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態系統視角下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與對策研究 ——以連云港市小沙村為例

摘 要

隨著城鎮化的加速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日漸加重,家庭核心化不斷擴大,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現象也呈現日益上升的狀態。照顧空巢老人成為越來越受到關注的問題。通過對連云港市石橋鎮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實地調查,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有:缺乏穩定的經濟保障,養老水平較低;老人身體狀況差,易患慢性疾??;缺乏精神慰藉及情感支持,孤獨感強烈;家庭承擔養老功能逐漸弱化;農村醫療設備落后,醫保體系不夠完善,從社會生態系統角度出發,提出以下解決對策:一是轉變養老的理念,樹立正確的養老觀念;豐富老年生活,積極參加活動,關注老人精神生活,加強精神養老制度完善。二是強化家庭養老及社區功能;加強自我養老能力;倡導合作養老,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經濟收入。三是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堅守社會孝文化理念。

關鍵詞:社會生態系統理論 空巢老人 經濟保障 精神慰藉

、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1.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第一屆全球智慧峰會,養老會議紀要在2012年10月29日開展,這次會議提出,空巢老人的人數比去年大大提升。預計,我國膝下無子的老人將突破7000萬人,贍養空巢老人的問題愈發重要。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xxx關于做好推進2022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工作的意見》提出探訪空巢老人,完善基層黨員干部職責。與龐大的老年人口相比,我國養老機構的護理技術嚴重不足?;诖饲闆r,以連云港市小沙村為例,對該村的養老情況進行調查,了解該村養老現狀,發現該村所出現的問題,給予解決對策[1]。

 2.研究意義

首先,有利于相關理論的研究。利用多個理論依據來研究老年人的養老現狀,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其理論貢獻在于對環境的描述甚為豐富,包括四個相互關聯的特定系統,強調了生物心理學實驗一定要在自然界及社會生態環境下進行,鼓勵越來越多的實驗者將實驗控制方法與社會真實情況結合起來。關注正在成長的個體與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通過相關研究,為連云港市小沙村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提供建設意義。有效拓寬研究角度,解決相關問題,使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空巢老人網絡化治理能力得到改善。其次,有利于增添老人的晚年幸福感,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通過深層次調查研究,幫助社會獲得對老人所出現的困境進行認識和了解,從而對空巢老人更加重視。最后,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農村養老服務水平,完善服務體系,繼續拓展農村養老服務的內涵,進一步拓寬服務主體的外延,切實緩解了農村空巢老人在贍養過程中的問題。對養老服務問題的重視與處理,可以為完成脫貧攻堅戰奠定扎實的物質基礎。

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內研究現狀

在生活照料方面,國內學者認為,伴隨城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實踐的成果,農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去城市就業,那么,照顧孫子孫女的重擔就落到了老年人身上,老年人為了維持基本生活,還需要自己勞作,由此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個人不能得到良好的療養與護理。關于經濟供養問題,部分學者認為農村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空巢老人靠孩子收入過日子,但隨著現代生活負擔與壓力越來越大,外出打工的孩子生活費用較高,無法為父母提供良好的供養,空巢老人必須繼續工作。大部分空巢老人都生活在貧困中。在精神慰藉領域,學者李明順(2020)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認為大部分孩子更多關注的是物質投資,但是空巢老人由于自身獨特的群體特征對經濟消費的需求不大,長期單獨居住造成的孤獨感,無助感對空巢老人造成困擾。學者胡文(2017)應該采用社會工作的方法對空巢老人的困境進行宏觀與微觀分析。從宏觀層面上看,由于老年人難以融入快時代的節奏中,所以,要加大國家對于空巢老人的重視程度,制定合法合理的法律法規,落實相關工作,對解決老人的需求有重大益處。2.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研究學者關注農村保障體系和經濟能力能否匹配養老需求,Jing Zhengyue(2019)和其他學者在墨西哥進行了一段時期的研究,當地老年人支持子女外出。工作生活上的理由是,他們會得到更多的物質回報,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并且還能治好你的病。據了解,空巢老人獲得子女贍養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組成[2]。RobynI(2020)等作了一項關于美國撫恤金情況的研究,發現如果家庭人數少,子女經濟支付水平還會下降,而且工作占了大部分時間,難免疏忽對父母的照顧,因此空巢老人的數量有所增加。Su Hong(2021)根據中國情況及發展中地區養老經驗研究分析得出中國應建立最低撫恤金保障體系,該體系可擴展至所有農村地區[3]。Pramualratana(1999)在研究泰國一個村莊多年來的歷史發展后發現子女會向父母提供資金援助,這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他們常常無法獲得充分的家庭支助。

