅是包括旅游直接影響的行業中為六大旅游要素服務的直接從業人員,還包括了旅游間接或引致行業提供的就業崗位,這就決定了旅游業所需的就業人數相對于其它產也要多得多。
2.5對文化環境的影響
由于旅游活動本身具有文化屬性,又是一種文化生活,在發展旅游事業的過程中,無疑對旅游地居民的審美能力、對文物古跡的歷史價值的認知都有一定的提高,有益于居民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建設。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是旅游活動的推動力。旅游者到異國他鄉旅游,目的之一就是學習和了解那里的文化,如風土民情、生活習慣、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民居文化、民間藝術、景觀文化、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及社會文化等等。通過旅游實現了旅游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的文化傳播和交流。文化是一種旅游資源,是旅游者參觀和游覽的對象,為了發展旅游業,為其經濟和社會服務,當地政府和居民就必然重視對其民族文化和當地文化的發掘和保護工作。
第3章結論及建議
目前,大多數國家都制定政策大力扶持旅游產業、積極推進旅游經濟的產業化進程,并且將旅游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旅游業在區域發展中地位越來越突出。旅游業作為貴州省地區經濟的支柱產業,在促進貴州地區經濟良性循環、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作用。雖然,近年來貴州省旅游業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旅游業發達的省份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貴州省正處在中部崛起的有利環境中,如何利用優秀的旅游資源吸引游客、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增加外匯、帶動經濟則是我們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3.1加大宣傳力度
貴州有不少自然賦予的或者歷史積淀下來的極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只是大多處于原始狀態,未加開發和利用,甚至未被世人所知,因而未納入統計范圍,導致貴州旅游資源數量偏少。據調查入境旅游者對我國山水風光感興趣的高達52.5%,對文物古跡感興趣的達44%,對民俗風情感興趣的達34.4%,對飲食烹調感興趣的達31.9%,來我國旅游購物和欣賞文化藝術的分別達26.3%和24.5%。該省的旅游資源對入境游客的吸引力相當大,但是大多數境外旅游者不知道這些旅游資源,因而這種旅游資源優勢無法轉化為旅游經濟優勢。這類地區目前的關鍵是加大區域旅游宣傳力度。
3.2加大旅游人才培養力度
缺乏高素質的專門旅游人才也是此類地區旅游發展的一項瓶頸,今后應加大旅游人才培養力度,可考慮與東部地區合作開發旅游產業的辦法來培養旅游才。
3.3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和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產業
紅色旅游是指以中國xxxx領導的在各個歷史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吸引物,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和接待旅游者進行學習緬懷或參觀游覽,從而實現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松身心。
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漢族外,還居住著48個民族,各民族歷史悠久,形成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習俗。每年五彩繽紛的民族節日達1000多個。貴州少數民族粗獷豪放、熱情質樸、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為貴州民族風情和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貴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它那旖旎的自然風光富有誘人的魅力,它那濃郁的民族風情猶如醇美的茅臺酒令人心醉。貴州的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堪稱一絕。這里世世代代居住著漢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個少數民族,古樸的習俗和燦爛的文化蔚為大觀。侗家鼓樓和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石頭寨,精湛的銀飾花帶、綺麗的挑花蠟染、多彩的民族服裝,無論是侗族大歌、儺戲歌舞、蘆笙銅鼓,無論是壯觀的斗牛大賽,驚險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嘖嘖稱贊,心儀不已。
3.4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大力發展旅游經濟,以旅游帶動地區經濟發展,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已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共識。因而,許多國家都積極采取政策及措施來加快旅游業的發展。近年來,國家對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貴州省旅游業若想獲得進一步發展還須以政府為主導,積極爭取政府財政和國有資本對旅游項目的傾斜,應當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創造更有利的環境來進行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民營資本、外資投入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建設。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實現貴州省經濟的良性循環,對省內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致謝
本論文是在姜晴瓊老師指導下完成的,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姜晴瓊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學習的默默支持。感謝我的母校貴州民族學院給了我在大學深造的機會,讓我能繼續學習和提高。感謝學院領導和教過我的所有老師們,你們辛苦啦!你們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一直是我工作、學習中的榜樣;你們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老師們課堂上的激情洋溢,課堂下的諄諄教誨,同學們在學習中的認真熱情,生活上的熱心主動,所有這些讓我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感動。感謝四年中陪伴在我身邊的同學、朋友,感謝他們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議和意見,有了他們的支持、鼓勵和幫助,我才能充實的度過了四年的學習生活。
最后,我再一次真誠地向幫助過我的所有老師、同學、培養我長大的父母表示感謝!并祝福你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主要參考文獻:
[1]張華初中國國際旅游收入的時間序列模型.經濟評論,2007年第2期
[2]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統計年鑒》(1995-2005),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1995-2005
[3]羅明義.旅游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慎麗華.劉曉旅游業對青島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分析
[5]王瑜旅游業對福建經濟發展貢獻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3)
[6]吳國新.旅游產業發展與我國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7]王雷亭.旅游規劃的市場分析[M].濟南:齊魯書社,2003,29~35.
[8]達洲.旅游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86~195.
[9]張立生.我國國內旅游市場規模分析與預測[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23(1)∶59~61.
[10]李佼瑞.海外游客來華旅游市場趨勢預測[J].陜西經貿學院學報,2001,14(1)∶69~2.
[11]1997~2004年接待國內旅游者分地區情況[C].四川旅游統計便覽,
[12]達洲.旅游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86~195.
[13]1997~2004年接待國內旅游者分地區情況[C].四川旅游統計便覽,2005.424
[14]貴州省統計局.貴州統計年鑒(200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5]貴州省統計局.貴州統計年鑒(2006)[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6]貴州省統計局.貴州統計年鑒(2007)[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
[17]貴州省統計局.貴州統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
下載提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寫文章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