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摘要隨著大學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現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職業規劃來做自己的人生規劃以及未來的目標的制定等,為大學生更滿意的就業,更好地發揮專長以及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更有效地推進職業規劃,利用大學生職業規劃評價體系的意義重大。

本論文將提出基于高校大學生的職業規劃體系、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現狀,主要研究的三個層面是大學生本身、職業規劃課程的指導老師、大學生未來就業的企業三個不同層面組成的職業規劃評價體系,本著各層面既具有相對獨立性,又具有客觀聯系性的思路,采取柯式評估模型和可量化指標進行評估,旨通過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成果層等四個層面的評估及各關鍵指標可量化評估對各主體各層面進行效果評估。本論文不僅僅止于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設計,為了更加真實還原了實際學習工作中的大學生職業規劃體系的效果,另外還通過使用逆向追蹤評估的方式,提供大學生對職業規劃體系從企業績效逆向落實到自身目標以及規劃的效果評估,并結合大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從而實現了一個對推動大學生職業規劃發展有推動作用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指標

1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大學生群體日漸龐大,而大學生的質量也是目前迫切需要關注的突出問題。大學生就像大學里生產出來的一個產品,大學可以通過職業規劃教育給這個產品賦予他本身的目標以及追求,故對于評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效對大學生自身的發展、職業規劃課程指導老師的課程完善以及大學生未來所在的企業都有重要意義。

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不斷發展及完善,但卻少見有相應完善的職業規劃評價體系。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更多地停留在制定以及實施層面,忽視了反饋層面對整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要作用。在現如今人才驅動戰略的發展下,社會的關注從人才數量轉向人才質量,更加關注個人的發展、企業的效益、社會的幸福指標有機結合起來,因而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是大學生在計劃和執行職業規劃的行動中,不斷地在實施–評估–完善之間循環,從而不斷地完善自身的職業規劃,從而使其更加合理地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人生規劃及目標。因此,大學職業規劃體系的基礎上設計出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不僅可以完善職業規劃體系,而且能夠讓大學生對自身的職業規劃有一個新的認識和發展。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是作為大學生對自身職業發展的評定及發展過程中的職業選擇的反饋模式,由此使得大學生對自己的專長更加清晰了解,以便能夠在學習本專業知識中有一個明確的風向標。此評估體系在大學階段可以說是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對于在校期間參加社團活動以及畢業時找實習工作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帶著方向感和目標游刃有余,從而知悉哪些經驗是從事本行業所必須的,目前自己還欠缺的部分。職業生涯規劃的朝陽時期當屬大學階段,會引發對大學生個人的思考以及對于未來職業的方向和職業發展趨勢;而多方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是職業規劃評估的功能,一方面可以避免學習的盲從跟風;另一方面是評估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職業發展的展望及執行路徑漸漸靠近實際情況,在不斷的調整中,可以使得大學生在職業探尋和展望中少走彎路,從而達到時間和精力分配的最優;職業規劃評估不斷地推進大學生向前發展,使其在大學期間甚至未來產生研究學習的動力,為實現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不斷激發自身的潛能。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體系的基礎上,加強大學生對自身職業規劃的評估和完善,促進大學生的就業質量。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構建,包括三個層面:大學生個人層面、職業規劃指導老師層面、大學生未來就業的企業層面。

研究框架如下:(見圖1-1)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1-1 研究框架圖

  本文研究主要分為七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及意義。該部分主要交代目前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背景以及設計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意義。

第二部分是研究的創新點。該部分主要論述設計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創新點以及該創新點在該評估體系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是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綜述。

第四部分是職業規劃評估體系設計。

第五部分是職業規劃評估體系構建。

第六部分是調查問卷分析。

第七部分是研究結論與展望

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與設計過程中既采用了文獻的理論研究,又進行了較多的案例調查,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研究的方法:

(1)文獻檢索法:結合有關對國內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評估體系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分析概述,了解國內外在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改進方案,運用多學科理論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設計進行理論指導。

(2)問卷調查法:設計相關的調查問卷,通過被調查者的問卷回答,分析出對所研究問題有用的數據。本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在一定范圍內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了解當代大學生對職業規劃評估的態度及情況,了解他們對評估內容的需要以及評估體系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1.3 創新點

國內外很多學者對職業生涯規劃評估體系進行了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創新:

1.將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與柯式評估模型有機結合,深入了解職業規劃對大學生的“有效性”,分析影響大學生職業規劃有效性大小的影響因素,從中設計出較為合理的評估模型,不斷完善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

2.利用可量化的指標來評估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效果,建立切實可行、有效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指標庫,在結合每個大學生個性化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套系統的職業規劃評估體系。

2 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綜述

2.1 基本理論

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職業規劃的定義、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內容以及功能。

2.1.1 職業規劃的含義

職業是人們從事的工作所在的行業,它可以維持人們基本的物質需要,作為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使得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得以體現的一種活動方式,它不僅可以作為人們的財務、生活、精神、文化、行為、思想狀況的體現,而且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社會綜合能力表現。