 3.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

(1)基本概念?!翱粘病笔侵笩o子女或子女長大成人后外出就業,形成獨居老年人,西方國家稱“空巢老人”。所謂“空巢家庭”,就是已經到了退休年齡,沒有孩子在一起居住的老年人家庭,既包括單身老年人家庭,也包括夫妻家庭。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獨、空虛、寂寞、傷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顧影自憐,如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時,上訴消極感會加重。久而久之,會減低身體免疫功能,為疾病敞開大門[4]。

(2)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美國杰出的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Browen Brenner)提出了生態系統理論。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分為微觀、中觀、外部和宏觀4個系統。微觀系統是指個體之間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探討,它給個體帶來了最廣泛的影響,是形成發展主要的生活場所。中觀系統就是需要個體參與兩個或多個系統,形成互動關系。這種互動關系與參與其中的系統以及多個系統相互影響。外部系統指個人不直接參與的系統,但是對個人有影響。這種系統對個人生活安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宏觀系統是作用于個人思想和行為的系統,也是社會文化價值系統。它對維持個人信念和行為方式有重大影響,在目前的網絡時代,信息和知識的傳遞范圍更廣、速度更快、手段更豐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在該理論長處和短處兼顧的情況下,其理論貢獻對環境的闡述表現得十分豐富,為我們展示出個體處于特定的微觀系統中與中間系統產生的聯系,嵌套于外層系統和宏觀系統中,強調心理研究應在自然社會生態環境中進行,促使更多的研究者將實驗控制與現實情境相結合。指出了發展中的個體與改變中的環境之間相互復雜的互動關系。只有通過對這一相互作用的觀察,我們才能深入了解個體如何受周圍事物的影響。而理論局限表現為該理論的特點是生物生態模型,卻很少討論具體生物因素對人的發展進程所產生的影響[5]。過多地強調了變革的特殊性,即特殊個人、環境與生活,缺乏一個標準的發展模式。

(三)研究內容與方法

 1.研究內容

首先,以連云港市小沙村空巢老人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對小沙村空巢老人養老現狀進行深?調研,總結了小沙村空巢老人的養老現狀與問題。其次,分析了當前小沙村空巢老人養老現狀存在的問題原因。最后,根據困境和原因,結合小沙村的實際情況,給予相關對策建議。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通過對當地老年人的實地考察,進行調查問卷,結合當地的養老現狀,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已有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總結相關的研究結果,從而了解本地事實情況、收集可靠信息。

(2)文獻回顧法。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在中國知網(CNKI),萬方和維普中文數據庫中搜索了大量的文獻和政策文件,搜集了中國農村空巢老人在家養老的研究成果。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現狀,養老政策,養老模式,政府是否發揮了強有力的后盾作用進行了概括與總結。參考前人研究確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結論。

(3)個案訪談法。是一種非結構化的訪談法,通過對空巢老人進行一對一的溝通與交流,加深對老人的認知,基于理論依據研究,加之經驗所得,制定一整套計劃的實施方案。文章的研究調查對象是連云港市小沙村空巢老人,對小沙村空巢老人中較為典型的家庭進行研究,可以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小沙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因為空巢老人在不同的區域存在著不同的養老問題,本次研究僅針對連云港市小沙村某鎮空巢老人展開,只能夠代表空巢老人這一特定類型,而不能夠代表全國空巢老人[6]。

二、小沙村空巢老人的養老現狀

文章通過對小沙村150位農村空巢老人進行問卷調查,一共發放問卷數量150份,收回了130份,回收率為86.6%,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達92.3%。

(一)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基本狀況

1. 小沙村空巢老人的性別狀況

在這次的調研過程中,男性老年人的比例是45.83%,女性比例為54.17%,女性老年人的比重大于男性。調查研究發現,由于女性和男性的各個器官的機能原因,女性預期的壽命往往會高于男性預期壽命。另外,相同年齡段的老年人當中,女性的身體健康方面也會比男性健康,尤其在老年夫妻之間相處模式中,女性一般多扮演照顧者的角色。

