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資源是人們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源,然而隨著我國各方面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卻日益嚴重,對人們的生命健康和城市的未來發展造成威脅。我國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模式和成效都不盡相同,各方面的制度亟待完善,佛山市作為中國制造業基地,“廣佛同城”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水污染治理更是勢在必行。對此,本文分析了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現狀,且針對政府處境與跨區域治理、佛山市四級河長制、河長志愿服務隊、政府監管等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結合國內外成功的先進案例,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見或建議,希望能為優化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問題提供一些理論上的參考。
關鍵詞:水污染治理;河長制;河長志愿服務隊;政府監管
1 緒論
1.1 研究的背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寫入中共十九大報告,被認為是x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生態文明思想的內容。與此同時,xxxxxx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由此可見,新增的“美麗”二字不可小覷,標志著生態文明建設被提上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雖然我國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大關,但環境質量所付出的代價是極其慘重的,用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換回來的經濟發展,直接導致我國出現各種罕見的極端天氣,人民的生存環境遭受巨大挑戰。
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佛山市的經濟發展也取得不錯的成績,這得益于廣佛同城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合作,使得佛山市邁入新一線城市的大名單當中。與此同時,佛山市的水污染治理初有成效,以前發展經濟遺留下來的臭水溝也在逐漸恢復,并新建了許多濕地公園、江邊綠島、江邊綠道等生態景觀。這主要得益于上級政府的嚴格落實“四級河長制”,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佛兩地共治跨界河流協議書》等文件的貫徹落實。雖然執行期間仍出現各種問題,這主要是某部分的文件對本地的不適合,因此今后我們應該注重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出臺適合本地社情民意的指導性文件,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開辟出一條擁有本土特色的水污染治理道路,使佛山真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所要求的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1.2 研究的意義
佛山是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鄰廣州中山,與廣州全力推進“廣佛同城”,更是粵港澳大灣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2019年初,中央發布的規劃綱要中指出,要把大灣區發展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佛山市作為成員之一,優化生態資源更是勢在必行。
而在眾多生態環境問題中,水污染問題無疑是最嚴重的。水是生命之源,水對人類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質資源之一。水污染的治理是當今最令地方政府頭疼的一個環節,如何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時實現經濟的正增長也是各界學者討論的焦點。
本文通過對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分析佛山市當今治理水污染方面的政策,執行中共中央、廣東省政府發布的“河長制”,佛山市成立的河長志愿服務隊,一區一策等,以及佛山市對外的跨區域合作如南海區與廣州市荔灣區的合作。通過各種制度和政策的實施,佛山市水污染的治理取得不錯的成效,但仍出現不少的問題。圍繞政策執行出現的各種問題,參照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并展開分析適合佛山市本土情況的對策。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國內研究現狀
水污染治理研究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的專家學者在類似的環境污染問題上采用了不一樣的影響指標和模型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從跨區域水污染治理、協同治理角度、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環境治理中政府協同問題分析等,各種角度在變量和理論模型的選擇上,都能得出理想的結論。