由美國的著名學者首先指出來的職業生涯規劃,于1908年弗蘭克·帕森斯就根據大量年輕人失業的情況,世界上第一個職業咨詢機構即波士頓地方就業局,是基于“職業咨詢”的概念建立的,而職業指導也逐漸走向標準化、體系化。直到50-60年代左右,在“生涯”的相關概念以被舒伯等人提出以后,職業生涯規劃不再被單層面的職業指導所局限,更是指將個體與集體相融合,基于個體的主客觀條件對職業生涯的進行判定、研究分析、總結,綜合分析與考量個人的愛好、綜合素質、性格特點,融合職業傾向和時代特點,使得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得以確定并為之設計出符合目標發展的路徑。

2.1.2 內容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中之重是職業規劃評估,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應從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老師、大學生未來就業的企業三個層面展開,并且每個層面都有其相應的指標并結合可柯式四級評估模型。

2.1.3 功能

(1)職業規劃評估根據大學生個體需求和現實的千變萬化,將目標與計劃在職業發展中不斷調整與完善,基于全方位的職業發展做出一個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單位選擇,不僅是當代大學生的憧憬,而且也是其自我實現人生理想的基礎,但此布的邁出對其來說慎之又慎。

(2)職業規劃評估對于大學生和企業來說在人崗匹配上占有極大的優勢。每個個體、工作都有短板和優勢,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包括綜合分析、明確定位,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由它決定,故在求職之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評估,從而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自我定位。

2.2 研究綜述

職業規劃研究主要分為國內以及國外的研究,對此進行國內外研究的綜述。

2.2.1 國內研究綜述

在二十世紀初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由黃炎培以及部分海歸留學生的鼓動下有所前進,但僅限于有關職業知識需求方面的調研和推廣,直到二十世紀初在黃炎培、吳延芳、梁啟超等人的倡導下才創立了 “中華職業教育社”,其以溝通交流教育與職業教育為主要的,揭示了要達到這樣目標的職業教育思想體系,即“沒有工作的人盡快有工作,有工作的人要開心的工作”。直到后來鄒稻奮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之后的一段時間內,編譯了以下基本著作:《職業心理學》、《職業指導》、《職業教育研究》,這幾本著作是我們過關職業最早的研究,但隨著后來我國實行高校分配制度,從而高校畢業生不需要自己尋找工作致使職業生涯規劃陷入停滯階段。

直到二十世紀末各高校不斷擴大招生,由于大學生的迅速暴增,導致畢業后工作壓力節節攀升,有部分高校才開始重新關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計劃與執行,讓職業規劃的設計與實踐也有了更寬闊的發展空間。國內高校的研究人員逐漸向國外研究學習引入相關的理論并在后期的實踐得以運用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理論雛形就我國大學生地職業生涯指導方面。而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者至關重要作用的羅雙平由于對整個職業生涯做過規范、系統、深入的研究,因此在相關的比較分析概述之后后得出相當一部分成果。

職業規劃從西方引入到羅雙平開始對此有所研究漸漸發展,我國即使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較晚才開始研究發展,但整個發展方向不可逆轉,而且我們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相關思想,應該在研究、學習接受相關思想文化的同時,必須要對自身的體系制度加以革新和發展,從中探尋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職業生涯道路。

2.2.2 國外研究綜述

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萌芽是在二十世紀中期西方歐美國家開始的,而就業指導的概念是美國的帕金斯學者最早提出來的。帕金斯作為就業指導理論的吹哨人,他曾在波士頓推廣就業指導方面的理論,并為此出版了《選擇職業》。

在整個職業規劃的發展過程中,美國一直走在前列,其學者在就業指導策略和職業規劃指導理論領域中一直靠前。20世紀中葉心理學家羅杰斯開始使得職業指導發生了質的變化,由單方面的指導轉向多方面的指導,向著人性化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人的價值的體現。

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從萌芽到體系的完善,直到20世紀80年代許多教輔機構生涯規劃作為教育培訓的極其重要組成部分。最終生涯認知理論考慮到了聯系和發展的問題即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這不僅僅考慮了心理因素的影響,還考慮了個人生活的社會環境的影響,故將職業選擇視作動態發展的系統。

3 職業規劃評估體系設計

3.1 內部環境

對于每個大學生來說職業生涯將陪伴他的一生走下去,無論是在探尋職業階段還是選擇職業的階段,亦或是正在工作的階段還是工作結束的階段,我們每個個體的職業生涯受到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效應,總的來說主要受到以下三個可能因素的影響:

(1)個人因素

首先在職業生涯中起著奠基作用的是個人因素,它會對個體的發展趨勢產生影響,個人因素包括年齡、教育、健康、性別、自我價值觀等一系列因素,而美國的一些學者認為個人愉快原則與實事求是原則相融合的結局是職業選擇,是個人在性格與沖擊撼動的引導下,抉擇出其性格與沖動同時滿足的職業。

