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摘要】在老齡人口日益增長的情況下,詳細研究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可以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滿意度,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也有助于實現社區居家養老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本文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的方法,選取廣東省珠三角城市地區人群的數據為依據,調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利用描述性統計、卡方檢驗和二元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數據,結果發現雖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知曉度低但接受程度高,各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具有較高的需求,其中醫療保障需求和緊急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項目的需求強度最大。年齡和經濟因素為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主要因素,居住情況、子女孝順程度等家庭因素也對養老模式的傾向性具有顯著性影響。因此在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時,建議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加大補貼力度,擴大社區居家養老的宣傳力度;社區養老行業應當提供更多個性化、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并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服務質量。

【關鍵詞】社區居家養老;家庭養老;需求;影響因素;

1前言

1.1研究背景

近幾年來,整體社會經濟水平高速發展,國民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但與此同時,社會也迎來一系列發展問題,其中人口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6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1.9%,老年撫養比已高達16.8%,詳見下圖1-1。我國也開始逐步走向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的行列中,急速增長的老年人口數量給整個社會的保障體系帶來沉重的壓力。對此,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盡全力尋找解決的方案。在2019年的全國兩會上,xx在政府工作報告上強調要構建養老、敬老、孝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突顯社區在養老服務提供上的重要作用。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圖1-12010年-2018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及撫養比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以往流行的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這兩種傳統的養老模式,在目前由老齡化現象產生的壓力下已經無法讓老年人滿足需求,在此情況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成為國家推薦用來緩解老齡化帶來巨大壓力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中國居家養老基金會定義社區居家養老是以社區為平臺,整合社區內各種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等服務的養老方式。換言之,就是可以讓老年人在相對熟悉的環境中,按照家庭里習慣的生活方式生活,可以享受到由專業的、特定的技術人員提供的各項服務,比如日常生活照料服務、醫療護理服務甚至是相關的法律咨詢服務等。但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并不樂觀,老年人對養老服務模式具有怎樣的選擇?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知曉度和接受程度有多少?各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需求情況及需求強度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在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呢?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的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情況,總結出一些規律。同時還將分析各影響因素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情況,針對具體情況能提出相應的建議,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1.2研究目的

從我國國情出發,在既定的養老資源條件下,傳統的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模式不再符合最優養老模式的要求,相反,具有投資少且收益廣優勢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逐漸成為緩解老齡化帶來巨大壓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了解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分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影響因素,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才能將更優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給老年人,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所以,本文以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社會調查的數據為例進行實證分析,一方面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分為五大類進行得分程度分析,分別是日常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醫療護理服務需求、緊急情況下有人救援和法律咨詢和援助需求;另一方面按照個人、家庭、經濟和社會四大類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分類,利用spss24.0的二元邏輯回歸和單因素卡方檢驗等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去發現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法,去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體系,才能實實在在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社區工作者服務的質量。同時,也希望本研究能有助于促進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緩解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壓力。

1.3可能的創新之處

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梳理,發現關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這一話題已經有不少的國內外學者對不同的區域進行了相關研究,但就目前的研究調查狀況來看,還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有以下幾點。第一,廣東省老年人口規模大且增長快,是人口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的地區,但是廣東省的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目前還沒有學者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因此本文選取廣東省珠三角城市地區的社會調查數據為例進行實證分析。第二,此次問卷設計對調查者的年齡范圍設置較寬泛,除了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還將準備進入養老狀態的人也納入調查,預先了解這部分的人需求,可以對今后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第三,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中,對經濟因素進行擴充調查,不僅調查“經濟收入水平”,還將“支出水平”細化,分為“每月用于家政方面的支出”、“每月用于醫療方面的支出”和“每月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三項進行調查,不但可以大致了解調查者的支出結構,還可以分析他們的支出意愿程度是如何影響需求情況的。

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文獻研究

2.1國外研究動態

英國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最先提出了居家養老服務,并稱其為“社區照顧”,主要是以提供廣泛的預防性、補救性以及發展方面的服務為手段,使得老年人可以持續居住在熟悉的街道或者住宅里,過著平常一樣的生活。由于當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經濟成本比較低但社會效益很顯著,所以英國的這種“社區照顧”模式在70年代已經廣泛普及了。發展至今,已經有超過80%的歐美國家的老年人接受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照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主要是提供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比如做家務、送餐、陪同聊天、醫療護理服務等,讓老年人的生活過得更加方便,但它也會受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居住條件以及收入水平的影響。

從研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影響因素的文獻來看,Stoddart H, Whitley E, Harvey I, Sharp D.(2002)分層抽樣調查了英國2000名社區的普通老人,并用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各影響因素的顯著性水平。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增長、喪偶、身體健康程度以及沒有車這幾個因素,跟利用法定與私人居家養老服務具有關系。但情緒健康惡化、身體機能惡化、認知問題、腿腳不靈問題等更多的問題是使用法定和私人服務的決定因素[1]。Bing‐Jonsson P C, Foss C(2016)等人以挪威社區養老的醫療服務為例,回顧了挪威的政策文件和國際研究,目的是評估護理人員在社區護理方面的預期能力和實際能力是否匹配,結果證明護理人員迫切需要全面發展[2]。

從最近研究熱點來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成了國外學者研究的重點,Georgakis M K和Papadopoulos FC(2016)對希臘農村社區老年人認知障礙和抑郁與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特異性死亡率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提出需要重點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態的結論[3]。Kr tilová,V(2016)分析了歐洲老年人未滿足的醫療保健需求,發現需求未得到滿足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較差,卻承擔著更高的醫療負擔,特別是收入低的老年人[4]。