對于跨區域水污染治理的研究,國內學者張緊通過行政管理體制方面分析得出形成和完善上級宏觀調控、大眾參與和多方治理機制是政府間解決小范圍流域治理問題的不二選擇。環境機制層面,國內學者分別從環保政策法規滯后、約束機制、多方政府的態度、缺乏激勵機制[]等問題上進行分析,分析出政府的缺位,制度政策法規的缺失,以及政府之間的不合作。
關于協同治理的研究,國內學者周顯信通過我國環境管理傳統模式展開分析,發現以政府為中心或以市場為中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改善原本的環境問題。由此可見,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多中心模式,是解決生態問題的關鍵。因此,在保證原有的基礎上調整合作機制,強調政府和社會合作。
關于生態環境治理的研究,國內學者在協同治理的研究基礎上,側面證明了協同治理需要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也需要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協同治理工作,且要有相同的目標和理念,有效推進治理工作,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
關于生態環境治理中政府協同問題的研究,國內學者張勁松通過協同治理問題研究分析,并指出我國環境治理缺乏競合機制,制度不規范,組織程度較低。由此可見,優化環境治理工作的方法是引入社會力量,結合多個部門的意見,并通過社會力量的監督,優化政府與社會的合作模式,設立可行的發展目標。國內學者王剛發現,生態環境治理需要結合政府各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意見,也需要社會力量對其進行監督,[]
1.3.2 國外研究現狀
到目前為止,國外許多學者在水污染治理的相關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分析。不管是從水污染影響因素分析,還是從水污染治理模式進行分析,都分析到研究成果。
在水污染影響因素方面,Hao Cai等國外學者在水污染的同時期相關性研究中分析出水污染于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發現隨著工業的發展速度越快,水體的污染程度就越高,甚至超過了地方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國外學者Chapagain Saroj Kumar運用了優化后的投入產出模型對企業生產和水污染兩者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對合法合規的激勵政策對減少排污的企業是行之有效的。[]
在水污染治理模式方面,國外學者對官僚制僵化導致的政府失靈現象進行反思,導致協同治理理論開始成為更多學者的研究對象。雖然學術界對協同治理理論的概念仍存在不同看法,但都基本達成了一種共識:多個主體通過協同、合作的方式實現社會資源的配置和公共事務的解決。國外學者Robert Rhodes在最小國家治理等治理用法基礎上分析出主體間的合作意識的加強會逐漸導致公共部門內部關系和公私部門之間關系的模糊性與靈活性,由此說明了社會組織在水污染治理過程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3.3 對本人研究課題的啟發
通過研究收集的相關書籍、文獻、期刊、政府文件等資料,了解到佛山市水污染的具體現狀、水污染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也了解到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方法與過程,以及國內外水污染治理的先進經驗和有效措施。
個人認為,除了城市外,國家應該注重各地水污染的治理和水環境的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建設金山銀山”這一理念堅決不動搖,經濟飛速發展不應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明確水污染問題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亦是社會和公民的責任。當然,基層政府更應該注重水污染的治理問題,貫徹落實上級政府的文件,嚴格執行水污染治理的每個環節,實現經濟和生態的綠色發展。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通過相關政府網站、相關論文、報刊等方式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對佛山市深入推進河長制的工作成效,并對河長制工作存在的問題、政府缺位問題、政府監管問題等進行分析,并為佛山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提出針對性建議。比如“河長志愿服務隊”,佛山市的第一支義工隊伍——聯星中隊,利用志愿服務與河長制相融合,通過志愿者的日常巡邏與維護,對河流進行管理?!包h建+河長制”,將河長制工作融入黨建工作中,使之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這些服務隊的形式均存在問題,比如河流的日常巡邏任務繁重,工作條件差,常面臨日曬雨淋。由于其為志愿性質,并沒有實質性的補貼或工資。年輕人平常忙于工作,只有周末才有時間進行志愿服務活動,他們平常工作勞累,希望周末進行休息,從而造成年輕人參與程度不高。而較為空閑的老年人雖有時間參與志愿活動,但由于河長服務隊的各種性質以及河流的流域較長,讓老年人參與河流的日常巡邏并不現實。結合我國海南省的成功經驗,運用“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的模式,使河長制深入基層工作,利用社區工作人員帶動志愿者的模式,加強河道專管員隊伍的建設,有效調動各方面人員的積極性,為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有:
(1)文獻研究法:本文圍繞研究的內容,針對國內外水污染治理的先進案例、一區一策、跨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問題等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搜集,并將資料進行整理分類,以便對研究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從多方面角度對以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了解和認識佛山市水污染的現狀以及如何高效治理,為課題研究做好鋪墊。
(2)案例分析法:本文在進行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研究中,以佛山市四級河長制的執行問題切入本文的研究,將政府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出現的監管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所收集到的國內外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并根據國內外水污染治理的成功經驗,結合佛山本地的情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3)系統分析法:本文在針對佛山市水污染治理過程中存在的政府和社會的監管問題進行分析,對相關文獻和案例進行分類、篩選,并運用多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水污染治理成功經驗,總結方法。從歷史和現實角度出發,分析佛山市水污染治理出現的各方面問題中提出相對應的對策。
1.5 相關概念界定
1.5.1 水污染治理
我國對水污染防治方面早有應對措施和法律條文,并出臺與之相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其劃定了我國各級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權力與職責,并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為基本原則,保護飲用水源,嚴控工業、農業、生活等方面的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工程建設,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1.5.2 河長制
河長制是指由各地方黨政機關負責人擔任起“河長”、“湖長”的職責,負責組織、領導其轄區內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2016年,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這一頂層設計,進一步加強河湖管理與保護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共中央辦公廳、xxx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將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等落到實處。[]這一模式類似于首長負責制,主要運用“河長”基于在該地區行政首長所擁有的職位和權威,充分利用其在該地區對公共事務管理的指揮權和決策權,充分發揮其在該地區的資源整合的能力。部分發達地區將河湖治理成績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和干部考核當中,將“河長制”工作成為干部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現狀和存在問題
2.1 佛山市基本概況
佛山是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行政區劃總面積為3797.72平方千米,地處廣東省中部、珠三角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與廣州市構成“廣佛都市圈”,共同推進“廣佛同城”全面化深度合作。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佛山常住人口為949萬人,成功躋身“特大城市”行列。根據剛剛發布的《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可見,佛山市五個區霸榜前四十名。順德區和南海區分別作為曾經的“廣東四小虎”,更是連年獨占前兩名。
佛山市轄區內河流眾多,珠江的主要水系的西江、北江橫貫佛山,河網縱橫交錯。佛山市全境共有主要河流水道共21條,總長度704.4千米,使得水道運輸十分發達,是我國典型的水網發達地區。西江發源于云南省境內的云貴高原,經高要流入佛山市,西江黃金水道的運輸能力僅次于我國長江流域。北江發源于江西省信豐縣石溪灣,經清遠流入佛山市境內。除了西江和北江,還有佛山水道、潭州水道、順德水道、陳村水道、高明河、南沙涌、吉利涌等等,且內流河縱橫交錯,密布市內各鎮街,這給政府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
2.2 水污染狀況
對于佛山市河流水污染狀況的分析,本章僅通過佛山水道進行簡析,改名前的佛山水道就是臭名遠揚的汾江河,是汾江河水污染事件的事發地。且佛山水道穿過南海區和禪城區,流經陶瓷名鎮南莊,也有部分極具代表性的重污染工廠區域和輕污染工廠區域。從表3-1的數據統計情況表中,分析出佛山市水污染的類型和主要原因。
表3-1:佛山水道及其接入主要河涌的水質情況表
來源:佛山市全面推行河長制佛山水道“一河一策”實施方案(2017-2020年)
2.2.1 入河排水口
佛山水道是北江在佛山市的主要支流之一,全長25.5千米,全河道共有90個入河排水口。經污水處理廠處理所排放的尾水雖然達到佛山市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但是對原本的河涌存在影響水質的可能性;且佛山的內流河涌的水質普遍較差,本就極其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若是處于河道汛期內,為了保證城市的穩定和安全,防止河水內澇形成城市內的洪災,相關部門在有必要時,也會將內流河涌的水排放至佛山水道內。這些未經處理的甚至是可能有污染的內流河水流入佛山水道,從而進一步威脅佛山水道的水環境。