(2)社會因素

對每個個體的職業生涯方向及發展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是社會因素,在對社會的環境分析歸納以后,通過所在地域的財政、經濟、法律建設發展趨勢從中探尋各種可發展的機遇,故對職業生涯有深遠意義的社會因素主要包含:所處社會層次、地區經濟狀況、文化氛圍、價值觀念等,深入分析影響職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不僅可以使我們計劃出我們自身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也可以使我們在變化莫測的社會環境中逐漸取得職業生涯的新發展。

(3)環境影響

對個人的職業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的是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影響人們選擇所從事的行業,從而造成人生的發展軌跡的改變,而環境因素又分為地理、行業、企業內部環境等。

3.2 評估體系構成要素

評估體系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評估的主體和客體、評估目標、評估原則、評估體系內部邏輯關系等。

3.2.1 評估主體和客體

(1)大學生職業規劃者

(2)職業規劃課程的指導老師

(3)大學生未來就業的企業

3.2.2 評估目標

(1)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是大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基于自己的專業以及擅長的方面,對所處社會與市場環境的綜合之后,對未來要大道的人生目標及職業所做的全方位的方案策略評估。大學生能夠利用職業規劃評估體系認清自我,準確定位自己的價值,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斷進行調整,樹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對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行業及職位進行自身精準定位,綜合分析自己是否符合要求,從中調整適應,探尋符合自身職業發展的路徑。探索自己的潛力并發掘,增強自己的優點,提高市場競爭力。

(2)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對職業規劃指導老師而言,可以通過該體系發現職業規劃培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斷地改進,加強職業規劃指導老師思想意識上的重視,并形成系統的職業規劃評估體系。

(3)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對大學生未來就業的企業而言,能夠將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化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增強大學生對自身在就業企業中的定位,優化企業的人才儲備,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降低企業人才招聘的成本,將企業的人才需求與大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需要更加契合的聯系起來。

3.2.3 評估原則

(1)客觀性:評估體系的評估主客體在進行分析評估的時候,必須要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態度,切勿主觀臆斷,從而真實的反映出職業規劃的成效;

(2)實用性:評估不能兩極分化,既不能為了所謂的外在美觀把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評估變成純理論的科學研究,也不能把問題復雜化導致評估成本、費用和時間負擔太重,要使得三者和諧統一。

(3)連續性:只有長遠的、持續的評估才能在職業生涯中發揮效用,給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老師、企業帶來有益的推動。

(4)相符性:評估要與各個層面的目標相符、與實際相符合、與教學方針相符合、與職業規劃者的水平相符合,在研究評估體系之前,對制定的評估方案要細心認真考察,對于評估體系在實際中的順利操作與運用有重要的影響。

(5)可靠性:評估結果要切實可靠的,切勿具有太大的隨機性、特殊性而獨樹一幟。

3.2.4 評估體系內部邏輯關系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3-1 評估體系內部邏輯圖

  根據評估體系內部邏輯關系(見圖3-1),運用柯式評估模型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效果進行評估,主要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反應評估、學習評估、行為評估和成果評估。

(1)反應層評估內容是評估參與職業規劃培訓的大學生對本次職業規劃的滿意程度,關注職業規劃者的反應和感受。本階段評估主要以使用發放滿意度調查表的方式進行。

(2)學習層評估內容是檢測在職業規劃之后,大學生職業規劃者是否在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工作態度等方面得到鍛煉提升,分析他們是否學到東西以及真正學到的東西。

(3)行為層評估內容是職業規劃指導老師為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后,其行為與意識的改變,符合了本次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評估內容。通過對大學生在職業規劃后的評估,讓他們更能貼合實際、符合自身發展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和工作當中,實現高質量的就業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更利于職業規劃指導老師從中得到有利于大學職業規劃體系改進的措施及方案等。

(4)成果層評估內容是從企業宏觀去考察,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對大學生和企業帶來的改變效果。(見表3-1)

3-1柯氏評估模型

評估級別 主要內容 可以詢問的問題 衡量方法
反應層評估 參與職業規劃培訓的大學生對本次職業規劃的滿意程度 1.您在職業規劃培訓中印象最深刻的是?

2.您認為職業規劃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有指引作用?

3.您認為在職業規劃中能否帶動您學習的積極性?

4.您對職業規劃指導老師有什么看法?

5.您對大學生職業規劃有何改進的意見?

6.您是否會持續進行職業規劃評估再優化?

1.訪談法

2.問卷調查法

3.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

4.比較評估法

學習層評估檢測在職業規劃之后,職業規劃者(大學生)是否在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得到提高1.是否有效利用職業規劃明確發展方向?

2.是否在職業規劃過程中不斷提高所需知識、技能?

3.做了職業規劃后,是否對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行為層評估職業規劃指導老師為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后,其行為與意識的改變1.做了職業規劃的學生在學習或是實習當中是否有明顯的提升?

2.做了職業規劃的學生與之前對比目標、積極性是否有變化?

3.做了職業規劃的學生是否有意識、有行動的提高某方面的能力或技能?

成果層評估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對大學生和企業帶來的改變效果1.您是否有根據自身的職業規劃去找符合您發展需求的企業?

2.您在企業中是否有結合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發展計劃,評估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

3.您的職業規劃是否提高了您的工作效率?