2.2國內研究動態

老齡化問題是一個國際性關注的話題,不僅國外,我國的老齡化現象也是愈發嚴峻。國內學者也從多個角度進行了相關研究。目前較多學者研究的養老模式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雖然起步比國外晚,但從近幾年的狀況來看也算發展迅速。國內學者根據不同的研究角度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分析。

第一,從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對此模式的滿意度兩個角度分析發展現狀。錢香玲,朱蓓(2018)等人對125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后發現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知曉度低,當地政府應當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宣傳力度[5]。陸杰華,周婧儀(2019)對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發現49.5%的老年人對目前已有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感到滿意的[6]。因此,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與滿足感是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重點。

第二,從實證分析角度研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王瓊(2016)從需求角度做了全國性城市老年人口的社會調查來探索養老服務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發現城市老年人有較高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但是滿足程度卻很低,而崇尚節儉、為子女著想這些傳統文化思想限制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7]。凌文豪,王晗(2019)利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醫療服務需求是目前城鄉老年人需求程度最高的,其次是休閑娛樂服務需求、生活照料服務需求,同時研究發現群體差異和健康狀況對城鄉老年人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影響顯著[8]。蔡山彤,敖楹婧(2016)對成都市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婚姻狀態、養老意愿、經濟狀況以及子女的數量等因素都會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其中,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影響最為顯著[9]。

第三,結合需求強度和需求彈性來研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郭競成(2012)對居家養老項目按照需求強度與需求彈性進行分類,分為“可舍棄類”、“強彈性類”、“弱彈性類”和“無彈性類”四大類,其中“緊急救援”和“失能康復治療上門服務”作為“無彈性類”應該給予高度重視[10]。李兆友(2019)等人運用spearman相關系數模型測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強度的影響程度,發現年齡、性別、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狀況、健康自評對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強度具有顯著性的影響,其中,醫療保健和精神贍養的需求強度較高[11]。

3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調查研究情況

3.1數據來源及統計學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分布在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的九個城市,調查年齡在30歲以上。充分閱讀文獻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通過面對面詢問調查和線上網絡調查兩種方式同時進行,對個別老年人采用深度訪談方式調查具體情況,對行動能力不便的老年人根據其意愿幫忙填寫問卷。本次調查共收到線上加線下343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47份,最終納入分析的數據為296份,有效率為86.3%。利用spss24.0的二元邏輯(logistic)回歸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及單因素卡方檢驗對問卷星296份有效數據進行分析檢驗,P值控制在0.05。

3.2調查問卷設計思路

本次調查問卷的設計是以細讀多篇國內外學者關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文獻為基礎的。首先,對比參照研究碩士論文的調查問卷,本問卷先設置單選題了解被調查者的基本個人情況、家庭背景等人口學背景,除了目前研究較多的普通的影響因素,例如年齡、婚姻狀況、居住情況等,本文還進一步探索被調查者的經濟收入、支出水平以及用于家政、保健、醫療三方面的支出等因素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是否有影響。其次,根據李克特量表法設置題目調查各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需求程度。此外,還加入養老模式傾向性的選擇以及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知曉度的調查,探究目前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的人群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了解情況。最后,本問卷還設計多選題和填空題來了解調查者認為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的原因,得出結論并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

3.3研究思路與方法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3.4主要調查內容

本次問卷想要了解的內容分為六大類:(1)個體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工作單位性質、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子女數量、子女孝順程度、居住方式、是否享有醫療保險;(2)基本經濟狀況,包括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每月收入水平、支出水平、每月用于家政服務、醫療方面、保健方面的支出情況;(3)更傾向于選擇哪種養老模式(4)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了解程度如何,能否接受此種養老模式;(5)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需要程度,包括家政服務(洗衣,打掃衛生)、做飯或送餐服務、購買生活物品服務、文化娛樂(戲曲歌舞、書法繪畫)、陪同聊天,心理疏導服務、醫療保障服務、日常陪護,上門護理服務、陪同就醫,陪同康復訓練服務、緊急情況下有人救援服務、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十大類,需要程度分為“不需要、有點需要、需要、比較需要、迫切需要”五個等級進行評分;(6)目前調查者認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發展存在的問題,影響其發展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方法。

4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證分析

4.1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本文將從以下三個部分來分析296份有效問卷中的數據。第一,從調查者個體基本情況來看,53%的女性參與到本次調查中,人數為157人,剩余47%為男性,人數為139人。在年齡結構中,50-70歲年齡段的人占比50.3%,占主要部分;30-49歲的人群在本次調查中占比40.2%,其余9.5%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文化程度而言,整體文化程度分布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分別占比29.7%和28.0%,教育水平總體來說處于中間階段。從調查者的工作單位性質來說,國企、外資和私有企業、集體企業分布比較均勻,大部分人為其他類型,占比37.5%,其中有6.1%是從未有過工作經歷的。

第二,從調查的家庭情況來分析,本次問卷調查有86.8%的已婚人士,未婚、離婚、喪偶各自占比為5.1%、4.4%、3.7%;兒子和女兒的數量主要集中在0-2個之間;從子女孝順情況來看,父母認為子女很孝順的大概占六成(56.4%),父母認為子女還算比較孝順約占四成(37.8%),剩余的則是認為不孝順的。從居住情況來看,46.3%的人與配偶生活,37.5 %的人與子女生活,獨居和其他的人數各占8.1%。從經濟來源來看,被調查者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于工資,占比49%,其次是退休金和子女贍養費,分別為24.3%和11.8%。