2.2.2 工業污染源
佛山市是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除此之外佛山市的產業還有:印染、電鍍、工業、紡織業、建材陶瓷、塑料化工、鋁材業等等,這些都是對河水的水環境質量產生極大威脅的產業。特別是臨河的工廠區域,一些沒有排污資質或者污水處理資質的工廠,晚上偷排含有重金屬污染的、工業污染的污水廢水的案件數不勝數,被新聞曝光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2.2.3 其他污染原因
除了工業生產是河流水污染的重要因素,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比如城鎮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水產養殖污染等。從表3-1中數據可以得出,2017年佛山水道水質目標達標率偏低,只有45.4%。其中的超標項目均屬于氨氮、總磷兩類。生活污水中的氨氮超標源于沖廁污水和洗衣、洗米、洗菜、洗澡廢水等。生活污水中的總磷超標多數來自洗滌環節,特別是含磷洗滌劑;而農業中的總磷超標則來自于有機化肥和有機磷農藥的濫用。由此可見,處理化學廢水是對價值成本、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等的多重考驗。
2.3 佛山市水污染治理成效
2.3.1 廣東省河長制工作考核
2018年,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關于推行河長制工作考核辦法》,考核工作組由省級部門組成,對各市的河長制工作進行每年一次的考核。從政令頒布至今共進行三次,由表3-2可知,佛山市在2018年河長制工作考核中,成績并不突出,并未進入優秀等級行列。而在2019年和2020年兩年,經過佛山市政府、佛山市水利局、佛山市水利局河長辦等多個部門多級政府的努力,以及市內各企業、各居民的落實和監督,佛山市連續兩年獲得廣東省河長制工作考核的優秀等級,并獲得省河長辦的表彰。
表3-2:廣東省河長制工作考核優秀等級城市匯總
來源:廣東省水利廳2018年-2020年河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匯總
2.3.2 河長制走向基層
從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xxx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正式全國實施五級河長制,通過中央政策加快加強地方的水污染治理及水環境建設。2018年6月,佛山市政府為深化落實上級政府的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制定出適合佛山本土社情民意的“一區一策、一河一策”,并通過委托幾家有資質的鑒定測量公司,對全市全部河流的河水質量、河道情況、污染來源等進行數據測量及制定方案。但直到2021年9月,佛山市第一支民間水義工服務隊才正式成立,河長制工作逐漸走向民間,走進基層。
2.3.3 基層河長制建設
佛山市在廣東省河長制工作考核中取得連續兩年的優秀等級,其優秀成績背后的治水密碼并不簡單。由于佛山市內的河道網絡發達、河涌眾多,據統計全市已確立河長1306名,湖長313名。河長制工作基本上已經滲透到基層的日常工作之中,形成市、區、鎮(街道)、村(鄉)四級河長制,并積極探索全流域治理的全新模式。以主干河涌為片區劃分流域,設置多名流域長,快速推動“全流域治理”全面展開。從以前的“九龍治水”到如今的“一盤棋”思路推動河涌的綜合治理。河涌蘇醒,再現嶺南的水鄉風情。
在《佛山市全面推進河長制》的不斷深入下,市內各區也因地制宜地創新治水機制。南海區啟動里水河流域治理PPP模式項目,打破“九龍治水”的傳統治理模式,實施上下游、左右岸的協同治理,這屬于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首次引入社會資本共同進行合作治理。[]與此同時,南海區除了模式上的創新外,也讓河長制走進基層,貼近居民生活。南海聯星水義工推行“民間河長隊伍”制,逐步構建社會志愿治理水環境新格局。
順德區成立治水攻堅辦公室,與順德區水利局河長辦公室合署辦公。三水區積極構建“1+1+7”治水體系,并出臺“四水”方案。其中西南街道為進一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深化“黨建+河長制”工作模式,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助推黨建與河長制工作融合。
2.3.4 佛山市河長制的創新與發展
佛山市共有48個河心島,數量居全省各市之首。為修復河心島的自然生態文明建設,佛山市創新提出“島長制”,并積極多位一體的河心島修復模式。
2019年底,佛山市水利局河長辦公室為檢驗工作成效,聽取來自社會的建議和意見,聯合佛山日報開展社會調查。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市民對佛山市河長制的工作成效高度贊揚,給予了佛山市政府和佛山市河長辦極高的社會評價及高度的肯定,紛紛建言獻策的同時,還希望河長、湖長進一步改善佛山的生態環境和水環環境的質量。
除了民意調查外,佛山市河長辦還建立并實施河長“季考”制度,對全市各鎮街開展每季度一次的工作考核?!凹究肌币苑鹕绞泻娱L制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市生態環境局水質監測數據、工作完成指標等資料審查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每次“季考”檢查得分排名前5名的鎮街,將獲得各100萬元資金獎勵,專項用于該鎮街河湖長制工作。而排名后5名的鎮街,將被全市通報批評。[]
除了多級河長制的深入推進外,佛山于2021年推進220公里碧道建設,新建設污水管網700公里,推動五座污水處理廠的擴建、完成50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等。深化踐行“秀水長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理念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方針。[]
