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上市的方法有多種,相較于一般的IPO上市而言,借殼上市通過借助已經在資本市場中上市的企業的現有上市資格,從而使企業間接獲得上市融資的資格。借殼上市的方法有著時間更短,程序簡單的優點,對于發展良好的、有著迫切融資需求的非上市企業來說要更為便捷。本文以眾泰汽車借殼上市為例,對企業借殼上市的動因和風險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采用多元化的融資形式、完善借殼監管政策和加強第三方中介機構監督作用等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借殼上市;動因;風險;防范;眾泰汽車
一、引 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近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鞏固市場地位,上市融資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企業通過上市的資本以及品牌號召力擴大生產規模,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好地經營。我國IPO實行的是核準制,只有符合了條件,企業才可以在股票市場上發行一定量的公眾股,難度大。企業融資上市的熱情高漲,而IPO核準排隊時間長,新股上市發行緩慢,選擇IPO上市將耗費大量時間成本和面臨更高的失敗風險。為能進入資本市場,作為IPO的替代方式借殼上市受到許多企業的青睞。
自2016年新《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出臺,企業借殼上市資質要求提高伴隨監管力度的加大,概念炒作以及忽悠式的重組行為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盡管借殼上市的監管趨嚴,但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借殼上市仍要比IPO上市更具性價比,無論是其監管力度還是其所需時間成本,都比IPO力度更低時間更短。
新規使借殼上市的操作難度加大,且企業在借殼上市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風險,這些風險都或多或少會影響企業借殼上市的成敗。而在借殼上市過程亦可能隨之產生的擾亂證券市場秩序正常運行的行為如何應對值得我們探究思考。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汽車流通行業的情況,以新規實施后該行業成功借殼上市的案例——眾泰汽車借殼金馬股份上市為例,分析其交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研究相應的防范對策,結合股市監管新環境變化,為汽車流通行業企業是否選擇借殼上市以及如何正確選擇殼資源提供借鑒,并從現有制度出發,基于監管的角度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為相關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能夠對我國借殼上市監管制度的發展完善添磚加瓦。
(二)文獻綜述及創新思路
1. 文獻綜述
本文是在閱讀了比較首次公開募股(IPO)與借殼上市的區別、借殼上市的動因及績效分析、借殼上市前后業績的比較分析等相關文獻后,結合我國資本市場新監管制度修訂后的變化,對新監管環境下企業借殼上市的方案進行研究,分析其上市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及風險,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法和對策以得出啟示。李方靜(2017)通過分析我國新規修訂后企業借殼上市的案例,發現殼公司的市值越小借殼成本越低,收益越可觀,優質殼資源具有總股本規模小、流通股比例小、股權結構相對集中或分散的特征。魏雅瑩(2017)分析了企業規避借殼上市監管的各類手法,認為應在全面從嚴標準下對規避監管的交易方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保證合法性的情況下可實事求是地實行監管方式的變通。吳文楷(2018)研究廣匯汽車企業借殼上市的動因及績效,根據其在重組上市后各類績效表現得出借殼上市這一路徑是其成功融資、擴大規模的最佳選擇。Margarita Baltakien?(2019)認為首次公開募股(IPO)在金融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它們能夠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再基金的配置和新的吸引市場。IPO通常是一個私人控股公司生活中期待已久的事件,無論是對股票持有者還是公眾交易所投資者來說,都讓所有者有機會兌現,讓投資者有機會獲得”大宗”定價和未來回報。