第三,從調查者經濟條件來分析,從月收入水平來看,收入水平為1000-3000元的約占四成(38.5%),3000-5000元的為25.7%,5000元以上的有27.7%,可見本次調查者收入水平處于中等偏高階段居多,另外存在一些兩級分化的現象。而每月的生活支出大比例是在1000-3000元之間,占比58.4%,3000元以上和1000元以下的分別占比25.7%和15.9%,可見本次調查者的生活支出處于中間水平。從支出結構來看,用于醫療方面的支出最多的是在200-500元之間,而家政方面的支出最多的是在0-200元,占比為58.8%,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最多的也是在0-200元之間,占比47%,可見被調查者用于醫療方面的支出高于保健方面和家政方面的支出。其他詳細情況見下表4-1。

表4-1自變量頻率分布表

特征 分類 比率(%)
個體基本情況 性別 47.0
53.0
年齡 30-39歲 20.6
40-49歲 19.6
50-59歲 37.5
60-69歲 12.8
70-79歲 5.7
80歲及以上 3.7
文化程度 小學 11.5
初中 29.7
高中 28.0
大學 25.3
其他 5.4
工作單位 機關事業單位、部隊 8.1
國有企業員工 17.2
集體企業 12.8
外資和私有企業 18.2
其他 37.5
從未有過工作經歷 6.1
婚姻狀況 未婚 5.1
已婚 86.8
離婚 4.4
喪偶 3.7
兒子數量 0 17.6
1 57.1
2 20.6
3個及以上 4.7
女兒數量 0 25.0
1 49.0
2 16.9
3個及以上 9.1
子女孝順程度 很孝順 56.4
比較孝順 37.8
比較不孝順 4.1
很不孝順 1.7
居住情況 獨居 8.1
和配偶生活 46.3
和子女生活 37.5
其他 8.1
經濟收入情況 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工資 49.0
退休金 24.3
低保 4.1
子女贍養費 11.8
政府或社會資助 1.4
其他 9.5
月收入水平 1000元以下 8.1
1000-3000元 38.5
3000-5000元 25.7
5000元以上 27.7
經濟支出情況 生活支出 1000元以下 15.9
1000-2000元 31.4
2000-3000元 27.0
3000-4000元 8.1
4000元以上 17.6
用于家政服務方面的支出 0-200元 58.8
200-500元 23.3
500-800元 13.9
800元以上 4.1
用于醫療方面的支出 0-200元 37.8
200-500元 39.2
500-800元 14.5
800元以上 8.4
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 0-200元 47.0
200-500元 33.1
500-800元 13.5
800元以上 6.1

4.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知曉度、支持度及養老模式傾向性分析

社區居家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服務模式,雖然有助于緩解由人口老齡化引起的居家養老發展的巨大壓力,但此養老模式的知曉度卻不高。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僅有14.2%的人表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很清楚,了解一點及完全不了解的人數占比過半,達54.7%,具體數據見下圖4-1。調查結果表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并沒有得到廣泛宣傳,只有知曉度不斷提升,才有可能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得到快速發展。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圖4-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知曉度分布狀況

  由于受到傳統養老模式沖擊的影響,家庭養老模式依然是目前最主要的養老方式,下見圖4-2,53.7%的人依然選擇與子女共同居住,自己在家養老的模式,這與中國人傳統思想具有一定的關系。選擇福利院、敬老院等的人占少數,而傾向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人僅有21.3%的比例。近年來的發展中,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人流行與朋友、閨蜜等抱團養老模式。雖然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知曉度低,傾向性也低,但是65.8%的人對這一模式的發展是持支持甚至是非常支持的態度的,反對的人群只是占很小的比例,僅有3.4%,,具體見下圖4-3。從這一角度也可以初步得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具有比較大的需求,雖然受到傳統養老模式的影響,但從支持度來說還是具有潛在發展市場的。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圖4-2養老模式的傾向性分布情況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圖4-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接受程度分布情況

  可以陪在子女身邊的居家養老模式雖然說比較符合老年人“勤儉節約”、“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部分老年人還比較崇尚“四代同堂”的居住模式,一些老年人認為老了在家還可以照看小孩,但是從居家養老近些年的發展來看,仍然存在幾點局限。首先,在2010至2018年間,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從13.3%上升到17.9%,增長3.6%,僅僅不到十年時間,老年人口數量巨增,預計未來幾年,人口老齡化現象將會更加嚴峻,而傳統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根本無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挑戰。第二,雖然說現在計劃生育已經放開政策,但目前的家庭模式較多還是屬于“4-2-1”模式,養老負擔過于沉重。第三,現社會子女在外上班很少有時間照顧父母,加上父母的身體狀況不佳的話,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就不再能滿足所需。

從理論上講,機構養老具有一定的規模優勢和整體效應,它通常以適度集中的方式來實現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減輕家庭養老的負擔。[12]機構養老雖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其弊端依然不能忽視。首先,機構養老收費普遍較高,而且好的養老院要提前很早預約,經濟狀況不佳的家庭是難以支付其費用的。再者,老年人長期在養老院度過老年生活會缺乏與子女間的溝通,機構養老無法顧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采用社區居家養老這一模式,不僅可以讓老年人受到更專業的社區照顧,還可以與社區的人進行溝通,參加娛樂活動等,感受“在家”的歡樂,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根據《廣東省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報告》顯示,老年人對居家照料有比較強烈的需求意愿,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更受老年人的喜愛,原因是老年人采用這種方式可以不用脫離目前居住的場所和社交環境。和諧融洽、互幫互助的社區關系對老年生活具有很大的幫助,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養老模式的不足,在未來具有較大的可發展空間。