 2.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年齡狀況

如圖1所示,空巢老人60-69歲占調查總人口45%,70-79歲占調查總人口38.33%,80歲及以上占調查總人口16.67%??傮w來說,低年齡區間的空巢老人即年齡在60-69歲的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高,這也恰恰說明,農村空巢形勢向低齡化發展,80歲以上老年人口明顯下降,高年齡段老年人生理機能逐步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低,所以,空巢老人的照顧及精神生活的需要就顯得尤為重要。

e0e98a4e3523cef9f1764da3b05083fe  圖1 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年齡狀況

1.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受教育程度狀況

本次參與調查問卷的受訪對象中,未收過教育的空巢老人占總調查人員的29.17%,其中,受過小學教育的人員的比重為54.17%,如圖2所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老人僅僅只占16.67%,在這次所有的被調查對象中,無人擁有高中或大專以上學歷??梢?,由于該地經濟發展落后,老人思想意識較為狹窄,結合學齡階段的家庭情況及其社會環境,導致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受教育情況整體較為低下。

f5e0b669a07b80559265e6beb487d617  圖2 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受教育程度狀況

 2.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婚姻狀況

如圖3所示,未婚的農村空巢老人占總人數的10%,已婚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為40%,喪偶已再婚的老年人調研人數的23.33%,喪偶未再婚的空巢老人占總被調查者的26.67%。其中,喪偶的被調查對象大多為女性。

2ec22205a6ccaf8e01f3ece9634deb3a  圖3 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婚姻狀況

3.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子女數量狀況

如圖4所示,有10%的受訪對象是未婚老人,所以,他們沒有子女,他們一直存在家庭空巢狀況。有子女的老年人當中,有獨生子女的老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0.83%,擁有兩個孩子的老年人所占總人數的比例為25%,有三個小孩的空巢老人所占比例為35.83%,有四個及以上的子女的所占總體比重為8.33%。受訪對象的子女不在身邊,大多都外出務工,在調查中有三個子女的老年人由于子女外出務工所造成的空巢現象嚴重,所以,子女務工常常是造成小沙村空巢老人現象的原因之一。

02a9098a2457cf03f13549fd6c8ae4df  圖4 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子女數量狀況

4.小沙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方式狀況

如圖5所示,通過社區養老的空巢老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3.33%,自己養老的老年人所占比重為32.5%,在養老機構中的老人占總調研人數的12.5%,而依靠子女養老的老人所占比例為31.67%。由此可見,小沙村大多數的空巢老人都是依靠自己和子女養老,而依靠機構養老的老年人比較少,這也恰恰說明當地的養老機構減少,因此,應該大力建設該地區的養老機構,完善相關養老政策。

38a90dd7ff9508d9a7ca9cff75a2ec54  圖5 小沙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方式狀況

(二)小沙村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

 1.經濟來源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小沙村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勞動所得,相比之下,社會救助金與養老補助較少,可見,該村養老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受訪對象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社會救助金、個人積蓄、養老金、子女資助及勞動所得收入。由于受訪對象年輕的時候大多為農民,沒有退休金,所以,日常的收入主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所得和子女的供給。如圖6所示這些空巢老人中,有31.67%是通過孩子提供的,有40%是靠自己的勞動收入來維持生活。在此次受訪對象中,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之前有所積攢的個人積蓄,這成為其老年生活的經濟來源之一,共占總體比例的10.83%,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生活需要照顧無法自理,更不能從事體力勞作,甚至生活沒有工資補貼,因此就要依靠社會救助金,例如低保等社會救濟,此類老人所占比重為8.33%。

599bac4b518f0cfb0b0449f2259edef0  圖6 經濟來源情況

 2. 經濟支出情況

本次調查還對受訪對象的生活開支狀況進行進一步了解,圖7所示,大部分的老年人在看病就醫這方面支出較大,占總體比例的36.67%,而在日常的吃穿方面所支出的費用占比為14.17%,在人情消費方面占總調查人數的19.17%,在孫子孫女的支出方面占比為17.5%,而老年人對日常的農藥化肥生產資料的投入較少,所占總體比重為12.5%。由此可見,老年人主要的支出用于看病就醫,這就說明老人但一定年齡段,各種潛在疾病會加重老年人的生活負擔。

eae03a6bb6f7f5e2bda3ebbc2a3b6c55  圖7 經濟支出情況

(三)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

1. 患病情況

農村空巢老人的患病情況是農村空巢老人的一項重要指標。如圖8所示,小沙村空巢老人患有慢性腰腿疼痛、關節炎、風濕的占調查之比約27.27%;小沙村空巢老人患有失眠癥狀的占調查之比約25.62%;小沙村空巢老人患有慢性胃炎的占調查之比約21.49%,而患有高血壓、高血脂、低血糖的老年人占總體比例為9.09%,患有眼疾(白內障)的空巢老人占總調查人數的9.92%,其中,在120名空巢老人里,無疾病的空巢老人僅占調查人數的6.61%。