綜上文獻資料所述,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已經深入研究過企業借殼交易的行為,取得了豐碩成果。企業選擇借殼上市相較于IPO而言比較簡單,但其過程也存在著各種風險和問題,在新監管制度出臺后遏制了借殼上市過程存在的部分問題,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國相關法律制度,但還存在仍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為研究汽車行業大佬眾泰汽車借殼上市案例的研究,可為其他相關行業企業的相關行為提供一定的借鑒,為我國相關制度的完善提出一定的建議。
2. 創新之處
2016年我國證監會借殼上市修改條文后,傳統的借殼上市方案受到限制,不當的方案可能導致企業上市的失敗,進而影響企業的布局發展。本文選擇在新規后上市的眾泰汽車借殼案例,分析其此次制定的交易模式,可以豐富針對新規有關借殼的交易模式的研究。通過理論結合實證的方式,在前人的基礎之上結合對案例公司的研究分析汽車企業借殼上市存在的相關問題及風險,有針對性的提供建議,為補充相關方案研究以及完善相關制度。
(三)研究主要內容和方法
本文使用了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規范研究法三種方法對2016年證券新規后對眾泰汽車借殼上市的案例進行研究并得到結論,以求能更加客觀分析、評價案例的相關問題及其風險應對的作用。分析針對新規變化的方案做出總結,并得出啟示,為相關企業的借殼上市行為降低風險提供借鑒,為發展完善借殼上市的監管制度提供建議。
二、借殼上市相關理論及動因
(一)借殼上市相關理論
1. 借殼上市的定義
在資本市場中,常有存在連年虧損的情況或是自身有被勒令退市的風險且無力扭轉局面的公司,這類經營狀況較差而卻擁有上市資格的公司常成為其他公司收購的目標,即“殼公司”。其分類如表2-1所示:
表2-1殼公司的分類
殼公司的種類 | 特征 |
“空殼”公司 | 公司經營困難、失去發展潛力且無法重整、股價下跌嚴重或已停牌的公司。 |
“凈殼”公司 | 不含欠款、糾紛、違規行為及大量資產的“空殼”公司。 |
“實殼”公司 | 業務規模不大、業績一般、總股本及流通股規模小、股價不高的公司。 |
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借殼方將自身資產注入殼公司取得其的控股權,進而通過其上市資格實現自身的上市。
2. IPO上市與借殼上市的區別
IPO 是指首次公開募股,我國企業IPO需要證監會等上市相關部門進行嚴格復雜的審批,達到標準之后才能公開掛牌上市。
雖然目的一致都為了上市融資,但IPO上市與借殼上市在多方面存在著區別,如表2-2所示:
表2-2IPO上市與借殼上市的區別
區別 | IPO上市 | 借殼上市 |
操作方式 | 通過股份制改造設立股份公司并向監管部門申請發行股票成為上市公司。 | 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取得殼公司控制權之后將母公司的資本注入殼公司內達到間接上市目的。 |
時間成本 | 排隊企業眾多,審核機制復雜,通常需要18至24個月的時間,復雜的企業甚至需要更長時間,容易受環境、政策影響。 | 審批流程相對短,操作簡單,一般不超過1年,不容易受環境、政策影響審批。 |
適用范圍 | 融資規模更大,具有升值品牌、提升商譽的效果,適合融資需求大的企業。 | 融資規模相對較小,操作更為簡單效率更高,適合融資規模小、需求迫切的中小型企業。 |
主體限定 | 必須為未上市的股份制企業。 | 無特殊規定。 |
(二)借殼上市的動因
1. 借殼上市更具優勢
近些年來因國家政策的收緊,IPO的門檻提高,企業想要上市必須經過嚴格繁瑣的審核,同時伴隨著申請IPO企業的增多,審批進度十分緩慢。此外在審核過程中許多環節容錯率低,稍有差錯就可能使得上市計劃失敗,而新政策中還新增加規定首次公開募股失敗則三年內無法進行第二次申請,選擇IPO上市會存在一定風險。
相比之下,借殼上市面臨的風險要小很多。從完成上市花費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來說,借殼上市能節約大量人力、財力和時間。雖然國家在2016年發布新規后借殼上市條件趨同于IPO,但同時國家也明確表示將會放松管制、加強監管,對符合借殼條件企業的上市申請,證監會還是支持態度。毫無疑問,綜合來看借殼上市明顯更具優勢。
2. 融資和發展的需求
隨著我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面臨市場環境、政策變化,或是面對良機力圖轉型時,許多企業都會面臨融資的難題。但我國融資渠道較窄、融資難度大, 進入資本市場成為大多數企業融資的選擇,借殼上市是實現曲線融資的一大捷徑,能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
另外,成功借殼上市的企業還可享有稅收繳納的優惠,借殼上市如果符合特殊重組則不需要繳納上市當年所得稅,而且成功借殼后又可以遞延以前年度為彌補虧損降低上市成本,一定程度上起到合理避稅的作用。