3 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存在問題
3.1 政府體制障礙
(1)河道流域與行政區域不一致;我國在環境管理機制上主要采取的是屬地管理原則。但在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受污染的水域不只有某一個行政區域,有可能是多個行政區域甚至是整個河道流域。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不對接,是制約著兩地跨界水污染治理成效的關鍵要素。水是流動的、難以固定的,污染物也會隨之而流。
(2)政府部門職能交叉重疊;水利和環保是我國水污染治理主要負責的兩個部門,不過在現實中,還需要多部門的相互協調,這便是被稱為“九龍治水”的多頭管理模式。當水污染事件發生時,因為部門職能的關系,容易暴露部門之間的權力不明和協調不足,從而導致部門間不充分合作的不利局面。甚至是相互推卸責任,發生“拍皮球”的不良現象。
3.2 機制障礙
3.2.1 缺乏協同治理機制
佛山市目前制定了明確的水污染治理與防治的工作計劃,各項創新計劃也都明確了由佛山市水利局牽頭,第三方環境服務公司實施推進,提倡“誰污染、誰付費、第三方治理”的原則。與此同時,佛山市水利局定期召開水污染治理的成果會,了解治理進程,并通過各部門的協調商討完成下一步計劃。這充分說明政府部門的內部協調與聯動機制正在建立,但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傳統的“九龍治水”模式,以及沒有與周邊區域形成良好的協同治理機制。當水污染事件發生時,直接影響跨流域水污染的治理效果。
3.2.2 獎懲機制和舉報投訴機制不健全
雖然佛山市政府對各區、各鎮街采用了極其嚴苛的河長制“季考”制度,但對排污企業和監督群體的獎懲機制并不完善。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缺少環境保護意識,認為單靠其一家企業無法左右整個水污染治理工作。正是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無法對企業進行實時監測,獎懲機制的有無便成為了提高企業環境保護意識的關鍵。
在佛山市水污染治理過程中,舉報投訴機制的有無和處理效率則是對水環境保護的關鍵。已知的佛山市水污染舉報投訴渠道有12345市長熱線和佛山市水利局官網舉報端口,對于群眾舉報的關于水污染舉報投訴案件,則要求舉報者填寫許多資料,并填寫準確時間和準確地址,舉報投訴的過程十分繁雜,而且并非舉報就馬上進行處理,通常是次日或者兩三個工作日后才到相關部門進行處理。繁雜的舉報方式及緩慢的處理速度,影響到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更嚴重影響著水污染治理的效果。
3.3 宣傳工作力度不足
佛山市水污染治理從始至終都缺乏公眾的支持,除了居民對市政府失去了耐心和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市政府并沒有通過微信公眾號、新聞頭條、張貼公告橫幅等有效宣傳方式進行大力宣傳,宣傳工作的不力可以直接影響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亦可影響政策執行的速度和深度。
因為佛山市政府在有關水污染方面的宣傳工作電視以環保宣傳為主,沒有針對性、具有目的性的宣傳。且缺乏清晰明了的宣傳機制,沒有一個明確的公報機制,更沒有相關的政府部門牽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認為環境問題是政府的事情、個人無權參與和過問,這種被動的潛意識在人們的腦海里根深蒂固,大部分群眾并未真正參與到政策執行過程中去行使自身的監管監督權利,大家都處于被動接受政府監管的結果中。
3.4 河長志愿服務隊的困境
河長志愿服務隊是在佛山市水污染治理取得不錯成績的基礎上,為穩固所取得的成績,加大民眾的參與度,由南海區在深化落實河長制工作中創新的一個“河長制”新模式,通過“河長+志愿服務”的形式,有效的調動民間力量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使他們參與到河道維護和環境建設之中。而所謂的“河長”,并非是當地的行政長官,而是民間河長。不過,佛山市的河長志愿服務隊發展緩慢,正面臨著志愿服務隊伍數量少、參與志愿服務人數少、志愿服務隊人員年齡架構失衡等問題。
4 佛山市政府水污染治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4.1 各級政府體制不完善,導致治理主體職責不明
由于河道流域與行政區域不一致以及政府部門職能交叉重疊,各政府之間、各部門之間相互推卸責任等問題的出現,從而導致日常的水污染治理難以由市政府單獨完成的情況下,得不到下級各基層政府的支持,經常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與此同時,由于河道流域廣泛,一條河道通常包含多個行政區域,單一政府難以獨立完成水污染治理任務。而水污染治理的過程涉及多個政府部門的職責范圍,在職責不清、權限不明的政府治理環境下,水污染治理更是困難重重。
4.2 水污染治理機制不健全,導致治理過程受阻
跨流域的水污染治理需要各級政府和各級部門的共同合作,因此協同治理機制便應運而生。通過各部門的協調商討完成下一步計劃,說明政府部門的內部協調與聯動機制正在建立,但沒有與周邊地區形成良好的協同治理機制,通過多個政府多個部門共同治理和共同監管,杜絕相互推諉的現象發生,從而加快水污染治理的進程。
對于獎懲機制而言,在我國的《水污染防治法》中規定,對重污染企業、嚴重影響生態平衡的行為最高罰款100萬元。但對企業而言,其威懾力極小,處罰力度與交排污費相比可謂是九牛一毛,并沒有起到有效的鼓勵和監督作用。獎懲機制的不健全,無法震懾污染水環境的違法行為,嚴重威脅當地的水環境質量,容易給水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阻礙著水環境治理的步伐。