61bf016f36e2c8c37cedb039007e2ee4  圖8 患病情況

 2. 醫療費用來源情況

如圖9所示,小沙村空巢老人的醫療費用主要來源于子女支付,占調查比例的32.23%;其中,有的空巢老人的費用需要自己來承擔,占總調查之比的31.4%;依靠商業醫療保險的空巢老人的費用,僅占總調查之比的17.36%,而空巢老人的醫療費用來源于醫療保險的所占比例為19.01%??粘怖先说慕】禒顩r與醫療保障狀況和醫療條件有關。調查研究發現,小沙村雖設有公共診所,但是其醫療條件不高,醫療設施滯后,僅適用于治療日常疾病。

a735fb147ea563b5578ea1fe2f386081  圖9 醫療費用來源情況

(四)小沙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

1. 與子女日常聯系情況

如圖10所示,子女離家后,子女很少與老人聯系的占比30%;經常與子女聯系的占比30%;其中,偶爾和老人聯系的占比30.83%,而從不和老人聯系的占總調查比例的9.17%。由此可看出,大部分的子女離家后,偶爾會與家里老人聯系,但是也有少部分子女從不與老人聯系,其原因也多是因房屋糾紛及經濟糾紛的問題,調查中發現,傳統的孝觀念在農村地區已經有淡化的情況,由于經濟觀念的轉變對傳統的親情理念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0281f6cc97122b741b50ed18e0ed815a  圖10 與子女日常聯系情況

 2. 空巢老人的情緒情況

實地走訪發現,子女離家后,老人們時常感到孤獨寂寞,也伴有恐懼不安,情緒低落的老人占比約為30%。大多數老人感到無聊與孤單,感到孤獨寂寞的空巢老人占總人數的36.67%,子女離家后,常常感到恐懼不安的有25%,如圖11所示,也有少部分老人表示無所謂,所占總體比例為8.33%。

4e7712f1035e66685439090b23d5ec0e  圖11 空巢老人的情緒情況

(五)小沙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情況

1. 居住方式

根據圖12顯示,小沙村空巢老人通常與與配偶一起居住,占調查總人數的48.33%;與子女一起居住的空巢老人,占總人數的21.67%;其中,獨自居住的空巢老人,占總人數之比約30%。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許多年輕人外出就業,導致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無人贍養。

aa974428037012a3ba63b8aa9f9f6021  圖12 居住方式

 2. 生活自理情況

圖13表明,農村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堪憂,自理能力減退。小沙村空巢老人可以自理的占調查之比為30%;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占調查之比為24.17%;其中,需要配偶和子女照顧,可以半自理的空巢老人,占比為45.83%。

d220957435ac787457fe7c460e5f7677  圖13 生活自理情況

(六)小沙村空巢老人對當下生活的看法情況

 1. 對養老院的接受程度

對小沙村空巢老人的照顧問題存在較為困難的情況,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在養老機構中,集中統一提供養老服務。由于老年人對養老設施的態度和看法差異很大,在圖14當中,愿意選擇去養老機構養老的空巢老人占總體的65%,而不愿意去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為35%。由此可知,大部分的空巢老人還是愿意去養老機構的,問及老年人愿意去養老的原因是因為在機構中有老年朋友的陪伴。但小沙村的養老機構目前較少,還需要大力完善。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老年人對養老機構存在較為保守的態度,他們認為子女必須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此外,在養老機構養老,許多老年人擔心鄰里親友的議論。故而許多老年人不接受去養老機構服務,因此,轉變老年人固有觀念,離不開政府及社會的配合與努力。

1cffc3951f5974745767f82a07fde581  圖14 對養老院的接受程度

 2. 對人際交往滿意程度調查

在問到調研者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是否滿意時,如圖15,表示不大滿意的人數有29.75%,有9.92%的老年人表示滿意,不滿意的有5.79%,30.58%的老年人表示過得去,而23.97%的空巢老人比較滿意。農村的空巢老人平時娛樂活動少,大多只和幾位熟悉的老年人相處,他們的子女長期外出務工,很多身患疾病的老人無人照拂,更多的老年人感到灰心無助。由此可見,該地區的老年人的老年生活主要在于精神層面,最重要的需求也是情感與健康方面。對小沙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得出有關結論,試圖改變養老難題,從各個方面,探索更為合適的解決辦法,提升老年人的滿意度指數。