3.提升知名度,提高公司經營水平
就以往案例經驗我們能得知,上市形成的轟動效應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進而提升企業知名度,資本市場也成為許多企業展現自身雄厚實力的平臺。作為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之一,借殼上市也能夠帶來不錯的效應。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存在一系列高要求的標準,這些標準不斷地激勵著企業進行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重組時置入借殼方優良資產、剝離殼公司的不良資產,同時改善公司管理制度,將重組雙方的優秀體制、客戶關系和供應鏈等資源相結合, 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
4. 汽車行業并購重組的必要
現今我國汽車產業處于惡劣的競爭環境,受大環境影響汽車企業為了生存發展、立足于市場,開始尋求更多的合作。而政策變化、市場競爭、技術更新、資金壓力多方面的挑戰推動著汽車行業的并購重組,其中也就包括借殼上市。
三、借殼上市的新背景變化分析
(一)新監管市場環境變化
2016年9月,我國出臺新修訂并實施《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新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修改:原相關認定方式“資產總額”單項量化認定修訂為“資產總額、資產凈額、營業收入、凈利潤、股份”五項,并增加 “主營業務收入”等特殊指標;原“控制權變更”標準修訂為“股本比例、董事會構成、管理層控制”共三個角度;延長上市后公司股東的“股份鎖定期”,取消借殼交易的配套融資[6];增加36個月份“累計首次原則”的標準等。
新規的出臺遏制了市場的短期投機炒作行為,提高了重組方的資質要求,此外,新規還要求加強監管,加大上市公司及相關中介機構的問責力度。這項新規的實施是我國資本市場的一場新洗禮。
(二)借殼上市存在的風險
當前新的監管制度雖使資產重組交易更加規范,但借殼上市交易本質還是缺乏更加完善的監管。
借殼上市定義上被當作一類特殊的并購重組交易,然而就最終的結果而言, 上市公司因為借殼上市使其主營業務以及實際控制人等方方面面在根本發生變化,借殼交易的本質其實是擬上市企業的”間接上市”。既然是“間接上市”,則對其審核、監管的邏輯也理應基于市場的準入機制。
而且借殼上市歸屬于資產重組類交易卻與一般并購重組類交易存在著區別:一般情況下重大資產重組并不涉及變更公司控制權;而借殼交易為取得上市的資格,會通過取得殼公司的控制權再轉移借殼方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因此需考慮到收購及重組行為多方面。
此外借殼上市交易本身具有復雜性,在資產重組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關聯方交易,或由此引起信息無序性傳遞等等各類風險。因此為規避借殼上市存在的風險、保護投資者,需要對借殼上市特殊監管。
四、眾泰汽車案例介紹及問題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況介紹
1. 殼公司介紹:金馬股份
黃山金馬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 “金馬股份”,證券代碼為000980,為安徽黃山最大的車用儀表生產企業,主營汽車配件、 儀表及摩托車儀表等產品,2000年6月于深交所上市。
2003年9月,公司主要股東金馬集團辦理股份變更,主要控制人變為鐵牛實業, 在金馬集團辦理產權變動完成后,金馬集團所持9,030,298萬股金馬股份的股票股份性質變為非國有股,該公司由國有獨資公司變更為民營企業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此次交易完成后鐵牛實業股東應建仁、徐美兒夫婦為上市公司實控人。此次交易后金馬股份的股權結構如圖4-1所示:
圖4-1金馬股份股權結構
2. 借殼方介紹:眾泰汽車
眾泰是一家汽車整車制造企業,成立于2003年,專注于生產汽車,發動機,金屬板,模具及傳動裝置關鍵部件。公司產品涵蓋汽車,MPV,SUV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相關領域。眾泰成立后歷經兩次增資以及兩次股權轉讓后,股權結構如下:
圖4-2眾泰汽車股權結構圖
?。ǘ┍娞┢嚱铓ど鲜芯唧w方案
1. 借殼上市方案
本次交易面向眾泰汽車股東,分別向鐵牛集團、天風智信、長城長富、益方盛鑫、寧波興晟、中達新能、益方德勝、索菱投資、杭州紅旭泰、明馳投資、金鋒投資、杭州金葵、民生加銀、天津依凡、吳建英、吳建剛、朱堂福、劉慧軍、諸葛謙、胡建東、肖行亦、強艷彬共22名交易對象,采取非公開方式發行股份,用以交易上述主體持有合計100%的眾泰股權同時交易募集配套資金。即本次交易主要內容包括兩個部分:一、非公開發行股份,交換資產;二、非公開發行募集配套資金。