4.您的職業規劃是都促進了工作的積極性?

5.您覺得職業規劃評估優化對您學習和就業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3.2.5 評估體系構建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主要針對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分別是職業規劃者(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老師、大學生未來就業的企業,根據不同層面,分析其所在層面的關鍵評估要素,進而分析每個要素下可量化的關鍵評估指標。最后,綜合各個層面的指標庫,得到一個較為完整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見圖3-2)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3-2評估體系圖

  3.2.6 評估體系實施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實施,首先是要確定評估層面,其次根據根據該層面主體的具體情況選擇關鍵的評估要素,進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關鍵的評估指標,根據自身情況反應各指標值,綜合計算各指標,匯總后將信息反饋至該層面的主體或是對其有影響的其他層面,從而不斷調整優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見圖3-3)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3-3評估體系實施流程圖

  4 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構建

4.1 設計職業規劃評估體系

職業規劃評估體系主要包括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體系的構建、指標的解釋以及方法的選擇。

4.1.1 職業規劃評估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

(1)可行性:有理有據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而非理想化的體系,否則將不能夠適應大學生職業規劃。

(2)科學性:在科學理論的引領下的大學生職業評估體系,遵循客觀的科學評估的過程,評估采用科學思維方式。

(3)動態性: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是未來職業規劃評估參考的依據,涵蓋多種多樣的因素,故應設計靈活性強的規劃。

(4)實用性:與實際的大學生職業規劃相融合,能夠評估大學生職業規劃有效性的同時不斷地優化職業規劃,達到其實用的原則。

(5)可量化: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可將不同評估層面的主要影響因素作為評估指標進行量化分析。

4.1.2 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構建

(1)確定關鍵評估層面

職業規劃人(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老師、大學生未來就業企業

(2)確定關鍵評估要素(見圖4-1)

職業規劃人(大學生)關鍵評估要素:

職業目標評估、職業策略評估、職業路徑評估、職業能力評估

職業規劃指導老師關鍵評估要素:

指導老師評估、指導內容評估、指導效果評估

大學生未來就業企業關鍵評估要素:

工作目標評估、工作穩定性評估、工作效率評估、員工關系評估、工作滿意度評估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4-1關鍵評估要素總圖

 ?。?)確定關鍵評估指標

關鍵評估層面:職業規劃人(大學生)

關鍵評估要素:職業目標、職業路徑、職業策略、職業能力

對應關鍵評估指標:目標清晰度、目標可行度、目標契合度、目標執行度、自我認知度、路徑匹配度、需求平衡度、策略合理度、策略靈活度、能力匹配度、能力提高度、能力發展度(見圖4-2)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4-2 職業規劃人關鍵評估要素圖

  關鍵評估層面:職業規劃指導老師

關鍵評估要素:指導老師、指導內容、指導效果

對應關鍵評估指標:課程交流度、教師專業度、課時安排合理度、課堂活躍度、內容適合度、內容討論度、課程實施度、學生提高度、規劃調整度(見圖4-3)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4-3 職業規劃指導老師關鍵評估要素圖

  關鍵評估層面:大學生未來就業企業

關鍵評估要素:工作目標、工作穩定性、工作效率、員工關系、工作滿意度

對應關鍵評估指標:目標達成度、目標匹配度、難度適合度、離職率、崗位變換度、工作信心度、任務完成度、投入產出比、相處融洽度、合作契合度、薪酬滿意度、發展空間滿意度、自我價值體現度(見圖4-4)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4-4 就業企業關鍵評估要素圖

  4.1.3 職業規劃評估體系指標的解釋

4-1職業規劃評估體系指標表

關鍵評估層面 關鍵評估要素 關鍵評估指標 具體內容
職業

規劃人

(大學生)

職業目標目標清晰度職業規劃中所設定的目標是否清晰、明確?
目標可行度職業規劃中所設定的目標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目標契合度職業規劃中設定的目標是否能與自身實際相結合?
目標執行度職業規劃中所設定的目標是否能夠執行?
職業路徑自我認知度是否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路徑匹配度所設定的職業發展路徑是否符合自身實際情況?
需求平衡度職業規劃中的路徑是否符合自身發展需求?
職業策略策略合理度職業規劃中的策略是否切實可行?
策略靈活度職業規劃中的策略是否能適時靈活調整?
職業能力能力匹配度職業規劃是否與自身能力相匹配?
能力提高度職業規劃是否能促進能力的提高?
能力發展度職業規劃是否留有足夠的能力發展空間?

