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2016年,國內的家電行業經過了一段飛速發展和擴張的時期,而其在市場上逐漸穩定成型之后,增速開始減弱,達到了一種近乎飽和的狀態。傳統的家電行業在這種趨勢下顯得有些難以為繼,似乎唯一的出路便是走上并購并學習國內外高科技水平的同類行業的技術與經驗,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的結構,以及獲得新的生產及管理的動力和方式?,F如今,美的這家公司正努力轉型成一家高新技術公司,并提出“雙智戰略”,追求從制造到“智造”的改變。對于美的來說,這不僅僅是提高生產率和生產質量的重要的一步,更是其開拓海外市場,開辟全球化機器人產業鏈道路的必要條件。具體地來說,雙智所指的是“智慧家居”和“智能制造”,其中智慧家居所指的是服務機器人市場,而智能制造所瞄準的是工業機器人市場。15年,美的成立了機器人業務部門,開啟了高新科技產業的挑戰之路。
本文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美的并購庫卡為案例,對并購前后的美的集團的財務狀況進行整體分析,比如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和利潤增長率等,由此推斷我國家電企業在打破傳統家電道路上是否可以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來提高自身技術及資產管理水平,找出并購過稱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提出應對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企業并購;智能居家;財務分析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研究背景
2015-2016年,國內的家電行業經過了一段飛速發展和擴張的時期,而其在市場上逐漸穩定成型之后,增速開始減弱,達到了一種近乎飽和的狀態。傳統的家電行業在這種趨勢下顯得有些難以為繼,似乎唯一的出路便是走上并購并學習國內外高科技水平的同類行業的技術與經驗,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的結構,以及獲得新的生產及管理的動力和方式?,F如今,美的這家公司正努力轉型成一家高新技術公司,并提出“雙智戰略”,追求從制造到“智造”的改變。對于美的來說,這不僅僅是提高生產率和生產質量的重要的一步,更是其開拓海外市場,開辟全球化機器人產業鏈道路的必要條件。具體地來說,雙智所指的是“智慧家居”和“智能制造”,其中智慧家居所指的是服務機器人市場,而智能制造所瞄準的是工業機器人市場。15年,美的成立了機器人業務部門,開啟了高新科技產業的挑戰之路。
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國內外的智能家居制作企業及廠商,都對機器人制造市場這塊“大蛋糕”倍感興趣,許多國內的企業正逐漸面向開拓海外市場,甚至為了破壁技術上的壁壘,掀起了海內外的并購熱潮。其中,我們選擇美的收購庫卡這一事件當中,美的除了為追求企業自身科技水平等方面的發展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為了打進新興的機器人產業市場。來自德國的庫卡公司是全世界最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之一,在全球擁有20多家子公司,除本部以外,一些海外的子公司大部分都為銷售和服務的中心,銷售資源更是遍及絕大多數的歐美國家。其背景之龐大,以及現有資源的豐富,很難不讓對智能制造領域來勢洶洶的企業和來自全球各地的家電巨子們心動。
收購庫卡公司可以有效提高美的在智能制造行業中的核心技術,同時在通過庫卡公司原有國際市場份額的作用下,更加順利的打開歐洲市場這一塊疆土,憑借著庫卡其原有的高端品牌影響力,再加上美的集團的資源支持,憑借強強聯合的作用,對于整個世界的智能制造產業領域來說都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影響。
“美的可憑借庫卡在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領域的技術優勢,提升公司生產效率,推動公司制造升級”,在這次的美的收購庫卡的報告書里如是寫道。我們知道,在世界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KUKA、YASKAWA、FANUC和ABB中,庫卡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98-板塊,全部與機器人高度相關。作為一家純粹的機器人企業,庫卡在技術與專利方面的價值不可小覷。截至2016年6月8日,庫卡在全球共公開了3907件專利和專利申請,申請的技術內容幾乎全部關于與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美的集團的管理層認定,此次并購庫卡公司,其高新技術能帶給自己一直以來主打核心的“智造”質的提升,才會促成此次經典的并購案例。
2.研究意義
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國家要大力發展機器人行業。2016年4月份,工信部公布了“十三五”期間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在國際技術改革“工業4.0”的大環境下,傳統技術迎來了轉型的推理和相關政策的扶持,同時我國對于智能制造產業的高速發展寄予了巨大的期望。然而,目前的家電產業受到了技術壁壘和打開市場契機的束縛,難以在國際市場中更進一步,因此通過有效應對方式來解決目前的難題是目前轉型關鍵期的重中之重。
美的并購德國庫卡不僅是為了將國內的工業重心從原有的智能居家加工產業轉型為智能研發產業,同時也是為了利用美的現有的銷售渠道和制造生產上的優勢實現庫卡機器人可以在中國市場上占領最大的份額。進行多元化的發展、分散經營風險。美的集團不僅獲得技術、獲得新的有前景的工業機器人經營領域,還可以突破中國機器人產業走出去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獲得除中國之外的其他機器人市場。因此研究此次并購,分析其中的利弊,可以有效幫助國內企業在尋求轉型突破時,提供可供參考的途徑供求思考選擇。