對于舉報投訴機制而言,許多熱心群眾早已對其繁雜的過程失去耐心,甚至是直接放棄舉報,放任水污染的發生。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企業偷排現象往往發生在晚上或者深夜,舉報者取證難度極大,且相關部門正處于下班時間,等到工作人員工作日上班再作處理時水污染已經形成。
4.3 有限的宣傳方式,導致水治理缺乏群眾基礎
在佛山市推進河長制的過程中,“河長制”、“一區一策”和“一河一策”等政策執行并沒有真正的走進生活,缺乏公眾的參與,絕大部分居民對“河長制”等政策極其陌生,群眾對各條河涌的“河長”及其負責人和負責部門并不知情,甚至是聞所未聞。只有一小部分關心國家政策的居民或政府內部人員才了解此政策,“河長制”一詞更多的只是顯示在佛山市水利局的官方網站中。當宣傳方式單一、宣傳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群眾僅知道不亂扔塑料袋、不亂排放等簡單的保護水資源行為,而對水污染治理的參與無從下手,直接導致治理過程缺乏群眾的力量和支持,同時也影響河長志愿服務隊建設。
隊伍數量少;由于河長志愿服務隊在2021年才由南海區提出并開始組建,直到2021年9月佛山才成立第一支水義工服務隊,且由于佛山市政府的宣傳不及時不到位,沒有引起其他地方的重視和參與,導致隊伍數量稀少。參與人數少;由于服務隊需要對指定的流域進行巡邏和維護,工作環境惡劣,且路途遙遠,且需要沿岸檢查,任務量極其繁重,相比于其他志愿活動的舒適,志愿者們對這種形式的志愿活動并不感冒,這是導致河長志愿服務隊參與人數稀少的主要原因。(3)年齡架構失衡;現如今的服務隊年齡架構兩極分化嚴重,老幼年比例偏重。雖然河長志愿服務隊不需要每天進行河道巡邏,但由于其工作條件艱苦,且平常的學習和工作使中青年們感到身心疲憊,再看到這種條件的志愿服務必定是望而卻步的?,F如今的志愿服務活動是自愿性質的,想做志愿活動的中青年們自然選擇相對輕松簡單的志愿活動。而老人和小孩子閑賦在家,相對容易召集,這就是導致服務隊年齡架構嚴重失衡的主要原因。
5 完善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思考
5.1 融合五區共謀發展
各區居民對佛山缺乏認同感,歸根結底就是五區融合不徹底,五區區域劃分太過明顯所致。在奧斯本的企業家政府理論中,政府需要具備“顧客意識”,而這里的“顧客”就是政府服務的對象——公民。融為一體真的需要佛山重視了相關的政策,很多時候不是民眾分界,而是政策在分界。加強區域融合政策,將各區的優勢資源進行再度整合,利用有效分配資源以達到共同謀求整體的發展,并頒布更多的便民利民政策,拓寬公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
水資源在自然資源中處于基礎性地位,解決水污染治理等問題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長治久安的戰略性問題。由此可見,佛山市政府融合五區資源共謀發展的基礎上,應繼續對市內的水污染進行治理和防治,深化“河長制”及其改革創新,改善廣大市民的生態環境,優化生存環境,為佛山繼續大力發展經濟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5.2 改革治理體制
(1)建立流域綜合治理機構:佛山市水污染治理工作之所以出現碎片化困境,其主要原因是當前的行政分割性管理體制與流域的“跨界”屬性發生沖突。在當前的地方政府管理體制下,地方主管部門只需要對轄區內的污染問題進行處理,這樣的結果便是將流域分割化,在行政區交界地帶易出現執法空當,從而造成水污染治理的不徹底,地方政府之間相互推諉的現象。
而制度性集體行動理論認為,地方政府合作過程產生的交易成本是區域協作的最大障礙,實現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是區域合作治理的目的。而交易成本又受社會經濟的特征、現行政治體制等因素的影響。流域管理需地方政府的配合,重視流域治理的系統性,實現從“九龍治水”到流域管理的轉變。在現行河長制的發展下,如果一條河流僅設立一名河長,顯然是無法達到河長制綜合治理的整體要求。因此,仿照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建立適合佛山本地及其周邊地區發展的流域綜合治理機構是解決跨區域水污染治理問題的有效途徑。在“河長制”的基礎上設立流域綜合治理機構,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跨區域管理體系,全面負責跨區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統籌該區域各地方政府的“交易成本”。并對各地方政府的制度、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制定出符合各地方實際情況的水污染治理方。同時負責治理過程的推進和監督,明確責任主體及其相關職責任務,對水域附近的污染源進行監控管理,明晰水污染治理的檢驗標準和獎懲措施,從宏觀上落實跨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2)優化部門職能:在改革治理體制的情況下,建立流域綜合治理機構,打破“九龍治水”的格局,對地方政府部門職責權限進行重新分配。當發生水污染事件時,該流域綜合治理機構擁有絕對的權力和義務進行水污染治理,主導事件的后續處理等。其他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則需要協助該機構進行事件處理和水污染治理,增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關系,杜絕相互推卸責任和“拍皮球”的現象再次發生。這樣既能避免了地方政府部門的職能交叉重疊,又能提高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效果。
5.3 健全水污染治理機制
5.3.1 建立協同治理機制