4.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情況及需求強度分析

按照具體服務項目內容不同,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分為五大類項目進行統計學分析,分別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洗衣打掃衛生、幫忙做飯或送餐服務、幫忙購買生活物品)、精神慰藉需求(文化娛樂、陪同聊天與心理疏導)、醫療護理服務需求(醫療保障、日常陪護及上門護理、陪同就醫及康復訓練)、緊急情況下有人救援、法律咨詢及法律援助,共十個小項目。每個需求服務項目根據量表法進行得分統計,分別為“不需要、有點需要、需要、比較需要、迫切需要”,從低到高依次賦值為1、2、3、4、5。將同一類的需求項目采用合并計量,分別除于每個小項目的數量。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的五大類服務項目的需求得分情況中,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和精神慰藉需求的均值分別為2.86和2.96,接近于“需要”水平;醫療護理服務需求的均值為3.18,在“需要”和“比較需要”之間;緊急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的需求得分均值為3.63,高于其他四大類的需求項目得分;法律咨詢及援助的得分均值為3.09,處于“需要”和“比較需要”之間。具體數據見下表4-2。

表4-2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得分情況

服務項目 n 均值 標準差
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296 2.86 1.121
精神慰藉需求 296 2.96 1.091
醫療護理服務需求 296 3.18 1.042
緊急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需求 296 3.63 1.277
法律咨詢及援助需求 296 3.09 1.205

從需求強度角度來分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首先是日常生活照料服務項目,較高需求的是洗衣、打掃衛生項目,說明年紀大手腳不便的老年人是需要人幫忙做這些家務的。其中幫忙購買生活用品這一部分有24%的人選擇不需要,這可能是跟目前電商行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關系,子女雖然不在身邊,但是可以選擇網購給父母,一定程度上滿足其需求。在所有的需求服務項目中,醫療保障需求強度是最大的,92.9%的人是需要此項服務的,超過半數是“比較需要”和“迫切需要”的,說明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問題需給予重視。還有一個數據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緊急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項目有31.8%的“迫切需要”的人群,這一服務項目遠高于其他服務項目,突發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對于獨居老人或者體弱多病的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具體情況見下圖4-4.

中國學者穆光宗在中國都市社會的養老問題上曾談過,老年人主要有三怕,一是怕生病,二是怕日常生活無法進行自我料理,三是怕精神上的孤獨寂寞[13]。同樣,外國學者Cantor也認為養老服務應該滿足老年人的3項需求:一是社會化和個人發展的需求,二是在執行日常生活任務時,獲得協助,三是在生病或其他危機時,獲得協助[14]。從調查結果來看,需要更多關注的也是老年人的緊急下有人及時救援的需求的數據。因此,養老服務行業主要可以根據日常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緊急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的需求三大類重要的服務需求判斷老年人具體需要什么類別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圖4-4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需求強度分布圖

  4.4 影響養老模式傾向性的單因素分析

本調查采用卡方檢驗來進行養老模式傾向性的單因素分析,因變量是養老模式的傾向性,包括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和其他養老方式四大類別,而自變量分為個人、家庭、經濟和社會四大類因素。調查發現,在個人因素中,首先,年齡在95%的置信水平條件下顯著,不同年齡的人對養老模式的傾向性具有差異。雖然整體傾向于家庭養老,但年齡層次在30-49歲的人群較其他年齡層次的人更多地傾向于社區居家養老,可能的原因是這個年齡層次的人思想比較開放,喜歡接受新的養老模式,對這種社會化養老的方式更能接受。隨著年齡的增長,60-79歲的人則更多的傾向于家庭養老,因為這部分老年人會較多地依賴于子女,崇尚節儉,時刻為子女著想。80歲以上的調查群體會更多的偏向機構養老,可能的原因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體條件較差,需要專門的護理人員照看,機構養老能給到老人更多的養老服務。

其次,工作單位性質在99%的置信水平下顯著,不同工作單位的人群所受的環境不一樣,了解的資源也不盡相同,導致養老模式的傾向性具有差異。對比其他工作類型和從未有過工作經歷的人群,國企、事業單位、外企等工作群體的人更傾向于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最后,性別沒有通過顯著性建議,男女對養老模式的傾向性并沒有體現出差異。

在家庭因素中,婚姻狀況、居住情況與子女的孝順程度在99%的置信水平下顯著,兒女的數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和配偶、子女一同居住以及婚姻狀態為已婚的人更多地選擇家庭養老,與子女共同居住,可能的原因是他們依賴于習慣的生活環境,不希望以后的贍養環境發生變化。非婚和獨居的人對于養老模式具有更寬泛的選擇范圍,沒有過度依賴于家庭、子女,更多地傾向于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偏向于與社區鄰居進行相處。不同的子女孝順程度也有不同的養老模式的選擇,我們發現子女孝順的人更多的傾向于家庭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而子女不孝順的人更傾向于機構養老。