(二)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本文通過案例分析方法以美的并購庫卡為案例,對并購前后的美的集團的財務狀況進行整體分析,比如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和利潤增長率等,由此推斷我國家電企業在打破傳統家電道路上是否可以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來提高自身技術及資產管理水平,找出并購過稱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提出問題的對策。
2.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與實踐調研相結合
通過對國內外的文獻進行解讀和研究,掌握財務指標分析,及時掌握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同時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認真地分析,總結調研所獲得的數據與資料。
(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結合
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財務分析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同時結合定性分析,揭示出企業財務發展狀況和可持續發展財務指標要求。
(3)比較分析與比率分析相結合
比較分析是指中小企業的同一財務指標在不同時期計算之后的數據差異;而比率分析是指同一會計期間的財務報表上,若干重要項目的相關數據相互比較,用比值來反映報表上項目之間的關系,用以分析和評價中小企業現在和以前經營狀況。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在本章節,我們舉出我們將在本文中所借用的世界上一些其他案例中的財務分析手法及其來源,以支持本財務分析過程的真實可靠性。
本文對孟加拉國的一種基于太陽能驅動代步車的控制器進行了財務可行性研究。分析采用了工程計量經濟學的標準方法,如凈現值法、效益-成本比法和回收周期法。通過數值分析,發現所提出的基于微控制器的太陽能人力車在經濟上是可行的,與電網驅動的汽車人力車相比,該系統的壽命周期單位成本最低。
本文研究了2000-2014年期間歐洲轉型國家跨國并購對人均GDP的經濟影響。我們的分析表明,在當前時期,跨國并購對人均GDP產生了負面影響,而其滯后水平對產出績效產生了積極影響。我們發現,體制結構質量較高的轉型國家對人均GDP產生了積極影響。
命名數據網絡,將內容或數據視為網絡的“一流公民”,給它一個“名字”。該內容“名稱”用于檢索任何信息,而不像以設備為中心的網絡(即當前的互聯網)那樣依賴于物理IP地址。同時,智能家居的概念在學術界和業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各種低成本的嵌入式設備被認為能夠自主地感知、處理、存儲和交流數據。本文從智能家庭通信的角度對智能家庭網絡進行了研究,討論了初步的評價,并闡述了智能家庭應用中應用智能家庭網絡所面臨的挑戰。
一方面,并購可以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增強產業集中度,實現市場優勝劣汰。另一方面,并購是企業快速獲取核心技術、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為響應“中國制造2025”的號召,適應家電行業消費升級的發展趨勢,近年來,美的、海爾、格力等中國電器行業巨頭頻繁進行并購活動,希望通過并購實現新的利潤增長點。本文的分析方法不同于經驗分析法和單角度論證法從多個角度對一個案例進行分析,全面研究案例中所體現的問題。通過分析,本文研究了美國企業并購庫卡是否真的帶來了市場績效,提高了企業的經營績效,以期為今后同行企業并購提供參考。
目前,傳統家電制造行業受趨勢影響,其發展逐漸衰退,發展模式轉變的需求迫在眉睫,產業結構調整刻不容緩。本文以美的公司的財務數據為研究對象,運用Z值模型對集團是否具有破產風險進行了簡要的評價,同時根據數據得出美的的財務狀況和部分其他家電制造企業公司的財務特征及問題,并對相關問題提出了建議并進行改進,以期在未來為我國的家電行業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大小將會受到所有財務報表使用者的關注,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其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不同。盈利能力所指的是企業在一段時間內收益量大小數據的水平。本文以美的集團為例,通過財務分析中的盈利能力分析,運用盈利能力分析的各種指標,對其各個指標在2013~2015年的報表中的情況進行分析。
本文通過對2017年美的企業家電力行業財務報表會計比率的分析,得出2017年美的家電銷售額呈負增長的結論。雖然公司通過以往的經營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并依靠不斷的科研開發和投資,使美的技術水平在我國家電行業中絕對優越,但在整個行業發展趨勢下滑的情況下,很難保證其影響力能夠依舊巋然不動。確??照{銷售穩定,智能家居等新業務能夠順利推廣,是公司未來業績持續增長的重要保證。根據公司的財務現狀,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主要包括改善資本結構、提高銷售能力、加強品牌建設。通過對美國生產經營狀況的探索和分析,可以為未來整個家電行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啟示。
本文研究國內的智能家居,以及比對國外的同類型企業的市場盈利能力和占有率進行了分析,以期發現我國智能家居發展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對未來的智能家電行業市場前景作出了預測,展望智能家居市場的美好未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企業并購重組浪潮在全球范圍內逐漸盛行。通過并購,我國許多企業優化了產業結構,提高了市場運作效率,進而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本文運用哈佛的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前景分析等分析框架,研究并購對新網絡企業效益的影響。一方面,我們希望為光環新網絡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另一方面,我們希望為信息技術產業和其他產業的并購提供參考。