續表4-1

職業規劃

指導老師

指導老師課程交流度職業規劃課程交流是否深入、準確?
課時安排合理度職業規劃課程時間安排是否合理?
教師專業度指導老師是否能給出專業的指導意見引導?
課程活躍度職業規劃課程是否活躍、輕松?
指導內容內容適合度職業規劃課程內容的符合與個人特點的符合程度?
內容討論度職業規劃課程內容討論的深度和廣度?
指導效果課程實施度職業規劃可能進行和實施的進度?
學生提高度職業規劃課程后學生各方面是否有改變、提高?
規劃調整度職業規劃課程后,是否根據實際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規劃內容?
大學生未來

就業的企業

工作目標目標達成度工作目標在職業規劃目標中的達成程度?
目標匹配度工作目標是否符合職業規劃的發展目標?
難度適合度工作目標的難度是否適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工作穩定性離職率是否有離職的意向或行為?
崗位變換度崗位是否經常變換?
工作信心度對所從事工作是否有信心?
工作效率任務完成度工作任務是否能按時、按要求完成?
投入產出比工作投入資源是否與產出成果相匹配?
員工關系相處融洽度與其他員工相處是否愉快?
合作契合度與其他員工工作合作是否順利?
工作滿意度薪酬滿意度薪酬是否有達到職業規劃的預期薪酬?
發展空間滿意度該崗位的發展空間是否符合職業規劃的發展需要?
自我價值體現度該崗位是否能感受到自我價值?

4.2 職業規劃評估方法的選擇

根據職業規劃的目的和內容,選擇評估的方法,對不同的職業規劃評估層面可以采取不同的評估方法。通常情況下,在大學期間制定的職業規劃,并明確職業規劃的目標和內容、職業發展路徑、職業發展策略等等。在制定職業規劃的時候就要明確職業規劃評估的方法。每經過一個階段后,依據發展的目標對職業規劃進行有效評估。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的方法是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的反應、對職業規劃的學習過程進行評估的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法,職業規劃課程結束后,針對職業規劃的內容、職業規劃指導老師、職業規劃過程中的氣氛、組織、工作等等進行現場答卷。職業規劃者的行為上的改變和工作績效是否提高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

考察比較法、訪談法、工作績效評估法。

5 調查問卷分析

5.1 調查區域及對象的確定

首先確定調查區域為廣東藥科大學中山校區,調查對象為廣東藥科大學的學生。目前學校的在校學生約為9000人,包含醫藥、文理等各個學科,具備一定的綜合性。

選擇其作為調查區域以及對象的意義和作用:首先,它作為綜合性的醫藥類本科大學,具有本科大學的普遍相似性,例如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資源、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等;其次,它所涉及的學科專業范圍較廣,包括醫藥、經濟、管理、化工、食品、信工等,具有本科大學專業的典型性?;诖?,該調查范圍及對象作為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并對此提出一些有參考性的建議。

5.2 研究調查問卷問題及其假設

此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問卷問題設計、問卷結構設計、問卷總體假設。

5.2.1 問卷問題設計

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為了更好的收集到關于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調查數據,此次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問卷調查:

第一,大學生的基本情況。

第二,大學生對職業規劃培訓的態度。

第三,大學生職業規劃目標的自身契合度。

第四,大學生職業規劃發展的實現度。

第五,大學生職業規劃發展的自我提升度。

第六,大學生職業規劃對工作的促進度。

5.2.2 問卷結構設計

問卷設計的目的在于了解當代畢業的大學生在就業時的職業規劃培訓的作用。為了方便調查和填寫,問卷題目設計主要以選擇題為主,共設計15道題,其中14題單項選擇題和1題多選題,為了更加有助于文章的研究和更好的分析數據,問卷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問卷參與者的基本信息情況,包括性別、所在年級,合計兩道題目;第二大部分目的在于了解分析當代大學生對職業規劃培訓的態度,這一部分主要分為兩個小部分,分別是否認為有必要進行職業規劃培訓和是否進行過職業規劃培訓,合計2道題目;第三大部分目的在于了解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培訓對職業發展的促進度、契合度以及發展度。為了方便分析數據,對第二、三部分采用五段法,具體分為“非常不同意”、“比較不同意”、“一般”、“比較同意”、“非常同意”這五個選項。以下是問卷的詳細內容(標準問卷見附錄一):

第一部分:大學生的基本情況

①您的性別?

②您所在的年級?

第二部分:大學生對職業規劃培訓的態度。

③您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培訓是否有必要?

④您是否進行過職業生涯規劃培訓?

第三部分:大學生職業規劃培訓對職業發展的促進度、契合度和發展度。

⑤職業規劃中所設定的目標很清晰。

⑥職業規劃中所設定的目標與自身實際契合。

⑦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會實現。

⑧您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優勢和劣勢。

⑨您在職業規劃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有哪些?

⑩職業規劃能夠促進您的能力提高。

?職業規劃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職業規劃培訓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符合。

?職業規劃培訓后較之前有所提高。

?目前所從事的工作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

?您對目前的工作很滿意。

5.2.3 問卷調查總體假設

假設一:大學生職業規劃培訓與大學生工作滿意度顯著相關。

假設二:大學生職業規劃培訓中目標清晰度、自身契合度、自我認知度、靈活調整度與職業規劃培訓后的提高度之間存在相關關系。

5.3 調查過程

調查的過程包括:調查的目的、意義、調查前的準備工作、調查方法、調查地點和調查對象。

5.3.1 調查目的

(1)調查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基本情況。

(2)發現影響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的主要原因。

(3)為大學生如何提高職業規劃成效提供參考。

(4)為大學職業規劃教育課程提供借鑒的意義。

5.3.2 調查意義

95后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就業主體,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人才的流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帶來新思想、涌入新血液,提高企業的靈活性等;但另一方面人才的流動對企業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及負面影響,大學生的流動頻率增加了企業的人力資本投入以及企業的工作效率和核心競爭力。因此,本調查對當代大學生實習職業規劃評估體系進行研究,層層分析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影響因素,從中發現針對大學生本身、職業規劃指導老師、企業的影響因素,為職業規劃指導老師提供針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建議的分析報告,使學校能夠順應時勢,掌握當代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提前制定出適合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的相關課程;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一個參考,規劃自身的職業發展。