在經濟因素中,經濟來源和用于家政方面的支出在99%的置信條件下顯著,用于醫療方面和保健方面的支出在95%的置信條件下顯著。經濟來源于自己工資的人群可選擇范圍比較寬泛,有更多的比例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可能的原因是自己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對養老服務需求就有比較多的選擇空間,想要達到更大程度的滿足。而經濟來源于其他方式比如退休金、低保、子女贍養費和政府補貼資助這些的人群相對來說經濟不那么自由,再加上勤儉節約的思想,就會偏向于家庭養老,因為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需要更多的金錢投入,處于沒有更多穩定的經濟收入困境,他們就沒有將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作為優先選擇。用于家政服務、醫療支出、保健支出的人群的特征是,每月支出的水平越高,特別是每月支出水平達到500元以上的人群,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比例就越大,其次是機構養老,而每月支出水平在0-200元之間的人群,就會更加傾向于家庭養老??赡艿脑蚴巧鐓^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收費較高,養老支付能力不強的人群更傾向于家庭養老。

在社會因素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知曉度和了解程度在99%的置信水平上顯著。從分析結果可見,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知曉度越高,越傾向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知曉度越低,越傾向于家庭養老。雖然說社區居家養老的知曉度不高,但是對此模式的接受程度卻是達到65.9%,中立的人群占30.7%,不接受的僅有3.4%。這就說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宣傳力度遠遠不夠,加上各地區之間的實施情況不盡相同,如果對這一養老服務模式的了解程度有限,自然行動上就會比較謹慎。只有認知程度提升了,認識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才可以實現更多的養老需求,達到更高的滿意度,老年人才會在此基礎上改變自己的固有觀念,接受更高層次的養老方式。具體結果分布見下表4-3。

表4-3 影響養老模式傾向性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類別 P值 c2值
個人因素 性別 0.411 2.875
地區 0.067 35.076
年齡 0.021** 28.017
文化程度 0.091 18.884
工作單位性質 0.003*** 34.488
家庭因素 婚姻狀況 0.009*** 22.082
兒子數量 0.722 14.11
女兒數量 0.279 21.007
子女孝順程度 0.004*** 24.507
居住情況 0.000*** 31.077
經濟因素 經濟來源 0.000*** 41.09
月收入水平 0.604 7.318
生活支出水平 0.16 16.733
醫療方面支出 0.041** 17.503
保健方面支出 0.01*** 21.751
家政服務支出 0.000*** 30.733
社會因素 是否有醫療保險 0.068 7.124
社區居家養老知曉度 0.007*** 22.724
社區居家養老接受度 0.000*** 30.242

***、**表示分別在1%、5%水平下顯著

4.5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二元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分析調查群體中的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經濟因素等自變量對五大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程度,本文采取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將李克特量表中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表示“迫切需要”、“有點需要”“需要”“比較需要”的數據賦值為1,將“不需要”的數據賦值為0,下表4-4和表4-5僅展示顯著部分的回歸結果數據。

4.5.1 日常生活照料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年齡、經濟來源、月收入水平、醫療方面支出、保健方面支出、家政服務方面支出對日常生活照料服務需求有影響。其中,年齡整體對家政服務(洗衣、打掃衛生)、做飯送餐、幫忙代購生活物品都有影響。從整體來說,經濟來源這一因素對家政服務(洗衣、打掃衛生)、做飯送餐服務項目的需求都具有影響,其中對比經濟來源“其他”的人群,經濟來源于“工資”部分的人群對洗衣、打掃衛生的需求和做飯送餐的需求分別下降99%和94%,可能的原因是經濟來源于工資的人群還具有一定的勞動能力,能夠自己解決基本的家務活,不太需要別人提供這份需求服務。

月收入水平對洗衣、打掃衛生服務項目具有顯著影響。收入水平提高一個層次,對洗衣、打掃衛生的需求就會相應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收入水平越高,越能夠支付這部分服務的支出。每月用于醫療方面的支出和用于家政服務方面的支出對洗衣、打掃衛生服務需求具有顯著性影響,每月用于保健方面支出對幫忙代購生活物品具有顯著影響。對比每月用于醫療支出水平在800元以上的群體,支出水平在0-200元和200-500元的人群對洗衣、打掃衛生的服務需求都降低99%左右,可能的原因是支出水平越低,經濟支付能力不足,對家政服務類的需求就會相應降低。每月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對幫忙代購生活物品具有影響,可能的原因是目前有一部分代購是以老年人的保健產品為主,從而產生一定的影響。

4.5.2精神慰藉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調查結果發現,兒子數量和女兒數量對陪同聊天服務需求產生了顯著性影響。兒子和女兒的數量分別減少一個,對陪同聊天這一服務項目的需求會增加2.24倍和2.74倍。退休后,老年人不需要工作,也沒有同事之間的交流,日常生活會顯得特別無聊。同時,伴隨著年齡的增加,精神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孤獨和空虛,特別是離婚或喪偶的人,缺少另一半的陪伴,會更多地希望有子女陪同聊天,度過老年生活??粘怖先艘驗闆]有子女,沒有依靠且缺乏安全感,長時間內的精神壓抑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產生,不利于晚年幸福生活。

4.5.3 醫療護理服務類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年齡和家政服務方面的支出都對日常陪護、上門護理服務和陪同就醫、陪同康復訓練服務具有顯著性影響,每月用于醫療方面支出對陪同就醫、陪同康復訓練服務也有影響。年齡越大,老年人所需的醫療護理服務需求就會更加強烈,因為年齡增加,身體狀況不如從前,生病需要更多的護理人員進行陪護。每月用于家政服務和醫療方面的支出越多,即認為經濟支付能力越高的人,這部分人群的養老支付能力也相應變高,就會產生更高的醫療護理服務類需求。