879ed72ac3552f05443f3eb04900788a  圖15 對人際交往滿意程度調查

三、小沙村空巢老人面臨的養老困境

(一)缺乏穩定的經濟保障,養老水平較低

經調查,老年人的主要經濟收入通過依靠養老金,社會救助金的補助;自身勞動收入;子女的供給。大部分空巢老人的日常收入來源于子女的資助,因此,子女的經濟狀況決定老年人的經濟收入。但是僅僅依靠子女維持生活是不行的,小沙村的空巢老人大多數為農民,從事農業工作。由于老人文化程度不高,青年時期也沒有一份穩定的職業,等到年老的時候,就沒有領取退休工資的資格,對那些沒有子女的老人來說,平時的基本生活和家庭支出收入都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隨著老年人自身能力的下降,加之農業多從事許多重活,老年人的精力體力跟不上,沒有能力再去工作,導致家庭出現困難,這就需要國家對那些沒有經濟能力的老人發放養老金,調整相關政策,提高老年人養老保障水平[7]。

(二)老人身體狀況差,易患慢性疾病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情況逐漸面臨著衰退的狀況,通過對小沙村的調查研究,筆者了解空巢老人基本上會患有某些疾病,主要是患有慢性病,如慢性腰腿疼痛,關節炎和風濕。有少許空巢老人患有慢性胃炎。小沙村的空巢老人大多數是農民,他們年輕的時候經常在田地耕作,導致患有關節炎,腰腿酸痛等疾病。而且,隨著身體機能的衰退和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會常常伴隨著失眠等癥狀。更有甚者,會患有嚴重的癌癥,癱瘓和尿毒癥[8]。由此可見,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不僅需要照料,他們的健康狀況也要更加關心。

(三)缺乏精神慰藉及情感支持,孤獨感強烈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不斷提高,生理調節功能持續下降,對老年人而言,子女和配偶是他們最親密的人。根據調查發現,小沙村空巢老人大部分都是和配偶居住,隨著老人身體狀況逐漸惡化,老人無法自理,大部分老人都需要孩子的幫助。但很多年輕人來城打工定居,老人身邊孩子很少,一般一年只回家一次,甚至很多年不回家,大部分缺乏對老人的關心和照顧。老人精神層面得不到滿足,子女與配偶在空巢老人生活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于一些有孩子與配偶的老人來說,子女因為長期不在身邊陪伴,配偶就成為最主要的照顧者。在調研中發現,老年人進入老年期后,配偶不僅在生活中扮演照顧者的角色,而且在心靈和情感方面也扮演著傾聽者的角色,調查表明,有配偶的老年人大多比沒有配偶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會更好。當然,配偶的支持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來源于子女的支持,但往往子女的支持會較為淡薄,由于子女長期外出務工,和老年人缺乏交流,并且生活方式不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空巢老人和子女的關系逐漸疏遠,老年人在情感寄托方面得不到子女的給予,對于既沒有配偶也沒有子女的老人,他們時常感到寂寞[9],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精神方面需要比其他老人獲得很多支持。

(四)家庭承擔養老功能逐漸弱化

在農村,由于人們彼此之間交流的范圍比較小,導致他們與鄰居親戚朋友的關系十分密切。在現代社會中,人們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地域限制條件減少,所以,與在城市的鄰居親戚的關系就不如農村。對于空巢老人來說,部分家庭承擔不起全部的養老責任,對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缺乏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而且由于地域原因,空巢老人的鄰居親戚朋友離老人比較近,可以更加方便的照顧老人。所以,老人的鄰居親戚朋友就起到了照顧老人的作用。調查研究中筆者發現,農村空巢老人如果患有某種疾病,而他們的子女及配偶又不在身邊無暇照顧時,通常都是由附近的鄰居和朋友照顧老人,而那些無法生活自理的老年人,通常也由親友幫助完成照顧工作[10]。