本文參考了哈佛的財務報表分析框架,并以某公司為例子,,從戰略分析、財務分析和前景分析三個方面,確定其主要的利潤來源和預計經營階段可能會遇到的風險,評價該公司所有過往年度的業績以及預測未來發展,以期豐富我國國內財務報表分析框架的基本理論。
伴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嚴重,企業在謀求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一項小細節,都可能關乎整個企業的未來。企業財務工作是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財務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經營的結果。良好的財務分析能有效改進企業的經營情況。因而探討財務分析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對企業具有重要的價值。
評估并購績效的方法很多。然而,在運用事件研究法、會計指標法和調查分析法三種不同的方法對美國天鵝并購的績效進行評估時,本文得出的結論卻大相徑庭。原因是這些方法有嚴格的假設和應用限制。因此,在評估并購績效時,應采用不同角度的多種評估方法,進行全面、綜合的調查,以期得出更科學合理的結論。
在德國提出工業4.0作為民族振興戰略后,中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提出了“中國智造2025”的戰略,以期使我國基礎不扎實的工業產業得到改變。從工業化到機械化到信息化,西方國家工業產業的沉淀積累持續了一整個世紀,對海外高新技術公司的并購將幫助我國的企業以一個非常驚人的速度來追趕西方國家的水平。本文分析的美的公司正是在這種局勢下,牢牢把握住了這個機會,進行了財務方面的預測并率先加入了海外并購的這一陣列,并對上市公司提出了合理化建議以及探討可以解決的問題。
三、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的發展現狀
(一)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現狀
2014年,是智能家居國內發展的第一年,它經歷了概念的推廣,再到技術的發展。我國基本上所有的家電行業龍頭(海爾、美的、小米等)都在智能家電領域部署了自己的陣列。而從它開始發展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四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眾多大小企業紛紛進入該領域,推出相關產品。而四年的沉淀過后,智能家居的概念在我國已逐漸開始普及,奈何發展得較為緩慢,智能家居產業尚未能深入人心。大多數人雖然聽說過智能家居,但他們不知道它是什么樣的產品。據統計,在我國有超過八成以上的消費者曾聽說過智能家居,然而他們對其所包含的功能和設備卻知之甚少。而這也是因為國內智能家居行業定位模糊不清的一個后果。因為自從智能家居出現在我國市場上以來,就沒有一份明確的規定來確定它應滿足消費者怎樣的需求,達到怎樣的目標,提供怎樣的服務,在現階段的智能家居行業中,一貫以來銷售的風格都是將產品技術的發展作為推廣的手段,卻忽略了產品實際與生活接軌的程度有多高。而產品使用性決定了該行業能否快速發展,因而那些試圖提升用戶素質或需要用戶通過學習等的方式才能上手的嘗試是不現實的。對于消費者來說,很難知道什么是技術并且他們并不在乎。他們更關心的是,智能家居能給他們帶來什么便利。
(二)智能家居與消費者期望
智能家居的概念目前仍處于一個較為尷尬的地位。消費者們對市場上現有的智能家居的看法大致為:智能家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消費者向往未來生活,充分宣傳輿論。國內的產業翹首以待未來的發展,并且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新概念的勢頭。國內的互聯網企業試圖將互聯網引入每一個傳統的行業,并以之顛覆原有的傳統產業鏈,這其中也包含了家居行業。長期以來,在家電企業內并沒有某些點可以引起投資方強烈的關注,對于投資者來說,一個好的項目,就值得他們投入大量的金錢,可惜的是一直以來并沒有某些能讓他們眼前一亮的產業,而智能家居就是這樣一個機會。智能家居的市場容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智能家居市場上幾乎每一種產品都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于是資本大量涌入。與此相反,消費者對現有產品不滿意:一是國內智能家居發展速度慢于國外;二是智能家居概念巨大,設計產業鏈上下游很寬,節點多,任何條件都不足以滿足體驗。第三,國內部分智能家居系統不穩定,售后服務不及時。因此,用戶體驗非常差。此外,一些制造商濫用了新產品的智能名稱,這給用戶造成了一些誤導。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這樣的結果。
(三)美的集團和庫卡公司介紹
1.美的集團
美的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其總部設立在廣東,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于2013年上市。起初美的集團(以下簡稱“美的”)屬于傳統的白色家電企業,經營的主要產品包括冰箱、洗衣機、中央空調、廚房小家電等,在小家電行業處于領先水平,成功走進了全球500強的隊伍,“美的”從此也成為了被世界所知曉的國際品牌。2011年美的開始將目光投放到智能化制造上,逐漸進行轉型,主要就是引入機器人,在自動化領域投入了約50億美元。美的在家用電器、暖通空調、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領域已經跑在前列,成為一體化科技集團,同時他也是中國大規模的家電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已有60家海外分支機構和200多家子公司遍布于全世界各地。