由于水是流動的,這就決定了水污染治理是典型的區域公共事務,而在治理跨區域水污染事件時應該從宏觀角度或河道流域考慮,以修復水環境為最終目的。這就出現了不同的行政區劃之間的合作共治,但各區域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Kevin O’Brien等學者(1999)就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在行政中容易出現“選擇性政策執行”的現象,因此短期內實現水環境質量的根本好轉難度較大。[]在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活動中,多數城市對與大城市進行合作有所偏好,特別是以廣州、深圳為核心,保持著很高的合作意愿。著表明了地方政府在區域合作決策過程中,會對具備較好環境治理基礎的城市展開的合作予以配合,以實現自身的治理目標。[]在佛山現行的“河長制”工作中,南海區就其與廣州市邊界的水污染治理曾與廣州市荔灣區進行合作,打造兩地跨區域水污染治理的新格局。建議佛山市仿照南海區與荔灣區的跨區域合作打造以市政府為主導的多元治理協同模式,從行政區劃上的城市合作、地方政府內相關部門相互協調等多方面建立相應的協同治理機制。同時,完善信息溝通和共享機制,拓寬信息共享的范圍和內容,降低信息成本。以達到“雙邊”或“多邊”合作的最優方式,增強相互信任,減少交易成本帶來的制約性成本。
5.3.2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Vatn(2010)認為生態補償強調以激勵換取生態環境保護這一核心內涵。[]具體表現為:上游流域的人為防止水體受污染而在生產生活等方面做出犧牲,下游的人因此享受到更優質的水生態環境,并獲得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由下游的人和政府部門對上游的人進行經濟補償,激勵上游繼續保護水環境,從而達到恢復和維持流城生態系統的目的。[]引入生態補償機制不僅對佛山水污染治理起到積極作用,而且反映了居民迫切的需要,其中包括:
明確生態補償規則,通過生態補償機制實現上中下游的經濟和資源平衡發展,且補償的金額要適宜,保障其合理性和科學性。明確生態補償主體,其中補償主體包括環境破壞者和環境獲利者,受償主體包括因環境破壞而損失的污染受害者和犧牲利益保護環境的貢獻者。建立生態補償保證金制度,政府通過收取保證金約束排污企業的行為。明確生態補償標準,標準的制定要結合流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標準,還要考慮成本損失和預期利益。
? 5.4 加強宣傳力度
在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結合環境治理問題,促進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權,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由此可見,當前佛山市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是主導力量,極其缺乏公眾與非政府組織的參與,容易出現利益相關者難以參與到決策過程當中,使得在治理工作過程中缺乏充分的監督,容易造成監督不到位、政府尋租行為的發生。
首先,拓寬宣傳渠道。因為水利局官網和公眾號關注度不高,所以水污染治理和“河長制”的工作成果不能只發布在與水利局有關的渠道上,應該拓寬宣傳的渠道,讓更多的媒體和自媒體參與到其宣傳工作當中??梢月摵戏鹕桨l布、南海發布、順德發布等擁有極高粉絲量的自媒體公眾號,以及佛山新聞網、佛山電視臺等大型新聞媒體對治理成效和“河長制”工作成果進行系統性的宣傳,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佛山的治水政策和治水現狀。
其次,佛山市政府可以模仿三水區的“河長制+黨建”模式,模仿黨團建設的宣傳工作,采取“黨團建設+河長制”的宣傳新模式,將水污染治理工作像黨團思想建設一樣深入人心。治水成效也可以通過佛山市黨團建設的官方公眾號及各地方的黨團公眾號進行針對性的宣傳,讓人民群眾與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到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工作中,充分發揮他們社會監督的作用。
5.5 河長志愿服務隊的完善
河長志愿服務隊是屬于佛山市河長制的創新建設,目的是減輕各級河長進行日常巡查的負擔,通過志愿服務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水污染治理的工作中,并對政府的治理成效和排污企業的減排工作進行監督。加大民眾參與度的同時,加快佛山市的水環境建設。
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民間河長”的志愿服務隊伍中,積極參與日常巡邏和監督管理的工作中。建立激勵機制:在無法改善工作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為志愿者提供遮陽傘、醫用藥品、運動飲料等物質保證,以求帶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中,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平衡年齡架構:通過生活補貼、志愿時數、物質獎勵等方式,并科學安排合理的工作時間,讓更多的青年志愿者積極加入到“民間河長”的隊伍中,以平衡當前兩極分化的年齡架構。與此同時,針對河長志愿服務隊的困境,結合我國海南省的成功經驗,采用“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的模式,使河長制深入基層工作,利用社區工作人員帶動志愿者的模式,加強河道專管員隊伍的建設,有效調動各方面人員的積極性。6 結論
本文以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系統分析法從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角度切入,查閱并收集與研究對象相關的國內外文獻,并與相關的論文與權威機構網絡資料相結合,總結歸納佛山市水污染治理的監督與管理問題,并對其產生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最后根據所產生問題及其原因分析,并結合國內外先進的政府監管經驗提出佛山市水污染治理問題的符合本地區實情的對策?!熬琵堉嗡钡亩囝^管理模式是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仍然在使用的政府監管方式,鑒于我國河流眾多,流域涉及地區廣,若某一地區出現污染源,其他地方也會受到污染。