(1)金馬股份擬以標的公司資產的評估值1,160,127.64萬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為基礎,作價為1,160,000萬元,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8.91元/股,向22名交易對象共發行1,301,907,960股,以股份支付方式向各交易對象支付。交易完成后眾泰成為金馬股份全資子公司。
(2)金馬股份擬向包括鐵牛集團在內的特定對象(不超過10名)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用于新能源汽車開發項目。此次配套資金的融資總額控制在20億元內,單主體認購額不得高于全部交易額的25%。鐵牛集團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不參與發行定價的競價,但承諾接受其他參與者申購競價結果以相同價格認購股票,即其同意認購的配套資金為五億元。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總股份數增加至1,830,047,960股,其中社會公眾股東合計持股數不低于10%。[5]
2. 借殼上市方案特點
2016年10月11日,金馬在符合新規定的基礎上,重新調整交易方案(即上文所述方案)。根據規定,本交易方案并不會構成借殼上市, 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不受到配套融資是否成功影響,不以其成功為前提。新的交易方案頗具亮點,原因有三:
一為金馬股份前次的控制權變更事項距今已超36個月份?!吨亟M辦法》(2016)新修規定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轉移,由轉讓之日起算36個月份內若是向相關收購方及其關聯方購買資產導致公司發生六項根本情形變化,則構成借殼上市。金金馬股份馬股份前次控制權變更事項于2003年發生,前次變更事項距今已遠超過新規”首次累計原則”36個月的期限,即使滿足了認定指標, 本次交易也不構成借殼上市。
二是交易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的變更。不考慮配套融資,交易完成后鐵牛集團持有公司40.43%的股份;考慮募集配套資金的影響,假定發行股票價格為金馬股份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均價的90%,即假定發行價為9.14元/股,交易完成后鐵牛集團持有公司38.78%的股份。無論是否考慮配套融資的影響,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然為鐵牛集團的股東,即為應建仁、徐美兒夫婦。
三是成為眾泰汽車大股東是金馬股份的奇策。在初始方案撤回和新方案發布期間, 為防止出現第三方取得眾泰汽車股權,金馬股份與眾泰汽車的兩大股東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之所以要如此大費周章,是為了保證對交易雙方的控制權,由于存在“剔除計算”的規定,鐵牛集團原本雖持有眾泰汽車51.92%的股權, 但“剔除計算”后其在交易期間并沒有眾泰的實際控制權。而另一方面,若是新交易方案通過,眾泰汽車成功上市,這部分股權則是為”控制權不發生變更”的保障兜底。
此次交易明顯受到《重組辦法》(2016)的控制,但也從中受益。交易使得眾泰汽車企業規模、成長空間、經營業績等多個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實現快速上市,借殼上市解決了眾泰融資的需要,并購重組為其發展增添了活力,并帶來巨大的品牌效應,該交易對眾泰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同時也為后來者借殼方案的設計、規避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眾泰汽車借殼上市風險分析
1. 眾泰汽車借殼上市風險
(1)控制權轉移風險。同時保證對上市公司和眾泰汽車的控制,防止重組交易過程中產生控制權的變更是金馬股份收購方案的重點之一。無論是本次重組的實施過程還是相關資產的過戶或交付,股權變動的影響都存在著控制權變更的風險,進而有可能導致重組交易的失敗,帶來不可預計的損失。
(2)融資風險。眾泰汽車借殼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完成交易,包括支付所需對價,上市后的資源整合成本及后續經營的資金需求。若在前期交易階段企業承擔過多成本和費用,在后續整合經營過程就可能出現資金短缺的壓力,對于借殼過程中的資金問題需要足夠地重視。
(3)對價支付方式風險。在交易實施過程中,合適的對價支付方式亦是重要的一環。如果選擇對價支付方式不合適或當下條件不滿足,必然會直接影響上市后的經營績效,乃至是交易的成敗。
2. 借殼上市風險防范措施