四、小沙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經濟收入有限,就醫、人情消費擠占養老需求

影響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和養老狀況的取決于經濟條件,由于農村大部分空巢老人年輕時主要以務農增加經濟收入為主,進入老年生活方式后,由于身體機能下降,無法務農。結果,失去了穩定的經濟收入,農村空巢老人無法像城市老人那樣掙到退休工資,導致他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差。此外,農村空巢老人面臨較嚴重的經濟壓力,具體表現為:一是大多數老年人要幫忙撫養孫子孫女;二是承擔相應的人情往來[11],參與紅白喜事的人情往來會增加老年人的經濟壓力;三是大多數老年人需要自己承擔相應的醫療費用。

(二)身體機能下降,無充分自養能力

農村空巢老人在青年時由于長期從事環境惡劣且長久的體力勞動,一直處于勞作的狀態,加上他們經濟收入較低和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及衛生習慣,造成空巢老人患慢性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的老年人自身患有嚴重的疾病,但是由于自身的經濟條件的限制,不能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與治療,進而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12]。

(三)精神養老中政府功能發揮不足

一般而言,精神養老是指滿足老人的自我實現及情感需求,使老年人呈現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政府的領導對精神養老起著關鍵作用,但是實際上政府更關注物質層面的作用,這就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養老。導致老年人出現許多心理問題,側面反映了政府責任的重大缺失。為了實現利益共享,形成公平和正義的價值文化,政府應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平等合理地配置社會資源,履行農村空巢老人物質和精神養老的責任,保障老年人的養老權益。其次,老人文化娛樂生活較少,社區休閑設施缺乏,閑暇之余,空巢老人多在家做家務,看電視或聽廣播,生活枯燥無味[13]。

(四)家庭成員關系疏離,缺乏生活照顧

伴隨著享樂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傳播,養育老人的傳統家庭觀念遭到了嚴重沖擊,農村的空巢老人缺乏家人照顧,逐漸遠離家人,導致許多農村的空巢得不到照顧。精神狀態不佳,情感無處寄托。家庭結構正在逐步改變,大家庭走向小家庭的趨勢越來越強,大多數子女致力于把精力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導致與老人的關系日益淡化。農村空巢老人常常感到孤獨寂寞,往往會變得沉默不語,長此以往,負面情緒就會增加,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此外,農村空巢老人的休閑設施較少,老人們空閑時間只能在家睡覺、看電視或在公園打牌。農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較為單調,缺乏精神支撐。因此,需要子女陪伴。

 五、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完善空巢老人養老保障的對策

基于對小沙村空巢老人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連云港市小沙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體系不夠完善,老人缺乏穩定的經濟保障,整體的養老水平比較低,影響老年人的養老水平大多體現在精神、健康等微觀系統變量,也包含老人生活照顧,家庭照料、經濟等中觀系統層面,也體現在社會救濟,財政資金等宏觀系統變量。所以,對于空巢老人的養老水平問題,首先應該轉變養老觀念,樹立正確養老理念?;谏鐣鷳B系統理論的視角下,針對小沙村空巢老人的微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給予相應解決對策。旨在提高空巢老人的養老水平,使老人安享晚年。

(一)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微觀系統層面

 1. 轉變養老觀念,樹立正確養老理念

首先,農村空巢老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面對生活的困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保持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安度老年生活。其次,農村空巢老人應轉變養老思想、樹立正確的養老意識,從減輕子女負擔的角度考慮,可以選擇互助養老,社區照顧養老等養老模式,學會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有序規劃[14]。最后,對于外出務工的青年勞動人員,也要轉變固有養老思維,將父母送入機構與社區養老機構是為父母提供優質的養老服務,老年人也要學會接受不同的養老模式,學會尋求外界幫助與自我照顧。

2. 豐富老年生活,積極參加活動

鼓勵農村空巢老人積極參加活動,豐富晚年生活,培育良好的社會生活與興趣愛好,廣泛結交好友,使自身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實,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積極開展對自身有益的健康娛樂活動,同時,有條件的老年人能夠充分地利用并發揮其專長和優勢,對社會做出綿薄之力,實現老年人自身的價值體系。

 3. 關注老人精神生活,加強精神養老制度完善

加強空巢老人精神養老制度完善,社區起到一個重要作用,作為老人精神養老的平臺,首先,構建精神養老場地,通過改造農村廢棄房屋或者依靠政府投資,建立老年心理與法律咨詢交流中心、空巢老人活動中心等,其次,建立精神養老服務部隊,主要由農村青少年、社會工作者等組成的專項隊列,大力發展農村社區的精神養老建設。最后,拓寬社區養老的渠道,帶動周邊養老社區的開放,借此提升老年人的精神養老質量[15]。