5.3.3 調查前準備工作

(1)在中國教育局官網了解到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相關信息。

(2)深入分析問題,制定出合理的調查問卷。

(3)打印好填寫調查問卷的二維碼以及打印幾份調查問卷的原稿。

5.3.4 調查方法、地點和對象

調查方法:網上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相關學生為輔。

調查地點:廣東藥科大學中山校區

調查對象:廣東藥科大學中山校區學生

5.4問卷分析

本次問卷發放主要通過網上填寫的方式來進行調查,樣本主要來自于廣東中山的廣東藥科大學。調查過程中共收到問卷111份,其中有效問卷105份,無效問卷6份,有效率為94.5%。

5.5 調查結果分析

為了方便分析數據,對第二、三部分采用五段法,具體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確定”、“同意”、“非常同意”這五個選項。

調查對象的性別基本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1)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1性別比例圖

  從圖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有效對象中女生較多,為71人,占比為67.62%,男生較少,為34人,占比32.38%。

調查對象的年級基本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2)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2年級分布圖

  從圖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有效對象中準備畢業的人數較多,即大四的有52人,占比為49.5%,次之大三的人數為20人,占比19.0%,已畢業的人數為19人,占比18.1%,大二的人數為10人,占比9.5%,大一的人數較少,為4人,占比3.8%。

調查對象的對職業規劃培訓的態度如下所示:(見圖5-3)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3職業規劃必要性圖

  從圖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105名有效對象中全部均認為有必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也可以看出新時代的大學生對職業規劃培訓的重視有所提高。

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培訓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4)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4職業規劃培訓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105名有效對象中有64位同學進行過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約占總人數的60.95%;有41位同學未進行過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約占總人數的39.05%,總體來說,進行過職業規劃培訓的同學要多于未進行過職業規劃培訓的同學。

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目標清晰度設定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5)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5職業規劃設定目標清晰度圖

  從圖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105名有效對象中有12名同學進對自己職業規劃的目標非常清晰,有28名同學對自己職業規劃的目標比較清晰,有50名同學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清晰度一般,有12名同學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比較不清晰,有3名同學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非常不清晰。從數據上看,對自己職業規劃目標非常清晰以及比較清晰的約占38.1%,對自己職業規劃目標比較不清晰以及非常不清晰的約占14.29%,可以看到很多同學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不是特別清晰,需要不斷的提高。

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目標與自身實際契合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6)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6目標與自身契合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105名有效對象中有1名同學所設定的職業規劃目標與自身非常不契合,有12名同學所設定的職業規劃目標與自身比較不契合,有46名同學所設定的職業規劃目標與自身契合度一般,有39名同學所設定的職業規劃目標與自身比較契合,有7名同學所設定的職業規劃目標與自身非常契合??傮w來看,所設定的職業規劃目標與自身非常契合以及比較契合的約占43.81%,所設定的職業規劃目標與自身非常不契合以及比較不契合的約占12.38%,故大部分同學在設定目標時都會與實際相契合考慮。

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目標實現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7)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7職業規劃目標實現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105名有效對象中,有2名同學對自己所設定職業規劃目標表示非常不可能實現,約占總人數的1.90%;有10名同學對自己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表示比較不可能實現,約占總數的9.52%;有57名同學表示自己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一般,約占總人數的54.29%;有34名同學表示自己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比較可能實現,約占總人數的32.4%;有2名同學表示自己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非??赡軐崿F,約占總人數的1.90%。從總數據來看,大學生對自己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實現的可能度較大。

調查對象的自我認知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8)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8自我認知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105名有效對象中,有4名同學對自己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優劣勢非常不清楚,約占總人數的3.81%;有11名同學對自己能力、性格方面的優劣勢比較不清楚,約占總數的10.48%;有44名同學對自己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優劣勢的清楚度一般,約占總人數的41.90%;有38名同學對自己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優劣勢比較清楚,約占總人數的36.19%;有8名同學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方面的優劣勢非常清楚,約占總人數的7.62%。從總數據看,當代大學生對自己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優劣勢較為清楚。

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執行中的困難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9)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9職業規劃和執行中的苦難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在職業規劃和執行的過程中遇到的主要有職業目標不明確、實際技巧和經驗不足、專業知識不足、意向崗位競爭力太大、企業要求太高、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以及其他因素,而在105名有效的調查對象當中,職業目標不明確、技巧和經驗不足、專業知識不足、意向崗位競爭力太大占比較大,而企業要求太高、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崗位及其他因素的占比相對較少。其中職業目標不明確排列第三,也可知職業規劃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