借殼上市是一種并購交易,也是一種復雜的資本運作活動。擬上市公司要正確認識企業借殼的風險,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執行。借殼失敗風險的防護可以通過制定優秀的交易方案實現。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殼公司。在借殼上市前經營者應充分考慮擬上市公司的實力,了解其特性、發展現狀和資金情況綜合評估,選擇適合的殼公司,以規避交易產生的多種風險,緩解公司經營壓力。眾泰汽車將金馬股份選作殼公司,由于金馬股份前次的實際控制權已于 2003 年變更,此次交易不構成借殼上市,在合理范圍內降低借殼失敗的風險。
選擇合適的融資方案和對價支付方式。相對于其他對價支付而言,選擇股票支付不需要準備大量現金且不會影響到公司上市后的現金流;另一方面通過股票支付能使借殼雙方的股權快速轉移進而提高上市的效率;股票支付到出售前股票都可以幫上市公司調節稅金和收入,延期納稅。但是,若借殼過程中涉及到股票支付,就必定會改變借殼方的股權結構,這是股票支付無法避免的缺點。
考慮到交易完成后的控制權問題,通過合理制定交易方案,眾泰汽車既通過發行股份解決了融資及對價支付的問題,又避免了可能產生的控制權轉移的不良影響,一舉多得揚長避短。
五、研究結論及啟示
近年中國資本市場逐步發展、完善,監管趨嚴伴隨IPO 發行的提速,眾泰汽車上市交易是企業應對監管新環境變化一次成功的嘗試,但當前相關擬上市企業并不可完全照搬眾泰汽車上市的方案,而是仍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及最新政策風向,采用恰當的風險防范、控制措施制定實施方案,才可能成功。本文通過分析汽車行業的并購重組,得出以下的相關啟示:
(一)企業借殼上市風險防范對策
1. 正確選擇殼公司,制定正確的上市方案
借殼方要對殼公司展開詳盡調查分析并對其內外部環境進行全面有效地評估,因為殼公司的選擇關系到交易的進度發展,合理地選擇殼公司是規避借殼風險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聘請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以評估目標企業各方面信息數據的有效性,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借殼方案從而降低交易失敗的風險。制定符合公司長期發展的策略。由于借殼上市所涉及的利益主體眾多且關系復雜,所以借助于專業的中介機構進行詳細調查、制定可行的方案至關重要。
2. 加強在借殼上市中的風險控制
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借殼上市存在復雜性,就算借殼過程中使用再合理的評估方法都有可能因無法發揮作用進而產生誤判,即信息不對稱。若信息出現不對稱,那么借殼方了解交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也有可能失真,進而導致相關風險的可能性上升甚至影響全盤交易。為了盡可能控制風險,可以聘請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的專業機構協助評估提供指導,針對各類風險加強控制。
3.采用多元化的融資形式
企業在對交易面臨的各類風險評估且經過雙方談判后來決定支付方式的選擇。不同的支付方式有各中優勢,但相應地要面臨不同的風險,合理地選擇有利于緩解資金壓力、降低支付風險,應綜合選擇適合借殼雙方的支付方式。對多數企業而言選擇混合支付的方式,能夠平衡多方利益、分散風險,是應對支付風險以及融資壓力的不錯選擇。
(二)對相關行業企業的啟示
1. 選擇符合自身特點的上市模式
對一般企業上市主要途徑為IPO和借殼。兩種途徑各有優劣,對于上市途徑的選擇需考慮各類重要因素并結合自身情況分析,如審核通過率等,以確定符合自身的上市模式。
結合考慮自身的發展方向、資金實力,選擇殼公司時對殼公司股本規模、股權結構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并且制定合理的交易方案選擇借殼上市的擬上市公司是必備準備。
2.做好后期整合工作
企業上市后應當做好后期的整合工作。如果上市后僅看到發行后(交易后)股價短線上升帶來的短期增值,而不是專注于后期,有效整合雙方的資源、渠道等,忽視培養公司發展的長期營運能力,上市或會成為企業后續發展的負擔。資金作為生產經營第一要素,巨額的上市成本可能影響企業后期的現金流進而造成營運資金的短缺影響后續各項業務的開展,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在另一方面看來,企業如果不是以炒作、套利為目標去進行(借殼)上市融資,就應當把經營重點放在企業未來發展,也才可以真正實現企業價值。
(三)對相關監管部門的建議
1. 完善借殼交易相關監管制度