(二)社會生態系統理論中觀系統層面

1. 強化家庭養老及社區功能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支持力量主要在家庭。一是農村空巢老人的配偶間關系對于老年人的健康成長有很大影響,二是傳統的敬老、愛老、尊老等文化元素是子女需要繼承的,除了對父母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維持其基本的生活質量,還要滿足父母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陪伴。在農村社區形成社區居民鄰里互助的模式,“遠親不如近鄰”是我國的一句俗語,這話在農村空巢老人的身上最為常見,大多數時候,對于沒有子女或者子女距老年人較遠,老人得不到照顧。那么,社區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帶動鄰居街坊幫助老人解決日?,嵤?。鼓勵老年群體實現鄰里互助,加強社區凝聚力,提高政府人員的專業素養,實現老人自我價值。

 2. 加強自我養老能力,倡導合作養老

隨著老齡化問題的不斷擴大,我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目前農村大量存在兩位年輕人贍養四位老年人的情況,但是年輕的一代也要照顧自己的孩子,無形中就給年輕人增加了嚴重的精神壓力與經濟負擔?;谶@一現狀,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自我養老水平是一項重要工作。比如,有勞動能力的空巢老人平時通過日常簡單勞作,開墾農田,種植果蔬,做點小生意來維持自己基本的生活。在如今的經濟形勢下,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所以,農村空巢老人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合理的安排養老生活,減輕子女的經濟壓力與精神負擔。對于患病的空巢老人,要學會自救互救的技能,當遇到緊急的情況,要學會及時自救。農村的空巢老人可以經常去公園鍛煉,從而增加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身體代謝。通過觀看電視,報紙學習各種醫療知識和養老保險知識,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積極參與社區開展的文化活動,滿足自身精神需求。平時與鄰居親友保持密切的聯系,如遇困難時,可以通過親友提供必要的幫助,以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安享晚年幸福生活?,F階段大部分子女離家工作,農村的空巢老人就更加需要鄰里親友的照料,依據馬斯洛需求理論,每個人都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建設屬于自己的朋輩支持體系對老年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假若朋輩支持力度微弱,就會導致老人內心孤獨和情緒低落[16]。鼓勵老人參加小組活動,將具有相似性的老人組成新的小組,幫助老年人解決日常生活上的問題,豐富老年人的生活,使空巢老人結識新的伙伴,幫助老人擴大朋輩支持體系。

 3. 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經濟收入

目前,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較低,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產生嚴重影響,所以,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大力發展農村的經濟,從而增加農民們的收入。堅持發展農村企業與國家社會設施建設為主要出發點,加快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增強農業整體生產技術。整合相關資源,豐富自身優勢,運用現代農業技術,科學有效的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機制,與此同時,相應的對農村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例如電,交通道路,水利??梢约涌焯岣咿r村經濟水平,增加農民的收入。從而使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得到良好改善,減少空巢老年人的工作量。

(三)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宏觀系統層面

 1. 完善養老保障體系

首先,農村的養老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一是根據當地實際的經濟情況,需要增加當地醫保的最低報銷標準比例,當地政府需要列出有關項款進行補貼,有效完善養老保障體系,讓每個農村空巢老人得到醫保待遇。二是需要對相關機構報銷政策進行調整,切實擴大醫療報銷范圍,將長期治療所需維持藥物匯總到醫保報銷范圍內,逐步擴大報銷種類。三是實現共建共享機制讓農村空巢老人能夠享受好醫療服務模式,讓城市的醫療保障與農村的醫療保障的差異性越來越小,使醫療保障的重心落到農村[17]。

其次,農村的養老制度有待完善。一是要提高家庭養老的地位,加強農村機構養老建設,通過對空巢老人實地考察,給予農村空巢老人的不同類型的服務。加強養老機構的高質量發展,解決資金周轉等問題,督促政府給予相關補貼,改善養老機構市場的發展方向。同時,加強監管力度,防止造成市場秩序混亂。二是建立以政府為導向的養老公益機構,分級細化養老機構的發展指標,大力培養專業人才,提高養老機構的專業化。三是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本著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出發,進而提高養老保障水平。以社區養老為平臺,建設多元化的醫療保障制度。