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對能力提高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10)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10職業規劃對能力提高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在105名有效調查對象當中,有2名同學表示職業規劃培訓不能夠提高自身的能力,約占總人數的1.90%;有2名同學表示職業規劃基本沒有提高自身的能力,約占總人數的1.90%;有33名同學表示職業規劃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度一般,約占總人數的31.43%;有50名同學表示職業規劃對自己自身的能力基本有提高,約占總人數的47.62%;有18名同學表示職業規劃對自身能力提高較多,約占總人數的17.14%。從總數據來看,職業規劃對自身能力基本有提高,占比最大,可看出職業規劃對當代大學生能力的提高程度較大。

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調整的靈活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11)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11 職業規劃靈活調整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在105名有效調查對象當中,有1名同學對自己職業規劃的情況不能靈活的調整,約占總人數的0.95%;有2名同學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比較不能靈活調整,約占總人數的1.90%;有34名同學表示對自己職業規劃的實際情況調整度靈活度一般,約占總人數的32.38%;有53名同學表示對自己職業規劃與實際情況能夠比較靈活調整,約占50.48%;有15名同學表示自身的職業規劃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非常靈活的調整,約占總人數的14.29%。從總數據來看,當代大學生對自身職業規劃與實際情況比較靈活調整占比最大,超過一半比例,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自身職業規劃的靈活度較高。

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培訓內容與需求、特點符合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12)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12職業規劃與自身需求、特點的符合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在105名有效調查對象中,有1名同學表示職業規劃培訓的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非常不符合,占總人數的0.95%;有3名同學表示其職業規劃培訓內容與自身需求、特點比較不符合,約占總人數的2.86%;有42名同學表示自身職業規劃培訓的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的符合度一般,約占總人數的40%;有49名同學表示職業規劃培訓的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符合比較符合,約占總人數的46.67%;有10名同學表示職業規劃培訓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非常符合,約占總人數的9.52%。從總數據來看,職業規劃培訓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比較符合占比最高,接近一半,可以看出職業規劃培訓的內容與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和特點較為符合。

調查對象的職業規劃培訓后的提高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13)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13職業規劃培訓后提高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在105名有效調查對象當中,有1名同學認為職業規劃培訓后并沒有提高,約占總人數的0.95%;有2名同學認為職業規劃培訓后比較沒提高,約占總人數的1.90%;有45名同學認為職業規劃培訓后提高度一般,約占總人數的42.86%;有50名同學認為職業規劃培訓后基本有提高,約占總人數的47.62%;有7名同學認為職業規劃培訓后有較大的提高,約占總人數的6.67%。從總數據來看,職業規劃培訓后基本有提高的人數占比最多,將近一半??梢钥闯雎殬I規劃培訓對當代大學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調查對象的所從事工作與自身職業發展的符合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14)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14所從事工作與自身發展符合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在105名有效調查對象當中,有2名同學認為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發展非常不符合約占總人數的1.90%;有11名同學認為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發展比較不符合,約占總人數的10.48%;有52名同學認為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發展符合度一般,約占總人數的49.52%;有38名同學認為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發展比較符合,占總人數的36.19%;有2名同學認為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發展非常符合,約占總人數的1.90%。從總數據來看,目前所從事工作與自身職業發展符合度一般占比最高,比較符合次之,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職業發展比較符合。

調查對象的對目前工作滿意情況如下所示:(見圖5-15)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圖5-15對目前工作滿意情況圖

  從圖可以看出,在105名有效調查對象當中,有2名同學對目前工作非常不滿意,約占總人數的1.90%;有14名同學對目前工作比較不滿意,約占總人數的13.33%;有59名同學對目前的工作滿意度一般,約占總人數的56.19%;有29名同學對目前的工作比較滿意,約占27.62%;有1名同學對目前的工作非常滿意,約占總人數的0.95%。從總數據來看,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一般占比最高,次之是對目前工作比較滿意,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目前的工作滿意度是一般。

5.5.1 大學生職業規劃培訓各個影響因素分析

  表5-1相關性分析表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由(見表5-1)相關性分析可知,當代大學生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與職業規劃中設定的目標的清晰度、職業規劃中所設定的目標與自身實際的契合度、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的實現度、對自己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優劣勢的清晰度、職業規劃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度、職業規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靈活度、職業規劃培訓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的符合度、職業規劃培訓后的提高度、所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職業發展的符合度的相關系數值分別為0.360、0.416、0.501、0.469、0.326、0.323、0.273、0.360、0.676,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與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的清晰度、職業規劃中所設定目標與自身的契合度、職業規劃所設定目標的實現度、規劃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度、職業規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靈活度、職業規劃培訓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的符合度、職業規劃培訓后的提高度、所從事工作與自己職業發展的符合度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假設一成立,大學生職業規劃培訓與大學生工作滿意度顯著相關。