2.庫卡公司
德國庫卡公司(KUKA)最早成立于1898年。1996年分解成庫卡焊接設備有限公司和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兩個在市場上獨立運行的公司。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在剛開始成立的時候,只有250名員工,但生產機器人的產量卻高達4,000臺。1977年,庫卡開始生產了一系列用途多樣化的機器人,目前機器人水平位居全球第三,歐洲第一,在德國是最高水準。庫卡經營的產品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是機器人系統、加工機、生產設備和機動性。
(四)美的并購庫卡公司事件介紹
2015年8月美的集團第一次購買庫卡集團的股份,而第一次的購買量只有5.4%的股份,此舉看不出美的集團的行為是投資還是別有用心。然而在2016年2月美的繼續增持庫卡的股份達10.2%。同年5月份,美的集團通過董事會的決定通過境外的全資子公司對庫卡公司要約按照每股115歐元的價格收購30%以上的股份。這個決定的施行在德國內環境下受到了巨大的阻力。而對于我國政策而言,美的的大量收購行為符合政策提倡下的發展方針,而xxxx對此也表明只要是符合市場規則下的行為我國都給予支持。對此美的也表明自己對于收購事件的相關立場,表明不會對并購后的庫卡公司進行經營和技術上的強硬干預,美的集團對于此次并購追求的是通過雙方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拓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巨大的智能家居市場,因此美的承諾庫卡的獨立性將不會改變。2016年7月3日,美的集團向福伊特支付了13億美金用于收購其手上的25.1%股份。同年8月4日,美的要約購買的庫卡股份已達81.04%,加上此前已經持有的股份,美的最終持有庫卡公司94.55%的股份,掌握庫卡公司的控股權。在第二年,美的集團在完成要約的交割工作后,正式支付收購所需的款項共計37.07億歐元。整個美的集團并購庫卡公司的操作也正式完成。
(五)美的集團并購戰略分析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 | 劣勢(Weakness) | |
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 | 占有家電行業市場較大份額 | 并購投入導致資金鏈緊繃 |
與國家發展戰略方向一致 | 并購后的混合經營模式管理成本增加 | |
原有物流系統穩健 | 跨國經營對國外企業的技術資源匱乏 | |
具備國際合作的優勢基礎 | 基礎信息建設仍需完善 | |
經營模式多元化、戰略部署更加全面 | 企業合并財務管理整合復雜 | |
對顧客群體的消費習慣以及用戶群體有優勢基礎 | ||
機器人行業的提前涉足 | ||
機會(Opportunity) | SO戰略 | WO戰略 |
國家政策支持 | 以中國市場為先導,以戰略為根基、核心優勢為前提跨越并購合適規模的優質機器人企業;待技術、產品成熟后,跨越技術貿易壁壘,將中國生產的機器人推向國際市場 | 制定適宜的融資戰略,從并購的各個環節做好風險防御準備;留住被并購企業核心技術人才,同時加大本企業人才培養力度;繼續加強信息化建設;約束性投資協議期間,做好兩個企業磨合,為后續整合做好準備。 |
中國龐大市場 | ||
家電業轉型升級 | ||
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 | ||
威脅(Threat) | ST戰略 | WT戰略 |
法律風險 | 聘請專業法律顧問和財務顧問參與并購過稱,最大限度減少法律和財務風險;并購成功后在技術和產品質量上下工夫,提高產品競爭力 | 積極發揮財務顧問作用,同時健全本企業財務應對機制,在資金鏈上盡力減少壓力;加強企業對機器人行業的了解,在人才隊伍建設和產品生產管理上提前布局以應對競爭。 |
盡職調查受限引致風險 | ||
機器人行業競爭 |
表3.1
四、財務分析
(一)能力分析
1.美的集團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反映一家企業在一段時期經營中,表現企業所能獲得利潤的能力。在整個企業的財務分析中,盈利能力是對企業經營結果現狀的一個重要反映。
對于美的集團的盈利能力而言,將從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這幾個指標進行研究分析。
報表指標摘要數據表格:
指標 | 2018年9月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16-17差額 | 15-16差額 |
營業收入(萬元) | 20575665 | 24071230 | 15904404 | 13844123 | 8166826 | 2060281 |
營業成本(萬元) | 14966473 | 18046055 | 11561544 | 10266282 | 6484511 | 1295262 |
凈利潤(萬元) | 1909025 | 1861119 | 1586191 | 1362466 | 274928 | 223725 |
所有者權益合計(萬元) | 9198327 | 8292517 | 6897670 | 5603162 | 1394847 | 1294508 |
資產總計(萬元) | 25665114 | 24810686 | 17060071 | 12884194 | 7750615 | 4175877 |
表4.1
其中相關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
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總資產
結合表1.1數據計算可得:
盈利能力各指標數據表格:
2018年9月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
銷售毛利率 | 0.2726 | 0.2503 | 0.2731 | 0.2584 |
銷售凈利率 | 0.0928 | 0.0773 | 0.0997 | 0.0984 |