4.5.4 其他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年齡、兒子數量、經濟來源、每月用于家政服務支出對于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服務需求具有顯著性影響。而醫療保障服務需求和緊急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服務需求沒有出現顯著性因素,我認為可能的原因這兩類服務需求的程度是最高的兩類服務,即需求強度很強,不同特征的人群都對這兩類需求持“需要”態度,“不需要”的選項人數特別少,影響模型整體分析,導致最后回歸結果沒有出現理想的顯著性因素。

表4-4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二元logistic分析結果

影響因素 分類 洗衣打掃 做飯送餐 代購 文化娛樂
年齡 30-39歲 N/A 17.819 1.907 3.774
40-49歲 42 4.844 2.007 5.694
50-59歲 172** 23.608 5.977 5.447
60-69歲 22 2.872 0.547 1.285
70-79歲 1.9 0.814 0.446 0.113
80歲以上 1** 1** 1** 1
兒子數量 0.671 0.644 0.771 1.392
女兒數量 1.216 1.169 1.211 1.105
經濟來源 工資 0.006*** 0.057*** 0.283 0.359
退休金 0.065 0.043** 0.339 2.101
低保 0.068 0.042 0.984 0.144
子女贍養費 0.714 0.415 0.980 10.875
政府或社會資助 N/A 0.008 N/A N/A
其他 1** 1** 1 1
月收入水平 1000元以下 0.087 34.705** 4.767 0.217
1000-3000元 0.312 1.241 1.042 0.674
3000-5000元 3.898 1.698 1.887 1.323
5000元以上 1** 1 1 1
醫療方面支出 0-200元 0.003*** 1.293 1.668 2.301
200-500元 0.004*** 0.993 1.309 1.758
500-800元 0.027 2.621 1.959 2.212
800元以上 1** 1 1 1
保健方面支出 0-200元 26.181 0.403 0.088 0.258
200-500元 50.439 1.680 0.241 0.847
500-800元 14.280 1.547 0.516 0.376
800元以上 1 1 1** 1
家政服務支出 0-200元 0.682 4.627 1.292 5.368
200-500元 23.544 18.502** 1.645 7.625
500-800元 17.046 10.267 7.967 27.359***
800元以上 1*** 1 1.529 1

表4-5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二元logistic分析結果(續上表)

影響因素 分類 陪同聊天 陪護、上門護理 陪同就醫康復 法律咨詢及援助
年齡 30-39歲 7.949 1.273 3.740 N/A
40-49歲 7.408 1.966 4.759 N/A
50-59歲 18.375 3.310 20.667 N/A
60-69歲 3.416 0.175 13.763 N/A
70-79歲 0.201 0.012 0.046 N/A
80歲以上 1 1** 1** 1**
兒子數量 3.242** 0.858 0.793 4.152**
女兒數量 3.740*** 0.772 1.129 0.513
經濟來源 工資 1.326 1.463 0.695 0.011**
退休金 2.016 2.858 1.230 0.011
低保 0.260 N/A 0.409 N/A
子女贍養費 31.803 N/A N/A 0.186
政府或社會資助 0.649 0.024 0.763 N/A
其他 1 1 1 1**
月收入水平 1000元以下 4.288 0.660 0.594 152.792
1000-3000元 0.499 0.259 0.419 6.642
3000-5000元 0.345 0.472 0.711 4.532
5000元以上 1 1 1 1
醫療方面支出 0-200元 0.042 0.042 0.313 0.027
200-500元 0.035 0.017** 0.031 0.077
500-800元 0.013** 0.052 0.135 0.006**
800元以上 1 1 1** 1
保健方面支出 0-200元 0.370 3.612 4.641 3.420
200-500元 1.463 8.806 8.317 4.243
500-800元 0.277 6.145 24.89 35.408
800元以上 1 1 1 1
家政服務支出 0-200元 0.733 10.518** 22.06** 0.059
200-500元 19.488** N/A N/A 91.325**
500-800元 4.784 82.510** 49.279** 0.602
800元以上 1 1** 1** 1**

***、**表示分別在1%、5%水平下顯著,N/A表示無效值,表格數值為OR值(比值比)

5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調查研究結論

經過對296份數據進行二元邏輯回歸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及單因素卡方檢驗,我歸納得出幾點結論。

5.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知曉度低,家庭養老仍為首選養老方式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知曉度低但接受程度較高,家庭養老模式仍然是目前的首選養老方式。在調查的人群中還有半數的人是根本不了解或僅了解一點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受傳統文化和習俗的影響,家庭依然承擔著老年人養老的重要作用。此外,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正處于發展的階段,受到傳統養老模式的挑戰,政府和社區工作者宣傳工作不到位,因此還沒有得到大多數老年人的青睞。政府、社區服務傳送方與老年人三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大多數老年人還沒有親身體驗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便利,也不知道它可以有效整合傳統養老模式的資源,提供讓人更滿意的服務。

5.2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水平普遍較高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水平較高,醫療保障、陪同聊天及心理疏導和緊急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這三類服務項目的需求呈高表達。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人類動機理論》一書中,將人類的需求分為由低到高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15]。日常生活照料類的服務是最基本的服務,人只有被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后,才會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醫療護理服務中的醫療保障服務、上門護理及陪護服務和陪同康復訓練服務都呈高需求型,疾病是阻礙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最大的影響因素,老年人怕生病了沒人照顧,需要更多的專業護理人員進行就醫治療。