最后,形成良好的養老環境。提高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關注點,關注度不足則會導致養老保障各資源無法落實,通過組織工作人員對實地走訪,對農村空巢老人進行慰問,發現農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對策。采用個別化的方式進行溝通。其中,政府的黨員領導干部要充當帶頭人的作用[18]。同時,利用媒體網絡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進行宣傳,例如,可以通過拍攝影片和制作書籍等方式在廣場屏幕上循環播放,讓全社會充分了解農村空巢老人的狀況,借此打造良好的養老環境。

 2. 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水平需要政府財政資金的支持,對于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應提供更多的財政補貼支持。

首先,需要將財政資金用于老年人的養老保障方面,落實財政資金要確保財政資金周轉和穩定。同時,要建設與完善有關社會養老政策,對養老機構給予優惠補貼和財政政策。其次,通過稅收減免等政策來完善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體系,對鄉村的醫療服務機構的醫療設施給予補貼與減少稅費。對于社區養老機構的社工發放就業補助政策。最后,保證養老金的合理分配[19]。合理分配農村空巢老人的資金,填補養老金薄弱環節,提高養老保障服務的可持續性發展。

 3. 堅守社會孝文化理念

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助老和倡導傳統的孝文化理念的重要性,現階段社會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大部分的空巢老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模式都在慢慢落后[20],所以,空巢老人被社會和家庭忽略,現如今,網絡平臺較為發達,社會可以利用大眾傳媒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旨在提升老人的社會保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呼吁很多人關注農村空巢老人,使更多空巢老人子女在生活及精神上給予老年人關愛和呵護,同時提高空巢老人的社會地位,使老年人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21]。

結論

伴隨著逐漸流失的人口紅利,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的社會,農村養老還不能充分適應現代的發展,導致出現了不同的問題。在農村地區大多存在養老保障方面的不足,包括經濟收入保障、醫療保險和精神保障。落實脫貧攻堅戰,振興鄉村建設離不開完善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體系。

本文通過文獻回顧法和問卷調查法對連云港市小沙村的空巢老人的養老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給予解決問題的對策。整合社會資源,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政府、社會及家庭等養老保障主體的主要責任,多渠道多領域的給予解決政策,旨在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改善單一的家庭養老模式。

基于本人的理論基礎不足,此次研究還欠缺些許專業性。比如我只在小沙村這個區域做了一個關于空巢老人的調查,文中提出的某些問題只能反應小沙村的養老現狀,并不可代表所有的農村社區。所以,本次分析不夠全面,在解決對策的提出中,也存在許多問題沒有被考慮到,然而這些問題會成為筆者繼續探討的關注點,鼓勵筆者在以后的學習中加強專業能力,以便更加充分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胡曉霞.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研究[D].2020.

[2]史金玉.新型城鎮化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J].農業經濟,2020(06):87-88.

[3]侯冰潔,張利轉.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探究——以甘肅省鎮原縣為例[J].廣東蠶業,2020,54(06):154-156.

[4]吳婷婷.我國農村“空巢”老人情感贍養問題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20(14):164-166.

[5]劉曼,范金廣,楊瀾,張麗英.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2):15-16.

致 謝

行文至此,此篇論文暫且告一段落,大學生活也已結束。遙想大學五年,轉眼過去,仿佛夢境一般。把學校比作稻田,那學生就像水稻,一茬接著一茬,待到長到一定年限,充實自身,日漸成熟。便各奔東西。

感謝我的家人,無論何時,都會無條件的鼓勵我支持我,余生惟愿家人平安喜樂。

感謝一路陪我走來,幫助我的朋友們,人生路漫漫,我們未來可期。

感謝我的指導老師,記得之前的開題報告,您很仔細的幫我修改,精確到每一處,不嫌麻煩的截圖給我指正,聲音溫柔,深受感動。

感謝學校,疫情之下,給我們補發的物資。

感謝國家,生吾炎黃,育我華夏;待之有為,必報中華。

社會生態系統視角下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與對策研究 ——以連云港市小沙村為例

社會生態系統視角下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與對策研究 ——以連云港市小沙村為例

VIP月卡免費
VIP年會員免費
價格 ¥9.90
發布時間 2023年7月13日
已付費?登錄刷新
下載提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1158,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14546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5日 下午9:18
下一篇 2023年6月5日 下午9:39

相關推薦

My title page contents 毛片操逼视频A片|国产欧美成AV人高清|嫖妓特黄AV在线|无码AV天堂免费网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