凈資產收益率 | 0.2075 | 0.2244 | 0.2300 | 0.2432 |
總資產收益率 | 0.0744 | 0.0750 | 0.0930 | 0.1057 |
表4.2
圖4.1
從表4.2和圖4.1可知,在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公司后,在2017年的相關指標都呈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現象。而這種現狀正是來自于企業并購所帶來的暫時性震蕩,根據2018年9月30日數據的反映,此前各項指標正在逐步回升,然而卻是還沒有達到2016年的數據水平。這說明收購后的企業整合仍然沒有達到最妥善的資源配置,而并購企業庫卡公司的技術整合也未能實現充分利用。因而在未來的發展戰略上,對于庫卡公司的技術整合和充分利用庫卡公司的市場資源來擴充美的集團的市場發展態勢,這是未來美的集團需要更加堅定落實的戰略方向。
為了更好的體現并購前后的企業影響,研究美的并購庫卡公司的這一戰略能否給美的集團帶來更大的協同效應,需要對各指標進行更加詳細的橫縱向分析,結合2013年至2015年的財務指標變動幅度,對并購后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橫縱向比較幾項數據結果如下:
主營業務利潤率數據表格:
主營業務利潤率(%) |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 第四季 |
2018年 | 25.04 | 26.57 | 26.67 | / |
2017年 | 24.45 | 24.62 | 24.77 | 24.44 |
2016年 | 29.1 | 28.62 | 27.4 | 26.63 |
2015年 | 26.06 | 26.74 | 25.61 | 25.19 |
2014年 | 24.63 | 25.27 | 24.73 | 24.84 |
2013年 | 22.74 | 22.41 | 22.76 | 22.77 |
表4.3
圖4.2
由上表4.3和圖4.2可知:
分析主營業務利潤率的變化趨勢,研究主營業務單位收入其中所包含的主營業務利潤。
在美的并購庫卡公司前,美的集團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從2013年至2016年一直呈現一個穩定的增長態勢,充分說明在并購前美的集團在商品銷售上定價是接受市場的認可,其在整個市場上的營業銷售戰略較為合理。然而,在完成并購后的2017年主營業務利潤率下降3.2個百分點,這是并購后帶來的直接影響,其影響主要來源于在并購后的整合工作,并購后兩間公司的營業戰略的制定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同時對于并購后的陌生市場開拓需要一定的過度時間,此外并購時間后較短的因素,美的集團并沒有把庫卡公司帶來的協同效應完全發揮。再查看2018年9月30日截止的數據,在2018年前三季度其主營業務利潤率的得到一個增長的趨勢,且超越2016年最后一個季度的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同時查看2013-2016的數據變動態勢可知,在美的并購前,主營業務利潤率通常第一季度的指標較高其后三個季度呈現下滑趨勢或是基本持平,而2015年至2016年下滑的趨勢更為明顯。而2018年所呈現的變動趨勢是此前沒有的,其前三季的指標保持著一個正態的增長,且在第一季到第二節增長的幅度尤為明顯,增長了1.53個百分點。2018年的數據指標說明,美的集團并庫卡公司在2018年的經營中漸漸發揮協同效應,使得美的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明顯。
2013-2018銷售凈利率指標數據表格:
銷售凈利率(%) |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 第四季 |
2018年 | 8.1 | 9.66 | 9.28 | / |
2017年 | 7.84 | 9.28 | 8.61 | 7.73 |
2016年 | 10.87 | 13.2 | 11.82 | 9.97 |
2015年 | 8.6 | 10.85 | 10.62 | 9.84 |
2014年 | 7.46 | 9.33 | 9.02 | 8.22 |
2013年 | 6.16 | 7.19 | 7.21 | 6.86 |
表4.4
表4.4中,銷售凈利潤率的變化趨勢反映了每一元銷售收入中能夠包含多少的凈利潤。
從2013年至2016年,美的集團的銷售凈利率一直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觀察并購前期每年同期數據可得,每年都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這充分說明了美的在并購前幾年的經營中不斷完善其經營水平,完善其經營體系,達到提高盈利能的效果。然而在并購后,主要是受到銷售成本的增加和主營業務收入并未達到預期的水平,因而對于并購后截止至2018年9月30的美的集團的銷售凈利潤率并未達到企業并購后所能帶來效益的預期效果
2013-2018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數據表格:
凈資產收益率(%) |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 第四季 |
2018年 | 6.63 | 16.31 | 21.6 | / |
2017年 | 6.64 | 16.3 | 21.06 | 23.44 |
2016年 | 7.25 | 17.16 | 21.94 | 24.02 |
2015年 | 7.78 | 18.04 | 23.1 | 25.83 |
2014年 | 7.23 | 18.5 | 23.51 | 26.61 |
2013年 | 6.69 | 15.65 | 12.58 | 16.19 |
表4.5
研究表4.5,從2013年至2016年,美的集團的凈資產收益率的波動幅度較大,觀察并購前期每年同期數據可得,從2014年達到近五年的最高值至2016年整體是呈現一個下滑的趨勢,這說明了美的在并購前幾年的經營中利用自身的資產創造收益的能力處于劣勢,其對自身資產的經營管理體系不夠完善,資產利用率不足,且隨著資產的逐漸增加,這種資源利用不足的體系就更為明顯。然而在并購后,2017年和2018年的數據指標基本一致,可見并購后的美的集團在資產增大的同時,并購很好的將自身的資產合理運用達到收益,這也是并購后一段時間的經營阻礙的正?,F象,然而美的集團應該加快并購所帶來的協同效,合理利用為發揮作用的資產來達到并購后的效益最大化。