(1)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機制:現今我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觸發為“公司連續三年虧損,最后一年未能恢復盈利”。由于退市制度的不完善,企業可以通過多種特殊會計處理方式粉飾財務報表規避觸及退市標準,從而到達保留上市資格的目的。相關部門應完善退市機制,引導不良企業退出市場達到優化上市公司資源配置的效果。[6]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創造公平有序的交易環境,監管部門應完善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嚴格執行。要求對涉及到借殼的關聯交易和其他公眾利益相關的特定信息進行披露以降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負面效應;對違規披露行為加大追責力度,確保信披制度有效實施,給使用者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引導資本市場正確發展。
(3)加強持續性監管:借殼交易過程期間可能出現一些難以界定的、隱秘的行為;或存在企業管理層為謀求私利炒作股價套現,無心將精力投入于公司經營發展的亂象。監管層需要針對于這類問題進行持續、有力地監管和督導。持續監管既能有效規范相關交易出現的投機行為,克服市場自發性的缺點,從長遠角度看也能監督規范企業資本運作,有利于市場有效性的維護。
2.強化第三方機構監督作用
在重組交易的過程中,企業接受第三方機構地審核評估的不可避免地,協調券商、律所以及會所等第三方中介機構與監管部門的職責溝通,強化其監督作用,為監管部門的工作開展起有效補充效果,對加強借殼交易的全面監管起顯著作用。
參考文獻
南方. Y公司借殼上市風險問題研究[D]. 河南科技大學, 2019. 傅雯穎. 借殼上市監管問題研究[D]. 南京大學, 2018. 魏雅瑩. 我國資本市場借殼上市監管法律制度研究[D]. 華東政法大學, 2017. 吳文楷. 廣匯汽車借殼美羅藥業上市的動因及績效分析[D]. 江西財經大學, 2018. 李彥文. 借殼上市中公司價值增值研究[D]. 江西師范大學, 2018.李方靜. 新監管環境下A股借殼上市問題研究[D]. 深圳大學, 2017.施金晶,李夢飛. 類重組上市典型情形的監管邏輯與監管路徑[J]. 證券法苑, 2017, 22(04):381-396. 柴銘.借殼上市風險及其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9(01):63-64.楊俏文,黃思涵.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類借殼”模式應用案例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10):117-122..Margarita Baltakien?,K?stutis Baltakys,Juho Kanniainen. et al. Clusters of investors around initial public offering[J]. Palgrave Communications, 2019, 5(129):1-2.
致謝
本文是在廖穎杰教授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論文從選題到完成的整個過程中,得到了廖老師的熱情幫助和精心指導。廖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專業知識、敏銳的學術眼光、精益求精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對我的學習和工作產生極大地促進作用。在論文完成之際,特向廖老師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
在此,感謝廣州工商學院的全體老師,正是受到了各位老師的悉心教導,我的專業知識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掌握了扎實的專業技能。同時,也感謝論文指導組的老師們,他們對論文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最終也使我的論文更加完善!
此外我還要感謝摯友黃鍇帆,論文答辯期間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為我完成論文最后一步提供了很大的鼓勵和支持,在此對其表示萬分的感謝。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主要文獻資料已開列出來,本文的有些句子或段落引自這些參考文獻。在此向所有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謝!
附錄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寫文章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11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