除此之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值得重視,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更需要人陪同聊天以及心理疏導。根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顯示,中國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其中,獨居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近10%[16]。對比身體健康,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同樣重要,他們需要被滿足更多的精神需求,需要更多的社交活動。緊急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服務也呈高需求性,人一旦年紀越大安全感就會越不足,對于這一高需求的服務社區養老服務項目養老機構應加強其供給,從而增強老年人的滿意度。

5.3養老模式的傾向性具有個體化差異

不同年齡、工作單位性質、婚姻狀況、經濟來源、子女孝順程度、居住狀況和經濟來源和支出水平的人群對于養老模式的傾向性不同。通過單因素卡方檢驗發現,個人因素中,低年齡層次的人群更偏向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這部分人群身體狀況、自理能力都比高齡老年人情況要好,喜歡嘗試接受新的事物,更愿意首選嘗試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工作單位條件較好的人群由于所生活的環境和擁有的工作福利待遇較好,因而更容易傾向于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家庭因素中,已婚、與子女或是配偶共同居住的調查者會首選家庭養老模式,而非婚、獨居的人群則傾向于社區居家養老,他們并沒有過度依賴家庭環境,反倒因為孤獨更傾向于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中的鄰里互助關系,社區之間相處融洽,晚年生活也能得到更大的保障。子女的孝順程度也影響養老模式的傾向性,對子女不那么孝順的家庭而言,社區比家庭更能給老年人帶來快樂。

經濟因素中,不同的經濟來源也對養老模式的傾向性不同。經濟來源于工資的群體有相對穩定的經濟保障,他們相對經濟自由,可以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為了提升自己更高層次需求的滿意度,他們會傾向于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我們認為每月用于家政服務支出、醫療支出和保健支出越高的人群具有更高的經濟支付能力,對養老服務支付意愿較強,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比例更大。

5.4年齡、經濟收入因素影響最顯著

年齡、經濟來源、子女數量、在醫療、保健和家政服務方面的支出等因素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需求程度有影響。年齡的顯著性影響體現在日常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兩大類服務項目上,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在不同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養老需求,社區居家養老機構可以按照老年人的具體狀況提供精準的服務。隨著年齡的增長,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由于身體狀況已經不如從前,他們需要更多的人進行照顧護理。

收入水平、每月用于醫療方面支出和家政服務方面支出對洗衣、打掃衛生等家政服務需求具有影響,家政服務方面支出和醫療方面支出對醫療護理服務類需求具有影響,因此我們認為經濟因素是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主要因素,且經濟收入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成正相關關系。因此,老年人的經濟收入如果得到增加,對養老服務的購買能力就增加,就有可能激發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更多的需求。此外,精神慰藉服務項目需求受到子女數量的影響,子女起到贍養、陪伴老年人的重要角色,晚年的精神娛樂生活相當一部分來源于子女,子女的陪伴能緩解老年人的孤獨空虛的現狀。法律咨詢和援助的需求也受到年齡、經濟來源、每月用于家政服務支出等因素的影響。醫療保障和緊急情況下有人及時救援這兩類高需求強度的服務項目沒有出現顯著性因素。

6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建議

6.1政府應當在各環節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政府是建設整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領導者,應當在各個環節體現出其核心主導作用。第一,監督相關養老部門完善關于社區居家養老發展的法律政策。中央政府在出臺更多扶持政策的同時,還應當監督相關養老部門將政策落到實處,比如可以建立地區監督機構,或者非政府組織監督機構,通過問卷調查或暗訪等形式進行監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養老服務項目的增加,所以養老行業應當根據老年人的具體需求提供精準的養老服務,避免出現過多流于表面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從而出現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的滿意度并沒有提升的現象。

第二,適當加大補貼力度,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經濟是影響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重要因素,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老年人再就業作為緩解老齡化現象帶來巨大壓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因為其能增加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政府應當更多照顧低收入群體的養老問題,給予他們更大的政府補貼力度,提高他們的支付能力,將他們原本沒辦法實現的需求變成有效需求。另外,國家在繼續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同時還需要增擴其范圍,在符合條件下放寬可享受條件,爭取讓更多的困難老人享受到免單服務,從而提高服務的利用率[17]。在經濟保障方面,我們還可以借鑒日本的介護保險制度從而建立我國的老年護理保險制度,進一步保障老年人的經濟狀況。老年護理保險是針對那些身體衰弱需要他人輔助全部或者部分日常生活的被保險人,解決護理服務產生的高額費用,在經濟上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18]。

6.2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宣傳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知曉度也會影響社區居家養老需求,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首先可以通過發放傳單、手冊等途徑進行上門介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舉行講座宣傳,現場抽取少數老年人去體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個新型的養老模式。其次,也可以向老年人的子女這些年輕一輩介紹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從子女角度轉變老年人依賴于家庭養老的封建思想,在家庭中形成“敬老、愛老、孝老”思想與行動。再者,也可以將其他福利機構和社區的養老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社區為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最終以實際的服務成果來改變老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認識,盡可能對其養老服務的偏好進行一定的轉變,早日將老有所養的目標變成現實[19]。