同行業對比:
圖4.3
由上圖4.3可知,根據2018年9月30日數據顯示,美的的銷售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與同行業的飛科電器和格力電器作對比,可以發現美的當前的盈利能力的表現并未不理想,銷售凈利率與飛科電器與格力電器分別相差了12.55和5.51個百分點,而凈資產收益率更是相差了10.87和2.76個百分點。所以從以上的各項數據來看,美的集團并購庫卡公司并沒有給美的集團帶來較大的盈利能力,其并購后的協同效應也并沒有發揮較大作用,對于通過并購而達到行業領先的預期也并沒有達到,因此對于并購后的磨合與融合補強仍然需要加快進度和制定合理的戰略。
2.美的集團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反映一家企業償還各項債務的能力表現,而企業的償債能力又分為短期長期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而其決定的因素和標準也有所不同。償債能力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揭示企業當前所承擔的財務風險程度和預測企業未來的籌資前景,對于規避和降低財務風險至關重要。
(1).短期償債能力
美的集團并購前后的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各項數據表格:
指標 | 2018年9月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流動比率 | 1.42 | 1.43 | 1.35 | 1.3 | 1.18 | 1.15 |
速動比率 | 1.23 | 1.18 | 1.18 | 1.15 | 0.98 | 0.88 |
表4.6
美的集團的流動比率都對于1且數據在表4.6中顯示從2013到2018年第三季度呈現一個持續增長的趨勢,但是都沒有超過2,因此對于美的集團的整體短期償債能力而言,呈現一個增強的趨勢但目前不是最理想狀態。而速度比率也在并購前后呈現一個上升的趨勢,而在2016年和2017年基本相似,這說明在美的并購庫卡公司時,資金的投入使用并未對自身的現金流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此次的并購資金來源短期貸款的部分較小。因此這次的并購行為并沒有的美的集團的短期償債能力造成較大的影響,而美的短期償債能力依然處于一個穩步上升的趨勢。
(2).長期償債能力
美的集團并購前后的短期償債能力:
利息保障倍數=(利息費用+稅前利潤)/利息費用所得
長期償債能力各項數據表格:
指標 | 2018年9月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資產負債率(%) | 64.16 | 66.58 | 59.57 | 56.51 | 61.98 | 59.69 |
利息保障倍數(%) | -1226.83 | 2778.45 | -1780.22 | 11653.39 | 5666.73 | 1874.44 |
表4.7
圖4.4
圖4.5
根據表4.7和圖4.4、4.5可知,美的集團并購庫卡公司前,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且波動幅度較大,但在并購前呈現下降趨勢,說明美的集團在并購前長期償債能力逐漸提高,資產負債率也呈現降低趨勢,美的集團在并購前在戰略規劃上適應市場發展的同時,也在盡力規避資金鏈緊張帶來的風險。而此次并購讓美的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大幅增加,隨后2018年呈現降低的趨勢,此現象主要源于美的在此前并購行為中借貸了大量的長期借款用于并購操作,這樣使得美的集團在經營上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所以此次并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美的集團仍需花費較長的時間去減低其財務上存在的風險。
而利息保障倍數在并購前后都呈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從2016年開始數據呈現下滑,說明在這個并購過程和并購后美的集團對于庫卡公司的整合并沒有發揮到較大的協同效應。
因此對于整個并購前后而已,此次并購行為對于美的集團的償債能力產生著較大的影響。但是鑒于美的集團在其并購前的償債能力就并不理想,而目前也表現提升態勢,因此對于此次并購行為,仍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3.美的集團營運能力分析
企業的整個經營和發展流程中,運用的資產主體包括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企業的運營能力主要是體現出企業在運營資產時的效率和效益比。而資產效益通常又指在企業運營時的資產周轉速度。所以運營能力的高低取決于許多因素,同時也可以反映出企業資產運用所存在的問題。
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總資產
存貨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存貨+貿易類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貿易類應收賬款
2013-2017年營業能力指標比對:
指標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總資產周轉率(次) | 1.15 | 1.06 | 1.11 | 1.3 | 1.31 |
存貨周轉率(次) | 8.01 | 8.87 | 8.06 | 6.99 | 6.5 |
應收賬款周轉率(次) | 15.54 | 13.35 | 14.03 | 16.39 | 13.6 |
表4.8
2014-2018年前三季同期比較:
指標 | 2018年9月 | 2017年9月 | 2016年9月 | 2015年9月 | 2014年9月 |
總資產周轉率(次) | 0.82 | 0.91 | 0.8 | 0.87 | 1.03 |