當污染出現時,污染源頭地區由于沒有能力進行全流域多地區的治理和管理,而其他被污染地區沒有治理的覺悟,常出現政府與政府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推諉責任的現象,都說不是我造成的不是我職責范圍之內,久而久之變成水體嚴重污染,甚至是出現不可逆的水環境破壞。
由此可見,佛山市政府建立協同治理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勢在必行,從大局出發,融合佛山市五區的實力與各自優勢,通過資源整合等方式對佛山市轄區內的水污染治理進行綜合治理和管理,為佛山真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所要求的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而努力,這也是每一位佛山市民對政府監管水污染治理由衷的希望。
由于本人的學識尚淺及能力有限,分析問題仍不深刻,甚至是站在政府現存問題的角度進行淺顯分析,因此本文的研究還存在著局限性,有待在以后的工作與研究中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林琛. 荔灣與南??鐓^域水污染治理研究[D].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18
[2]王雷紅. 北部灣區域生態環境治理中的政府協同問題研究[D]. 云南:云南財經大學,2021.
[3]楊明月. 我國主要地區水污染影響因素分析及其治理績效評價研究[D]. 重慶工商大學,2021.
[4]李劉汪. 協同治理視域下淠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D]. 安徽財經大學,2021.
[5]朱夢雨. 河長制在流域污染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廣西南流江治理為例[D]. 廣西:廣西大學,2019.
[6]王旖荻、楊杰.創新治理思路重塑水鄉美景[N].佛山日報,2020-04-30.
[7]佛山市實施河長“季考”制度[EB/OL].廣東省水利廳. http://slt.gd.gov.cn/sxdt9050/content/post_3344124.html, 2021-07-12
[8]佛山今年將推進220公里碧道建設[EB/OL].廣東省水利廳. http://slt.gd.gov.cn/gdwlbdjxsztgzjz/content/post_3288288.html, 2021-05-21
[9]王林琛. 荔灣與南??鐓^域水污染治理研究[D].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18
[10] 吳月,馮靜芹.超大城市群環境治理合作網絡:結構、特征與演進——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J].經濟體制改革,2021(04):80-87.
[11] Vatn.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1245-1252
[12]王翔. 微山湖水污染防治行政立法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20.
[13] David Benson.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Are watershed partnerships swimming or are they sinking?[J].Land Use Policy.2017(1)
致謝
時間不知不覺的走過,兩年前專插本的景象還歷歷在目,轉眼間,本科生涯就要結束了。仍然記得2020年的秋天,我踏入了廣東培正學院,一位迎接我的師弟喊了我一聲師兄,也經過他的介紹,慢慢的熟悉了整個學校。從那一刻起開啟了新的求學之路,實現了學校和專業的雙轉變,對我而言這是人生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在這兩年的時間里,我有幸結識了許多良師益友。當初空手而來,現在滿載而歸。即將告別學習生涯,縱然戀戀不舍,但我知道未來還需要我們去奮斗。
在此,我要感謝我的論文導師,老師工作十分忙碌,但也會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對我論文進行指導,不管是學術上還是細節上,都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其次我要感謝我的老師,是你們毫無保留的傳授我們專業知識,教會我們許多人生道理。我還要感謝身邊的同學朋友,不管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能及時給予我幫助。然后我還要感謝共青團南海區九江鎮委員會的專職副書記陳智豪先生,為我提供了畢業論文的素材和資料,并帶領我認識這個社會。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父母,是你們在我專插本考試失敗時給予我莫大的鼓勵,支持我再考一年。在家復習的那一年,大專的同學和身邊大協的朋友討論的都是工作環境和薪酬,而我只能在家復習,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心中的迷茫、挫敗感、沒有自信油然而生,是你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堅持到底。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1158,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14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