6.3豐富個性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

推行居家養老方式的首要目標就是在目前已有的養老資源下,想辦法讓老人對基本需求達到滿足程度,從而達到資源利用的有效性。細化剖析老人需求,深度挖掘服務供給,盡可能滿足老人需求,以實現供需的適度匹配,是居家養老實施的最終目標[20]。所以,社區養老行業應當根據不同年齡、家庭條件、經濟收入水平和對養老服務支出意愿等因素對老年人進行廣泛的調查,根據調查了解到的數據對各種不同情況的老年人提供精準的養老服務,提高服務供給的有效率。高度重視老年人高需求強度的養老服務項目,比如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務以及緊急情況下需要人及時救援的服務,這些都是老年人目前最迫切得到幫助的服務項目,政府以及相關的養老部門應當據此加快這些養老服務項目的實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6.4提高社區居家養老人員的服務質量

社區工作者的服務態度及質量也是影響社區居家養老發展的因素之一。相關機構應當給予社區工作者更多提升學習的平臺,通過培訓、考核等各種形式提高社區工作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確保提供有質量的服務,提升老年人的滿意度。各大高校盡可能的開展一些老年人護理專業,培養更多的人才。此外,子女和老年人都會擔心社區工作者上門護理服務的安全性,因此社區居家養老行業應當加強護理工作者和社區工作者的定向培養,通過專業且高質量的服務消除這部分人群的顧慮。同時,在管理人才方面,要充實基層管理力量,設立專門的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崗位,提高政策落實的有效性[6]。最后,還應當提升社區工作者敬老愛老的思想,提高社區工作者的待遇,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吸引提倡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中來,形成濃厚的社區居家養老氛圍。

7展望

本文初步調查了廣東省珠三角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情況,利用單因素卡方檢驗和二元邏輯回歸分析了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因素,總結并得出了一些基本結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由于技術原因和時間問題,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本次調查涉及的區域范圍比較廣泛,個人收取問卷的能力有限,沒有達到豐富的樣本量。其次,加上問卷調查的設計單選題選項偏多,沒有做到嚴格的分層調查,因而對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的顯著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有些回歸結果不夠理想。再者,還有一些可能的影響因素沒有加入到本研究的自變量,比如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自理能力等因素,也沒有從現有的養老資源即供給角度入手,去分析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現有狀況。以上的局限性可能導致本調查出現的結果與其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偏差,今后應當繼續擴大閱讀量并加以改正,增加樣本量。如果條件允許,未來還可以對某一區域內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進行長時間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可能會更加科學。

參考文獻

  • Stoddart H, Whitley E, Harvey I, Sharp D.What determines the use of home care services by elderly people?.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J].2002,(5):348-360.
  • Bing‐Jonsson P C, Foss C, Bj?rk I T. 2016.The competence gap in community care: Imbalance between expected and actual nursing staff competence. Nordic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36(1): 27‐
  • Georgakis M K, Papadopoulos F C, Protogerou A D, et al. 2016.Comorbid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Late‐Life ?Depression ?Increase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Cohort ?of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Individuals in Rural Greece.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 2016: 0891988716632913.
  • Kr tilová,V.Unmet Need For Health Care———A Serious Issue forEuropean Elderly? [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220(31):217-225
  • 錢香玲,朱蓓,張冰蟾,胡斌. 城市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知曉度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徐州市為例[J]. 現代預防醫學,2018,45(09):1598-1602+1626.
  • 陸杰華,周婧儀.基于需求側視角的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滿意度及其對策思考[J].河北學刊,2019,39(04):166-171+184.
  • 王瓊.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全國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調查數據[J].人口研究,2016,40(01):98-112.
  • 凌文豪,王晗. 健康狀況、群體差異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基于開封市的實證調研[J].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04):108-114.
  • 蔡山彤,敖楹婧.城市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影響因素: 基于成都的社會調查.?人口與社會,?2016,?32( 3) : 23-35.
  • 郭競成. 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強度與需求彈性——基于浙江農村老年人問卷調查的研究[J]. 社會保障研究,2012(01):47-57.
  • 李兆友,鄭吉友.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強度的實證分析——基于遼寧省S鎮農村老年人的問卷調查[J].社會保障研究,2016(05):18-26.
  • 仉媛.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探析[J]. 河北學刊,2015,35(01):214-217.
  • 穆光宗.中國都市社會的養老問題:以北京為個案[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2):80-87.
  • Cantor Marjorie, Virginia Little. Aging and Social Care[J]. Handbook of Ag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1985: 745-781.
  • 張靜.中國老年人的需求分析——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切入點[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26(04):27-30.
  • 叢春霞,彭歆茹. 城市居民居家養老服務供需問題研究[J].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7(01):49-56.
  • 李放,王云云.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利用現狀及影響因素——基于南京市鼓樓區的調查[J]. 人口與社會,2016,32(01):51-60.
  • 叢春霞,彭歆茹. 城市居民居家養老服務供需問題研究[J].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7(01):49-56.
  • 李玉嬌.醫療保障水平、服務認知差異與養老方式選擇——制度效果會影響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嗎?[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118-124+136.
  • 郭麗娜. 居家養老服務供需平衡:基于“彈性”的經濟學分析框架[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05):1248-1252.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價格 ¥9.90
發布時間 2023年2月25日
已付費?登錄刷新

原創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herealfoodists.com/chachong/106981.html,文章版權申述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5日 上午11:15
下一篇 2023年2月15日 下午10:58

相關推薦

My title page contents 毛片操逼视频A片|国产欧美成AV人高清|嫖妓特黄AV在线|无码AV天堂免费网址
? ? ?