存貨周轉率(次) | 5.56 | 7.09 | 8.03 | 6.96 | 6.23 |
應收賬款周轉率(次) | 11.23 | 12.13 | 10.08 | 11.06 | 11.86 |
表4.9
由以上圖表4.8和4.9可知,美的集團在并購前2013年至2016年美的集團的總資產周轉率逐年下降,說明在并購之前美的集團的資產管理本身存在問題,而在并購完成后的2017年反而有了顯著的提高;而存貨周轉率在并購前一直處于上升趨勢而在并購后的第一年有少許的下降,但是對于2018年第三季度顯示,相比于同期的指標2018年的存貨周轉率預計大跌,其主要原因來源于并購后庫卡公司經營戰略與美的集團以往的經營戰略差異造成,因此對于以后的戰略制定還需考慮雙方的內外環境因素,讓美的和庫卡在庫存商品的管理戰略上協同效應發揮得更加充分;比較并購前后可以發現美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在并購后發生短暫的下降,但是不久就回升至更高水平,說明企業并購對于美的集團的資產管理水平給予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對于美的集團的營運能力而言,并購事件對其存貨周轉率產生了較大影響,可能是戰略決定造成的因素,但是在對于美的集團的資產管理上提高了較大的幫助,科學了資產的管理水平,比較充分的發揮了兩家企業的協同效應,因此對于美的集團在并購后的營運能力呈現積極趨勢。
4.美的集團發展能力分析
評價企業的發展能力是通過分析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等各項指標來進行相互全面的比較,來判斷出企業整體的發展能力。
2013-2017美的發展能力各項指標數據表:
指標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 51.35 | 14.88 | -2.28 | 17.11 | 17.91 |
凈利潤增長率(%) | 17.33 | 16.42 | 16.99 | 40.36 | 35.12 |
總資產增長率(%) | 45.43 | 32.41 | 7.11 | 24.08 | 10.5 |
表4.10
研究上表4.10數據,首先分析主營業務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可以發現在美的并購庫卡公司的前后,兩項指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并購前美的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從2013年開始一直處于一個下滑的趨勢,尤其是在2015年還呈現負增長現象,說明美的集團在并購的市場份額的獲取并沒有達到理想,在并購后的2017年,美的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為51.35%遠遠高于收入前,這說明美的并購庫卡的行為獲得了市場消費份額的認可,促使了主營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同時分析中總資產增長率,在并購前美的集團的總資產增長率波動幅度較大,也源于美的在資產合并上的戰略布置,從2013到2015年美的的總資產增長率處于一個不穩定的波動狀態,在并購前2016年達到32.41%,而在企業完成并購后2017年的總資產增長率達到了45.43,這也得益于美的并購庫卡公司的資產合并所產生的。
此外再分析凈利潤增長率,有表4.10數據可知,美的集團在2013-2014年凈利潤增長率表現較高且呈現增長態勢,而2015-2016年突然降低到16.99%并呈下跌趨勢。而在并購完成后美的的凈利潤增長率有所回升,高于2015年達到17.33%??傮w而言美的集團在并購后大多方面都表現出較好的增長能力,主要的促成原因是庫卡公司帶來的市場效應使得主營業務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美的在并購后的市場銷售也實現較大的突破,因此對于美的集團的未來前景和各項能力的發展給予一個積極的態度,同時最重要的還是最大程度的發揮此次并購所帶來的正面效應。
美的未來前景分析目前,智能家居在市場上還存在許多受阻因素,其中因價格過高無法進行大量普及是最大的困難,單單以目前的無線智能家居為例:智能家居系統的整家安裝一般都位于五萬以上,這對于我們大多數的省份地區而言,還未達到可以使用智能家居系統的生活水平,因此目前所能開拓的市場大部分集中在我國的一二線城市。
從整體的智能家居發展態勢而言,當前的市場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包括同行業的格力集團、海爾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在不斷地研發自己的技術,渴望可以在智能家居領域中實現新的突破。當然每家企業都有自己在應對未來行業中最適合的戰略手段,比如格力集團就偏向于研究本土的核心技術,通過自己的研發成果來獲取相應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有其他的企業通過技術收購或技術交流來促使自己的產品更被市場青睞。
目前智能家居適合新一輪的中國發展市場需求,在中國的眾多領先城市中,智能家居或許會成為未來的生活潮流,因此在未來的智能家居研發過程中,信息化、流暢化、便利化和科技化都成為市場品衡量產的標準。因此對于項目的緩慢發展而言,未來的智能家居發展將進入一個迅猛期,除了價格競爭外,技術和版本的更新競爭也成為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技術的發開成為當前這些家電企業的重中之重。
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領域在整個中國市場甚至世界市場一定會獲得更大的突破,每個家庭都能享受到智能家居帶來的便利,隨著未來5G網絡的普及,信號傳導的方式更加高效,互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的應用中將實現各個分點的串聯,因此智能家居的發展也將對互聯的技術開發提供一個指導方向。