  表5-2相關性分析表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由(表5-2)相關性分析可知,職業規劃培訓后的提高程度與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的清晰度、職業規劃中所設定目標與自身實際的契合度、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的實現度、對自己的能力、格等方面優劣勢的清晰度、職業規劃對能力的提高度、職業規劃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靈活度、職業規劃培訓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的符合度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69、0.475、0.390、0.461、0.526、0.494、0.478,并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職業規劃培訓后的提高程度與職業規劃所設定目標的清晰度、職業規劃所設定目標與自身實際的契合度、職業規劃所設定的目標的實現度、對自己能力、性格等方面優劣勢的清晰度、職業規劃對能力的提高度、職業規劃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靈活度、職業規劃培訓內容與個人需求、特點的符合度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假設二成立,大學生職業規劃培訓中目標清晰度、自身契合度、自我認知度、靈活調整度與職業規劃培訓后的提高度之間存在相關關系。

5.6 建議

基于以上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對職業發展的影響分析,為了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職業發展以及促進高校的職業規劃課程的完善,提高當代大學生就業的滿意度。以及自身發展的契合度。針對大學生和高校職業規劃培訓方面提出以下針對性的建議。

5.6.1大學生方面

首先要對職業規劃培訓樹立正確的認識,需要重視職業規劃在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對自我有一定的認知,對自身的優勢、劣勢以及潛力方向有一定的認識,再者在設定職業規劃目標時,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特點、發展潛力去設定目標,并且是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最后職業規劃需要一定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最終不斷地促進自身的職業發展,更好地走向社會、適應社會。

5.6.2職業規劃培訓課程方面

首先,在職業規劃培訓課程方面需要制定更個性化以及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的課程,其次在課程的內容以及時間安排上需要通過調查詢問學生的一個需求,再進行合理的制定,使課程更加地契合每一個學生,最后在職業規劃培訓課程方面需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后期跟進調查,在跟進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培訓課程不斷地改善、不斷地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6 結束語

由于這個案例分析的案例較少,調查的范圍僅限于廣東藥科大學的部分在校大學生,因此范圍比較窄。其次,由于環境、機會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加之本文作者水平有限,這個體系的一些影響因素都是比較粗糙的。最后,從三個不同的層面建立出這個體系的指標庫,個人的主觀因素還占由一定空間。以上都是該體系的不足之處,在以后的評估中,會考慮擴大體系中指標體系的樣本,并結合現實情況對體系進一步的改進,以使得評估的結果更客觀、更科學。

參考文獻

[1]陳麗.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綜合評價模型[D]. 華中師范大學, 2008.

[2]孫麗華. 從職業生涯規劃書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 教育與職業, 2008, (29): 97-98.

[3]史紀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優化[D].南京師范大學, 2012.

[4]胡英, 霍得才. 就業指導老師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J]. 管理觀察學, 2010, (19): 185-186.

[5]宣仲良, 楊永娟. 職業生涯規劃個體自我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 職業技術教育, 2008, (20): 90-91.

[6] 邢宇.職業規劃課程培訓對促進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研究[D]. 山西醫科大學, 2011.

[7] 謝偉. 建立高校職業規劃體系[J]. 中國大學生就業, 2007, (12): 30-31.

[8] 何波. 中西方大學生職業規劃體系構建對比分析及借鑒意義[J]. 青年文學家, 2013, (35): 177-179.

[9] 羅鋒. 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體系構建[J].職業, 2013, (1): 108.

[10] 傅思雯.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指導體系的多元構建[D]. 復旦大學, 2009.

[11] 林雪貞. 構建大學生職業規劃體系的新思維[J]. 教育教學論壇, 2012, (29): 192.

[12] 曾紅艷.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及相關問題研究[J]. 赤子, 2018, (16): 69-70.

[13] 錢璐,李曉星.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 學生工作, 2014, (12): 228-229.

[14] 景春波.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研究[D]. 長春理工大學, 2015.

[15] 顧程. 企業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學, 2016.

[16] 李慧. 創新發展理念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8, 1(18): 44-46.

[17]Singh H,Greenhaus J H.The relation betwee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rategies and person job fit.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4(1):198-221

[18] Germeijs V,Boeck P D.Career indecision:three factors from decision theory.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3,62(5):11-25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體系研究

價格 ¥9.90
發布時間 2023年3月30日
已付費?登錄刷新
下載提示:

1、如文檔侵犯商業秘密、侵犯著作權、侵犯人身權等,請點擊“文章版權申述”(推薦),也可以打舉報電話:18735597641(電話支持時間:9:00-18:30)。

2、網站文檔一經付費(服務費),不意味著購買了該文檔的版權,僅供個人/單位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者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3、本站所有內容均由合作方或網友投稿,本站不對文檔的完整性、權威性及其觀點立場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或承諾!文檔內容僅供研究參考,付費前請自行鑒別。如您付費,意味著您自己接受本站規則且自行承擔風險,本站不退款、不進行額外附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10927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8日 下午6:33
下一篇 2023年2月18日 下午7:16

相關推薦

My title page contents 毛片操逼视频A片|国产欧美成AV人高清|嫖妓特黄AV在线|无码AV天堂免费网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