美的集團此次并購庫卡公司除了通過庫卡公司打開歐洲市場外,最重要的還是和庫卡公司達成技術交流,通過降低研發成本和時間的方式,以更先進更實惠的方式在市場中迅速擴大優勢。智能家居未來的市場潛力巨大,而美的現在已經在通過技術儲備、戰略規劃等方式在大好機遇前加大自身的競爭優勢,同時當期美的最重要的還是努力發揮和庫卡的協同效應,未來的市場的發展態勢已美的當前的市場份額也將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結束語本文通過對美的集團并購庫卡公司的前后,對美的集團的財務報表以及相關的財務指標進行橫縱向的比較分析,通過研究2013年至2018年的相關財務數據可得出,在美的集團并購庫卡公司后,其資產的規模得到了較大的擴大,同時在協同效應下幫助美的集團在機器人制造業和智能家居產業上得到了良好的技術優勢,此外對于美的集團在歐洲市場的開拓也奠基了較大的基礎。同時在對各項分析指標中體現了美的集團在營業能力和運營能力受并購的促進在未來也會有更大的提升。但是因并購操作導致的負債增多,使得償債能力的短期下滑導致了美的集團在并購后的經營戰略上顯得較為束縛。因此總體而言,此次并購行為對于我國智能家居行業來說是一個較為成的案例,但其存在的風險需其他企業在對自身做出相應的評估后才可確定其可適性,所以對于同類型的行業想對于通過企業并購來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需要結合企業性質和企業的承受范圍才可做出相應的操作。
對于美的集團后續的整合,其還存在著財務阻礙、人力資源阻礙和企業文化阻礙等諸多困難,但是對于美的占據著巨大的市場份額和強硬的營業能力,相信美的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將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優勢同時發揮庫卡公司的協同性效應,在智能家居的市場上創造一個市場前列的領先地位。
參考文獻
[1]Siddique, A.R.M., Khondokar, A.A.,Patoary, M.N.H.,Kaiser, M.S., Imam, A..Financial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a micro-controller based solar powered rickshaw.[C].Electric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ICT), 2013
[2]Jelena Zvezdanovi ?Lobanova;Davorin Kra?un;Alenka Kavkler.Growth Effects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European Transition Countries.De Gruyter.2016(3-11).
[3] Syed Hassan Ahmed;Dongkyun Kim. Named data networking-based smart home. ICT Express. 2016(130-134)
[4]杜晶晶. 美的集團并購庫卡的動因與績效研究 [D]. 北京交通大學,2018.
[5]徐嘉誠. 家電制造企業財務分析與評價——以美的集團為例 [J]. 經貿實踐,2017.
[6] 鄭蕊; 閆一玉. 美的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分析——盈利能力分析 [J]. 時代金融,2017.
[7] 侯天宇. 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海外并購研究——以美的集團并購庫卡集團為例 [D]. 云南財經大學,2018.
[8] 趙宇暉;李博;張明軒. 美的電器2017年度財務報表分析 [J]. 西部皮革,2018.
[9]中國會議.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 [C].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8年第8期),2018.
[10] 賴世杰;蘇小婷;孫萬霞;戴蘭. 中國智能家居發展狀況分析 [J]. 現代商貿工業,2018.
[11]董雷.美的并購德國庫卡始末 [J].《國企管理》,2018.
[12]黃璐璐;孫潔.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財務分析研究——以光環新網為例 [J].《經濟師》,2018.
[13]侯晉萍.哈佛框架下的財務報表分析:以A公司為例 [J].《經濟師》,2018.
[14]高曉英.企業運營中財務分析的作用分析[J].《時代經貿》,2018.
[15]胡靜.美的民族企業的華麗蛻變 [J].《中國新時代》 2018.
[16]張旺峰;孟杰.企業并購績效的評價問題研究–基于美的并購小天鵝的案例分析 [J].《財政監督》 2015.
[17]許晉瑋. 并購的財務分析及對策建議——以美的并購庫卡為例 [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
謝辭
在本論文的創作過程中,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張雁老師給予我們的悉心指導和幫助。從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的撰寫、論文的邏輯架構到段落安排。語句的措辭等各個方面,老師都是一絲不茍地指導,令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嚴謹的學術風格和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導師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誨人不倦的精神和勤勉的工作作風,都令我們由衷地敬佩并終生受益。
同時,也要感謝我們的同學和朋友,在我們求學過程中給予過我們莫大的關懷、支持和幫助;感謝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所有教過我們的老師,你們的傳到授業解惑是我們在四年的學習中受益匪淺。
最后,感謝我們的家人對我們的鼓勵和支持。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寫文章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15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